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2101
发表于 2022-12-31 0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谢谢JIM一年的坚持并祝你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3: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年终总结。

《从艺术的发展和进化规律,去发现艺术的本质》

一切艺术都是人的思想和心理表达,都是为人服务的。
艺术如何表达人的情感和意图,一开始是所见所得直接借助形象的。和人的发展历程有直接关系,属于进化积累发展模式。当断奶以后,就可以独立生存,自谋发展不需要借助环境给予,比如宗教和摇篮曲,而是自我创造。这就开始进入近代了。而现代艺术就是更进一步逐渐打破所见所得的形体,摆脱外界媒介的影响,更直接的表达内心感受。总之,感受来自心理,心理来自经历,经历来自环境。所以艺术记录时代与时代之下人的经历和心境。

一切的艺术,都是人造的,都是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有仿生人和模仿人类活动的情况。
那么,艺术沿着发展积累变化提升境界历史规律看,现代艺术必然是打破一切既往艺术年龄段限制的走向。从外在到内在,都是迭代发展前进的模式。通过分析艺术的历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发展规律。

一开始婴儿阶段习惯于在家被大人养着吃奶的甜美,躺在母亲怀抱里尽情享受摇篮曲的直接美好。婴儿阶段的环境历程和心理来源,也是婴儿阶段艺术的特征。
之后的幼儿阶段也是经常吃手,在回忆婴儿阶段美妙之中追求最高体验。遇到痛苦就用情感转移法,以美好梦境来冲淡现实的不理想。这是教会阶段,也是人和艺术的童年阶段思维方式。

到了上学的小学年龄段,开始直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接触到很多对生活总结的知识,开始思考人生面对社会。在艺术上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学时代,进入更深层的生存技法接触和学习,开始了一些理想和思考的萌芽。绘画和音乐发展等级上相当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前期。
到了大学阶段,开始直面自己的独立人生思考,开始思考人生的痛苦。绘画发展上相当于戈雅时期。音乐发展上相当于莫扎特中后期和安魂曲时期。贝多芬整个艺术生涯都是围绕个人和人类的生存思考和理想展现展开的。
研究院时代,深入一个领域继续积累求学的方法和经验。开始摆脱家庭环境的很多假想,逐渐面对现实社会。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绘画上开始进入印象派时期,和表现主义时期。音乐上进入浪漫主义晚期近代主义早期的瓦格纳时期,布鲁克纳,马勒时期。

当一个人从学校进入社会,开始直接面对生存的残酷现实,就会发现很多自己在面对现实的时候,能力严重不足的一面,同时也是开始不断努力和提升的时期。
艺术的反唯美主义时代。世纪末的1880年以后。艺术开始表现生活和心理的阴暗面。
蒙克,开始直接用色彩和内容借助客观物像去表现个人生活经历中的痛苦。而梵高,开始直接表现自己的痛苦,不在借助任何客观物像,直接通过自画像表现和记录当时的内心痛苦。柴可夫斯基临终创作和发表第六交响曲,表现自己的痛苦。

人在直面社会的时候必然进入工作状态,也有很多工作的直接面向和工作过程环节的各个片段的接触。
艺术上的立体主义时时期,绘画上开始进入如同镜子破碎一样的立体主义时期。1917年,莫迪里阿尼,开始表现人体细节上多个侧面的组合。毕加索和他的友人,进一步开始用立体主义绘画,把人和物体的各个侧面都直接在一幅绘画中同时表现出来。相当于设计师。以后还有康定斯基,更进一步的把设计图风貌加上辅助线和零配件放在一起,表达一种境界的不同构成。
杜尚,则直接拿现成的物品当做作品。相当于产品销售。因为从观众角度,看到的都是成品和功能,也通常看不到内部生产过程。
简约主义时代。新世纪开始的1920年,包豪斯学院建成。功能主义和简约主义开始在建筑界和家居设计界出现。数学线条的简洁,和材质面积的纹理美开始成为社会艺术思潮。音乐界出现了萨第这样的简约主义作曲流派。
这是文化艺术界的一次大战时期,开始了划时代的变化。都是老的发展模式从内部旧有模式积累到极限之下的突变发展现象和时期。
一切借助外形媒介的发展模式,都在破茧飞升。打破外壳,直接面对心理和功能就是新的时代的发展模式和特征。
交响音乐领域出现了大量流派,后印象派,新古典派等很多流派和作曲家涌现。如,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如,梅西安,勋伯格。这就是近代主义时期。

