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桥卧坡的古典CD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24-4-24 2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gdyy223 发表于 2024-4-6 15:59
巴赫《小提琴奏鸣曲BWV1014-1019》大约作于1717至1723的六年间,为小提琴和羽管键琴而作,和他的“小 ...

怪不得俺也觉得 Arthur Grumiaux 的巴赫好听。俺要把大神的文字保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4-4-24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闸北区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贝多芬《狄亚贝里变奏曲》有意思,一方面,与《哥德堡变奏曲》齐名,一方面,人们对它认知程度不高,一个明显的征徽是,版本比《哥德堡变奏》少得多得多,除了李赫特,钢琴家们并未表现出多少热情,更别说普通乐迷了,原因很难说,听好变奏曲是件难事,越是大型变奏曲欣赏难度越大,如果你把握不住主题与它的“变奏方式”,迷宫般的走向与万花桶般的色彩往往使你不知所措,而且《狄亚贝里》还不同于《哥德堡》,《哥德堡》由于它的卡农特性,初涉者能循着它的“规则”走,你还有章可循,而《迪亚贝利》不行,怎么说?涵盖上,它像个小宇宙,乐思上,它像个万花筒,除了开始几段,后面的变奏,完全脱离开主题束缚,如天马行空遨游于贝多芬自己的音乐遐想中。

此作源于奥地利出版商安东· 狄亚贝里(1781-1858)的邀约,他以自己一首圆舞曲主题,邀请当时50多位作曲家各写作一首变奏曲,拟合成一部集体创作出版发行,被邀人除贝多芬外,还有鲁道夫大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李斯特(当时年仅7岁,师从车尔尼)等,而贝多芬却打破约规,一下子洋洋洒洒写了三十三首(段),狄亚贝里只好将其单独作为上卷,其余50人合成一册,作为下卷,贝多芬只所以如此有热情,一定是有某些东西触发他的创作灵感,才会洋洋洒洒、一发而不可收,现在我们真得感激这位出版商,正是他的策划,却促成了音乐史上一部伟哉奇作,而狄亚贝里也没想到,正是凭借着贝多芬这部变奏曲,他竟得以千古留名,非此,芸芸众生皆乃匆匆过客,转瞬即灰飞烟灭,谁还会记得你!人哪!真是不知啥时会触“霉头”,也不知咋就阴差阳错地能交上好“运头”。

此作用缤纷多彩显然概括不了,我个人以为它是键盘艺术的“概要型作品”,咋解释?它的触角几乎伸向了钢琴音乐发展的各个方向,既回眸于过去,更放眼于未来,如令人惊异的第21段变奏,就鬼斧神工般地勾勒出了八十年以后才能出现的现代音乐的影象,紧接着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莱波雷罗咏叹调主题的第22变奏,而后面的几段快速段落的变奏也都是新颖奇异,充斥着奇思妙想,在这里,整个键盘音响的意象都被贝多芬“概要”般地勾勒出来,从内涵丰富的沉思暇想到简洁谐谑的幽默开朗、从轻松自得的优雅步态到平静舒朗的宜人乐思,无所不包,它指向多维而又有着齐整的框架,人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杰出的音乐思维一步步的演化过程和对键盘音乐丰富的想像力,而欣赏它只所以有难度原因也在于此,一路下来你很难以一条主线把握住它,它有章可循,却又章法奇妙,调性稳定,而又变幻多端、姿肆飘逸,而又老成神秀,你不得不惊异于它的奇观,但它“万花筒”般的变化使得你极难“抓住它”,它确实是将键盘音乐的“变化”演绎到了极致,如焰火升空,瞬间光灿夺目,而又转瞬即逝,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为人所称颂而又很难为人所喜欢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能“抓住”的东西,所谓“爱不释手”,把握不住就很难喜欢上,世上之事,大多如此。

