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2241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19 22:27 编辑
zeppelin 发表于 2023-4-15 08:43
下载还区分肤浅和深邃....学习了

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有快有慢。人总要有进步,进步小了都不行。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搓垃圾凑数的话题在外面自由发灰没限制。一开始就觉得零散信息低俗,所以没特别必要都集中起来发自己的备份信息。别人爱看不看。临时链接直接收集不备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2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imguo 发表于 2023-4-13 20:38
薇特哈斯无论对于作品,对于演奏的技艺和品味或对于小提琴演奏的不同形式都有着极深的把握。可以说,这样的 ...

这些高手来华演出才值得去看。一些马马虎虎的看了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3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5: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15 15:57 编辑

Blog

流行音乐的流派
流行音乐的类型和流派,都是沿着某一个角度逐渐发展出来的。人类和个人,一开始是听妈妈的摇篮曲和拍睡歌。以后成年就唱两只老虎和小白兔,再以后的歌都是从各种直接起步的歌逐渐发展起来,再演变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从听点小曲卿卿我我的流行或者摇滚的吃奶阶段,突然听到核这种东西,感觉里自然没有过度和自我天然的亲近感。只能说明认识的中间缺了很多过度和欣赏环节。
业界。一般一个演唱组合风格的发展方向会基本一致。然后新来的新秀听了各种最新的觉得如何,还有什么地方感觉不尽兴的,自己就有了新的想法产生了新的风格,到了电声时代沿着各种类型逐步深化。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就比较重金属了,但歌还是歌有旋律的延续。
可以按年代听听著名的流行就知道了。最后发展的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选择某个角度继续往前走。看看是否觉得尽兴罢了。

流行音乐没有广泛进入唱片领域的时代,古典音乐特别是唱歌剧的是唱片发烧界捞金大咖比如卡拉斯。但自从立体声唱片发明以后流行音乐也走入了唱片领域。一些流派的唱片也纷纷被收入粉丝手中。最典型的就是节奏蓝调,是一切节奏流行歌的鼻祖,猫王从此称王。一些欧洲民歌和舞曲歌曲的流行音乐不如蓝调深入人心。除了美国乡村音乐是蓝调和欢快民谣的一种结合。
蓝调产生于黑人,但之外还有很多黑人音乐也是一大品系种类繁多。源于黑人灵歌的灵魂流行,以及源于黑人教堂布道的福音。源于美国南方黑人的爵士乐和以各种中美洲黑人歌曲类型都属于同类,这些以破体的切分音为代表的流行音乐风格最为多样,这是流行音乐里的一个大系。灵魂也是一个大系听上去很像抒情歌曲或者也带有流行节奏,但都是最后带有拖腔的典型特征。比如流行味的阿黛尔,抒情味的里奇,还有绝大多数华语流行歌都属于灵魂风格的变体。但是,节奏直接接近心跳的蓝调最受更多乐迷的青睐,成为流行音乐类型里的主力派系,逐渐产生了很多新的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4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5: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摇滚的风格类型
摇滚都是从蓝调来的。蓝调一开始是劳动黑人唱的怨曲,一只脚打着节拍踩着小人弹着吉它发泄不满。以后变成一种节拍流行歌曲类型。
- 一开始由黑人乐手发展成蓝调摇滚走上舞台热,加强了一些节奏乐器和鼓声产生了蓝调摇滚。比如科幻电影回到未来里就是蓝调摇滚创始人的组合被主人公的穿越小孩给启发了。然后出现了当时的乐坛最具代表性的猫王。这个时代有一些电影也在配乐方面引进了同时代的流行音乐理性歌曲,比如007系列。
- 后来,60年代发展出一个分支,迷幻摇滚。还有点蓝调的简约演唱有点迷幻味道。美国有沙滩小子等组合,传到英伦出现了甲壳虫滚石等组合。
- 电声摇滚。以后随经济发展,乐队效果和演唱效果都比着一步一步加强,比如发明了电吉它和架子鼓音乐效果空前,出现了电声摇滚,但还是以演唱为主。结束了蓝调摇滚敲盆敲锅伴奏的简约风格,逐渐出现了一些时代和演唱组合。比如U2,齐柏林飞艇,皇后乐队。
- 重型摇滚。再以后,进入80年代又一个经济时代开始,流行音乐的力度也在切变出新的重量级。流行乐队配乐的重量感在加强,出现了重型摇滚。比如为变形金刚配乐的林肯公园旋律很美。
- 重金属摇滚。到了重金属时代,配乐的低音电吉它和鼓声加强,强调猛兽一步一步走来的效果,出现了重金属风格。但演唱风格还有摇滚时代歌唱的原型。
- 再以后,发展出死金。在演唱方面开始加强深度,出现了嘶吼。乐队的效果是从一只猛兽发展到一大群猛兽化的走向。歌词表现地狱和揭露一些社会问题的野兽魔性本质,比如Venom。这些都是在80年代开始出现的。
- 死核。最后出现的核,意思就是把不必要的旋律和演唱的皮和肉全都去掉,直接表现如何各种嘶鸣的核心就完事了。
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是把乐队加强,然后歌唱也跟上来加强。然后循环增长。摇滚乐有两个大时代,一个是1960年代,产生了各种蓝调摇滚的流派。一个是1980年代,产生了各种电声摇滚流派的鼻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5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5: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16 01:40 编辑


