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muling 于 2025-10-28 10:12 编辑
B站“万福猫主任”的《丹拿品牌避雷与选择指南》来得有些迟。视频里将新丹拿总结为“菜、别买”,将老丹拿总结成中频饱满、人声好听,将新款次旗舰轮廓系列形容为高音一点没有(D级差评),锐评Esotar3高音不如车载,旗舰专业监听Core7亦被归入“润且难听”阵营。而我作为Core7的新用户,系统已然煲开,声音正是满意之时。这姗姗来迟的“差评”,反倒像靴子落地,让我更想以这一个月来的亲身体验,为丹拿做一个“平反”。
Core7是一对在合适前端和搭配下,能提供巨大音场、出众透明度、精准乐器质感的扬声器。以中档专业监听的价格,实现可能需要数倍投入的无源系统才能企及的音响性与音乐性的平衡。
我从来不是丹拿粉丝,根源在于“难推”二字。好友用的老丹拿,中频总觉缩着,人声像掐着嗓子,让我敬而远之。而我的发烧之路,始终围绕着中频出彩的箱子:Proac、Vivid,乃至连续用了十几年的ATC 20与50。尤其是新款ATC50,既饱满又清晰,十年相伴,无比满足。
然而,为提前还房贷,今年我出清了所有HIFI大件,只留了一对易用性拉满的JBL 4329P流媒体音箱。这套正是被猫主任誉为“神箱”的喇叭,其宽松的中低频和极致的方便性,外加号角特别容易聚焦的特性,让老歌听来格外感人。但日久见真章,4329P高频缺乏美妙的泛音、低频难以控制,让能听的音乐类型严重受限。外加经常无故休眠,最终让我无法忍受。新一轮的折腾目标锁定在:高素质、好听感、带灵活房间校正的有源监听。
听完真力、PSI,又排除了有过热传闻的JBL708P和接口受限的诺音曼KH150后,我在展会上初遇丹拿Core7。它具备丹拿顶级的Esotar Pro高音,独立腔体的650W Pascal功放、丰富的EQ与摆位模式、支持自动切换采样率的AES/EBU和时钟接口,全套技术也同样应用到最新的家用旗舰信心20A上,都让我看到了丹拿Pro的诚意与实力。展会上的听感饱满中正,就是它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煲炼与搭配,Core7的声音令我惊喜。它不是传统印象中硬朗、直接,细节冲脸的监听,而是给人大音场、高透明度、明亮又柔顺的HIFI感觉。
高频去得尽,收得润
Core7的高音明亮而开阔,却依然保持近似ATC高音的自然度。聆听室内乐,钢琴的泛音、琴弦的颤动弥漫在空气中,彻底告别了JBL的“硬”和“冲”,历历在目的质感,展现一览无余的细节美感。
中频饱满与透明并存
丹拿的中频甚至比JBL更为饱满,但也异常透明。摆位需要比号角喇叭更多耐心,我将喇叭拉出离墙很远,但一旦找到甜点,音场高度和深度都得以充分展现,且皇帝位不再狭小,很适合与家人一起聆听。通过对音箱背后拨杆对输入、功放的增益进行调整,还可以改变中频的形态、特点。
低频快速又充满弹性
这也是一对能颠覆书架箱低频认知的喇叭(JBL也是)。它的低频干净且极具弹性。默认模式下力度十足,动态之大超越了我之前10寸低音的ATC 50,但受D类所限,没有ATC听着那么轻松自然。在我经过石井式声学处理的房间,依旧可以开启背板的“Corner”模式,外加一些低频的滚降处理,让低频下段变得更清晰可控,在我听来是最有“质感”的HIFI模式。它的低频或许不是最宽松的类型,但很好的延伸和出色的弹性,足以让人如临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