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银黄鹂JP随笔~2w价位新贵,华丽声音依旧,但素质提升一档,新银鸟正式登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10 02: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珠海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1-11-10 03:03 编辑

前言:
作为听全了所有鸟塞的一枚音乐唱片爱好者,我是很少用大篇幅文字去写鸟塞听感的,我更享受现场与鸟塞的用户/同好们交流自己的一些把玩心得及感受。但是这次的银黄鹂JP版上手一段时间,的确想写点文字分享一下。2w出头的国产耳塞并不多见,一款产品也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吧。


正文
记得银黄鹂刚上市的时候,万元耳塞就那么几款。国产万元塞真的不多,除了UM的Mason V2,我接触过的国产万元塞就真的想不起第二款能卖过万的,然而,16800的售价,足够让当年银黄鹂摘下国产耳塞第一身价的头衔。那一年,是2017年。

2019年,差不多的时间,隐约记得大概是8,9月吧,银黄鹂迎来了首次产品更迭,说是更迭,其实是换了一根全新开发的线材,但售价不变,新版的银黄鹂,声音似乎变得相对冷静,原来的华美绚丽的音色似乎稍为收敛了一点,在保留足够丰富细节的同时,稍为提升了声音线条感的清晰度,棱角更分明了。但毕竟耳塞本体内部几乎没变化,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换代产品,仅更换了一根音色不同的线,而那些老是埋汰线材是玄学的,其实真的可以去对比一下两代产品的区别,听不出差异的,得去好好锻炼一下耳朵了。虽然是换了根线,声音变得冷静些许,但毕竟要延续整个系列的风格,所以大体上,还是华丽的。



两年一更是规律?在我看来并不一定,但这回银黄鹂还是在距离上一次更新接近两年的时间内,发布了新的一版产品,取名:银黄鹂JP,并在日本首发。看到JP,大家或许会理解,这是针对日本市场去调音的,其实也不全是,细听了一下银黄鹂播放华语音乐,效果也不错。这次线材的变更似乎是一个跳跃式升级,从朱鹂联合开发耳机线取得成功后,这次银黄鹂JP也和PW擦出“爱”火花,来了第二波CP,这根线对比上一版,甚至2017的初版银黄鹂,提升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二版的银鸟是把华美听感稍为变得收敛和冷静,那么这一版JP银鸟,是音质的适度提高之余,带来了三频分布更均衡的升级。融合了第一版的华丽与第二版的冷静,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但不经意间,整体素质提升了一档。要不然,这几千大元就真的白花了。除了线材,和官方确认了,单元变化不大,内部只是针对新线材做了轻微调整。当然,风格没有改变,依旧华丽。

银黄鹂JP的线材由PW制作,产品编号雕刻在耳机线的插头上,线身柔软度适中,线档采用了碳纤维外壳,滑扣是木制的,上面印有Oriolus的LOGO。耳机线统一采用4.4mm插头,连接耳机本体的部分,继续沿用0.78mm双PIN插针,耳机本体和上的插座,与上一代银黄鹂一致。

【声音评价】
好了,非声音部分聊完,入正题,大家最关心的声音部分。用了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是这款银黄鹂JP是一款传承了前作华丽,精致的声音风格,在声场,细节,微动态以及低音等方面有相应提升的顶级多单元动铁耳塞,银黄鹂JP对音乐适应性和音源的匹配尚算友好,乐器,人声,流行,现场录音,电影原声都能玩一把,好不好,见仁见智,适配音源上,当然是要求音源有一定水准,建议选配推力和控制力都不错的高端或旗舰级别音源。

