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24-4-2 0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哈哈,说实话,歌剧暂时还没能听得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4-4-2 1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4-1 12:08
查里斯·马克拉斯率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1990版在评价上有意思,包括《企鹅》在内专业评鉴给与较高评价 ...

此文件损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4-4-2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写得太好了
好好学习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08: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再传一版不同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F49L5I6J5ppGv9yN3JkuRg?pwd=1dw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1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布列兹与维也纳爱乐团1996年DG版同样属“少数派”马勒,我相信多数马粉未必欣赏,如用四个字概括,我给出的是——冷沥清晰,布列兹的“温控剂”设定太低,以至于你感觉不到温度,它就像冬阴的泉湖,清澈见底,但也感觉不到阳光,没有温度的马勒不符合众多cm的审美习惯。

第一乐章太上忘情般无动于衷的“葬礼进行曲”的确有些冷漠,但他所释放的能量、以及在巨大能量之下仍保持结构的手法对听者有感染力,这来源于布列兹对细部出色的勾勒,听听他的三重奏,不仅没有扭曲感,层次极其清晰,布列兹实在是“无情”,但他的解读又绝非仅仅是照本宣科,第二乐章两种情感对比虽并不强烈,也并非以动态效应取胜,但它的过程一目了然,每个声部无论巨细都坦露无疑,这正是他的第一二乐章虽冷漠但不乏追捧的原因——神经质体质的马勒在布列兹棒下立马就无比的理性逻辑起来,不愧是演奏20世纪音乐和激进浪漫乐派的好手,不以情感取胜,但架构之清晰一览无余,诠释马勒,这是很大的优势,也是不多的切入点。

再听听第三五乐章,简直是一堂管弦乐声部逻辑性推演的活教程,听听每个声部是咋样自如又清楚的介入、几个声部又咋样的和弦、混音与分离,真乃精准又恰当,特别是第三乐章和第五乐章卡农部分,那叫一个高端! 绝对绘声绘色,又没有情感色彩。

小柔板令我满意,你不要指望在这里听出类似巴比罗利、伯恩斯坦那样热烈动人的浪漫情调,但布列兹却营造出奇绝如梦般的空幻,我能听出布列兹在这里面的真挚与向往,但又分明附着凄然,我甚至能听出几分凄然中的幻灭!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生之追逐,最后不过皆幻梦耳。

https://pan.baidu.com/s/1r_Hf5fb1uDYf6bZuk9kI_g?pwd=25f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15: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版马五录于1983年,出自他在SONY的马交全集,这套全集以马五出色,其它一般,演奏的紧张度与能量释放都是够的,算得上成功,但在节奏分布、速度、结构上有弱点。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过于迟滞的速度很难把音乐以“原形”的面貌呈现给听众,维也纳爱乐的演奏一惯华丽,但迟缓的节奏给听者带来困惑,葬礼进行曲的尾声太拖了,作品本身并没有这样拖的理由,既缺乏说服力,也缺少戏剧紧张度,因为不仅仅是慢,慢就很难凝聚累积张力,对小节重拍过多的顿挫音也稍显得影响织体的顺畅,造成旋律不断有人为在“推”的错觉,就第一乐章整体看,释放的能量绝不低,但分布与速度不尽合理,主题的阐述与对比并未全部都在精确的“点位”上,能量不够集中。

第二乐章严峻陡峭的第一主题演奏不够“通透”,打击乐与铜管都在撒开了搞,但小提琴声部似乎被“憋”在里面,声部放不开,效果就打了折扣,催泪般感人的第二主题缺乏感染力,在第二主题上,大提琴的表情煊染不够,管乐声部的情绪并未与大提琴主题“同步”,这样的阐述是割裂的、分段的,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而他的旋律线又很精细,相应缺少音乐的厚重感,音乐味道由何而来——合奏必须要有一致性,必须有致密紧压的密度与力度保证,才能提供出感染力,而在小提琴与大提琴这两个重要节点,马泽尔处理都不理想,音乐很热闹,但有苍白感。

