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最前: 青年之歌指的是斯托克豪森创作出来的一首电子音乐,可以自行查阅资料。
经过了一年的预热,科hi口中的"HD900",Grell口中的"我想做的耳机"终于面世了,我在drop上购买了他的签名版。物流等了大概两周,更一下听感,简评 :
客观的说,理念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前置单元设计非常前卫。但是,OAE1这样设计出來的代价呢?
首先,非常吃佩戴。这个耳机不同位置的听感是天差地别的,如果单元贴耳朵,那么就是不可承受的过量高频,如果是单元远离耳朵,那么就是闷罐。耳朵如果放在正中间呢?有没有可能做到正好的佩戴?对于我来说,这个是不存在的,他一直在闷罐和刺比中反复横跳,简直就是对我耳朵的强奸。 别说写具体听感了,我连戴着这个耳机听完一整张cd的欲望都没有
其次,就是耳机本身的素质。我一开始还抱有幻想,以为在悦这种相对优秀的耳放下,素质能摸到一个hd800的边。但是,我错了,他只是单纯的刺或者闷罐,信息量并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那样。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单元,我居然能够查到是东莞的某厂制造的!拆掉耳罩以后,单元上有一串编号,简单查询可知就是1688上某厂的作品…
写在最后
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实际上只是像那些斯托克豪森,约翰凯奇一样。从美学上来说,是比较失败的,不能被欣赏的。但是从理念上是值得肯定的。
就像是那些先锋音乐催生了电子音乐一样,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后,会出现令人满意的前置单元耳机,并且那会是革命性的。
emmmm,虽然我也不太能确信。但是grell说签名版后面的批次会正常很多,即非欧美流行特调。
*已出,不留念了,太难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