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桥卧坡的古典CD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2:

巴赫&维瓦尔蒂 - 协奏曲 比昂迪 欧州嘉兰乐团

由一位版友上传的Opus111《四季》,想起了前些年曾风靡世界的比昂迪和他的嘉兰重奏团,人们的欣赏口味真是多变,60年代后,许是厌倦了管弦乐演奏中瓦格纳模式的大轰大鸣,复古的本真派一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受到雀跃般的欢呼,一些曲目上,甚至能与现代管弦乐等量齐观,然曾几何时,口味又变了,平直古朴的本真不再那么受欢迎,味道过淡的质疑声开始出现,此时,比昂迪与欧州嘉兰乐团华丽的本真演奏就如雪中送炭般,在人们渴望时恰到好处的出现了,它尤如一股时尚的旋风,几经辗转就红遍了欧美,而且这个“秀”由意大利人来走再合适不过了,这样摁捺住时代脉博与艺术热点的高招,只有法国人或意大利人能想出来。意大利是个善唱的国度,同等条件下,它总能把调调弄的抑扬顿挫,歌唱家不说了,都明摆着,器乐演奏也一样,斯卡拉管弦乐团可能不及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音准好,但论活力定名列前茅,意大利的几个重奏团和室内乐团在欧州都很受欢迎,演奏阳光而富于生机,特别是意大利比昂迪和他的欧洲嘉兰乐团。

他们的演奏被誉为革命性的,革命在哪呢?我以为有四点:

一、演绎理念是颠覆性的,就是要把18世纪艺术家们头上的假发摘下来,代之以21世纪的新发型,如果考虑到一些古乐团在演奏巴罗克音乐时、为贴近那个时代都要戴上假发演奏,就知道比昂迪等辈的音乐理念大胆前卫,虽用古乐器,但非为复古,而是古为今用,重点在“今”,既非旧瓶装新酒、亦非新瓶装旧酒,而是把巴罗克的“老酒”拿出来,大胆注入现代的法国香槟。
二、强化快与慢之间的对比,强化节奏感,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都增强节拍的强化与缀附,以小提琴尤甚,特别是比昂迪独奏小提琴,增加运用各种弓弦技巧,从而大大增强演奏的活力。
三、增加装饰音,尤给与重音音符以华丽的包裹与雕饰,这与标准的本真演奏理念相反。
四、适度降低羽管键琴作用,以减降作品当时的时代感与古旧感。

如果你仔细听他们演奏,其实变化并不复杂,甚至是简单,但带来的效果惊人,因为除了比昂迪,人们从未听过这样新奇的本真演奏,不要忘了他们是用本真的方式演奏出了并非本真的效果,它的出现颠覆我们业以习惯的、纯复古的本真声音,巴罗克的古旧色彩几乎消失怠尽,18世纪的巴罗克装饰一下子变成了如米兰范思哲那样洋溢着现代色彩的意大利“时装”,听听它们1991版维瓦尔蒂《四季》,华丽冲动、激进疯狂,而句型则短促有力,速度惊人、充满前冲的活力,同时又不失对细节的关注,但请注意:关注细节的最终目在于强化对比,而非在细节本身,如《夏》的第一三乐章和《冬》的第三乐章,这样超强刺激肾上腺的对比演奏,后来者们如凌利的卡米诺拉版也没超越,既使他们的演奏是“等调”的,色彩更亮丽,理应更能带动起气势。


巴赫1999版BWV1060第一乐章,独奏小提琴一开声就明显道出了比昂迪的“潜台词”——演奏的是18世纪的音符,跳越的则是道地的现代舞姿!透着亲切、妩媚、诱惑、灵动与鲜活,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面对的仿佛是邻家一脸朝气的大男孩!当然,我还是那句话,凡事都不可绝对的看,既然是古乐团,既然是用仿古乐器演奏,要想不沾染巴罗克气息是不可能的,我这里说的是:比昂迪的本真理念与平诺克、霍格伍德、戈贝尔完全不同,他不过多考虑如何贴近那个时代,而重点放在如何取悦当今。走的路数同样都是求变,但比昂迪的变与小提琴百变小生肯尼迪的变还有不同,同样是巴赫小协,肯尼迪就是“炫”!他更多的是在“玩”,而比昂迪则是认真的,他是想以一种新的鲜活的音乐体验走出另一条解读巴罗克音乐的路数,再听听BWV1052,可见他认真的演绎姿态,至于效果如何,则见仁见智了。

