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手上这些器材,有些设计者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作品,依旧有独立的生命存在了下来,继续展现其理念,不同于新潮的审美要素。
先说DAC X3,这个东西规格很低,不能解码DSD,一堆格式也不行,我那台iMac也不认,要么联想PC,要么达菲那个mac mini,可以让他歌唱。就这么一个东西,不起眼的口碑,不起眼的外观,不起眼的功能,不起眼的价格(包括二手),随便耳机接上去,可以~
原来自己听的多的音乐,收集整理起来,我现在发现2类渠道出来的音乐,最容易舒服,一类是自己以前CD抓轨的几百G,虽然不多,但是只有CD的年代,反复筛选、沉淀,这些曲子自己不容易听厌。
一类是我帖子之前说的,QQ音乐的大数据推送,几年的数据轨则,让推送与胃口的匹配越来越相符,其他的,你网上买的高清什么的,大把待删除,同一张专辑中,可能12曲喜欢2曲都司空见惯,而且,筛选费时费力,还是easy come easy g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AC  X3可以让你如同推门一般,轻松进入到过去的一念,怎么讲,就是听过去收集的那些音乐,你就可以回到过去,闭上眼睛,你就到了过去的屋子,做着过去的事情,听着过去的声音,这一念,色声香味触,就大致复原了,很轻松,所以说有如推门一般,推开就进去了
换一个机器呢?还是推门进去,门栓有点紧、有点涩,门框有点受潮,有点变形。区别在哪里,就在味道上面,味道机,怎样的味道呢?不需要素质的味道,何以不需要素质呢?
其实,最直接的个性表达,就是造一个耳机,直接站在一线,排除一切杂念,自己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卢迪做到了,出了耳机,一杆子捅到底,但是有一点,毕竟不是西装,你靠一个先锋队,希望摒除外缘,很难,充其量做一个素质黑洞,也就是什么放大器出来,都差不多,但是那样,声音就会变得太个性了一点,既然是凑成的系统,最好还是全套西装,老老实实完成每个环节,100%表述自己的审美
除了西装外,耳机,然后,还有一体机,可以近似西装,尤其界面,要自己的,解码,最好还有前级,可惜DAC X3没有前级,但是也够了,据说XLR比RCA功率要小,非常好,就好比菜里放盐,放少了好补,放多了难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卢迪也好、SOLO也罢,就是一个境,好比知名演员,虽然不一定比得上你家闺女,但是就算是丑也是知名的那一号,众审之下,认可略多。这些东西,现在说的人少了,几乎没有了,但是,留一个出坑,这些的审美保鲜期,或许会长一点,折腾需要方面,或许会少一点,安心方面的完成度,可能更佳。
那么DAC X3,什么声音呢?很简单,没有干涉的声音,我举例来说明,好比进到一间屋子里面,X3的感觉,让你看到玲琅满目的布置,样样都觉得好奇,都想去进一步了解,它没有聚光灯,没有突出重点,不会让你觉得这个屋子里最值得看的是什么,像逛博物馆一样,没有看到玉白菜,怅然失所,看到了,谈资就是玉白菜而已,X3不是这样的类型。
它不用素质逼细节,不讲究静电一般的高速的微动态,他的信息量都是有效的,没有那种什么毛茸茸的声底之类的感觉,那种无效信息形成的烘托,所以你不会对素质有要求,因为一切平等,不缺啥,不需要强调啥,强调则就有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怎么做到呢,再打一个比方,就是我们平时对于身体的感知,是不完整的,你做手上的活的时候,可能忘了腿的感觉,只有你心平气和,放弃用意的专注,这样才能有一个整体的全身的感知,一旦用力,就只其一端,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以柔克刚
卢迪DAC X3,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没有任何硬和怪,也不会觉得流畅,也不干涩,也不聚焦,也不平淡,没有突出,不刻意抓耳,也不觉得有条不紊,也不觉得背景黑,也不觉得凝聚,也不觉得结项偏大、偏小,也不觉得低频质、量好,也不觉得高频飘逸……
基本上你平时的发烧的那些熟知的特性,加成,这个机器都没有偏向性的采用,没有,都没有,你会觉得场面大了,可能就乱了、糊了,但是现场也没有那么规正,你可能觉得没有那么干净、纯粹,但是现实中的声音,也有环境的杂染,可很多主音外的副音
所以,这个机器,让你没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让你有一切想法,你完全可以不调整什么,一根普通工业USB,一根工业电源线就完事了,也可以在基板上面装载种种特性,反正,作者把审美捧着给你了,你自己造作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上面这么多呓语,全然是在Q701接在DAC X3上面的感受,不怎么听音乐的时候,东西也还没有出掉,摆在那里做个家具,绿色确实亮眼,比其他几个耳机,摆着更讨喜一点。那么,还是很懒,就用这个现在按二手价格,都已经被逐出发烧山门的耳机,去测试DAC X3单端输出到RPX35做耳放的差异
RPX35有2个接口,high和Low输出,先接Low的那个,已经完事了,结论已经出来了,耳朵的分别就有那么快,一刹那,35这个放大器,哪怕Low口 的力度,也比DAC X3的耳机孔大,旋钮拧开小不少,声压就已经类同。所以,High口,还没有听,就可以递推结论,反过来,如果先试的是High口,逻辑上,Low口还有好奇,还期望惊喜,这是一个实验顺序的逻辑
RPX35,声音要细腻、精致、凝聚、紧致、光泽、水润、安定、沉静、内敛、纯粹、Q弹(低频密实,能量加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GH口是LOW口的进一步强化版,和我那个RKV仿版(也有high和low口),以及Graham的SOLO(可以理解为相对bitzie耳机口的HIGH口;钻石版可以理解为绿色版的HIGH口)
和bitzie(相对SOLO耳机口,理解为LOW口;和那个他家的大解码比,大解码majestic,可以理解为High口)。这些也都是我自己实际试了以后的感受
我个人是喜欢low口的,我希望用耳机的驱动性去匹配low口的输出,而不是用一个高达几瓦特功率的输出来匹配耳机的需要,因为我喜欢low口下面的非聚焦态,不紧张,不凸显,不硬梆,不干涩,不拉钢丝,不摔玻璃,不敲瓷砖。
略为糊不那么干脆利落,但是有宝贵的宽松感,氛围感,韵味、弥散、融入,化境,这些词用多少也就那样,俗而简化就是味道,味道机的特征,hufi的原理,而且,小声压也就够用了,护耳且舒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24-3-25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之前注重硬件的升级,当玩了一个便宜的小玩具创新的gc7后,发现科技是推动音质发展的最终的因素,原来的都是在原地画圈,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技术出现,音质更谈不上跨越,其实不管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加大声音密度、提高解析、增强声场,增强听觉的刺激;提供讨喜的听感曲线。
难怪十几年前,一系列响当当的品牌都逐步退出了立体声行业,去搞多声道系统,有市场的因素,也有技术的因素,技术的因素就是2声道到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定解破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用一个,据说据用都可以知道的,推力不够的耳机放大器,去驱动一个具备1400欧姆阻抗的静电耳机是什么样的一个效果呢?

