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xDigital 于 2020-11-6 15:29 编辑
奥帝兹 LCDi3耳机大概发布于2019年,耳机的名字看起来与旗舰LCDi4更像,而定位却没有放到官网的“旗舰”分类中,而是与iSine10、20等耳机放到了一起。LCDi3一套搭配蓝牙转接线、Lightning转接线国内售价6999元人民币左右。这与LCDi4官方定价差距巨大,但也比iSine10高出了许多[iSine20已停产停售]。LCDi3处于iSine和LCDi4之间的定位想必是没错的,但由于其间的空间太大,LCDi3到底是什么水平?我们也很好奇啊。感谢网友提供送测样机。
样机来源:网友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是否商业关系:否
外观与佩戴:我们先来看看LCDi3耳机的配置和一些主要技术和指标的官方介绍。LCDi3包装和iSine以及LCDi4包装类似,都是很厚实的亚克力外壳,搭配一个小的收纳包的形式。只不过,只有LCDi4使用的是全真皮+植绒内衬小包,而iSine和LCDi3使用的都是尼龙搭配真皮修饰边沿的收纳包,其实也算很精致了,但由于配件多,总觉的塞不下倒是真的。
LCDi3耳机的外观与配置和之前的iSine10类似,一根扁平的3.5mm转接线,而LCDi4使用的是看起来比较发烧的白色编织线。LCDi3还标配了一根Lightning线和一根蓝牙转接线,我们打算以后专门单独写一篇测评文章。
耳机佩戴方式和外观形状和之前基本没有差别。这里重新解答一下关于它佩戴是否稳定的疑问,首先奥帝兹的这种耳机设计还是有点意思,它的入耳部分耳塞头上有一些纹路,增加摩擦力,其实我们个人使用如果在家坐着听,不怎么移动,这已经足够稳定了。当然,它还搭配了两套耳翼,可以选择使用,所以佩戴稳定性问题不大,尤其是稍微习惯以后,完全不会觉得有问题。 奥帝兹 Audeze LCDi3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机-对比LCDi4[浅色线]
Audeze 奥帝兹 iSINE20/10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机 耳机使用了2pin的连接线可换线设计,这次使用怎么突然觉得奥帝兹的这个插拔还是有些偏松了,赶紧试了一下之前的iSine10,可能碰巧LCDi3的一侧声道的连接线确实偏松了一些。而LCDi4使用的是MMCX的接口。
主要技术:LCDi3的定位其实从官方的分类可以看出,它与iSine放到一起,高品质的入耳式平板耳机,而不是旗舰。从几项奥帝兹平板入耳式耳机和平板振膜技术可以看出LCDi3的定位。首先,平面振膜自然是没有问题,而且正如我们看到耳机外形是比较特别的六边形一样,振膜也是类似非对称形状的。第二,磁体,Fluxor™ magnet array,N50级别钕磁铁,Fluxor是奥帝兹专利技术的注册商标。第三,振膜与印刷电路。平板振膜是在振膜上印刷导电电路,LCDi3与iSine都是Uniforce™ voice coil[Uniforce音圈]的Ultra-thin Uniforce。第四,相位管理Fazor™。大概应该是入耳式部分的导管内部类似相位锥的专利技术。
奥帝兹 Audeze LCDi3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机-对比LCDi4[浅色线] 最后,最为重要的,我们从外观已经可以看出来了。耳机振膜后侧的外壳样式LCDi3与LCDi4是类似的更为开放式的,而iSine则是不一样的。推测,这就类似于HIFIMAN等平板耳机近两三年开始使用的单侧隐藏磁体,以及后部的开放式格栅设计,总之就是相比iSine和以前的耳机,让扬声器的后侧更为“通透”没有那么多遮挡。官方也是大概这么表述LCDi3名字来由的。 再来看看耳机的一些主要指标。耳机阻抗20欧姆,灵敏度在1mW达到110dB SPL,也就是在140mV下就可以达到110dB的声压,而我们一般听的很震撼大概需要最大有100dB出头就ok了,人声大概85-95dB就很大声了。实际使用,我们大概只需要用-17dBFS[0dBFS=2Vrms]甚至更小一点就足够啦。不过,不要惊讶,其实iSine10的灵敏度也很高的。