马泽尔对音乐过于简练直接的“分捡”能力,很难全面展示出马勒音乐的繁杂因子,也就难于解读出隐匿在细末精微中马勒真正想说的话与历史厚重性,相对后三乐章渐入佳境,但第三乐章后半段节奏与布局仍难令我满意,以我看,整场演奏缺少一个稳健的主导性的节奏设计,再加上马泽尔“失重”般类似室内乐的演奏,都使这版马五份量有所减轻。

https://pan.baidu.com/s/1yzJRCUsn4oLz93U-PnqVHQ?pwd=zox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24-4-3 16: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24-4-3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4-3 08:11
再传一版不同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F49L5I6J5ppGv9yN3JkuRg?pwd=1dw2

感谢!此全套包子基本已有。再次感谢提醒,让我查看了全部,精华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24-4-3 2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先生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24-4-3 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楼主马勒开篇讲了索尔蒂的马勒三。索尔蒂的马勒五DECCA发行过他指挥的三次录音CD,两次是和CSO的(70&90年代),尤其七十年代那款,酣畅淋漓。
贝五、柴五、马五、肖五等,都是交响乐曲殿堂中的瑰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0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索尔蒂&芝加哥交响乐团在DECCA首版于1970年,大刀阔斧的索尔蒂以干脆利落的速度和强劲断然的和弦,把马勒赋予此作悲喜交替的命运主题演奏的透彻酣畅。

他的表现手法与海丁克截然不同,海丁克克制内敛,以徐疾有度的节奏偏倚于作品的召示性,索尔蒂则大胆秀肌肉,他以爆棚灿亮的管弦乐、华丽富于感官的交响语汇,直率表现马五具充沛神经的喜怒哀乐,演奏毫不加掩饰,听起来空前飒爽利落。六七十年代指挥家棒下的马五,对铜管与打击乐这样大胆的开放性的运用和迅猛快捷的气势,索尔蒂此版无疑位居首列,他棒下的马五以张扬的铜管和无忌的速度被彻底外观化了。

以我眼光看,这样的马五有些单色(注意:不是单调,这明显不同),并不吻合于马勒交响乐特有的绵密与丰富,没有充分延展的马勒与附着于马交中的人生轨迹与思考不符,你不能说索尔蒂此版缺乏深度和广度,但又必须看到:诠释马勒,只有管弦乐交互碰撞而缺乏视野向内的视角与延伸都并不完备。

当然,芝加哥交响乐团铜管声部与乐团爽利良好的合奏技能是这版演奏吸引人之处,如第一乐章的三重奏主题很是显得驾轻就熟,索尔蒂和乐团只用七分力,但效果斐然,小号吹奏音压被“压”的超棒,与弦乐处于等量齐观,铜管率直但绝不失控,颇为老辣。

迅猛的速度在谐谑曲中仍在继续,这既清爽快意,也让我有点遗憾,在这个中间乐章把速度稍降下来应是合度的选择,从变化丰富的角度说,在这个乐章降速最合适,若此,整体布局与演绎会大为提升,但没有,好在节奏很敏感,对弦乐的提炼让演奏变的精致,对比性的三声中部在管弦乐细节上尚可,但整体上马力开的过足,特别是第二中段之后(9.55分),偏于急促的步伐像个大眼鱼网,漏掉了一些交响意趣,小柔板并未在“柔”上做文章,而注入其中以浓郁的情感,让听者能在疾促的谐谑乐章中抽身品味。

末乐章依旧火花四溅,但在一些段落能稳住,并增加了节奏的弹性,使得呼息感稍有在疾缓中中合的调节,在索尔蒂棒下,芝加哥表现出了超强大乐团的形像。

https://pan.baidu.com/s/10HBIasNfPf69TNqUob6sxQ?pwd=0he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0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4-4-3 21:41
楼主马勒开篇讲了索尔蒂的马勒三。索尔蒂的马勒五DECCA发行过他指挥的三次录音CD,两次是和CSO的(70&90年 ...

