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84|回复: 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在的HIFI产品是咋回事,怎么动不动就上万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11-5 12: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四五年没买过大件的数码音频了,最近给解码耳放换代,在网上找了很多产品,发现现在的HIFI产品定价是看不太懂了。像什么耳机耳塞,价格动不动就飙到了万元以上,以前御三家的旗舰耳机一般是顶着万元就到头了,旗舰耳塞定价一般也就五到八千,现在各种听都没听说过的品牌出的耳机耳塞几万几万的定价,直逼传统欧美HIFI大厂高端三分频音箱甚至落地箱的价位,这真是把玩HIFI的当韭菜割呀。大厂的耳机,像劲浪的各种乌也是,定价动辄上万。前端解码耳放等设备也是,高端的定价也升到万元起步了,相比几年前感觉贵了不少。国内新兴的HIFI产品品牌,像拓品双木三林之类的,四五年前还是小作坊做工和定价,一两千都算是卖的高的了,现在也冲到了中端过五千,高端过万。。。
现在是玩HIFI的人越来越少了么,各家厂商要活下来就死命地割剩下这茬烧友的韭菜。耳机类的上下游厂商这么乱搞,我是打算直接弃坑去玩中高端的箱子了。
123
发表于 2025-11-12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本身就是小众产品,靠高溢价来拉动足够的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5-11-11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学奢侈品行业了,但忘了适用场景和消费对象的不同,所以市场日渐萎缩。音响行业讲到底是电子产品行业,不具备奢侈品行业的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25-11-11 2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逍遥蜀客 发表于 2025-11-11 16:51
耳机音响市场火不火,我觉得跟经济上行还是下行没有必然的关联,关键还是在声价比上。十年前的市场如果就 ...

这个说的到位,高贵到于普通烧友没有交集了,这个小众行业也被资本的火烧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1 1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九峻山之巅 发表于 2025-11-11 16:26
我记得十年前的绿坛比现在火爆十倍,妥妥的上行期黄金时代

耳机音响市场火不火,我觉得跟经济上行还是下行没有必然的关联,关键还是在声价比上。十年前的市场如果就跟现在的耳机器材市场一样乱吹乱涨,那恐怕也火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问题就是,高价产品你就根本不值那个价,低价位产品又因为要与高价产品拉开区别,在做工和用料上差的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厂家卖不出去高价的产品,消费者又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双方都难受。
就我之前看到的说法,现在不少高价的产品,把定价的七成甚至八成作为销售商的利润,这个属于是极为严重的涸泽而渔了。谁也不愿意当冤大头去购买利润高达成本好几倍的生活非必需品,如此玩法,消费者除了弃坑别无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1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莫听穿林打叶声 发表于 2025-11-10 21:58
上万你都说的是很一般的产品。看看国外那些大牌子的音箱,每家都有百万以上的产品,甚至几百万的。
应该是 ...

厂商在市场缩小和提价保利润这两点上陷入了恶性循环,导致新来的客户看到市场上稍微评价好点(被吹嘘)的产品,价格都没有低于大几千甚至上万的,很容易被洗脑低价没有好货而不会买平价产品。但高价的产品要么买不起,要么买回来跟低价产品一比较发现没多少区别,感觉到自己被忽悠了,这就迅速浇灭了烧友对高价货的幻想,直接弃坑退烧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这种市场营销策略确实会导致整个市场被霍霍的越来越烂。希望能有厂商能站出来,以平价做出音质过的去的产品,要一贯主打立性价比口碑来走量。就像经典的HD600和800系列一样,一个系列卖了十几年了依然是经典,依然有市场。我们消费者也要反思自己,不要总以为平价货的音质就是不行。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多去实体店或者展会多听听实物的表现,少听信枪手们的吹捧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5-11-11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安阳
现在的发烧圈属于奢侈品消费圈了,器材价格低了在圈里都让人看不起。就像手机必须是苹果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5-11-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我记得十年前的绿坛比现在火爆十倍,妥妥的上行期黄金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5-11-11 16: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清风扬 发表于 2025-11-9 22:25
耳塞的头部价格4-500的时代,地摊价格9块9;耳塞/机的头部价格3千的时候,地摊价格9块9; 耳塞/机的头部价 ...

对头,确实虚高了,这是现实,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至于原因,每个人都只能说个侧面。也就是在下行时代才有这么荒诞的场景,用更高的价格才能买到以前差不多性能的产品。不光是随身hifi领域,在音响上一样也是,跨行业案例比比皆是。这是经济规律,不以厂商和消费者的意志为转移,大家都是在自救而已,直到系统崩溃重新洗牌。


现在的老器材才是最具性价比的,价格到底,声音经过检验,看谁都不虚。分析清楚形势,自己做选择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清风扬 发表于 2025-11-10 21:41
音箱CD机功放等传统的HIFI器材,也普遍存在涨价现象,甚至换个型号加次价,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人家涨价 ...

你这评论可以说是我目前所见说的最在理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1 15: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h00zh 发表于 2025-11-10 21:05
当我的两千多的耳机与六百多的耳机听不出好坏的时候,已经决定不再烧耳机。我的千元无线耳机,明显比小几百 ...

