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2-25 00:04 编辑
如果欣赏别的指挥家,甚至对比阿巴多更早的同一曲目都会得出差距的对比结论。甚至阿巴多在2000年病退柏林爱乐以后,康复起来二十年里最后录的同一曲目都有高下,最最后的版本几乎进入了更高境界。这一点在富特文格勒的录音上也能听出来,比如黑色贝九现场录音,就比之前一个月刚回到柏林录的版本,更有富特力度特色的深度。就是个货比货的问题。
但回到多样性问题上。其它风格要是欣赏的话,那就势必要回避艺术细节,从宽泛一点的角度去听。必须强行脑屏蔽不去深入注意力才行。不去细细的对比细节,就单从初步接触角度去听,这样幸福感会多些选择的范围会广些。
但是一般没有爬高的时候会担心,真的全都看清楚以后会厌世无法欣赏多样性和不行的版本。其实真的过来以后就知道,可以自由选择是一种自由度,反而更可以自由的选择和定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认为自己能在学业上进步是个坏事,一定要不如老师才幸福。其实当学生超过老师以后会觉得有智慧更好,还有很多需要发展而暂时没时间没精力去发展的地方。
经验表明,当一个人刚刚提升了一种鉴赏力,短期内会难以接受降维拒绝回到小白程度。但时间久了也会释然,会有道理的接受很多缺乏高度要素的录音。升维以后的能力就会更强,选择的精确度就会更高,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的能力就会强大。
比如最直接就是很多人都能接受去欣赏老版本的录音,不去注意古代的演奏和表演上的很多缺失和粗陋,而专注和注意力是放在发现可听之处上。潜意识也知道对这些历史版本挑毛病就没法听了,几乎到处都是毛病。但还是对时间和历史先辈们的早期奋斗,有一种敬畏和宽容心。
那么,对大概的同时期不同水准的演绎,也可以有这种宽容。精确忽略一些要素,也是一种精度。
在另一个帖子里也说过一些: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