这两张唱片总得看,虽特点鲜明,色彩亮丽,属大胆求变的典型版本,但也不似媒体吹的那样神,对唱片的评判,商媒及发行机构的话我从不多采信,它们更多是为商业利益考虑。就我个人的习惯,我更倾向演绎的忠实感与艺术性,权威评鉴总是把理解、演绎、效果放在前三位考评自有其道理。这四首巴赫作品两首小提琴协奏改编自巴赫大键琴协奏曲,最后一首大键琴协奏改编自原小提琴协奏曲,只有第一首是“原型”,也只有这首和BWV1052的演奏给我留下最深印像,它能清晰反映出比昂迪的风格,判断版本或演奏家,最简的方式是听他们对经典作品的诠释。


https://***.com/s/1trq2CF2cYX7DH0S8hll3Eg?pwd=y14g  (致谢原发者)
https://***.com/s/16GPWPze9cdeiCR5oIvKPSA?pwd=ne7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发表于 2024-11-14 1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14 09:52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2:

巴赫&维瓦尔蒂 - 协奏曲 比昂迪 欧州嘉兰乐团

说到新潮,以前听过一耳朵改编的爵士版四季,找了半天原来是Telarc出的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D-83417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
链接:https://***.com/s/1AveTH3Mvruu0xztlby6TcA?pwd=gw4b


纯为好奇,本人并不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发表于 2024-11-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24-11-14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太精彩了,感谢老师们的讲解和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3:

CD存档285:阿卡多3张维瓦尔蒂、巴赫、塔蒂尼协奏曲 高码CD

一、《塔蒂尼:3首小提琴协奏曲》Accardo & I Musici
唱片:PentaTone(五音)PTC-5186 137  1973年9月录于瑞士,2010年再版
评介: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年)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最有名作品就是耳熟能详的小提琴曲《魔鬼的颤音》,他还作有100多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大量奏鸣曲,还有一些教堂声乐作品等,都没没无名,这张唱片收录了3首小提琴协奏曲,由音乐家合奏团(意大利)和萨尔瓦多·阿卡多演奏,音乐本身还算优美,又无须走脑子,演奏家们的演奏明亮活泼、接近完美,符合人们对音乐家合奏团和阿卡多的预期。

塔蒂尼的创作介乎于巴洛克晚期与古典主义初期,就这几首协奏曲看,仍属巴洛克风格,作品规模比维瓦尔蒂的小提琴协奏曲稍大些,但乐思与旋律主题显然不如维瓦尔蒂,因而在可听性上有差距。

PentaTone(荷兰五音唱片公司)不断制作来自PHILIPS唱片公司70年代的一些老唱片,并很有眼光的将它们转换成DSD音频格式,这张即其一,这家荷兰五音公司的三位创建者都来自PHILIPS,1999年,环球将PHILIPS和Decca合并,并关闭了PHILIPS销售业务,这老三位前PHILIPS执行主管于2001年共同创建了PentaTone(五音)品牌公司,五音唱片的优势就在于其SACD非常出色,它们的多声道制作技术在部分乐迷心里占有突出地位,这张唱片可一窥眼豹。


二、《巴赫+维瓦尔蒂协奏曲》Accardo & I Musici 等
唱片:唱片:PentaTone(五音)PTC 5186 149  巴赫录于1973年7月,维瓦尔蒂录于1975年7月,均录于瑞士。
评介,这张CD是上一张的姊妹篇,但比上一张精彩多了。仍是(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演奏,收录了巴赫和维瓦尔蒂共4首协奏曲,羽管键琴:玛丽亚·特雷莎·加拉蒂,长笛:塞维里诺·加泽洛尼,小提琴仍是萨尔瓦多·阿卡多。

巴赫的BWV1052一听就满意,耐听程度并不比钢琴版差,我甚至由此联想到李帕蒂那版无与伦比的演奏,特雷莎·加拉蒂令我满意,声音清脆纤细,对力度层次与细节的把握非常精细,再加上技术高超,演奏颇有神韵,特雷莎·加拉蒂同时还是不错的管风琴演奏家,也算多才多艺了。 BWV1044实际是带有羽管键琴与小提琴声部的长笛协奏曲(也可按大协奏曲的思路听),三位独奏家都有优异发挥,但长笛和羽管键琴的份量更重些,小提琴由于多在中低音域活动,影响力有限。阿卡多演奏的两首维瓦尔蒂小提琴协奏曲无须多言,那是他最擅长的领域,想不精彩都难。


