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对《弥赛亚》喜爱超过巴赫同题材作品《马太受难曲》,买的唱片也多,各种不同风格版本手里都有,当年一个《弥赛亚》,一个《B小调弥撒》听的如醉如痴,继续上传。
加丁纳率巴罗克独奏家乐团&蒙泰威尔第合唱团1982年Philip金线版是上佳选择,加丁纳与平诺克和霍格伍德公认为欧州复古乐派的三大主将,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加丁纳涉猎的范围更宽泛,不仅如此,他的诠释有时会跳出古乐思维,强化与现代音乐模式的融合,其中一鲜明特点就是节奏运用更为灵活多变。他的诠释追求巴罗克宗教清唱剧的清纯,那个时代宗教音乐的两大底色,一是虔诚,二是清纯,都可以在加丁纳的演绎中找到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支点。
这版《弥赛亚》的魅力除了清瞿简洁的织体外,首先表现在节奏上,它格外有别家所少有的跳跃律动之美,“序曲”的三声部赋格如玉蝶飞花般轻盈,音乐演奏,若想轻盈就不能负重太多,加丁纳深得其味,除了速度恰当,每件乐器都“轻装上阵”,包括羽管键琴都同一律的追求节奏轻盈。
再听听蒙泰威尔第合唱团,不愧是最出色最富合唱技巧的巴罗克合唱团体,和乐队一个秉性——跃动的节律,唱段“主的荣耀将要显现” 固然不乏和声的力度与重量,但它跳越的节律直击心弦,音乐美学般闪动着和声之妙与欢愉气息,“有一个婴孩诞生” 唱的棒极了,几个声部对声音绝佳的控制使得演唱既奔放又端正,表现出一流教堂唱诗班的效果,而第23曲“他的轭是柔和的,他的担子是轻松的” 充满人声和声的层次之美。也应该看到,他的蒙泰威尔第合唱团又绝非仅节奏变化就能概括,它同时有着强有力的重力感,这是加丁纳调度最优异的地方,同索尔蒂一样,合唱是整曲的最亮点,“哈利路亚”尤见水准,可谓把合唱声部与层次的妙境展演的淋漓尽致,而不仅仅是恢宏与壮观。
独唱部分,同样由高男高音(查里斯·布莱特)分担了部分女中音唱段,布莱特的高男高音给人以柔雅美,但嗓音弱了一些,和迈克·钱斯比较,他的声线趋于女性化,我们知道,高男高音不同于假声男高音,这两种类型在界定上,都用Countertenor或Alto来表示,但它们的唱法与声音质地有区别,简单的说,高男高音是真嗓,所以它的声线既使音域很高仍然结实有力 ,假声男高音是经过训练的假嗓,因此这两种音色既使音域相同,你也能分辩出来。
男高音安东尼·洛夫-约翰松追求纯净唱法,表情上一带而过,“你们的上帝说”这两段听着很舒服,他全剧都有不错的表演,女中音凯瑟琳·罗宾纯正如圣歌般的演唱与加丁纳的整体设定吻合,她以圆润稳健的歌喉演唱了名唱段“他受人轻视”,包括男低音罗伯特·海尔都在靠近宗教音乐的清纯上颇具风格,我们知道,几个声部中男低音是很难不带有戏剧腔的。而玛格蕾特·马莎尔的演唱无可挑剔,声线与技巧都一流,同样,女中女高二重唱“那时盲人的眼睛”唱出感人情愫,她同时以虔诚清晰的口吻唱出第三部分名曲“我的拯救者还活着”。
此外,使用童声女高音(男童)演唱部分属于女高音的唱段(第14音轨),也是别的版本少见的,这种方式更符合巴罗克宗教清唱剧的传统,也增加了纯正的宗教气息。
https://pan.baidu.com/s/18Aa8mnToFlNTh_e7OwXv5A?pwd=7r3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