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扑朔迷离的古典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21 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长沙
    十几年前,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当时网上古典音乐的论坛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不但能与同好交流,还能分享到很多现实中很难弄到的视听资源。那时我栖身的这座南方中等城市的音乐厅和剧院里,不时就有古典音乐的演出,偶尔还有不错的国外交响乐团莅临。而在本市各大音像城里,古典音乐的盗版碟则满天飞。

    不过,当时一位外国著名乐评家写了一本叫《谁杀了古典音乐》的书,看了让我出了一身冷汗。作者竟大喊大叫地嚷道:古典音乐已经被谋杀了!

    书中谈到:自从演奏明星登台之日起,古典音乐的演出就开始变味了,帕格尼尼、李斯特等人的辉煌技术后面,经纪人、专业经理、秘书、理财家和音乐骗子全都冒了出来,随着炫技时代的到来,闹剧也同时上演了。进入20世纪,音乐经纪人越来越主宰一切,哪一位音乐天才的后面没有他们在插手,不管你是卡萨尔斯、克莱斯勒,还是斯托科夫斯基、托斯卡尼尼,离开了那些幕后人他们谁也转不了。当经纪人贾迪森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音乐家时,悲剧变得不可避免。他俨然成了音乐界的教父,其所作所为已无异于黑手党的龙头老大。哥伦比亚是个蛇窝,音乐经纪人之间互相拉客,卡拉扬排除异己还赚得盆满钵满,爱乐乐团的垮台,女高音在排练会上耍大牌,还有卡拉丝被开除、郑明勋被撵走,著名指挥家猥亵少女,不一而足。当古典音乐也靠艺术家用美女三点式来诱惑人时,它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作者莱布雷希特把古典音乐的衰落归咎为经纪人的道德沦丧、唱片业的唯利是图、音乐家的利欲熏心等等,晒出的乐坛内幕可谓惊心动魄。

    不过,我读后也没把这桩“古典音乐谋杀案”太当回事,因为当时市面上古典音乐的CDDVD似乎正卖得如火如荼,反而对书中谈到的一桩轶事特感兴趣:日本索尼公司著名的总裁大贺典雄迷恋音乐,白天竭力搞好工作,晩上则在家里苦练三小时音乐指挥。每当午夜梦回,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书房里练习指挥交响曲,他六十岁大寿时,公司为他租下一晚东京爱乐交响乐团,让他尽情发挥。此君仍不满足,竟提出要捐助纽约爱乐乐团一百万美金,条件是由他指挥一场音乐会,遭到拒绝后,他转求大都会歌剧院,结果如愿以偿,指挥了一场音乐会。这件轶事使我对日本企业家良好的文化素质印象深刻,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学人家的这种作风。

    转眼间就十几年过去了,我仍在上网,可那些网上古典音乐论坛却都渐渐消失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这座城市的古典音乐节目演出。今天,再想到《谁杀了古典音乐》这本书,不由对作者心存敬畏:真是乌鸦嘴!

    上世纪的80年代,日本著名的音乐学家庄野进就曾预言,正式的古典音乐在进入21世纪以后将逐步地消亡,传统的音乐写作与演奏的形式也将退隐。当时都觉得这个观点耸人听闻,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那种在聆赏时注意力需高度持续凝神倾注的古典音乐似乎确实与之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古典音乐将来会走向何方?谁能告诉我呢?

2
发表于 2019-5-21 1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本溪
真的不必担心,古典音乐不会走向消亡,即使很小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wamzt 发表于 2019-5-21 11:02
真的不必担心,古典音乐不会走向消亡,即使很小众。

嗯,确实,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jimguo 发表于 2019-5-21 03:07
看到古典音乐冒出来就是网络时代大普及开始的意思。之前国内是各种光盘满街卖。拼正版当时8、90年代在国内 ...