iSine10是16欧姆阻抗,110dB@1mW的灵敏度,实际使用感觉确实和LCDi3差不多。官方给出最大承受功率iSine10和LCDi3相同,为500mWrms,最大可承受声压130dB SPL。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觉得LCDi3很可能是一个在磁体、已经振膜固定结构方面做了一些优化的iSine10……,当然也不排除振膜和印刷电路方面也是不同级别的。但从官方给出的技术解释来看,这款耳机之所以命名为LCDi3,就是因为耳机后侧扬声器背侧部分使用了和LCDi4一样的更开放的设计。官方还称,这样设计让声音更为通透,低频下潜更好,整体动态更好。 主观听感: 在主观听感中,我们今天测评只简单电平一下Lightning线表现,具体对比留在大概一周内的某天单独测评中。参考音源使用Macbook Pro的耳机直接输出,索尼A55播放器,HIFIMAN R2R2000红衣版、享声MR1、乐之邦Monitor09等。对比的耳机主要选用iSine10。哈哈,是不是有点失望?毕竟LCDi4领先太多,而且风格差异比较大。 整体印象: 不可否认LCDi3相比iSine10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但是与LCDi4风格差异很大,而高频和解析力方面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多对比和参考的价值。LCDi3象是一个更为大气、宽松、细腻的iSine10,而LCDi4的高频解析力仍然神一般存在不是LCDi3可以够到哪怕一点点的。LCDi3整体调音还是颇有特色,不像LCDi4那么清淡,而是比iSine10更为厚重一点,低频量感十足,最有趣的是,我们觉得它似乎在刻意的让LCDi3耳机表现出一种类似耳垫超厚的头戴式耳机[耳垫超厚,是指人耳和扬声器之间因为耳垫带来了挺大的距离]那种听感,就是有真正的空间而营造的慢速的瞬态,和声音的开阔感。 音源选择:
虽然iSine10灵敏度也很高,但在我们印象里它似乎并不好推,可能是因为那根带DSP的Lightning耳放线表现提高了掉起了大家的口味。其实,iSine10不难推,就是可能觉得动态不太凌厉。而LCDi3这方面改进明显,整个声音大气了不少,所以音源反而很好选。直白的,暖声的都可以。但是要发挥中频和高频极好的解析力和层次,需要高品质音源。如果喜欢听力量足,速度快的,推荐选择中性风格音源。而索尼A55这种虽然中性,虽然LCDi3灵敏度高,只需要极低的电压,但是还是不推荐,低频和中频太没劲了。宁可用3.5mm Type-C线或者笔记本耳机输出直接推,也要比索尼强。这是与很多高灵敏度圈铁耳、动圈耳机不同的。最终我们选择用R2R2000、MR1等作为参考。具体音源差别,我们在测评中穿插谈到。 高音表现:LCDi3的整体风格和iSine10很接近,属于有着比较饱满中频和中低频,声音比较均衡的耳机。在高频方面,我们认为iSine20可能是iSine10的一个激进版本[112dB灵敏度],尤其搭配Lightning线表现更好。而LCDi3相比iSine10,高频有没有进步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进步还是挺大的。 LCDi3的高频,尤其是极高频部分的品质提升明显,对于一些弦乐极为纤细的高频细节,和一些打击乐的高频表现,LCDi3的层次变得丰富了许多,声音开始有丝般细腻而又从容之极的状态,虽然这种功力要比LCDi4差得远,但却要比iSine10肯定高出至少一个档次。细腻的极高频让它的空间感变得更为真实,配合上奥帝兹在LCDi3上声场方面特意的设计[至少我们这么认为,奥帝兹官方没有说过],它的高频、极高频的声场已经完全可以超越头戴式动圈耳机。而iSine10、20的高频,还是没有这么好的极限和丰富的层次,在空间感上仍然不足。 在不太高高频和中高频部分,LCDi3表现出了平板扬声器特有的从容和稳定,这方面的风格和素质与iSine10很像,相对来说LCDi3瞬态更慢,声音更改为宽松,动态更好。平板扬声器动态提升,与动圈、动铁不一样,它们会表现出更为大气、宽阔的场面,让声音层次变得明显更为丰富几个级别,而不是一味的动态提升。LCDi3在表现大编制交响乐,大动态音乐时,中高频层次和空间感还是要优于iSine10. 