结构上,有论家将其分成四个大的段落(变奏1-8、9-14、15-20、21-30),我以为对初涉者有所帮助,但听熟后则可以不拘一格,忘掉所有的成规。演奏版,我首先想到了李赫特,李赫特之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整体的贡献上不如吉列尔斯,吉列尔斯丰富并美化了贝多芬,他并不失贝钢奏的“原旨”,而他的那一套《贝钢奏》却又在整体的丰富性与钢琴自身的美上深深刻上了吉氏烙印,李赫特的贝钢奏显得零散,录音不少,杰作颇多,但不成其固定的套路系统,在贝钢作品上,他最值得推荐炫耀的,《狄亚贝里》当属其一。

这版于1986年现场录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李赫特是一位富于斯拉夫情结的钢琴家,它对宏大与细部都有出色的把握,左右手都出色,它的妙处在于行进中丰富多姿的节奏与色彩变化,特别是行进中的左手低音区域,又有量感、又有质感,能把结构底部构筑的十分坚实,而每到此时右手的高音区却是精细清丽,比性甚佳,第4、5变奏都表现出其结构上的功力,第6、7变奏尤其精妙,它体现了李赫特在节奏变化中寻求结构张力的大本领,低音区的轰鸣与中高音区的冲刺齐头并进、互为推动,第9、10两段更精彩,触键如钢筋铁骨,音体透明、音粒坚实,非常耐听,第10变奏更为精到,左右手键的力度与平衡性令人叹服,而第12、13、14段可以看到李赫特在构架上有多稳定,节奏音色的丰富变化与坚实的结构性令人信服的融合,说实话,笃定的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左手键坚纫沉着的支托,其它不再多言,还是听吧,总之,这版演奏出色展现了李赫特笃定而多变、坚实而多彩、宏伟而精细的演奏风格,无论对品味《迪亚贝利》,还是了解李赫特都不可多得。  

https://pan.baidu.com/s/19d8L4vJZa0cgLcGpWD9YlQ?pwd=f1o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24-5-9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24-5-9 2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阿劳、布赫宾德、波利尼、巴克豪斯,都很好,个人比较偏爱巴克豪斯54年的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24-5-9 2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近年的好录音来自内田老奶奶,在QQ音乐上听过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知何时起听贝多芬、莫扎特被认为很“初级”,我就上传几版贝钢奏专家演奏贝多芬早期奏鸣曲自飨及供初级cm赏听。

op2的三首创作于1795年(时25岁),作品已颇显成熟,虽青春气息与个性风格之说早已滥熟,但以此概括并不离谱。

施纳贝尔30年代的贝钢奏琴风洒脱、简繁得当、走键随性,演奏并不严谨却鬼斧神功,慢板尤其弹的见功力,如第1号f小调慢板格外弹出一股企盼与沉思,特别是音阶上扬后每个音符都考究,出色勾勒出贝多芬日后作品很有代表性的一面,而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含义丰富、弹性十足、规矩而又姿肆。他弹奏老贝早期作品很见情怀,比肯普夫更有想像力,也更洒脱,快速段落或许有所随性,却无僵化学究气,而A大调第2号一、四乐章的密接连奏段和第二乐章的洪钟怦然都能让听者有所感悟。

《企鹅》给予施纳贝尔的贝钢奏三星带花,听他第3号C大调会明了并非溢美,只有对作品与自身个性驾驭极好的演奏才能达此洒脱至神形不拘的自由境地,这首C大调的演奏难度集中在第一乐章,缺乏洞察力的演奏家很难把作品的架构与灵气勾勒出来,甚至弹的形神皆失,而富于大局观而又精确的演奏会让这一神采飞扬的乐章溢出光彩,初听时我对施纳贝尔第一乐章有点担心,我很怕他把随性变成草率,从而让这个长大乐章的结构散掉,但听后释然,施纳贝尔是擅长“画骨”的钢琴家,他的快板只要能稳住,笔墨就自带韵华,听听他第一乐章开端的呈示部分,紧凑精当而又舒朗自如,特别是连接段落一气呵成,又绝无“赶”的弊端,再听听他的第二乐章,对速度与力度连番“拉扯”的容忍度了无极限,不管如何“拉扯”,音型都神态自若,颇显大笔如椽,可谓是把这个乐章的调性对比与戏剧性因素做到了极致。