马勒这还得一段,后转向老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24-4-4 2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OLTI与马勒五有缘。
几年前DECCA发行的SOLTI+CSO的录音全集,第一张(估计按录音或发行时间排列)就是马勒五,这款录音手中有CD,当时查了一下booklet上的录音时间是1970。而且这套前几张还都是马勒的录音,可以这么说,SOLTI&CSO在DECCA的录音是从马勒开始的、第一个选择的是马勒S5。引用楼主的话:在索尔蒂棒下,芝加哥表现出了超强大乐团的形像。
SOLTI第二张马勒五录于1990年现场,在与CSO的马勒中排在最后,也就说,90版马勒五是SOLTI与CSO最后一次有马勒CD的录音。约1990~91芝加哥百年大庆后,索尔蒂把指挥棒交给了巴伦博依姆。之后SOLTI与CSO完成了剩余的BRUCKNER交全的录制。
SOLTI第三张与苏黎世的马勒五是从DECCA发行纪念他逝世十周年的CD上了解到的,录于1997年,是他最后一次指挥、最后一场音乐会、最后一个录音。2个月后大师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4-4-4 20:44
SOLTI与马勒五有缘。
几年前DECCA发行的SOLTI+CSO的录音全集,第一张(估计按录音或发行时间排列)就是马 ...

好资料,对了解索尔蒂的马勒有价值,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24-4-5 1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lqh 于 2024-4-5 18:05 编辑

CUE文件中的
FILE "CDImage.ape" WAV

改为

FILE "CDImage.ape" WAVE

确实在第二乐章:
解码失败在 6:07.208 (Unsupported format or corrupted f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24-4-6 0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西蒙·拉特尔2002年这版来自他接棒阿巴多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后音乐会录音,这张唱片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淡化。

这是一版被"软化"的马五,与上一款索尔蒂恰成反照,一向在节奏上洒脱的拉特尔摇身一变,小媳妇般扭捏起来,这与普遍采用严酷高压态势处理马五前两乐章的指挥家迥然不同,至少第一乐章你听不出作品自身对命运奋然的抗争,速度无疑是准确的,主部主题的动态和弦也开阔有力,合奏层次也挑不出什么,但它总的基调过于悲戚,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你能听出铜管的无力,节奏也显得迟疑,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明显——A部主题前缀(小号这一段落)无论是音压和力度都未能把演奏空间撑的足够大,这样,葬礼进行曲和抒情的第二中段就成为主导情绪的软力量。第二乐章仍并未变的强悍,拉特尔强调了作品的哀叹与痛苦,但对激情的演绎不足,再加上声部有些发散,更显得缺乏力拔千钧的气概。

我为啥说听马五、最好找歌剧型指挥家的版本?他们在面对庞杂宏篇大作品时,特别明白该咋“出牌”,局部与整体妥妥都在脑子里,尤其是前手牌,绝不会打错,而拉特尔第一乐章前缀乐段这张牌不够“硬气”,后面再咋样的“吃苦耐劳”也差些,为啥?——主导乐章基调的小号偏软、导致乐章整个的基调都不够充沛,同样的反例是詹姆斯·莱文那版精彩纷呈的马三,我曾经轻视过他的马勒,事实证明错了,他的马三让我拍案叫绝,气势、节奏、声部、色彩无一不佳,莱文绝非马勒专家,但他玩通了大都会,再摆弄起这样的作品,特别能显出胸有成竹的硬手腕。

第三乐章我基本满意,拉特尔对声部轻描淡写的调度反而让演奏呈显出几分清新气色,演奏有维也纳兰德勒舞曲味道,类似巴比罗利那样热烈的情绪被隐去了,代之以纯音乐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尽管节奏不是很有活力,声部应力也不够敏感,但圆号长号被控制在合理的频响范围是一步好棋,也就给了其它声部更多腾挪空间,从而让合奏达到了颇有韵致的起伏均衡,这样简化而洒脱的演奏也有幸在末乐章继续漫延,并给予演奏以浓郁的色彩变化。

小柔板合我的胃口,一股沁人的温馨流淌,马勒的Adagietto一旦纯情起来,无可匹敌,拉特尔也是演奏Adagietto的高手,同时也说明,马勒认定这乐章演奏时间宜在十分钟之内是恰当的。

这版的录音我心存疑虑,音量过低,并未把音压提升到足够震撼的程度,不给力的前两乐章多少与此有关,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像。

https://pan.baidu.com/s/11WuWC5kIBISZKlPHVR1Xkw?pwd=7gf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24-4-10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24-4-10 2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就像知道杨松斯,是从他的老柴开始的,了解拉特就是从他在EMI时期录制的马勒开始的,马二、马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24-4-10 2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看了先生的点评后,特意去找了马6的视频,就是为了一看那命运之锤的重击。了解一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欣赏起来更有趣了。感谢先生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30 11: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