我手上的音乐听了一轮,素质和听感都比上一版有明显进步,这是一款新品存在的最基本意义,先不PK竞品,对比前作至少得有进步。这一点,银黄鹂JP做到了。之前有朋友和我说,不喜欢初版的银黄鹂,觉得声音华丽得有点过了,染色明显,尤其听乐器,有点修饰多了,我回忆了一下,初版我用的时间最长,但我很少拿来听纯乐器,反而听女声较多,听听咏琪姐姐,静茹姐姐,王菲,还有偶尔听听邓丽君等,这类流行女声我可以接受。第二版的银鸟,我用得很少,那根线对声音的改变,不是我自己喜欢的类型,所以我的几乎都是闲置状态。这第三版的银鸟JP,这段时间用得比较频繁,听流行的感觉蛮好的,低音表现感觉比初版及第二版都好,高音有人说稍偏亮,但我使用下来,这高音亮度在我接受范围内,也有朋友问我刺激感严重么?这个得看录音,看搭配,DPS-L2搭配,听感就不错,除非是一些录音就有刻意提亮高频段的音乐,声音会偏亮甚至优点刺激,但大多数录音,并没有问题。

在接触的玩家里面,有几位年轻烧友,会喜欢稍偏亮的录音,而大多数中年玩家就喜欢柔顺,均衡的声音,这个没有具体标准,得看自己的口味了。男声稍为有点年轻,但密度感和距离感都挺好的,人声细节非常充足,银鸟JP的解析力不会比一些搭载静电单元的顶级耳塞差,三频均衡度好,而且提升了低音的力度和弹性,听感上更饱满扎实。


【主观听音】
照惯例,这个环节选定一台音源做搭配,分享主观听音感受。

音源:N8Ltd(Cayin)
耳塞:银黄鹂JP(Oriolus)
音乐:<蓝雨> 张学友《相爱》SACD初版
          <一颗心交给谁> 品冠《爱到无可救药》
          <Vincent>王若琳《The Adult Stroybook》
          <Act I,Tableau-1-March>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安塞美指挥

音源方面,依旧使用自己熟悉的N8Ltd,这台机子绝不属于监听风格,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渲染,好听且素质出众,当然,和时下很多顶尖级音源比较,N8Ltd似乎有点老旧了,毕竟开售已经有两年多,但声音上,依旧可以跻身便携数播第一梯队的行列,推力,控制力都不错。

银黄鹂JP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声音非常精细,透明,舒展。和我自己手上的第一代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声音更清爽,直接,微动态的棱角更分明。搭配N8Ltd,驱动方面得到保证。

选来了四首音乐试听分享,前面三首是流行录音,有80年代中后期的宝丽金经典录音,也有2000年后的华语录音。不同年代的录音,风格表现各异,坦白说,我自己比较喜欢80年代宝丽金的录音,或者那是自己音乐旅程早期的一部分珍贵记忆,但细品之下,老录音虽然使用的设备不一定能够跟上现在的潮流,但实打实的技能,更体现出老一辈录音师扎实的功底,以及对流行音乐的解读和深厚唱片制作造诣。记得当时和欧丁玉老师在微博上私信交流,他说《相爱》这张唱片,是他最后一张用全手动老式调音台制作的一张唱片。而其余两张华语流行,也是我常听的唱片,2000后的录音,商业路线比较明显。可以当作通俗流行乐去欣赏。其实2000年后的流行乐,我几乎都是听了好听,容易上耳,才买,相对80-90年代的港台流行在内心深处扎根的那份独特感情,是没法比拟的。

<相爱>张学友
虽然是老歌,但素质并不差,试听的文件是从SACD初版上抓轨的,比起自己听过的首版CD,电平稍高一点,空间拉得开,但稍为有些空荡,如果论声音的听感和素质综合,我个人更倾向于1987年发行的首版。当然,不去比较,这张SACD初版也能听,毕竟在2003年那时候SACD被列入环球重点推广的CD介质行列,很多80年/90年代的经典,都重新发行SACD版本。而可惜的是,一般我们的DVD光驱,通过音频抓轨软件EAC,只能抓取它的CD层数据。这套组合属于音乐氛围感良好的组合,素质也算是便携顶级了,加上模拟录音的细腻,透明,这首作品演绎还是很不错的。听感上,声场,细节,空间感都属便携设备里的一流水准。

<一颗心交给谁> 品冠
<Vincent> 王若琳
这两首2000年后的通俗流行乐,属于相对商业化的包装和录音,给我的印象是,2000年后的录音,更强调细节和线条感,但听感上不如80年代老模拟录音那么醇厚自然。两首流行作品已经算是制作相对精良的代表。