降e大调第4号令我想起21号“瓦尔斯坦”和第23号“热情”,我更愿意把它看作这两首杰作的预演,在情绪的热烈和键盘对情感的驱动上甚至过之,它的旋律与节奏都与之类似,而施纳贝尔玩起此类畅然的快节奏如鱼得水,而他擅长在慢板中表达沉思的能力同样显示在慢乐章中,沉得下去,又扬得起来。

c小调第5号简直弹出最纯正的贝多芬,特别是第二乐章,我找不出比之更好的,他特别擅长在匀速度中处理快与慢、力与柔的节奏关系,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却又活灵活现,字正腔圆,面对开头八小节过后的复杂变化,没有人能比他弹的更为淡定从容,精细入微,联想到贝多芬此作出版后曾广受批评,施纳贝尔天才般、启示性的表演尤为难得。

https://pan.baidu.com/s/1yxOf_AenikydHnpnvVybbA?pwd=oo1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24-5-12 2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谢谢楼主,收获满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24-5-12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7: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13 07:50 编辑




所罗门弹奏的几首早期作品温润且如珠般流利,他不似施纳贝尔那样特别在意慢板乐章的弹性与伸缩,比如第1号f小调二乐章,这种拉长时值与轻叹般的柔音效果容易转化为诗意,同样是富于诗意的演奏,所罗门则更愿意在匀速度中去挖掘那番星月朦胧的意境,因而两者“画风”明显不同,味道也不同,我不大愿意在两者之间再判断谁更优秀,但在线条上施纳贝尔更清晰,重点鲜明,“伸张”也开阔,架构的层次与明暗自然也就更突显,对贝多芬内心世界的挖掘相对充分。

所罗门演奏生涯过短,留下的录音很少,但一旦坐到琴凳上就带大家气度,难度很大的C大调第3号弹的毫无暇疵,第一乐章极有筋骨,对这样富于托卡塔风的“散板”,所罗门的紧凑与舒展并行不悖,出色勾勒出对比性的两个主题,第二乐章相对于施纳贝尔的抑扬顿挫与气息潇洒,所罗门则在不同的频率上淡定独舞,他的重音如深潭礁石,自带筋骨,弹的煞有风景,而后面两乐章“大写意”般的挥洒自如棒极了。

曾见有评论认为所罗门的贝钢奏之所以不具备范本意义是因为演奏缺乏轻与重、力与柔的对比效果,但若听过c小调第8号“悲怆”会对此说存疑,他的第一乐章显然不弱,再加上坚定流畅的走键,气势绝对不差,要知道,在演奏中重音运用不是单一概念,而是演奏触键的力度分布,所罗门对重音的倚重不亚于阿劳,这要看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与效果,如D大调第7号第二乐章,我反到认为单就largo这个乐章说,恰恰因为重音略微过了些,气息也就变得不那么连贯,它有益于抒发悲剧气氛,但却多少遮掩了音乐的流动感与对光明与希冀的凝视,再听听施纳贝尔的处理,差别一目了然。

所罗门的钢琴总能表现出超越它人的“乐感”,这个东西与生俱来,非靠后天训练就能成的,因而他的分句美妙而充溢着迷人的光泽,特比是弱奏,那种精妙的细部和对音色出色的控制令人叹服,他的这首C小调第32号,演奏是那么与众不同,又那么美妙,第一乐章不以气势取胜,但在旋律的前冲、下潜与上扬中,始终保持清晰的音型与晶莹透澈的质感,序奏部分下潜的很深,一声声长久在低音区浏涟,似乎在品味着来自凡尘世界的阵阵回声,演奏力度不大,但脚踏实地、气沉丹田,第二乐章尤其叫绝,音色仿佛挂上了一层雾霜,精神完全彻底的松弛,从头脑到肢体的彻底松弛,主题与第一二两段变奏都保持着均匀的力度,小心翼翼,令人惬意,技术上强调了主音与属音,因为节奏相同,以此来强化第一二变奏与主题的联系,再加上踏板的运用,格外给人以主题声音的回声感,第三变奏为之一变,惊撼而上下翻腾,第四五两段变奏为我喜欢,特别是低音区的震音与在高音区连奏出如光束带的对比效果,如灵魂恍若遁入原始浩瀚的宇宙星空,那种美难以言表,正确地演绎出贝多芬赋于此的题中之意。

