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7|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AWKT的声音,破案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29 05: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英国
楼主三年前购买了一支木纹绝美的AWKT。因为之前三进两出深度玩过W5000,所以对铁家的声音很有好感。这支AWKT到手之后被上了吉他漆,然后就一直陪着我,从本科一直到国外研究生(也就是现在)。

好了,来说说问题。我对AWKT的中高频调音有偏好(坛子里也有不少人持有同感),但是低频让人头疼。有时候干完一整天活儿,回家带上耳机,听一些爵士或者R&B,瞬间会被浓郁温暖的声音包裹;有时候带上耳机听歌又会感觉低音怎么着也不得劲儿。前端从拓品参数王L50ii,换到老w5000官配ha5000,再到屎牌小钢炮vali2++,中间混着用了6.35和xlr,低音还是忽上忽下(btw,关于换线,有大佬说原配的两根线的三频分布不同,恕我听不出来,只能听出声场的差异)

事实上这和网上不同人对AWKT的评价刚好符合。有人说这玩意儿听起来和纸一样薄(有很多云试听录出来也这样,不排除低频泄露),有人(包括现在B站一个很有名的耳机up主)说这耳机比起w5000来说非常温暖。以上两种评价,在我的长期使用中,总会交替出现。

最近楼主心血来潮买了一副歌德的HEMP,借此契机重新开始烧起来,顺带的也下定决心研究AWKT飘忽不定的声音走向问题。

答案很简单,耳机佩戴的位置。佩戴位置的一丁点差异,可以说完全抹除掉换线,换放带来的声音差异。铁三角这代新铁的耳罩直径110毫米,比前代w5000(105mm)大了一圈,耳朵在耳罩空洞里的活动范围也大了一圈。一般来说,当我们把耳机拿起来带在头上的时候,会下意识让耳朵处在空洞中央或者靠前的位置。这时候铁家原本就偏多的中高频占比会进一步增大,听钢琴或者古典吉他非常毒,结像非常近,就好像花了2000+RMB坐在水蛋的池座前三排一样,但是代价是低频减少,整体听感如纸一样薄;但是当我们把耳机往前挪动,让耳朵处于空腔的后部,甚至让空腔后部分怼在耳背上时,整体的听感会变暗,低频氛围感陡然起来(有的铁三角爱好者甚至会说低频振耳朵,这完全是真实的)。

光有这样的听感我还不敢来绿檀单独开一贴讲述。最近我在一个网站上找到好事者在不同的方位测量了AWKT频响曲线(我在这里叠个甲。频响曲线只是参考,很难直接评价耳机的整体性能。但是对于声音的走向判断是非常有用的。耳机在设计和生产环节,频响曲线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从中看出,在不同位置下,声音的走向出现了很大变化。当耳机处于back(也就是往后移)的状态时,完全是一副亮声耳机;当耳机处于front时,高频在保持微观走向(音染)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体下移,而低频上抬,从亮声变成了平衡声(和一众低频残废的老耳机相比甚至完全是暗声)走向。

关于这种现象,我甚至不知道该夸铁家还是骂铁家。一方面,耳机的声音对佩戴如此敏感,造成了评论的两级分化(对音染的分化也就算了,居然有两拨人对整体走向的判断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不同的佩戴有如此不同的差异,也算是买了一个耳机能当两个耳机用,耳机往前戴,温暖中正杂食,往后戴,变成女生乐器偏科生。

无论如何,这是我近期有意思的发现。新铁用家也可以拿起自己的耳机试试看,不止AWKT,AWAS,AWKG也可能出现相似的变化。

19861756384939_.pic_P.jpg (187.59 KB, 下载次数: 2)

19861756384939_.pic_P.jpg

CB30C08D-23A3-4B2E-8023-CF1142F9F974_1_105_c.jpeg (69.07 KB, 下载次数: 2)

CB30C08D-23A3-4B2E-8023-CF1142F9F974_1_105_c.jpeg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8-30 0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欧洲
无聊而已 发表于 2025-8-30 00:01
我刚听也是这种感觉,与其说煲耳机不如说煲耳罩

确保不泄漏,然后把耳机整个往前推,直到耳朵抵在空腔后半部分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8-30 0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我刚听也是这种感觉,与其说煲耳机不如说煲耳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8-29 2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珠海
Seblei 发表于 2025-8-29 20:57
这个耳机也这样吗?我记得老款铁三角的耳罩大多比较浅,耳朵的移动空间应该相对小一点