各种流行音乐中的歌词。
有一些歌词反映了社会现象问题并进行疑问和反思,具有引发和促进社会进步效果的未来性,所以具有高等级人类文化价值。比如鲍勃迪伦因此得到了诺奖。他唱过的民谣风格的“答案在风中”就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天问。“天堂之门”士兵不想去死是反战运动时期的著名歌曲。列侬也有类似的歌。但通常的流行组合是通常的个人情感内容。还有个别是另类怪异的。
其它流行类型里也有类似的走向,但最受人尊重的主要是歌词方面反思了社会问题和现象。因为很多歌手都是相对远离社会多数群体的业界潮人,不甘物质化渺小和低俗,也都有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比如民谣类型的鲍勃迪伦,乡村类型的约翰卡什。70年代乡村女王长发妹的姐姐Loretta Lynn的歌词大都是草根生活。一些灵魂灵乐类型也有,比如日本电影人性的证明里美国歌星的草帽歌的歌词。中美洲夏日沙滩风格雷鬼的鲍勃马利。杰克逊组织过赈济非洲灾民的四海一家。而猫王一类的歌手因为歌词方面比较卿卿我我,蓝调摇滚的音乐也不是他开始的,只是能吸引大众青睐当个开心果,所以猫王在业界地位有限。歌词单纯表现单纯个人享乐和情感幽怨自私苍白对社会促进效果十分有限所以等级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6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14: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19 22:27 编辑

Blog.

注意力频道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平时面对的信息原则上大家都是同样面对的,但是接收什么角度什么细节,不是简单就能升级的,需要自我培养。很久以前带小孩出去玩,大人关心的和小孩完全不一样。小孩到哪里都关心他喜欢的那点事,出去再远的地方旅游小孩就知道找游乐园玩。再小的时候抱着看名画展直接睡觉,到哪里全都是玩跳跳床,到博物馆里玩触摸屏,带去听个音乐会没待一会儿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在大人眼里这就是浪费,但小孩自己喜欢也是一种情况。(那种因为坚持免费吃奶特别爽还嫌服务不到位有意见就拼命哭的感觉思想还在继续保持仍未断奶的话,那一个人再有多大年纪也永远是个穿着开裆裤的黄口小儿。一出来到处都是不理解不懂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不行就跳出来拼命哭叫两声向全世界表示您还小不懂事。)类似的关注点问题也大量存在不随年龄增长的问情况,说明外形表现形式只是换了个角度,但没深度提升。
对自己来说不断发现和引进方法也需要有理解和实践验证的过程,也需要对既往的模式加以归纳和批判,才能发现更大的风格样式的理解范围。比如一开始的网络时代充斥着标题党天碟,做为小白关注的角度都是想尝试没见过的,猎奇阶段等到过了这个阶段进入古典包子大量阅览版本阶段才能看到以前的幼稚。对古典包子的理解也不能是最适合搓大堆满足物质欲,而是这些厂制的都是精选代表作,可以帮助人提升见识。也有的二三级品牌的古典包子曲目比较特殊。或者就是发现关注德国品牌之外,发现了菲利普bbc等曲目更好的包子。等包子阶段过去以后,就会进入指挥家关注阶段。然后对比才能发现以前下潜多少次也进不了门的马勒等的新天地。
再以后还发现现在的走向都是从零发展起步不断叠加的一条线索。但还有其它走向比如超然认知的小众专家级古典演奏家的存在。有些不太关心整齐划一丰富细节的离散派法国演奏家俄罗斯指挥家,一开始不大理解一听根本不在状态。后来发现不在的状态恰恰是奥运精神那条线上,但另外的轨道上却进入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近代艺术的离散纯写意的轨道。就好比流行音乐的大众主流是节奏蓝调,但也存在中南美洲的切分音离散派节奏。