二战之后,人类直接面对的是技术革命。出现了电子交响乐作曲家瓦雷兹。绘画界出现了波洛克那样追求屋漏痕效果的现代油画家。表现细节上更加深入到分子原子等级的脱离形体的解构走向。
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时代科技的生活背景相结合,也是直面和继续做着艺术记录时代,艺术继续表现人的心理和生活经历的整体规律。而人的情感的表现手法和载体媒介,都在不断迭代升级变化。

那么,艺术是围绕人的情感记录的痕迹和媒介。人的活动离不开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背景,从而产生心理情结,引发创作冲动。这样,艺术记录时代就是一种永恒的艺术表现规律。
现代艺术也在不断打破如同人生经历和年龄段发展历程一样的发展规律。那么表现形式也是必然逐渐脱离儿时阶段的发展规律。
从吃奶的甜美,到逐渐面对自己和人生,再到面对社会。再到面对除了美好之外,包括纠结痛苦的心理上的各个侧面的记录和描述。
艺术记录时代,也就是记录心情,也等于心理治疗上的宣叙疏解过程。因此,艺术上的不美也是实事求是的现实生活的写照。可以实现心理疏解和情绪宣泄的心理治疗作用。

所以,任何完美唯美或者破碎阴暗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记录那个时代的时代风貌和发展等级,都是在表现一种心理细节,都可以使人实现心理疏解。所以,任何艺术都具有心理治愈效果。欣赏的类型都可以从各种表现形式角度的要素构成特点去做出欣赏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3
发表于 2022-12-31 1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2023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4
发表于 2022-12-31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1: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指挥家……



新生代指挥家 -2019年上任柏林爱乐首席指挥
Kirill Petrenko - 基里尔·别特连科  1972



2015年柏林爱乐乐团正式宣布,别特连科将接替西蒙·拉特尔,成为下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2019年正式上任。

- 听了一下。别特连科的风格略微带有母语民族俄罗斯特有的美感和动感,同时也有一些德奥严谨和现代指挥风格的细节精度,具有整体完成度。
基里尔·别特连科1972年出生于俄罗斯鄂木斯克,父亲是小提琴家。别特连科从小学习钢琴,11岁第一次以钢琴家身份与当地交响乐团一起演出。18岁随家庭移民奥地利开始音乐求学。毕业后在德国各个歌剧院担任指挥家。2006年首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2009年二度与柏林爱乐乐团客座合作。201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三度合作。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 6 ''Pathétique'' - Kirill Petrenko, BPO (2019) [24-96]
magnet:?xt=urn:btih:30A3ACE70334298D28B52B9DAFEBB8B2953E18DD&tr=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6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Kirill Petrenko -2019 FLAC
magnet:?xt=urn:btih:0474ECCCDD51BBDC941151CEA46C26BBA7938C27&tr=

Mahler_Symphony No. 6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Kirill Petrenko (2021) [24-96]
magnet:?xt=urn:btih:05932A0C94F7FFB685A3F40B55A740A734380733&tr=
Mahler - Symphony No.7 - Bayerisches Staatsorchester, Kirill Petrenko - 2021 FLAC
magnet:?xt=urn:btih:6721852E9CBADD698CD04A2B34CBBC67A23F3031&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6
发表于 2022-12-31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赞!!!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7
发表于 2023-1-1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南昌
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8
发表于 2023-1-1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谢谢分享,祝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发表于 2023-1-8 0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jimguo 发表于 2022-12-16 19:09
关于,欣赏古典音乐,各个阶段进阶的问题:

有的人老想不断进阶,这是好事。起码不是那种万年随便,或 ...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前面境界三部曲之下段落(因即时手打同时也有内容审查问题,不进去编辑了)(在此重新订正):

当进入了这三个阶段以后,基本就能丰富经验。再进一步去熟悉各种乐器的风格,进一步丰富对欣赏角度的基本基础。精细的,比如去看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只是听一般听不出来差别,但一看视频就知道,每一段重复的主奏乐器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双簧管的风格和单簧管的音色很类似,但细节上的区别在哪里才是关键。一般双簧管的风格是有双音,感觉比较散、比较哑。单簧管是单簧片的,有一种收紧的山洞音。这样表面相似的两个不同对象的区别就能分出来了。对类似的现象不仔细去发掘细节要素和进行对比,就不能形成区别化的深刻认知。因此,只有实践和解剖一条路才是最佳认知路线。那么圆号和小号大号的音色区别呢,都可以自己去玩玩,发现要素和区别。所以,不存在不可知论。一切类似和未知的东西和现象,都可以进行要素剖析和对比,发现区别特点。

再以后,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发展到对欣赏心里效果方面的归纳总结。看看一些老唱片的价值所在。并非只有从音色美、音色丰富这个单一衡量标准去衡量一切音乐和录音。再标准的角度,也可以在此发现许多其它的欣赏切入点。

这些都是举例,可以引申出一些线索的发展样貌,还有更多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因为自然现实是非常丰富的,作为在其中一个子集的人对自然现实的认知,只是能够映射到一些需要认知的角度上。不可能把全部角度都整理出来,也没那个必要。人都是实践第一,按需求生存的。只需沿着自己的需求走即可,只要同时不会掉到坑里狭隘化的不断挖深井,不至于无效浪费时间和生命就行。应当知道,“宏观决定微观”是个定律和铁律不能违反,这就行了。凡事从大局出发把握住自己的欣赏角度和目标定位,走效率化发展路线。当然,欣赏角度的选择也需要合理性,可以参考音乐领域的基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PEARL 胡什演唱《冬之旅》1933 (Haynes,Attwell)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307801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2: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1-9 13:29 编辑

艺术的概括,就是形而上学。不管具体细节,只看宏观分类。通过宏观分类的表现,即可包括同类细节。这也是无标题交响乐的价值所在,也可以引申到艺术的想象上。
再观察细节表现的部分,也有宏观理性驾驭的先决条件。这就是水准的价值。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君子不器。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更好的尊重自然,才能更好的适应自然。
对交响乐的理解也是这样,有对作曲角度的理解,也有对表演指挥排练角度的理解。艺术都有近似的地方。
高端角度的善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善于,更加有道理,更符合客观原理。理解自然才能适应自然。
(疏离客观,限于个人主观感觉那就不是善的走向。有我我执的程度决定与世间公共价值隔绝程度。)

【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训练简单化,功能强大化】
https://ml.mbd.baidu.com/r/SUrpcwPm48?f=cp&u=c2474176b26f8412
【格洛托夫斯基学派,出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
https://me.mbd.baidu.com/r/SUrGZw4rdK?f=cp&u=d729c7923cd87854
【表演的三个阶段:从原始感性,到技术理性。】
https://m.v.qq.com/x/m/play?cid=ugaznqm52vjyhog&vid=
【冯远征表演能力太强了,你看这一小段表演,让人终生难忘丨一师】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4979176004744795817&source=search&tpl=search
【【我在人艺学表演】发声要用气!冯远征演司马迁演出腹肌】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15496904625310945389&source=search&tpl=search

----------------------------
【窦文涛圆桌派,一位德国教授带冯远征去德国,学了德洛科夫斯基的戏剧表演】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406958008860828708&source=search&tpl=search

【冯远征微视频:指引我避开烂片烂角儿的是一位德国的老师】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3991441605937074487&source=search&tpl=search

【冯远征:表演家露特·梅尔辛的亲传弟子】
https://3g.163.com/dy/article/H2E9D71A05531HKB.html
【冯远征做客《圆桌派》,回忆自己在德国家庭的日子,窦文涛感叹浪漫__搜狐网】
https://mbd.baidu.com/ma/s/ixgSwGLK

