|
个人感受,可能是听歌或者音乐的初衷变了。以我个人听歌为例,上学时候听歌一开始就是因为很喜欢歌手、歌词或者背后的故事等等,一首歌听了很多遍,听熟了以后,就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从旋律和人声转移到了伴奏上,再听了很多遍以后,一首歌的整体就都灌输到脑子里了,就是自己用脑回放的话都包含所有成分那种感觉。然后,为了想把喜欢的歌曲整体听得更清楚,就开始买一些更好的播放器和耳机来听,各有特点,但是慢慢的,好像听歌变成了考试,自己则变成了歌曲审美家或器材比较者,每次听完就得有个答卷才行,都得说出个一二三来。有的人可能会逐渐接受了这种身份,或者间歇性充当这个身份,开始了更漫长的发烧之路。我自己没有完全接受,可能算是半间歇性的,也会逛逛论坛,关注下热点的东西,买来试试。比如AK哥常晒的n5005,正巧我之前带娃学了段时间的架子鼓,耳塞拿到手初听的时候,各种擦片的声音一下就把我抓住了,确实不错。现在,一方面各种生活琐事夹杂,另一方面可供娱乐的方式较上学时候更是多得太多了,所以我很难有那种原始的,因为单纯的某个方面的喜爱,而必须去听一首歌曲的冲动,更多的则是作为一个习惯的事情在做,通勤途中、运动时、睡觉前、午休时等等吧,不听就总觉得少点啥。所以我觉得,要想继续烧,不迷茫,就是要找准身份定位,是单纯听音者、歌曲审美家还是器材比较者,这三者我觉得都能维持发烧的可持续性。我个人把听歌当成习惯,发烧纯度已经很低了,基本不追求极致地好,最多就是区分使用场景和类别方式,不缺项而已了。有感而发,一家之言,也算是借贴给自己一个总结,仅代表个人对自身的观点,不针对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