王若琳的一首<Vincent>属于老歌翻唱,带点慵懒温厚的声线,一直觉得她演唱爵士风格的音乐比较适合,这首<Vincent>听感比较素淡,吉他为主调乐器,腔鸣音效果不错,虽然伴奏的乐器不多,但细节丝重现做得不错,尤其是一些微动态的还原。而这类相对单一的乐器伴奏的流行音乐,听感上会给人更恬静自然的感觉。这套组合能把这类简单纯粹的音乐演绎得更深刻感人,这首音乐算是一个例子。

品冠的<一颗心交给谁>是来自伍思凯创作的一首音乐。其实最初听这首歌,是来自李克勤演绎的<看海的日子>。对比克勤那首民歌编曲风格的粤语版,品冠这首以管弦乐为配乐基调去重新编曲的作品,氛围感会更接地气和适合年轻乐迷。人声部分,依旧是熟悉的风格,阳光般温暖细腻型男声,配乐里面,合成了多种乐器,悠扬的笛子,层次感丰富鲜明的弦乐组,第二段落,副歌加强了低音伴奏,气氛更热情浓郁了。结尾那段小提琴主奏,非常有感情。这套组合让你听到了足够清晰且丰富的音乐细节,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高,温暖舒逸的乐感,将一首现代华语流行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ActI,Tableau-1-March>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
惯例,最后一首会选古典类的音乐去试听,这里选了老柴的《胡桃夹子》里面的一首进行曲分享给大家。节奏明快,跳跃感强的一首管弦乐。芭蕾舞配乐一般都在舞台上完成,空间感是足够的,《胡桃夹子》能买到的录音有N个版本,我自己比较喜欢DECCA的芭蕾舞曲,所以迪图瓦,波宁吉,安塞美等指挥的片子会相对多些。这张是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也是《胡桃夹子》众多录音里面,比较有名的一个版本。

虽然是1958年的录音,模拟录音初期的代表作,但声场背景透明安定,听感纤细,层次清晰鲜明,这一版的《胡桃夹子》我觉得和波宁吉指挥的版本可谓各有千秋,都是DECCA推出过的芭蕾舞曲里面的最佳版本。这套组合,虽然不能和大系统,耳机系统去比拟,毕竟只是便携器材,动态无法和大系统比较,但在随身系统里,这套组合播放这首芭蕾舞曲还是有板有眼,声场足够的宽,空间安定,背景清晰。细节分毫毕现。乐曲中段的间奏,跳跃感强,在弦乐群和管乐组此起彼伏、变换交错的演奏中,阵脚稳得住,声音有紊不乱,精彩,目前的随身器材里面,能有这个程度,已经很可以了。这套组合低音并不厚重,质感良好,银黄鹂JP的低音并没有刻意增强量感,凝聚结实,延伸到位,对比前代,细节上会更清晰,低音更稳,更饱满。


四首音乐听毕。在N8Ltd驱动下,银黄鹂JP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声音依旧保持着银黄鹂华丽璀璨的底蕴,中频温润晶莹,低频结实凝聚,延伸到位,空间感和声场规模变化不算太大,但声音的立体感有所增强,低音的增加,让声音纵深感更加突出。坦白说,这一版的银鸟,声音也不监听,毕竟银鸟自身属性没变,把低音补足之后,无论均衡度,立体感,层次感等都有了变化。素质提升可闻,但至于听感和风格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那就只能耳听为实了。


【搭配分享】
这个部分依旧是和往常的文章一样,根据耳塞的产品定位,选择了几台相应档次或者声音我觉得值得推荐的音源进行搭配分享。

音源: M8(山灵)
           DPS-L2(Oriolus)
           N6II<R01>(Cayin)
           RS6(Hiby)
           SP2000T(Astell&Kern)  
耳塞:银黄鹂JP(Oriolus)
音乐:<味道>张学友《2004活出生命LIVE》
          <Fly Away>梁静茹《恋爱的力量》
          <Libiamo ne'lieti calici> Verdi《La Traviata》(马泽尔指挥)
          <Salut D'amour, Op 12>埃尔加《谜语变奏曲》(津曼)
      