很显然,音乐风格风格是站在反机械主义底线之上的。机械路线,是失去生命感觉的形态降格。艺术,是对生命标的的抽象表现。成熟,是对人的创造的理解力对生命理解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是对无生命机械的东西和动作永恒低水平重复。物质的等级低是现实问题,人的认知高度决定人的思维行为等级也是同样面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社会只提供鞭打服务的现实。
(这个要点也是收集完现象才觉得有必要再深入挖掘进一步进行模式发现的总结才有的。网络时代个人思想发展就是这样快速,当时的问题可以当时解决,认知迅速提升观察频道和角度更加精准。这样的个人自我思维升级化的习惯,比替代简单重复性劳动的人工智能还要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7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1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里面的思维导致的行为等级问题,体现在艺术上是不在乎和孤立多元横向多彩寄托情感的丰富多元,但最忌讳向失去生命力的机械呆板低等级去走平移角度的花样变化。

比如在林子大的网上人在动的个案样本里存在一些不断出来冒泡暴力占座的货色,表现为随年龄推移不能直接玩跳跳床的表象了,但平移到网上到处乱跳也是同样模式划等号的低幼未成年人心理。模式就是个人吃饱了只管自己爽丝毫不考虑和没有建立过社会影响观念,这样只能使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意识自我表现为停留在5岁,并且让大家看到。

业界的情况,有了好的评价标准就能衡量。比如一些商业任务型指挥,专业人的理解高度就好意思单纯踩着呆板的机械的节拍对付对付走完了账。这样和自动演奏机差不多的匹诺曹木偶风格,就压制和限制了更多情感信息发挥。一个专业人连起码的艺术鉴赏高度都不去在自己手上体现和争取,艺术的本质反映人的情感的效果都丢了。应付差事收钱走人的话和那些收集癖物质奴没什么区别。
有些指挥家表面上有速度类型的不同,实际上就在情感和智慧丢失这点上躺了。比如某吹实际上继承的是可纳佩茨布什慢速风格的听众群体,但水准显然降格很多,有些录音的单一节拍感过强,这样就显得这位是音乐会场租交差人物。如果不从底线上去观察那就发现不了问题。多元的内涵是发挥人的情感表达类型的升级版多元多样,而不是去降格漏底搞低级趣味平移改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8
 楼主| 发表于 2023-4-19 1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2 22:59 编辑

Blog.

听了不少作曲家的室内乐。最后发现,这种类型相当于作曲家盖的乡间别墅,是对大交响城市殿堂的一种远离和放松,甚至有点怀旧复古。往往在室内乐方面的风格和味道,和通常熟悉的交响曲有很大距离。
比如理查施特劳斯室内乐 Quartet,第一张前几个很像中国风格,接下来又很像舒伯特的鳟鱼。
Richard Strauss - Complete Chamber Music  9cd  

另外,著名新派小提琴家莎拉张确实很赞。
她的现代演绎风格突破了前人艺术圈认知,在艺术情绪表达角度打破了乐谱限制、特别是打破了节拍器记谱法限制效果超群。这一点验证了一再发现的有些艺术家普遍的节拍呆板问题。比如她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技法纤细精准拔尖绝尘,尽管在深度还有发挥空间但在整体方面已经相当空前。比小前辈柯冈的学生慕洛娃还要更现代。慕洛娃有表达深度,但现代程度稍早。
可见新派也有相当水准。新生代乐手从摇滚味角度搞一点激情巴洛克风开始,但表象之外也要有一定深度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22: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5 21:09 编辑

Blog.

在旗舰大耳机上再去听任何风格的音乐就好像又进了一层大门,真正进入了音乐厅的正厅座位上。再去听邓丽君唱片版本,对以前老旗舰大耳机上得到最佳声音评价的宝丽金全套版邓丽君,现在一听各频率都是日系紧缩声,从高频到低频整体都有收窄因此缺了一些音色。但是以前用990听上去这版声音最好。现在对比之下实际上都是揭开被蒙蔽了的清晰度的限制,很多音色是990根本听不出来的。因此,器材有绝对分层的差距认知角度,有事半功倍的观察定义效率。
反而以前收集的一些头版黑胶版的邓丽君,再去用旗舰大耳机听的话细节更多、高低频音色更加舒展自然。因此,器材等级一寸长一寸强。银子不能省,算来算去算自己。以价论声还是个大方向,其余的细节另议看特色。频率细节是基于解析分辨率基础之上的,一份粗一份蒙而一分细一分真。看问题和对比横评,应该首先去看整体的显著差别,尤其是要对比源头的录音差距。如果全都是盲人摸象方式,上来就扑向一个一个具体的细节而没有全貌的对比十分不妥。效果就是误导自己误导他人。