我也是,劲浪深海潜艇听了2年就出了,感觉高价的产品真就把“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5-11-11 0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小众产品,不能以量求利,只能抬高溢价覆盖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5-11-11 0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买二手就完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口碑沉淀的二手价格最能反映一个产品的最终品质,富哥不差钱就冲首发,早买早享受,没啥毛病,按个人情况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5-11-10 21: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长春
上万你都说的是很一般的产品。看看国外那些大牌子的音箱,每家都有百万以上的产品,甚至几百万的。
应该是现在发烧友的群体人数少很多,所以厂家定价就高了,再到代理商更是疯狂加价,他们的原则就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反正就算卖评价产品也没有销量,逮着一个算一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5-11-10 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逍遥蜀客 发表于 2025-11-10 20:14
关键还是支持高价产品溢价的那些听感描述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溢价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是真实 ...

音箱CD机功放等传统的HIFI器材,也普遍存在涨价现象,甚至换个型号加次价,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人家涨价,也就从两万涨到三万,三万涨到五万,一边涨价一边砍价。但是耳机/塞这个东西,是异常的几十倍爆涨,这早就背离了的市场规律。当年,动铁塞由于是个比较新的东西,加上声音密度的提高对比动圈非常明显,因此上市即从600价格开始起跳,高端动铁拼单元数,搞取模定制的新玩法,多少能吹个卖点。后来森海推出2000元的IE8的时候,在动圈塞子里也是掀起一阵波浪。再后来,耳塞直接冲击5000价位,到1万价位,甚至2、3万,完全就是无厘头。

当然,那些摇旗呐喊的人,总能找到理由,找到优越感。

这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陷阱,传统的音箱器材,可以一群人坐在听音室,同时去听、去判断,如果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讲胡话,会受到众人的质疑甚至白眼。但是耳机/塞这个东西,只能一个耳机/塞,带在一个脑袋上,轮流着听。特别是大几千、上万的耳机/耳塞,商家能够提供30只,并且接在相同的设备上让你们一起听、一起评价吗?不可能吧。这不就好忽悠了吗。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天然就带着信息隔离,定价越高,信息隔离越强,就越好忽悠。

还是那句话,技术发生革命性进步的时候,最终结果应该是消费者能够以相同、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品质更好的产品。否则,就是纯粹的市场操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5-11-10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当我的两千多的耳机与六百多的耳机听不出好坏的时候,已经决定不再烧耳机。我的千元无线耳机,明显比小几百元的要不少,但无法与有线耳机相比时,决定到此为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5-11-10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逍遥蜀客 发表于 2025-11-5 16:04
带动经济,靠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确实值那个价,而不是忽悠吹嘘卖高价割韭菜啊。现在的HIFI产品我感觉在定 ...

这两年入场的小牌子很多,还动不动“超旗舰”,这中间隔韭菜的的确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2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清风扬 发表于 2025-11-9 22:25
耳塞的头部价格4-500的时代,地摊价格9块9;耳塞/机的头部价格3千的时候,地摊价格9块9; 耳塞/机的头部价 ...

关键还是支持高价产品溢价的那些听感描述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溢价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是真实的,那就是坑蒙骗。
话说现在写听感的都是老烧,新烧的经历无法支撑其建立起相对客观的音质评价标准,所以对于听感评价的参考,大家习惯性地信任老烧。但一个新的矛盾就出现了,老烧因为长年累月的听器材,年龄大了以后耳朵听力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他们的听感描述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值得大家参考的,这也是一个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2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qwwqwwqshiyi 发表于 2025-11-10 09:09
我的看法就是管好自己 ,过度关注外界 是自制力低下的表现。
自己啥能力就玩啥东西,吐槽 除了体现自己的 ...

那请你管好你自己,别来我这里装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5-11-10 09: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我的看法就是管好自己 ,过度关注外界 是自制力低下的表现。
自己啥能力就玩啥东西,吐槽 除了体现自己的无能 毫无用处。
有这扯淡的功夫 不如多赚点钱,价格虚高的东西大把 抨击的人也大把 但是屁用没有,也就增加点自我认同和感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5-11-9 2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耳塞的头部价格4-500的时代,地摊价格9块9;耳塞/机的头部价格3千的时候,地摊价格9块9; 耳塞/机的头部价格3万的时候,地摊价格,9块9软妹币啊。

楼主的问题显然是,现在的HIFI设备价格是否存在虚高,这和地摊价格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地摊价格一如即住的稳定,异常波动的就是这些头部价格。

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虚高。

在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前,耳机/塞的素质就是受单元素质的限制,不服的话,你就不是科学,而是玄学。

BUG就在这里,某种技术发生革命性进步后,量产的价格往往是降低的,至少也是持平!  即是说,同样的价格,我能买的更好的声音,这才叫TMD的革命性的进步。

这,就是底层逻辑的力量。国内HIFI圈子,尤其是论坛,缺少的就是这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5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