<味道>张学友《2004活出生命LIVE》

<Fly Away>梁静茹《恋爱的力量》

<Libiamo ne'lieti calici> Verdi《La Traviata》


<Salut D'amour, Op 12>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分享听感之前,简单介绍一下这次使用到的音源(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M8(山灵)
山灵的上一代旗舰,搭载双4499EQ芯片注定它也会变成“限量”,创新的可更换插孔设计,当你发现你的耳机线和播放器耳机插孔不匹配的时候,别慌,山灵帮你解决,M8配备了目前主流的耳机插孔,供更换,让你无需更换耳机线,无需购买转接插头,山灵是真的设身处地为烧友着想,买M8,一次过把你想要的插孔都  配齐了。声音貌似没有太明显的毛病,但也没有达到十分感人的地步,不过哪怕你说他堆料,好歹两片AK4499摆在那,素质差不了哪里去,不选择,更多时候是听感是否适合自己的问题了。

DPS-L2(Oriolus)
和主角银黄鹂JP同属一个品牌,应该大家都默认它俩配搭才是最佳,当然,毕竟是用上了ES9038的播放器。声音素质没问题,结合它的售价,DPS-L2值那个声音。复古机身,物理按键操作,稳定的续航,加上强大的功率输出,作为万元随身听,DPS-L2的卖点几乎都在这里了。但纯物理按键操作有利有弊,习惯了触屏操作的玩家可能不太接受。另外,总是纠结封面显示的乐迷对这种界面不能显示封面的播放器估计投反对票。最后就是由于推力太大,所以对于一些低阻高敏极易驱动的耳塞,比如qdc的几款动铁多单元,DPS-L2不太适合。

N6II<R01>(Cayin)
有人看到这里会问,不是都上顶级机身吗?当然了,如我觉得好听,不一定是顶级机身,有时候评测也会出现。就像这台N6II<R01>,虽然加上卡它也就一万左右,上面还有个旗舰N8,但搭配R01主板后,它声音,它的素质绝对可以挑战其它几家的旗舰机型,R01主板的声音宽松自然,是这么多块音频主板里面,听感和素质达到最佳平衡点的一款音频主板。可惜它没有LO口?这款主板本来就针对高端耳塞用户,LO口即使没有,也无伤大雅了。

RS6(Hiby)
最近用得比较多的一台播放器,颜值棒棒哒,和R6<new>一个模样,但新的达尔文架构对声音的加成太大了,R6<new>没法和它比较,当然了价差也反映了彼此的差距。纯铜的外壳,延续R6<new>的耳机插孔布局,搭载全新的系统,售价不到9k,音质可以对标万元机身,光说听感上的宽松自然就已经比不少同价位机身好了。但好声音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能耗也不小,10小时不到的播放时间,是我之前实际使用下来得到的结果,但过8个小时是没压力的,按照我们每天听歌4小时去计算,两天一充还是可以的。

SP2000T(Astell&Kern)
最后一台音源,选了发布没多久的韩国一线品牌Astell&Kern新旗舰SP2000T,这台售价不到2w的便携数播,是这个系列里面,发布价历史最低的一台,虽然如此,但AK这次还是有备而来,SP2000T虽然上市价格比SP2000低了一截,但卖点却不少。比如首次采用四核心的架构,四片DAC负责数模转换的环节,而耳机放大电路也是前所未有的尝试,首次搭载电子管与晶体感混合电路。耳放电路更是第一次供烧友做输出选择:晶体管模式,晶体管+电子管模式以及纯电子管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耳塞音色特点去做耳放电路选择,可玩性很高。