------
既往的看帖得到的误解,就是新旗舰和老旗舰差不太多,也就差个声音粗细的分别,但这个粗细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关键效果,全都没说清楚。
现在总结一下,新旗舰的效果就是解析提升带来的是整体的真实感提升。对比之下以前的声音细节上都是一坨一坨的粗,距离真实的自然声差距较大。到了旗舰大耳机等级,细节一多就好像看到了高清显示屏的画面细腻自然舒展。整体声场空气饱满度的充分感,无论古典还是民族或者流行都是如此。对录音等级高的盘,声音听上去声场的空气感充满了整个空间。这种空气感充满效果的录音等级高度体现,从立体声诞生之初的RCA,水星,飞利浦,EMI的立体声录音都能听到。
比这种高级录音风格差的效果,就是那些翻录的老胶木唱片那种,以及非高级声的一些立体声唱片,声音在空空黑黑没有声音空气感充满的环境里,孤零零的在里面好像化石模型那种情况,程度各异。频响比例也不对,东一坨西一块的很不自然。所以这类老唱片最好是用老旗舰和正常的音箱去听,短板现象就不那么明显了。

-------
增加一个形象比喻。发现黑洞,在目前最好的太空天文望远镜上只是一个理论上有光环黑洞模糊小火苗的蜂窝煤孔洞状。但科学家已经能看出黑洞超级引力场透镜效应把背面的光环显示到头顶上的效果。
但是在好莱坞科幻电影里根据科学计算做成的高清影像特技的细节描绘,可以让人看到宇宙飞船飞到黑洞边缘的光环里去看到震撼的近距离黑洞。光环里正在运动的细节都能看到。这些就能比喻声音粗细的差距。望远镜真实的黑洞模糊影像,不好意思的可以比喻为森海HD600那种粗分辨率之下的声音效果。而电影特技的效果可以比喻为超旗舰万元户以上大耳机的细节效果。那么旗舰大耳机的程度,再如何也相当于能看到黑洞光环和一些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0
 楼主| 发表于 2023-4-23 1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6 21:47 编辑

Blog.

素材录音,录音后期混音和压盘后期都不同,用的监听器材有人必然不同。压盘后期有各种对市场定位的不同考虑,如果面向中低端市场的话,那就需要用中低端还音器材进行监听。
所以监听器材这个词太宽泛,基本无法界定问题。拿监听器材出来针对用户就是一种欺诈。
声音要素定位高的压盘母带标准没法兼容上下器材档次,因为细节要素需要被下游设备环节展示出来才能听得到。如果在压盘后期母带制作的时候不针对一般设备进行调音的话那唱片音色就不兼容,那么这种高等级的盘在中低端设备上播放的时候重要的细节就被一般器材给挡住丢失了,剩下一堆不完整的蛋当然不好体听。如果想兼容的话也是对付着两边都不靠,结果是只可能低就,在好的音箱耳机上刺激声就过多。为什么流行电声容易搞好,它根本就都是脉冲频谱细节基本全无所以在特定频率上能量充足。这也是流行母带在制作上的侧重,不该要的全都裁掉。比如k701的调音就是这个路线。
最近一些年新出的古典唱片按品牌去听也有各种兼容倾向性,有的柔和宽广特别是一些试音碟,但有些盘的刺激声会逐渐增强。可见市场定位的五花八门,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但现代声的基底还是丰富和健康饱满的,只是在调音方面的对比度刺激部分多寡不一。
最近对比发现,一些摇滚和影视宣传片音乐,用ed11还是在新一些的名牌手机上用海贝播放器效果最好。流行音乐突出脉冲声效果才好听,如果在电脑上用foobar2000播放明显声音不凝聚不好听,声音散了既不古典也不流行。


酒会背景音乐.zip_中美洲休闲切分节奏。查到专辑名还能顺藤摸瓜
s/1sjNVkB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1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新关注……