谢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5-21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不担心古典音乐消亡,因为真正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基本上都是终身的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5-21 15: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古典音乐不会走向消亡,它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迎合大众的音乐类型而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5: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heqinyuan 发表于 2019-5-21 12:35
不担心古典音乐消亡,因为真正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基本上都是终身的爱好

是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kingsiyu 发表于 2019-5-21 15:16
古典音乐不会走向消亡,它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迎合大众的音乐类型而存在。

愿闻其详,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5-21 2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大剧院音乐厅的低价位票出来就被秒,楼主过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5-21 2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记得有人说过: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2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siemens19e 发表于 2019-5-21 21:07
大剧院音乐厅的低价位票出来就被秒,楼主过虑了。

我还没去过北京大剧院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21: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ssyc 发表于 2019-5-21 21:22
记得有人说过: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哦,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5-21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松鸣 发表于 2019-5-21 21:24
哦,愿闻其详。

这好像一个外国记者不久前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22: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ssyc 发表于 2019-5-21 22:32
这好像一个外国记者不久前说的

哦,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5-31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古典音乐是好东西,但好东西能流行与否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了。

人类总是追求代价更少而得到更多,忽略了付出和收获的内外平衡本质。就好比是传销,不同的是维持现代娱乐趋势(愈发短平快)的不是传销所需的人头数,而是传媒与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基本撞墙了。但传媒(包含数据处理与传播)的发展还早。可预见的未来是大多数人的娱乐趋向于多元、广度、浅层、范围圈定,其量直奔人类信息处理的生理极限。接下来就是扩展此极限的生物改造技术。

如此,被生物本能托浮的情绪体系会从超负荷的信息处理中脱离出来,后者由生物技术解决,而前者才是由人的生物性解决。那时或更早些,借助对物理规律与人脑特性的挖掘,会有更多超然于现有古典乐的音乐作品出现,即象征了古典乐的复兴与进化。

看完前边的扯淡,就举个例子吧。现在的不学无术的小鲜肉,相比以前的歌唱家作曲家,如何?我倒觉得小鲜肉能提供的东西更加本质(也即浅层)。现在的人只要不是神经病,看到小鲜肉自然就觉得青春逼人春心荡漾。而后者的欣赏则需不少学习与积累。

为什么以前古典音乐流行度高?因为后者的学习和积累是有实际效益的:人们需要这些去社交、发展与统治。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因为现在人们可得的东西太多了,这种学习和积累的效益降低了(或者被其他东西替代了)。这就是娱乐广度扩展对古典乐的稀释作用。

对大多数人来说,冲击力强的吸引力大,但也意味着更接近生物本能,而非更加高级、抽象的类古典乐娱乐。不仅如此,冲击力强的娱乐内容多元化与扩展趋势明显,人们发现、欣赏、学习古典乐的资源与驱动力更少。一个更悲观的例子就是,爱好器材的人数 与 爱好古典乐的人数 之比例 必然越来越大,因为器材需要花钱,更直接更刺激。

但悲观了半天,乐观的方面也有。古典乐爱好一般都更为持久。其晦涩、间接、抽象的本质既提高了其门槛,也延长了厌烦的周期。

近期来看,古典乐的希望就在于融合与变化。与流行作品的融合、与定向社交的融合、与器材发烧的融合、结合科技与大数据(对社会与人群心理研究)的变化。

看开点讲,追求纯粹的美,永远是个只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与价钱、时代、阶级关系不大。我们幸运得拥有了如此多美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5-31 17: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LZ说的方面也很重要。比如内地歌坛,影响人们听到什么歌的,传媒的成分愈发多,歌者自身的素质的成分愈发少。

两者的比例变化从浅说是娱乐金融化,金融科技化,科技垄断化,垄断人性化,从深说就是社会大众对娱乐本质的关注度转移与鉴赏能力的降低,原因无非就是受众扩大,水平注水,多元稀释blabl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2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wtmsny1 发表于 2019-5-31 17:03
古典音乐是好东西,但好东西能流行与否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了。

人类总是追求代价更少而得到更多,忽略了付 ...

嗯,兄台的观点颇令人受到启发,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23: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wtmsny1 发表于 2019-5-31 17:12
LZ说的方面也很重要。比如内地歌坛,影响人们听到什么歌的,传媒的成分愈发多,歌者自身的素质的成分愈发少 ...

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