音源的简单介绍到这里告一段落,入正题。以上音源搭配银黄鹂JP是什么感觉?请继续收看。

M8+ 银黄鹂JP
人声略微靠后的一套组合,结像清晰但形体感不算大,在演绎人声录音的时候,口型略微收敛,不贴面,纵深感清晰。双片AK4499EQ直接成就了M8成为限量机器了。这套组合不是最佳搭配,但毕竟素质还是摆在那里。M8特别的地方就是,要热一下机,状态才上来。听现场有点感觉,尤其是张学友的那首音乐,现场录音,空间感在不大的音乐元素形体感的点缀下,拉得很开。流行音乐的表现能达到良好的级别,密度,低音量感,声场宽度是这套组合的亮点。古典音乐,总觉得银黄鹂JP会稍微华丽,而古典音乐该有的严肃和中正似乎和这套组合不太搭调,但你问我能听吗?当然能听,而且素质还非常硬核,只是味道似乎有点儿多了。M8谈不上一台鲜活感强的音源,搭配银黄鹂JP,素质还是扛扛的。这套组合,听感上并没有在几首音乐过后就感动到我,但总体氛围感还是不错的,而曾经作为一个品牌的旗舰,M8的操控和系统都算是我用过的国产数播里面,很不错的一台。良好的推力是旗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驱动银黄鹂JP,M8完全没问题。

DPS-L2+ 银黄鹂JP
声音均衡且四平八稳的一套组合,鲜明的层次感,透明的线条感,优秀的解析力,三频分布平均,这是这套组合给我的印象。素质表现似乎盖过了音乐氛围,有朋友曾经质疑ES9038Pro的低音是否足够,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套组合的低音表现非常好,无论力度,下潜还是质感,都是达到便携组合的顶级水准。只可惜,DPS-L2并不是之前老人家DP100的那种偏味道,氛围感讨好的风格,所以,个别录音会有人声稍微直白,平淡,甚至有点儿偏薄的感觉,当然,只是个别录音。现场录音,声场的横向拉伸并不算出彩,但整个空间感的营造很宽松自然。接近球形的声场,横、纵、高,等三维分布平均。喜欢相对清爽,直接,声音透彻的朋友,这套组合大概就是你的那杯茶。流行音乐不会是一曲感人的那种,尤其这里播放静茹姐姐的作品,虽然音色没啥问题,但声音还是略微薄了点,静茹姐姐仿佛年轻了几岁。而对于银黄鹂系列来说,古典音乐从来不是我拿银鸟作为主力塞的音乐,但这次有点小惊喜。这套组合的素质呈现算得上五套组合里面最好的,唯芯论在遇到懂调音的厂商+顶级DAC的时候,是可信的。那首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蛮精彩的,DPS-L2似乎稍微淡化了银黄鹂JP的声音渲染,华丽之中透析着几分冷静和淡雅,看似轻描淡写,但其实已经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流行音乐未能及时带来感动,在古典乐里却又有另一番精彩。听器乐为主的,可以考虑一下这套CP搭档了。

N6II<R01>+ 银黄鹂JP
声音细腻、柔和、饱满、自然的一套组合,无论人声流行还是器乐小编制,听感和素质都能兼得。第三套组合,是这个环节试听的组合里面,我最喜欢的组合,听感上,仅次于上一环节里的N8Ltd+银黄鹂JP。细腻,温暖,中频有质感,采用R2R音频主板的N6II是众多音频主板里面,耳机输出最佳的一套方案。流行音乐人声的口型适中,距离感清晰,学友那首现场录音的作品,空间感可以拉得开,而且临场感真实流畅。静茹姐姐的一曲,人声温暖饱满,有质感,跌宕起伏的过渡平顺自然。细节方面,并不会落后旗舰机型多少。两首古典音乐,效果同样可圈可点,稍微有点声音渲染,氛围感会更讨好。这是银黄鹂JP本身声底就有的着色。一曲埃尔加<爱的礼赞>演绎得非常有感情,这套组合呈现出有温度,有情感的一首音乐。一些素质,如空间感,层次感,乐器的细节感,声场宽度等,都能保持着良好水准。茶花女歌剧,同样能呈现出出色的舞台感,人声与配乐的分离度充足,乐感与素质兼备。R2R架构的声音输出和我们一般采用DAC芯片的数播有点不同,听感宽松,舒展,自然。颗粒感非常细微,有点以前听模拟器材的感觉。对比以素展现为亮点的DPS-L2,是另一番感觉,如果喜欢音乐来得更冷静一点的,这里五套组合DPS-L2+银黄鹂JP最适合,如果喜欢声音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温度,但素质也不会掉线,那么,这套N6II<R01>+银黄鹂JP非常值得考虑。