意大利近现代交响乐指挥家
Bruno Maderna - 马代尔纳 1920-1973





Bruno Maderna 马代尔纳是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1920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
马代尔纳主要指挥近现代交响乐。他的艺术活动与法国指挥家布列兹十分接近,1950年代也建立了近现代电子音乐实验室。1960年代与布列兹同为达姆施塔特新音乐作品的两位主要指挥。
他和也是作曲家的布列兹类似,马代尔纳在作曲方面的创作有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有时会使用一些电子音乐、磁带等的手段,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抒情性,代表作包括歌剧《许佩里翁》《萨蒂利孔》、多部协奏曲(尤其是三首双簧管协奏曲)等。
马代尔纳在先锋派作曲家中声望很高, 也指挥过不少现代作品。他逝世后,不少作曲家都为他写了纪念作品,其中包括布列兹的名作《纪念布鲁诺·马代尔纳的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2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3: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新关注……



超级爵士钢琴大师
Oscar Peterson - 奥斯卡.彼得森 1925-2007





奥斯卡.彼得森曾经为爵士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49年经由制作人诺曼.格兰兹发掘,奥斯卡.彼得森开始活跃于美国爵士乐界。而后,彼得森以三重奏组的形式驰名爵士乐坛40年之久,演出的场次和录制的唱片数量都是惊人的。期间换过多个搭档,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贝司手雷.布朗,和鼓手艾德.西格潘。奥斯卡创作的乐曲更是数不胜数。奥斯卡彼得森三重奏组在1990年录制的专辑《Blue Note》获得三项格莱美奖。

对于大多数爵士乐爱好者来说,彼得森是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钢琴技巧著称。
奥斯卡上中学时遇到了古典音乐钢琴家,匈牙利人保尔.德.马奇。马奇教给他高超的快速指法,并寓言奥斯卡会给世界音乐做出特有的贡献。爵士评论家们也普遍认为听奥斯卡.彼得森的乐曲,无时无刻不感到他那绚烂的钢琴技巧,但他的音乐却令人感到有些“冷”,缺少些温暖的人情味。可是,如果你现在听一听Telarc唱片公司最近出品的一张叫做《奥斯卡的歌谣》的唱片,你就会立刻改变这种看法。这张CD从7张彼得森最著名的专辑中择取了8首最具浪漫和抒情风格的乐曲,每首乐曲都曾以细腻、质朴的感情色彩令无数听众迷醉。这张唱片中的乐曲证明了彼得森创作和演绎爵士乐的超凡能力。许多摇摆时代的爵士巨匠在谈起演奏爵士乐时都会说了解歌词是演奏好音乐的秘诀。
奥斯卡.彼得森是一位即兴能力非常强的钢琴家,无论合作的乐手是谁,他都能以钢琴提供和弦与节奏的完美支撑。甚至在交叉应答的即兴段落中间,他都会适时给予另外两位乐手足够的发挥空间,让组合声部彼此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展现。尤其是遇到雷.布朗和艾德.西格潘这样势均力敌的搭档,场面当真是火花四溅,从头到尾没有冷场。

2007年,奥斯卡.彼得森因肾功能衰竭在他位于加拿大米西索加市的家世,享年82岁。
米西索加市市长黑兹尔.麦考莲发布声明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位钢琴家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直至因肾功能衰竭去世。”提及彼得森的名字,麦考莲亲切地将他称为“我的密友”。
法国总统萨科齐为彼得森的辞世发表声明说:“爵士乐界的一盏明灯熄灭了。”并称他用明亮的乐音让法国舞台生辉,法国人民会永远崇敬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1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5 20:23 编辑

天气冷,可以听一点重金属之类的振奋精神。有个交响金乐队叫维瓦尔第金属计划,是个从古典音乐过度到重金属风格的桥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4
发表于 2023-4-25 19: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看坛子正在讨论全景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5 22:14 编辑
jiangyb 发表于 2023-4-25 19:52
我看坛子正在讨论全景声