声音挺好听的,音量基本上要开到12:00位置,才开始有声音,差不多要拧到下午3:00左右,音量才够用
虽然如此,但是我反复去听,没有发现在播放不同类型曲目的时候,这个声音对我来说有什么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虽然几乎要榨干了调音旋钮,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有那么一点出乎意料
我原来始终觉得这个耳机,要拿我手上最大力的机器,才能够出彩,但是可能我把这个“彩”给定义错了,我真正的不知道什么才是“彩”,直到我感受了以后,才能够去明白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的变化点,也就是如果用鲁迪的这个解码的耳机孔,驱动我这一副古董静电耳机,静电耳机在中高频那种发散的,具备颗粒感的,微动态非常好的,沙沙的,有点像铅笔素描的画的质感的,并不是凝聚为一个点的,那种充分反应静电单元极高速响应的,那种特殊的,静电的声音特点,居然变化的让你难以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变成什么样了呢?
柔化,颗粒感消失,类似一阵雾,你唯一的识别就是,结相,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具有形体(具体)的点。静电单元非常典型的声音特点,被掩盖的好像动圈一样。

我没有在其他的场合,听过静电单元有如此的变化。
我曾经以为,静电单元的这种特征,是刚性的,不会被系统所改变,能够像中流砥柱一般,存在于你的听感当中的。
但是我错了、毁了,你找不到了那个落脚点,就算是你认为这个落脚点,已经像洋葱一样,剥到了最里面的部分,但是他还是会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鲁迪这个解码器,声音还是太过于柔和细腻了,特别的以柔克刚,把静电的那一点特点,都给克得差不多了。乃至于不用他自己的放大器部分街上35这个鲁迪的放大器,还是是这个特点。

那还能不能知道这是一副静电耳机呢?
还是可以的,还有蛛丝马迹,但是已经很微弱了,很勉强了,或者说你是知道答案去强编出来的理由,因为在乐曲当中耳机的低频,按照占比,是合理的,打一个比方,画一个人,他的腿的长度,身子的长度,脖子的长度,头的长度,都是正常的,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那么蛛丝马迹在哪里?就是静电耳机,毕竟还是感觉干净一点、声音干净一点,缺少一点鼻音,缺少一点韵味,缺少一点中低频的量感,骨架有了没有肉,毕竟静电的低频是靠抖出来,而动圈的低平是靠晃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改用35这个放大器,功率变大了,音量的话,其实也要开到13:00以后,但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这台机器的驱动力要比解码自带的耳放,确实强一些,那么接上静电耳机,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其实和之前用AKG的Q701是可以递推的,也就是声音会显得更光洁一些,结相要更润泽一些,会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信息量是有一点下降的,但是清晰的那种感觉会相对有一点提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取舍,声音变得更具有素质化以后,糊的那种直观感受渐渐褪去,底色变得更加纯净,黑暗,主题变得更加鲜明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4-3 21:27 编辑

让我不禁联想到,对于那种吃信息量的组合,是否我们可能驱动的过于刚性,用柔性一些的方式是否才是真正正确的道路,有的时候,执着于别人或者自己的定解,可能会走相当的一段歧路,当然这也是胡言乱语,假想对象,妄自猜测