一样要前倾20~30度佩戴,然后保证密封的前提下把单元往外掰,让单元能尽量不压耳朵的情况下平行耳朵的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欧洲
nQEC 发表于 2025-8-29 20:28
a2kz也是一样的,耳罩内和耳朵间的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声音的立体感

这个耳机也这样吗?我记得老款铁三角的耳罩大多比较浅,耳朵的移动空间应该相对小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8-29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a2kz也是一样的,耳罩内和耳朵间的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声音的立体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8-29 2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珠海
Seblei 发表于 2025-8-29 20:00
追求一种把西电号角放在小房间里发出的声音

然后还要是躺在榻榻米上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ls1mn 发表于 2025-8-29 19:56
其实你还不如说日本人对中高频的审美相似

日本厂家那么多,搞出来的中高频形形色色,不同的有很多,审 ...

追求一种把西电号角放在小房间里发出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8-29 1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珠海
Seblei 发表于 2025-8-29 19:46
https://earphonesarchive.squig.link/headphones/?share=5128_DF_Target,Audio-Technica_ATH-AWKT_(cent ...

其实你还不如说日本人对中高频的审美相似

日本厂家那么多,搞出来的中高频形形色色,不同的有很多,审美大方向基本一致,你说完全背离的,基本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1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VEGA57 发表于 2025-8-29 19:26
r10频响是扩散场,这怕不是个假的,低频少是因为人工耳漏音

https://earphonesarchive.squig.link/headphones/?share=5128_DF_Target,Audio-Technica_ATH-AWKT_(center)

网站在这里,您可以自己查看一下。我个人的想法是,由于人工耳品牌,还有耳朵材质,还有夹具方式的问题,不同家测出来肯定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不要看频响曲线买东西),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同样或者相似测量下的对比。比方说不同家测出来的hd600不一样,但是基本人人都听过hd600,所以我们可以用hd600来作为一个对比基准。不是看曲线的绝对走向,而是曲线的相对走向。

另外headfi上有一群收藏家早在20年也谈到过木婉相似性的问题。
这是其中一位收藏家测量的R10 vs AWKT,也可以看到中高频走向的相似。https://www.head-fi.org/threads/audio-technica-the-master-of-wood.928704/page-5

Again,这个人测量的曲线整体来看又是大大的不一样,但是我们关注的是同一个人测量下的相似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8-29 1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eblei 发表于 2025-8-29 05:40
另外,都说到频响了,来个小彩蛋。你们能猜出这副耳机的身份吗?除了低频,中高频的走向和AWKT还蛮像的。

iec 711也测不出塞子曲线,这个网站测试肯定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8-29 1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r10频响是扩散场,这怕不是个假的,低频少是因为人工耳漏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8-29 1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很简单,找几张铁三角设计师戴耳机的图出来佐证即可(懒得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29 1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ls1mn 发表于 2025-8-29 18:32
我老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我来简单画个图示意一下吧:

真的有改变,我说直着戴咋缺低频,我佩戴大风扇几个月,每隔几次就会有刷新不同的听感,以为我是脑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29 1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我adx5000也有这种现象,靠前很亮,靠后变暖了,低频体积大了点,很均衡了,adx5000两级分化估计也有佩戴的锅,而且头梁节调稍微多一点,低频会漏,所以容易刺激,你稍微调少一点,让头夹一点声音会立马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29 1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珠海
本帖最后由 ls1mn 于 2025-8-29 18:36 编辑

我老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我来简单画个图示意一下吧:



我很早就把耳机这样朝前戴了,这样一戴跟你说的那个位置差不多,也在这里说过,但没什么人共鸣

顺便说一句,牢铁的耳机都要这样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头梁,便携也好,飞翼也好,新的两道杠也好,前倾20~30度以获得最佳听感,头越大越要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1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29 1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西班牙
Seblei 发表于 2025-8-29 05:40
另外,都说到频响了,来个小彩蛋。你们能猜出这副耳机的身份吗?除了低频,中高频的走向和AWKT还蛮像的。

Sony R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不是KK,但是也是一副经典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1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英国
pangyue 发表于 2025-8-29 17:06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气密性的问题,上面提到耳朵在耳罩中的不同位置,是否在不同位置时,都保证了耳罩与耳朵 ...

我明白您的意思,只要有泄漏,低频确实会瞬间损失掉。尤其是w5000,由于耳罩薄,头梁挑人,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玩意儿完全没有低频。但实际上量感还是不少。

但是我这里说的AWKT佩戴问题,至少我自己尝试向前/向后佩戴的时候,是确保了完全没有泄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