https://pan.baidu.com/s/192Hd4WZHy6PlwmCHWCfzgg?pwd=uwy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发表于 2024-5-13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24-5-13 1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谢楼主的分享与欣赏解读,深入浅出,既专业又易懂,领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24-5-13 14: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李赫特是一位富于斯拉夫情结的钢琴家,


什么是斯拉夫情节?里赫特富于斯拉夫情节又是何以见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6: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14 06:55 编辑




施纳贝尔之后的标杆无疑属肯普夫,老先生两套贝钢奏全集获誉无数,有包括《企鹅》在内的评家对50年代mono版更推崇,肯普夫的贝钢奏,我以为其中最精彩者是中期与中晚期作品,早期的前两首与最后的三首多少都有些循规蹈矩,不似中期作品演奏的那样姿肆而淌溢着卓然才华。

第1号f小调带有学究气息,固然无比清晰,但也亦步亦趋,肯普夫有意想把op.2三首都演奏的“单纯”一点、以吻合早期贝多芬音乐特征,但效果一般,音乐思维在这里略显固化,缺乏中期那样的姿肆与神采和即兴的音乐运思,当然,音乐说了啥?肯普夫表述的清清楚楚,它展示出了足够的“学堂”信息,而音乐性或更精确的说:对音乐性材料的开掘并不很充分,他的淡定从容而又秀丽明晰的处理,绝不会让任何人抵触(施纳贝尔会有cm或因音效、或因走键随性而抵触),也更容易让初学者奉为圭杲,但相对于施纳贝尔的鬼斧神功,肯普夫这首早期作品并不特别出众。

他键盘上真正显出成熟的贝多芬始于op.2的第三号C大调,第一乐章弹奏的灿亮而又钢筋铁骨,几个小节下来就把作品的结构牢牢摄入手中, 在别人弹起来费劲的一个乐章,肯普夫举重若轻,演奏充满令人信服的表现力,第二乐章尤如一幅昊然而又布满细节的画卷,至此,肯普夫式精彩无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才算真正开始。

我为什么说肯普夫是贝钢奏作品的第一“讲师”,他指键下c小调第5号是个注脚——演奏巨细无遗,节奏稳稳当当,运行规则又不乏想像力,弱奏与强奏都清清楚楚,又能以无暇的键盘技术把它装饰的非常艺术,的确非常人所能,而第二乐章对比着施纳贝尔来听颇令人开悟,他们都把贝多芬弹出了无限可能,施纳贝尔尤如神助,“下笔”讲究又姿肆飘逸,细末处理令人神往,肯普夫反其道而行之,他就像个超能音乐教授,以无比清晰的朗朗声调把这个乐章的结构脉络梳理的经纬分明——包括安详的主题、向下向上的葩音阶和强音的震鸣,然后再予以有血有肉的再现,与此相仿还有降e大调第4号和第7号D大调,都属规则中见姿肆,飘逸中见暇思,你很难找出比之更合度的范本来。

https://pan.baidu.com/s/1nMbuCzquTsA0LhHdBMpo0w?pwd=h9p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24-5-14 0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24-5-14 1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usicAV 于 2024-5-14 17:05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2 20:06
不知何时起听贝多芬、莫扎特被认为很“初级”,我就上传几版贝钢奏专家演奏贝多芬早期奏鸣曲自飨及供 ...