中频表现:中频方面,LCDi3动态优势更为明显,风格则和iSine10非常相似。和中高频部分优势一样,动态优势让它的场面显得宏大,层次变得丰富,特别调音的听感让它的声场宽度明显优于iSine10。对于喜欢交响乐的朋友来说,这样的调音风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但也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一直说,LCDi3的声场有点像在模仿超厚耳垫耳机营造的听感,所以瞬态有比较特别的“慢”,同时确实有一种声音是在耳机里“转了两圈”才出来的感觉,对于中频声压特别大的时候,听感略显诡异,有点“脱箱感”很不好的感觉。这主要表现在交响乐的铜管乐器的中频和中高频很大声压时,其实,这在耳垫很厚的头戴式耳机上也有类似问题。 对于人声来说,LCDi3相比iSine10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稍微宽松了一点的声音层次和更好的解析力,以及相对稍微缓慢的瞬态带来的更软一点的听感。这种听感相比iSine10在一些人声,尤其是男中音以下区域的声音时,听感不见得就优于iSine10,声音可能会显得太柔弱了一点。这里可能需要在听人声时,不要选择太软的音源搭配。当然,这也不绝对,看个人喜好。 低频表现:LCDi3低频改善同样巨大,声音档次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低频下潜变得宽松自然,这种趋势有点像LCDi3在高频部分的变化,声音层次变得丰富了许多,向下的极限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但同样不要忘记,它的这些宽松和层次,是牺牲了部分瞬态速度而得来的,所以,LCDi3在表现流行音乐、摇滚乐中的低频时,实在是味道太不对了,这个表现,可以通过Lightning线来改善,也可以通过细节不太好,声音直白的普通声卡来中和。不过,这样的低频细节、层次和瞬态速度、声场宽度,甚至深度,却对交响乐极为合适,恰到好处,或者属于恰到好处的稍微偏慢的类型。 再谈音源差异:LCDi3在Macbook Pro的耳机输出、HTC Type-C输出,iBasso DX160这种直白,稍微显得有些发愣的音源下其实表现的也足够好,尤其是动态,高频解析力,声音层次方面,都体现出高端耳机的水准。不过,在高频层次和解析力方面,笔记本和Type-C输出,还是要比高级音源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很愣”的音源,在搭配流行音乐时,低频可以收紧很多,似乎比较合适。R2R2000、MR1、DX160等,可以让整个声音的层次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表现出足够宽松的声场和层次,以及很好的极限。
总结 奥帝兹LCDi3整体声音表现基本符合它的售价定位,确实无法达到LCDi4水平,毕竟振膜不是一个级别的。但相比iSine10的提升还是相当明显,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这种大动态,极为丰富的层次,很好的极高频、低频的极限,以及从容的瞬态表现确实恰到好处,甚至有点不挑音源声卡。对于流行乐为主的用户,确实要考虑它的低频瞬态太慢的问题。当然,这里也提醒大家,我们在iSine10、20测评时就谈到,它们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入耳式耳机的水准,而是头戴式耳机的听感,这绝不夸张。多单元、圈铁等等在LCDi3面前,那就是没法听的东西,低频拥挤扭曲,层次缺失,声场诡异等。当然,相比一个3-4个单元圈铁,iSine10的声音也要比它们厚实饱满均衡许多。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们认为LCDi3相比iSine更值得选择,对于流行乐为主爱好者,是否选择LCDi3值得仔细考虑,也许一个iSine10、20就够了。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