【冯远征的表演课】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912192?sdkver=44e1e982
【冯远征德国无处不艺术(全文)】
https://www.wenmi.com/article/q007ih0279c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5: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1-10 19:28 编辑


古乐


Cypriot Advent Antiphons Anonymus c 1390 (DHM)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13647442.html
----------------------
STEIN  2013-05-09 09:17:10
虽说传统上与圣母院的那些音乐有着很大的联系。不过这个塞浦路斯的交替圣咏怎么听都觉得与众不同,已经脱离了根源独自发展。手稿本身能得以保存下来也是十分幸运的。非常美的音乐。
Urbino  2013-05-11 21:06:10
意大利南部受Ars Nova影响的另一种Organum发展的可能性。Huelgas早年的声音虽略显生涩,却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已露出非同凡响的光彩。

Eugene Ferre - Jean Paule Paladin - Tablature de Luth -鲁特古琴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442.html

Frescobaldi oevres pour Clavecin -Laurent Stewart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832.html
STEIN  2012-01-19 16:23:35
听过最好的Frescobaldi了,就算评十张我最喜欢的羽管键琴唱片也会选它。Partita的那种慢速的陈述使舞蹈、庄重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到位。每个乐句单独的表现力被提升到最高。


Hantai & Sempe - Rameau Symphonies for two harps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592.html
东仔  2012-09-16 16:34:54
用两架十八世纪式样的大键琴合奏还能做到毫无嘈杂感,而且里面每一首都美妙缤纷。
shhhio  2021-05-20 13:20:27
听了一个月都不厌,两位的合奏超亲密无间,感恩喜欢的音乐家录了rameau出了专辑,小时候的回忆啊
Urbino  2018-03-17 23:45:14
哈哈哈,听声儿能想到扇贝弹tambourin是什么场面!


Boismortier Suites for Harpsichord and for Flute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754.html
手很纠结  2018-08-04 14:30:05
个人觉得曲子比法第一梯队的要有趣,有几首(改编成了)无伴奏长笛
STEIN  2013-05-03 09:50:20
这套键盘作品是融合风格深得我心,意风的跑动和色彩变化没有打破法风本有的稳重含蓄,大部分装饰音仍融入旋律内部。Martin我感觉现在琴家里能排前10了。
波尔莫悌 Boismortier (1689-1755),法国巴洛克作曲家:
是第一位创作意大利风格的协奏曲的法国作曲家(1727年的6首为五支长笛而作的协奏曲,Op.15),也是第一位为独奏乐器写作协奏曲的法国作曲家(1729年为大提琴、维奥尔琴或者巴松管协奏曲)。他的很多音乐都是为长笛而作的,这和当时的音乐时尚有关。在当时的法国,长笛音乐如此流行以至于出版的作品中只要印上“适合于长笛演奏”的字眼,就能够保证足够的销量。为了迎合大众的需要,布瓦莫尔蒂埃还经常以业余作曲家的心态创作,创作一些技巧性不是很强、适合业余演奏者演奏的曲子。
波尔莫悌 Boismortier 师从蒙蒂尼接受音乐教育。1713年随老师至佩皮尼昂,在皇家烟草管制机构中担任了长达10年之久的职员,在此期间开始作曲。职业为他带来了成功和很高的声望,也使他非常富有、不依赖赞助人的支持也足以生活。
1723年移居巴黎,次年在巴黎出版了第1部作品,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好评,由此开始他的职业创作生涯。他的创作精力非常旺盛,几乎为所有当时流行的乐器作曲,但以长笛最为知名。他还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诸如康塔塔、颂歌以及芭蕾等。


Louis Couperin - 路易.库普兰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643.html
L.库普兰,法国巴洛克作曲家 (626-1661)。是库普兰音乐家族的第一人,其键盘音乐作品在法国享有很高的地位,影响了弗朗索瓦·库普兰等作曲家。路易.库普兰在1650年时。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羽管键琴家与小提琴家。后尚博尼埃赏识L.库普兰的才华,将他引荐入法国宫廷。