音箱区只有一个帖子,以前发过但反响了了。一般的环绕声播放器都是av功放烂渣声第四等一千块一屋子那种,再傻的人也能听出很差。播好环绕声古典得用上万的好的环绕声播放器才行,最少能播好高码蓝光声轨。并非没有,只是一般跟风用户看不懂,因为某宝上最好的日本二嫂sacd机都是万年死扛双声道,碟片后半部分的多声道环绕声在欧美肯定有设备。因为有人到了意大利音响展跟展台一提阿夸歌剧院系列,意大利人说这种低端设备这里的人都不碰。
说明国人网民除了跟风软文硬文喷文之外,再开放也不会自己看世界。很多连思维模式都是抄来。抄前人n代网络时代之下翻了n遍的,然后用的概念和名词以及用法也全都是抄的。个别自称老货的中年人连抄都不会,表现为生来就和社会脱节只会摸爬滚打硬和常识对着干在泥坑里慢慢积累试错都难。这样的井蛙理解程度眼睛里看谁都是他们自己的程度高不了。
欧美的情况应该是专业录音和回放体系设备研发兴趣群体才是高端玩家,然后带动接近的二级高端群体市场。几百年豪门有稳定性可以持续支持产业连续发展。不大可能是一群业余电路爱好者带动小白扫盲那种经常断代从零起步的黄泛区市场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6
发表于 2023-4-25 2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请问这张专辑有链接吗?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7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4-25 23:43 编辑
michael_zq_wu 发表于 2023-4-25 20:37
请问这张专辑有链接吗?  谢谢~
有,搜 rutracker.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8
 楼主| 发表于 2023-4-29 2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新关注……




【Verve传世爵士名盘】典藏盒
Verve Collector's Edition (30cd)





这是个好的课题。没有别人费劲做好的现成包子原盘文件,但是有标题有目录可搜,可以按图索骥自己搜索自己下载整理出来。


很多更好的目标都不是事先知晓的,这才叫更好。因为只要是事先知道的那肯定早都有了,那些不知道的才是自己以前没有的。但这个角度,很多时候都是搜索观察相关信息带出来的,比如前面的近现代指挥家马代尔纳,和那个爵士名家。当然也不是直接就能有结果,都是经过大量观察翻找才看到的极少数结果。需要知道,个人独立观察的效果,是基本立足点这样才能不断迭代上网能力和水平。知道这样的思想定位,等价于个人立足于不甘心当小婴儿直接吃奶的早期认知才行。因为越是喜欢直接得到结果就等于越初哥、越初哥就越幼稚,这样缺乏锻炼的话,以后会有超级多的大坑在等着。在这里也能体现基础能力的间接覆盖超越效果。如果就事论事的话,只能抄袭别人还要加上理解力基础,否则抄都不会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9
发表于 2023-4-30 22: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jimguo 发表于 2022-4-15 23:02
海顿2032系列 - Haydn 2032(01-11)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3643&page=1& ...

多谢 J大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 0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log.

古典大牌对唱片调音的处理方式。
如何向下兼容器材等级,是关乎唱片市场销量的课题。

- 案例:

以前用老旗舰大耳听感角度衡量下,在调音上相对最丝滑圆润的DG & Decca Philips - Prestige Collection 音乐王国系列,和被认为是顺滑清晰的 DG & Decca - Virtuoso Series 演奏家系列。
以前听到的音乐王国系列Prestige的丝滑圆润,显得是细节相对被牺牲而得到更加圆润的效果。而顺滑清晰效果的演奏家系列Virtuoso,相对细节要多一些,那实际效果必然牺牲一些圆润。这是在老旗舰大耳上的听感效果。

现在用准旗舰大耳对比了一下,发现在旗舰大耳上的听感效果正相反。现在听到的演奏家系列,显得既有细节又圆润;反而音乐王国系列,高频比较缺乏细节,同时显得细节都是有些凝聚的。就好像把原来的毛发修成了粗一些尖端的尼龙毛。旗舰上听到的效果,就没有以前老旗舰那种纯粹享受感的的圆润,全都带有很多细节。这是在准旗舰大耳上的听感效果。

- 问题点:

所以,现在用更高分辨率解析的耳机就能把以前的问题分清楚了。

第一,为了压盘而用原始录音素材母版在调音台上,做压盘母带制作调音方面的调音定位,肯定考虑了两种市场客户的器材水平。肯定用了两种等级的器材做调音监听对比。
第二,为了兼容两种器材领域区间,做了两个百张cd包子。这样的精致定位的调音效果,使两个群体都有自己的选择定位。但选一种可以,两种都选也行。老旗舰大耳机想再听一些细节,就要把演奏家也买到手去听。
但以前那个时代高端器材用户有多少,能否分辨音乐王国系列不适合高端器材的判别,是否能听出来是个问题。欧美工业时代都数百至少上百年了,二三代家族最少不用买房的人很多。所以古典音乐高端器材用户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所以相对来说,低端器材铁粉用户一般反而倾向于买两个大包子,而高端器材用户反而不必低就。这就是市场规律,也是能听出来的。

然后,又对比了著名的飞利浦小双张。细节上比演奏家系列还要细,也就是最显著的高频细节更细,显得更松。比如从狐狸毛升级为兔毛那种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8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