EMI头版这批References系列CD,都是CDC、CHS的高价版。买CD时,这些高价的mono是不敢考虑的。之后下载ape那时硬盘也就几百个GB,历史录音是有选择地下载,不过像富特文格勒和施纳贝尔的贝多芬References,都第一时间下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15 07:13 编辑




玛丽娅·格林伯格(Mria Grinberg 1908-1978)的贝多芬是新颖奇观,水平之高、初听就曾让我吃惊,这位与尤金娜齐名的俄女钢琴家有着令人唏嘘的遭遇和令人震惊的钢琴才华,她60年代在Melodya录制的《贝钢奏全集》绝不应似如今这般沉寂。

第一号f小调弹的生动鲜活,俄钢琴家普遍技术过硬,而格林伯格精湛的键法与透澈的声音初听令我惊异,不仅如此,她透着灵性的键法散发出迷人味道,尤以富于对比的节奏力度变化给我印象,她的演奏既非匀速度也非匀力度,但掌控良好,左右手尚均衡,走键敏锐,这几首早期作品演奏不比贝钢奏专家们逊色多少,f小调第一、三乐章弹的熠熠闪亮,苛求的说,慢板乐章少了能摇曳听者心灵的诗意。

第2号第一乐章格林伯格有意把它弹的沉实而又富于情趣,她的“法宝”就是加大加大了对比,强有力的击键与顿挫有力的节奏使意趣与激情大增,重音非常清亮,听听她所重复的第一主题(4.02分),耀人眼目,左手的低音和弦击荡有力又有板有眼,这一乐章的令我刮目相看。第二乐章对孤傲高洁主题的勾勒以及它在情感与宗教情趣方向延伸的描述都很用心,走键沉实而严谨,颗粒略粗了些,沉吟部分略微有点刻板,走向高音区的表情并不敏感,因而想像力上还难以达至“画魂”境界,但很有激荡的效果。后两乐章棒极了,富于弹性的走键演奏出意趣盎然的情志而又流溢着体面端庄的优雅,第四乐章呈示部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声中部强有力的副部主题不仅弹的非常果断清晰,而且表现出高超的技巧。

第3号C大调演奏一反常态,这是一部走向光明的作品,但前两乐章沈静的情感使演奏驱向于个性理解,对音色与热烈情绪很理性的控制与作品的格调明显的不相符,格林伯格一敛键锋、潜心向内,虽演奏似乎与作品的主旨有异,却颇令我为之感叹,这里一定注入了演奏家经历毕生遭遇后逆向的坦然与平静,特别是第二乐章,你能听出乃至唏嘘于格林伯格的弦外之音,那番无力与无奈是能分明感觉到的,那番抗争也能感觉到,但所有的挣扎都徒劳并最终指向沉寂,再去聆听第四乐章出奇的强音与断奏震撼,甚为精湛又颇耐人寻味。

CD2的第4-6号都弹的相当好,文字计,不赘。

格林伯格是被低估的钢琴家,只要看看唱片市场就会清楚,我对她的贝钢奏欣赏,这绝对是她留给cm的一笔难得遗产,Melodya公司60年代的录音不错,琴音晶莹透澈,只是这架钢琴金属气息过浓,强力度击键(特别是低音区域)时音质发散就难以避免,因而在紧凑和声时,这种过强发散的金属音会影响和声的清晰,但格林伯格的演奏很值得细品味,认真的cm会从中得到收获。

https://pan.baidu.com/s/16ZiovLv6_atj4zMP9NXJFQ?pwd=m78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24-5-15 1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24-5-15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3 07:49
所罗门弹奏的几首早期作品温润且如珠般流利,他不似施纳贝尔那样特别在意慢板乐章的弹性与伸缩,比如 ...

感谢分享!希望能分享一下此版的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24-5-15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5-12 20:06
不知何时起听贝多芬、莫扎特被认为很“初级”,我就上传几版贝钢奏专家演奏贝多芬早期奏鸣曲自飨及供 ...

感谢分享!希望能分享一下此版的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3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