Guillsumr de Machaut Chansons 季尧姆.马尚.肖松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630.html
G.马尚.肖松,法国文艺复兴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其作品被妥善保存的第一位作曲家是马肖 (Guillaume de Machaut, 1300-1377)。他是“新艺术”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包含了当时所有的音乐形式,表现了新旧音乐风格的混合。他创作有23首经文歌、大量的多声部世俗歌曲及一首著名的《圣母弥撒曲》。马肖曾担任过神职,当过卢森堡公爵和波西米亚王约翰的秘书。教士和宫廷人士的双重生涯,使他既写出了宗教音乐,也写出了世俗音乐。马肖也供职于国王的几个孩子与其他贵族。马肖在黑死病席卷欧洲时得以幸存,并在晚年呆在兰斯写诗与作曲。

里林指挥巴赫宗教音乐
Bach_Sacred Works_Helmuth Rilling_Sony_11CD.rar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518.html

Ronal Brautigam 巴洛克钢琴家布劳提甘 贝多芬钢奏全集
Beethoven - The Complete piano sonate -BIS-2000 (24-bit)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428.html
布劳提甘,荷兰著名钢琴家,1954年出生。特别擅长演奏古钢琴,之后逐渐成为古钢琴界权威。更是当今倡导莫扎特时代钢琴艺术的名家。
古钢琴版 莫扎特钢奏全集
https://pan.baidu.com/s/1qW7EJaG#list/path=%2F
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全集,,,

Henryk Mikolaj Gorecki - Kleines Requiem, etc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4614.html
Henryk Mikołaj Górecki - 戈雷茨基 (1933-2010)。现代波兰作曲家
一般被认为是神圣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一开始受到韦伯恩的序列主义影响,后来更注重从传统的波兰圣咏、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以及浪漫主义音乐那里获得灵感。其《第三交响曲“悲歌”》因鲜明的有调性风格而深受全世界听众的喜爱,是20世纪下半叶古典音乐中少有的现象。这首交响曲于1994年在美国发布,是100多万张销量的畅销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来自古老远方的声音,让人感觉仿佛一群带有光环的小天使在被演奏的斯氏琴上被惊醒。
斯特拉迪瓦里 Stradivari,是世界小提琴界的知名词汇。是来自二、三百年前的意大利名琴制作师家族的姓氏。

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名曲精选:
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 [wav]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6319472.html

帕尔曼,梅纽因,海菲兹,斯特恩,马友友用的都是斯氏琴。海菲兹和斯特恩、祖克曼更偏好于瓜纳里·德·耶稣。
世界著名的专业演奏会的提琴家们用的都是斯特拉迪瓦里琴。现存的耶稣瓜纳里只有250-370把(另一说认为其数目约为斯氏琴的一半),他们之中的极品与斯氏琴一样天价。名琴的价格基本上都在百万等级以上。意大利制琴家瓜奈里家族1741年制作的小提琴名琴“维奥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被称为“琴中之王”,与别墅等价。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天夜晚,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1797-1856) 在漫游途中,有幸听到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1782-1840) 的 演奏。留下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竟使他改变他诗人习惯的诗歌创作,而写了一篇短篇小说《佛罗伦萨之夜》。这篇小说以独特的富有诗意的浪漫情节,赞美了这位艺术天才在汉堡一次魔幻般的演奏中所显示出的精湛技艺。小说中,海涅多处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帕格尼尼的演奏,其中说到:“在这琴声里,蕴含着一种无以名之的神圣激情,时而神秘地颤动着如柔波细语,叫人几乎听不见一些儿声息;时而又如日夜的林中号角,甜美得撩人心弦;最后,却终于变成了纵情欢呼,恰似有一千个行吟诗人同时拨动琴弦,高唱着昂扬的凯歌。
“这样的妙音呵,你可永远不能用耳朵去听;它只让你在与爱人心贴着心的静静的夜里,用自己的心去梦。……”帕格尼尼由于以其无与伦比的小提琴演奏,不但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小提琴之王”,更有音乐史家、音乐理论家和传记作家无法统计的论文和专著在探讨他达到如此精湛技艺的“帕格尼尼之谜”。
任何一种艺术总离不开它的媒介物,即它的表现工具。小提琴也不例外。帕格尼尼深知这个道理,一有机会,便不惜以高昂的价格设法购置最优良的乐器。帕格尼尼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共拥有二十二把极有价值的乐器。包括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七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另有两把是阿马蒂家族的产品,四把是瓜尔内里家族的产品,特别有一把是瓜尔内里家族中最伟大的小提琴制造家瓜尔内里·德·耶稣 Guarneri del Gesù (1687-1745) 于一七四二年制作的。