RS6+ 银黄鹂JP
在冷静与热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的组合,声音既精细,透明,又有鲜活生动的感觉。达尔文架构是海贝在这次RS6新机里作为初试锋芒的一个新架构,对比采用已经成熟的双DAC架构,似乎这次的尝试是一项音质脱变的突破,在数模转换的部分,采用了R2R的方式,但整个从数字处理到数模转换的系统,称之为达尔文架构,具体可以参阅海贝RS6发布会的内容,这里就不帮大家科普搜索了,感兴趣的烧友可以上网查阅。这台机器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R2R的机器,它在保证输出细腻自然音质的前提下,把声音做得更精确,还原更充足的细节。听感上,它更接近N6II<R01>的风格,自然,真实,听着非常舒服,但又保留了足够的细节和清晰的层次感。对比N6II<R01>,声音会稍微理性一点,感情投射会更少一点,但听感上依然是自然流畅。学友的现场录音,空间舒展,立体感强。静茹姐姐的一首流行人声,人声有厚度,有密度,口型饱满但不贴脸,耐听度不错。两首古典音乐,乐器的音色还算不错,层次鲜明,线条感清晰但不锐利,所以依旧保持着较佳的耐听度。茶花女一曲,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良好,欢快活跃的气氛能充分展现。埃尔加<爱的礼赞>一曲声音悠扬抒情,气氛烘托到位,乐感与素质都能兼顾。感觉这套组合也是比较万金油,人声,乐器都能玩一把,但如果真的要比比,那么我更愿意拿来听人声流行。听感舒服,素质也在线。

SP2000T+银黄鹂JP
注:SP2000T<Hybird模式>
音乐氛围感清新舒展的一套组合,这套组合其实可以通过调整SP2000T耳机放大电路不同的输出模式,获得三种略有不同的听感。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选定一种输出模式进行试听分享,其余两种模式,不作评价。这套组合就乐感而言是真的不错,声音非常讨好,尤其喜欢听日系音乐的,动漫之类也不错。听回自己这个环节的试听曲目,从声音的渲染和氛围感等方面评价,这套组合是几套搭配里面比较突出的一套搭配。细腻,精致的中频,人声稍为后缩,SP2000T播放流行音乐时,人声口型并不算大,但轮廓清晰细致。四核架构在声音的解析力和层次感方面,对比同DAC双核架构有了进一步提升。而ES9068AS是一片低功耗设计的DAC,非常适合便携设备使用。两首流行音乐,学友的现场录音声场拉得很开,横向宽度出色,纵深感虽不如横向拉伸那么明显,但也呈现出良好的空间深度,人声口型稍微偏小,距离清晰,听感上略微后缩,乐器与人声分离度高。静茹姐姐的一曲,声音尚算饱满,但同样口型不大,结像稍微靠后。这种人声口型不大的搭配,听感往往比较开阔,不压抑。而两首古典音乐,乐器的层次感,线条清晰度,细节还原等表现都不错。Hybird模式的耳放电路输出,既拥有电子管温暖细腻的特点,又保留了晶体感清晰,细致及微动态突出等优势。古典音乐使用这个模式,搭配耳塞相对适应面较广。埃尔加的<爱的礼赞>听感细致顺滑,层次清晰鲜明,加上这套组合良好的声场表现,这首作品除了乐器修饰略微明显一点,其它我基本满意。而威尔第《茶花女》的<饮酒歌>,人声和配乐有着出色的分离度,欢快悦动的氛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属于听感出色,素质在线的组合。

