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2561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虽然不懂古典,但很喜欢听马勒》一贴: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tra=page%3D1&page=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2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2-11 17:35 编辑


需要知道,人的认知和审美阶段发展,是类似于人的身体成长的。但人的认知和审美,通常在大面积人口里不和身体的成长同步,经常表现为停在低等级不会主动发展。这就是苟不教性乃迁的那个意思,实际上是,思想不进步必然就停滞。
认知的进步和发展,主要来源自理性认知的成长。比如上学学的就理性认知的一部分,每个年级阶段的认知水平都不一样,这就是认知差距的问题体现。理性认知提升的是思想境界,每个理性学习的角度都是提升这个角度认知的水平。也可以说是打破我执蒙昧、使愚昧觉悟的智慧发展路线。

那么可以看到,我执的来源主要是身体本能的感觉,不走大脑直接走体感。所以这部分认知和判断标准就是一种本能的动物认知。生理上需要的就直接来。另外一个来源是被生存环境信息潜移默化灌输的自然洗脑因素。
比如吃奶是婴儿阶段的身体本能,放到审美等级上就是直接感受甜美安慰使身体感觉好,而且完事以后毫不打理拉撒自由。得到任何好处都是理所应当没有任何代价的,而且还可以无限索求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互惠心态。有些人的客观审美是这样,但不一定合并到对人的态度上,但是从极端付面上看很多喷子等级的人,在网上表现的思想行为可以对照婴儿本能。躺平不作为,和直接吃奶就是一种典型特征。知道了以后,人是活的,可以做我成长。就怕不觉悟,永远睡在婴儿摇篮里不起来。

所以审美认知也存在自性觉悟的等级。希望被献媚喂奶的审美诉求,总可归类到未成年人的各个阶段。一些创作者也存在媚俗浅薄格调不高的问题。
这就是发展阶段的视角。其它更高的阶段的特征,可以参照人的身体成长、和社会水准应该达到的水平,去类推,,,

比如不俗不媚不重复永远探索,在体系结构上发展创新,这才是顶级艺术,和顶级艺术家的走向。固然艺术思潮会有时代限制,但除此之外的其它要素,在任何时代都是顶级艺术的特征。
而且任何国度文化圈的顶级艺术,通常都领先于时代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这只是对时代普遍接纳度而言。比如,写意艺术,印象派艺术,结构派艺术,核心要素派现代艺术。越来越远离所见所得具象主义的吃奶层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到了顶级,那必然是为道日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脱离世俗趣味。
但对社会个人来说,到任何时代都会有门外汉的水准,而且越是底层阶段的人,人口数量基数常态化的必然越大。这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因为智慧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2-13 12:36 编辑

【LS35A音箱为何经久不衰?杨老师分享BBC历史背后的故事】

https://mbdlite.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6520374497763969227&rawFrom=feed_video_landing&source=&sid_for_share=&_refluxos=a2&pd=lite_share

关键在调音审美思维,对应的是演奏和效果。艺术就是艺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兵工厂的工程师和玩枪的兵王绝对是两回事,兵王和名将又是两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8: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管风琴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第四乐章丨JONATHAN SCOTT】
https://mbdlite.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4276825264323379667&rawFrom=feed_video_landing&source=&sid_for_share=&_refluxos=a2&pd=lite_sha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5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2-19 17:42 编辑

现在不想老听了,一星期也听不到一次。平时放点汇编古典流行,或者不听。因为该收集的包子或单人名家的都足够了。以前主要是从整理包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对比的乐趣。现在只要想起来,那就来一波对比大横评。

揭示本质还是要从宏观角度发现共性个性的差别。否则浪费时间研究细节等于管中窥豹,对人的进步没什么价值。人对一个领域的了解,主要是需要了解整个体系的整体特征,然后才有个体特征的定位效果。这就莫过于横评试金石方式,可以同时兼顾整体和个体的了解。任何饮料香水都是用的杯品方式,对细节对比了解横评到位的。

最近找了个时间横向对比,听了一大波收集到的贝交全集中各个指挥家的贝九录音。感觉每次横向对比,在细节上都有更深刻的比较感受。这次是定位在整体协调性角度的设定,发现很多早期德国指挥家受到过立体主义绘画拼图思想的影响,放弃了整体协调性,速度变化比较随意,刹车加速切换明显。这一派反而是富特为代表的新的德国指挥风格。德国也有另外一派,坚持经典整体速度变化统一角度的指挥派系。这里面也有慢速派的,和正常速度派两种。这样听下来,反而觉得整体统一外加正常速度的好听。故意放慢速度想营造博大气氛的反而然并卵,并没那种效果。表示反对慢速主义的加德纳故意加快速度,其实对比之下听上去也失败。关键问题是人的脉搏平均速度是有恒定频率的,距离这个平均值接近的速度协调性之下的节奏就有美感效果。所以,氛围感都是然并卵的枝节角度,在全局之下只是个试验品。类似的就是那些650系的拥迈朦胧感是有但细节缺了很多,有一些帖子只有几个明白人指出这点。

当然,还有另外一派流畅派。以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风格为代表,不管细节只管整体的流畅,一鼓作气搞下来,酣畅淋漓。所以这样就无法兼顾细节了。要是讲细节的话郎朗的肖邦反而比阿格里奇的细节更好。

而郎朗在欧美乐坛里是个异类,要硬说风格的话那就是中国乐派。类似于酒类,欧洲酒基本都是单一风格深刻型的,日本酒也基本是单一口感外加细节润度。但中国白酒讲究的是博大精深多重混合。风土熏陶,是每个国度群体的天然特色,植根于举手投足的体系习惯不同。多样风格要素,对艺术和文化来说是好的现象。中国乐派的风格可以是丰富欢乐。有如郎朗王羽佳那种,也可以是安静型的丰富,比如一些知名古曲。类似于中国书画为代表的宏观抽象艺术习惯。所以,这方面去看待器材的话,艺术氛围中国话的话也是这个艺术倾向才对。否则就是别的文化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6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2-19 20:20 编辑

如果单纯欣赏声音的细节,其实真不如闭上眼睛躺在床上去听窗外的自然声音。汽车走过的论坛和震动开关门,行人路过在说话,电力充电箱的电子提示话音。你在精神上不会觉得被音乐的意图给吊起来,基本处于绝对的平常心状态,平静的欣赏声音细节。你不会觉得音量有多大,甚至都很轻微,但是那个质感和震动的传达都是实打实的到位,歇啦虎子伸小手的拳拳到位感受。音色角度也都是相当的真实,和本源。自然声场即便冬天不开窗户,透过墙体双层窗玻璃也是绝对的有定位,位置距离都清清楚楚的能听出在哪里。
这玩意就是有些哲学老师讲的,大自然就是最绝对的高级。太阳光是不要钱的太阳也不在乎谁得了多少,但反而是绝对给足能量的存在。所谓现代交响乐的那些叮哩咙咚的声响织体构成,无非就是往自然效果走向走,比既往的音乐流派安宁多了。但其实还是比不上此类庄子一派自然大地的箫声描述的理解高度更有效果。所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个话也有正面效果。这样去欣赏自然的声效,再去只用脚后跟去对比今后一个世纪以后的音响器材和音乐,和自然的无上妙品效果相比,应该永远都是望尘莫及的物质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0 08: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