斯特拉迪瓦里 Stradivari,Antonio (1644-1737)。意大利提琴制作师。瓜纳里,比斯氏年轻50多岁,是斯特拉迪瓦里的邻居。也创造了一批与最好的斯氏琴同样难得、同样为其力量感和音乐表现力所著称的提琴。斯氏却拥有惊人的预见性,他认识到提琴迟早要有更大的的体积和响度。他预见了音乐将往这个方向发展。经过无数的实验,小至琴背一英寸的弧形结构,到乐器的长度和尺寸。他创造了“属于未来的小提琴”。能奏出微妙、甜美但拥有足够力度感、犹如钻石般闪亮的音色,其响度和清晰度足够去应付今天的管弦乐队。多亏有斯氏的这一改革,小提琴才能立于“乐器皇后”的不败之地。斯氏同时也制造竖琴、吉他、中提琴和大提琴。他一生共制造了大约1100件乐器,其中流传至今的约有650件左右。
隔开斯氏和瓜氏的屋子里住的正是斯氏最好的学生卡洛·贝尔冈茨 Carlo Bergonzi,他造的琴在今天市场上也是高价之物。这样的情景就像我们看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住在同一条街上一样奇妙。克里莫纳 Cremona 圣多明尼哥 san domenico 广场街,同时代还有其他提琴制作师。因此所有在那隔年大,在他们住所制作的弦乐器都沾了光,全被冠以“Cremonese”的名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6: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五位著名指挥家的一次历史相遇


1929年夏天,在魏玛共和国晚期柏林的一个宴会上拍摄的一张著名照片,五位大师都是如雷贯耳之人,每一位拿出来都可以单挑一个时代。这样的历史瞬间能够捕捉到,只能说是我们后世的爱乐人瞻仰与回忆的莫大幸运。

五位彪炳一时的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埃里希·克莱伯、奥托·克伦佩勒和威廉·富特文格勒并肩站立。




“搜狐-古典音乐 | 五位著名指挥家的一次历史相遇”
2019-05-14 19:00
https://www.sohu.com/a/313964829_636365?sec=w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6
发表于 2023-1-12 2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本帖最后由 zeppelin 于 2023-1-12 21:39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3-1-12 16:40
五位著名指挥家的一次历史相遇

不知道这次见面都谈了些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7
发表于 2023-1-13 17: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imguo 发表于 2021-1-15 21:49
正在听,古典名盘黑胶大包。黑胶转录第九弹\Maria Caniglia。著名歌剧咏叹调精选。
以前没听说过的一 ...