总结:
五套组合听毕,没有刻意地去比较谁胜谁负,听感是主观的,坦言,像银黄鹂JP这个级别的耳塞,只要音源能有足够的驱动力和控制力,音质不是特别不济,输出的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更多的都是个人主观的听音取向去决定器材取舍。

所有组合听完一遍,从主观听感而言,我选择N6II<R01>+银黄鹂JP的组合,作为这个环节里,听感上,我自己最喜欢的搭配,这套搭配展现出宽松,细腻,顺滑的声音,素质也达到相当水平,细节还原,微动态表现,声场空间等各方面表现平均。有着用磁带机+高端四类磁带播放音乐的听音感觉:透明,精细,自然。流行音乐里,人声口型饱满,舒展不压抑,距离感适中,古典音乐,器乐细节表现出色,微动态还原清晰,层次丰富,立体感明显。这套组合对音乐适应性非常好,这个价位段,除了能耗稍大,几乎没有弱点。

其余几套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M8 + 银黄鹂JP
比较突出低音能量感和声场宽度两方面,听感虽然没有一耳朵的感动,但AK4499EQ声音还是挺有其特点。细节,动态等表现不错。播放流行乐和一些需要低音烘托氛围的节奏明快乐曲比较适合。

DPS-L2 + 银黄鹂JP
同一品牌的组合,在调音时是肯定试配组合过的,这套组合给人的印象是声音清晰,鲜明,层次感突出。规整的声场,均衡的三维空间分布,器乐类作品表现可圈可点。听感是五套组合里面,最透彻,明亮的组合,流行男声不算出彩,人声表现相对中正,渲染少,古典及器乐类表现不错。

RS6 + 银黄鹂JP
达尔文架构,基于R2R设计的完整音频后端,使RS6成为一台声音表现细致均衡的音源,搭配银黄鹂JP输出纤细自然的声音,对音乐适应性好,古典流行都能玩一把。宽松的声场,清晰的层次感,柔和细腻的声音质感,有着淡淡模拟味道的一套组合。也是除了N6II<R01>,我觉得五套搭配方案里面,听感排在第二位的组合。

SP2000T+银黄鹂JP
只能说AK的调音越来越成熟,这套组合用来听流行曲,日本动漫类,真心不错,港台流行类也有良好表现,尤其是相对靠后的人声,是我喜欢的类型,人声不贴面,听久也不累,器乐类稍微有点渲染修饰,但也未到让你觉得渲染过头无法入耳的地步。古典类不是最佳选择,其它类别音乐都不错。


写在最后……
银黄鹂JP是一款声音素质出色,乐感突出的耳塞,有自己的声音风格,银黄鹂系列的声音挺特别的。在我身边认识且听过银黄鹂的朋友里面,喜欢的会非常喜欢,而第一耳朵不接受的,到后来还是不能接受。硬素质无容置疑,选择与否,就取决于你是否喜欢它的音色与风格了。要说这款塞子的优点,我觉得在于它出色的全频解析力,声场宽度,以及细节与微动态的还原等硬素质。而相对的缺点,则是对前端要求依旧有些苛刻,推力/控制力稍弱的前端,素质无法完全展现,音色仍旧走着个性鲜明的声音渲染,华丽璀璨的声音背后,不一定能让所有乐迷都接受。

从银黄鹂的第一版到现在的JP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音色华丽,层次鲜明,有着独特的声音修饰风格,三代产品下来,声音的底子几乎是一脉相承。银黄鹂JP挺适合日系的一些女声,动漫类音乐。搭配一台底蕴饱满扎实的音源,听华语流行也不错。如拿来听器乐及古典,对前端的搭配选择上则有所讲究,只适合选择声音染色低,声底干净,透明,中正的音源。而这次的银黄鹂JP,升级线材,并对耳塞单元内部及分频作了细微调整,让声音素质有了可闻提升,也算是小升级的一个版本,还是那句,耳听为实,评测听感一类文章,仅供参考,选购前,如条件允许,最好自己到实体店试听品鉴后再做决定。最后,感谢收看,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留言交流,谢谢!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2
发表于 2021-11-10 1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呵呵如果是2W日元价位咱马上搞一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0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