鲁迪这个机器,在我这一堆机器里面,味道基本上算是顶级的,在我听过的各类器材当中,这一台解码器声音表现上,本底的色彩方面少有造作
Graham那台解码器,同样味道也不错,但是作者在本底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或者更准确描述,就是这种特点会显得更加明显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器材,顶级的器材,定价非常高,或者说是在同一个产品线上到顶的,其实都可以称作顶级的器材。
但,平时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喜欢用价格去衡量,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包括他是不是在自身产品线上算顶级,或者是不是在曾经的历史上,在价格上面也曾经算过顶级。

这一类的器材,要么素质非常的强,要么就是纯粹的,彻底的,深入的,完全投入的味道机,因为已经到了点,所以基本上远离了不三不四的状态,总有一个独门绝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在这一类机器里面,如果去品鉴味道的一类,你会发现,实际上真正的好味道,不会和价格一直正关联
好味道的机器有很多,有的好味道是有特色的味道,有的好味道,就是能够把音乐放出很好的味道,而自己相对隐退
但是有意思的是,对象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反过来看,真正平的,是同样的好味道,不平的,是不同的审美和市场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另外,讲一个感受,就是线性的推断,有一点类似于望远镜的对焦,当你反复的调整焦距的时候,你就是一直在摸索那个中点之所在。
最清晰的那个点,虽然说在技术手段上比较难以表述,但是把感觉拿过来,找这个点,其实挺容易的,因为你只要反复的确认,他就是最清晰这个点,既不偏左也不偏右,那么这个点就找到了,以结果去印证过程的一个方式。

这个和发烧有什么关系?就是在你调整系统的时候,如果你有把握,你调整的这个方向是线性变化的,那么你测几个点就知道你如果进一步去做下去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方向了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要对你这样的做法有把握,它的变化是线性的,这个是一个困难点,因为具体的维度,是抽象的,把握不好的话,就会产生奇妙的彩蛋,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发烧路上有很多惊喜,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喜,只是你跳出了自己思维的圈子,不被他绑架而已,但是,每每如此,就像这样自作自受,你还是会莫名的高兴,就算是进了假球,你还是欢呼雀跃,自找其苦,自得其乐

不要妄谈退烧了,那真正的标尺,早已不仅仅限于行为,只要你心生一念,就不究竟,每天如果脑子里面没有那种时时萦绕不去的念头,不管他是高雅还是龌龊,就已经很清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调音,是一个怎样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寻找差分,创造差异,形成分别,塑造形体,从混动中拎出一些东西。
不是信息量,本来全是信息量,而是做重点,也就是强调、放大哪里,同时对重点的展现再做重点,好比上什么样的滤镜,其实还是在划重点,只是不同侧的重点,但是,究竟还是重点。
重点就是吸引点,也就是意见,意见多修饰多,雕琢多,做作多,打磨多,意见相对少,就自然一点,朴实无华一点。
素质的展现必须被感知,才能称为素质,感知必须比较的明确,也就是必须凸显,必须抓耳,味精必须加足,才能可口。
重点一旦凸显,不凸显的那个信息要素就相对隐藏,有显则有隐,有取就有舍。
这是一个相对的情况,但是,相对差异变大的过程中,不凸显的信息有可能被这种比较差“压制”到几乎隐藏的地步。
信息量,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没有烧友希望系统信息量少,但是也忍不住要形体感、立体感、黑背景、高密度、线条感、定位感,这些维他命,维你命,维我命一旦融入,会冲击原本信息量,这是不是技术、技能、技巧?
也可以说就是,也可以说不是,这是习惯问题,作者习惯的映射,下意识就喜欢怎样,就潜移默化印在器材的表现上,有人比较朴拙,有人本来八面玲珑
这样不好,自然那样可能会好,自己的不满是最大的机会,品牌忠诚度自然、自动、自主的垮塌,新的窗口期,选择欲自然形成,这个动力几乎是自发、自生,当然引导一下会更快,然后其乐无穷
不做任何修饰,是不是日常听到的声音,也不是,技术本身就有修正,录音本来就是虚幻,播放毕竟只是还原,带个“还”字,扣着高保真的帽子,最后大家都很聪明,都标榜自己,都不攻击对方,形成默契,化成风格
什么好不好,高不高,扔一边,烧久了以后不是那个思维。
老实说来,就是腻了,要换口味而已,不难腻的,哪怕好听的不得了,也会腻了,怎么会腻呢,关注太高,物极必反,关注什么?关注表达下的内容、内容下的表达
内容还是表达,也分不开,这一类人听音乐时候,自然而然,下意识的,对表达有注意,仿佛一目了然一样,虽然抽象,但是似乎就可以看到,就那么直接,那么简单,并不是不关注内容,而是同步就自然敏感表达,这是基础,再加一点分别判断,就开始批判表达了
不判断,主观忽略了,那么就都能将就,就关停发烧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发表于 2024-4-8 17: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老烧心得,当今恶俗的风气中实属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4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