看您的文字,听音乐听得很细,写了不少感想,也很有意思,我也有收获。但这里有一段话,本人觉得值得商榷。原文:“在古典歌剧录音圈里,玛利亚卡拉斯倍受推崇。但其实她的嗓音不佳,只能在情感上比较专注的投入,而引起听众的极大关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古典歌剧界的音乐剧唱法的存在。就是类似于伊娃·凯西迪的那种民谣唱法。”
这可能是您引用别人的话吧,但这种说法是欠妥的。
卡拉斯被誉为“歌剧女皇”,名气很大,确实是被捧得有点过头,好像她是全能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全能的歌唱家。她的歌喉灵动性不够,加上嗓音本身的问题,并不适合唱那些需要灵动性的花腔曲目。卡拉斯的嗓子本身也确实是不太好,那是怎么个不好呢?其实是音色的问题,有人说她的嗓音比较粗粝,总之不是那种柔美的嗓子。这是先天的,爹妈给了这么一副嗓音,没办法。所以有人非常推崇她,也有人不喜欢她。另外一点,卡拉斯非常擅长表演,也非常投入,她是真正把歌唱与表演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的歌剧歌唱家之一。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歌剧本来就是戏剧,是需要表演的。但如果说她只是靠表演,靠投入感情,来掩盖她的唱功的缺陷,来获取巨大的名声。这么说就过分了。实际上,她的唱功绝对是一流的,掌握了极高的美声技巧。她的歌喉的爆发力、气息控制都是超强的。设想一下,一个唱歌的,歌唱能力本身不行,肯定难以说服专业人士,仅靠表演获取观众或听众的推崇,却能屹立于舞台中心数十年,这可能吗?
当然,大众,包括舆论界,对她的吹捧确实也有点过。实际上,舆论场就是如此,大众大多是半懂不懂的,欣赏能力很强的资深爱好者是极少数,这不奇怪。总之,卡拉斯是当之无愧的美声大师,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不喜欢她,但不要以讹传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1-14 22:37 编辑

个人博客,个人听音笔记。对自己愿意看的他人随意。

有个原则,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把它搞清楚,就这样喜欢下去是最幸福的。也许一但搞清楚,婴儿时期的幸福感基础就会消失。这里首先承认各个阶段都有幸福的来源,但是理解阶段不同,绝对意义上的幸福感效果是不同的。从这点看作曲家肯定是最透彻的,并不是理解水平高了反而有矛盾问题。对卡拉斯如何欣赏,谁认识到什么程度自己随意就完了。

有很多意思前面说过但被忽视,说明不懂所以也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有的即便别人没说,懂的话就会聊出来。也存在录音回放和设备的问题,鼻音重主要是器材高频残缺导致,不然的话不会和别的女高音出现太大差距。只要高频够了合格线那就有很大改善。艺术水准角度本人从来没质疑过,只剩下音色和风格问题属于个人欣赏角度的选择力问题,以及对器材使用和理解水平。再具体的话全看个人综合水平了,所以这个问题属于个人理解基础问题。

评价任何问题都需要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可以先去广泛了解音乐剧,并多听几个。比如猫的原版外版现场我在国外看过。悲惨世界音乐剧也有,每天公演随时能看。民谣方面,蓝雨衣伊娃凯西迪等都去了解了解。客观性原则的来源需要参照系的熟悉基础。没这些主动长期观察和理解基础,很难具备判断问题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近发现托斯卡尼尼的版本和发展进化迹象。bbc大全里只有一个录音,看了信息是1935年的,都比以后nbc的录音早。对比二者可以听出来,早期录音的理解方式还有早期的时代风气,比较简练,对整体的连贯性考虑的少。以后的变化更接近于未来的指挥风格,那就是更加考虑整体的完整逻辑关系,效果就是美感更加贯通和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1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NBC Symphony Orchestra, Toscanini - Dvorak - Sinfonie Nr.9 E-moll Op. 95 -1953-1976 (DDR-ETERNA) (FLAC)
magnet:?xt=urn:btih:F504758817150B6366B23F7E1D261EA5908DD34F&tr=

Verdi - Requiem;  NBC Symphony Orchestra - Conducts - Toskanini [24-48][otto1961]
magnet:?xt=urn:btih:74283EE4873FA3719F830111159E2849E2D245A7&tr=
Haydn- Symphonies Nos, 31, 98 & 99 Serenade - Toscanini (2022) [Hi-Res]
magnet:?xt=urn:btih:A4286E90EE25FE3BFC93D3FA5E11BF64C1C078CD&tr=
Toscanini • Mendelssohn - Symphonies Nos. 4 & 5 • Richard Wagner Parsifal (2016) [24bit]
magnet:?xt=urn:btih:8D5AEDEFD837C6FA63B2E4C889016D623B9508AB&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9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