三、《维瓦尔蒂:四季及两首协奏曲》阿卡多&意大利室内乐团
唱片:fone(意大利)065 DSD录音  于2009年5月30-31日录于意大利,羽管键琴:劳拉·曼齐尼
评介:萨尔瓦多雷·阿卡多(1941-)属于技术型小提琴大演奏家,他最出色的领域在帕格尼尼和维瓦尔蒂,特别是DG那套与杜图瓦合作的帕格尼尼,可以说无人能超越,还有那张使用四把名琴天下独步的《四季》。

fone(丰力)是意大利品牌,创建于1983年,在选择曲目、演奏家、乐器和录音地点方面十分讲究,在 Fone录音的艺术家大都是意大利名家,如阿卡多,乐器也多使用名贵珍品,录音地点常常选在别墅教堂和老剧院,录音技术并不一味追求新潮,它们一直使用两支1947及1949的诺伊曼单点麦克风,后期再用数码制作,唱片有着温暖的乐器音色及丰厚的人文气质,兼具数字录音的透明与模拟录音的润泽。

这版《四季》录制时阿卡多显然过了巅峰期(68岁),但我仍能感觉出他的宝刀未老,演奏在精细、音准、锐力的推进上仍然做得到精益求精,也能看出来他在努力保证演奏细节的完美,当然,与“四把名琴”版比较,显然不再那么光灿夺目了,技术已达不到那么能自如的“呼风唤雨”,力度也达不到像当年那样强韧与丝滑并优的程度,但基本的“玩意儿”尚在,仍然能在艺术品性上归入一流档位中,可以做为“四把名琴”版的补充收藏。

补白的两首双小提琴和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很精彩,尤值得一听,维瓦尔蒂的协奏曲的确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创作的几百首协奏曲若不存在一定“相似”才真的不可思议,阿卡多在这的发挥似乎更为轻松自如。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Antonio Vivaldi - Le Quattro Stagioni {Salvatore Accardo} [2009 SACD] 光盘映象
链接: https://.com/s/1jOLddpAoo5iQMoNrJpHj9w?pwd=mugv 提取码: mugv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1973 - 3 Violin Concertos. Salvatore Accardo - I Musici (SACD-R) 光盘映象
链接: https://.com/s/1Nq2mzTvSJDRY1Qn2zqLrQQ?pwd=pcrp 提取码: pcrp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1973,1975 - Concertos (SACD-R) 光盘映象
链接: https://.com/s/1oRutyO37nzo2Frm-TnvDDQ?pwd=6itc 提取码: 6it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4:

CD存档286:光盘镜像系列之6:《维瓦尔蒂和皮亚佐拉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斯坦巴赫&慕尼黑室内乐团
唱片:Pentatone(五音公司)PTC5186746  2020年6月出版

评介:把维瓦尔蒂的《四季》与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组合到一张碟作为卖点的CD我是第二次见到,第一次是克莱默和他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维瓦尔蒂《四季》属带有通俗元素的古典音乐,因而普及率极高,版本多到滥,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与维瓦尔蒂《四季》差距甚大,从作品中你感觉不到像维瓦尔蒂那样明确的标题性,也感觉不出四季的特征与对应旋律,曲风完全是蓝调拉丁风格。

皮亚佐拉这部作品由P·V·魏因哈特按照小提琴协奏曲样式改编,分别置于维瓦尔蒂《四季》》每首作品前面呈现,需要说明的是:作品之间没有联系,维瓦尔蒂是古典音乐,皮亚佐拉则沉迷于探戈。

阿拉贝拉·斯坦巴赫(Arabella Steinbacher 1981-)德日混血小提琴家,曾受索菲·穆特关注并获穆特基金会的赞助,后师从穆特继续学习深造,2004年临危受命,代替郑京和在巴黎举行了她意义非凡的首演并一举成名。她这张CD的表演给我很深印象,能把古典音乐的端庄优雅和蓝调拉丁热情、妖娆而又迷醉的旋律演奏的很到位,我尤为欣赏她在这两种对比极鲜明作品之间令人惊讶的转换和控制力,一方面是简明、清晰而直率的古典音乐,一方面是烟雾缭绕之下迷离、醉人的舞池拉丁风语调,把握好这种对比性极强的曲风不是容易事,但斯坦巴赫却如信手捻来,特别是《夏》,听起来比别的版本更为狂野,她在快速推进中的爆发很有侵略性,而紧接着又把人带入皮亚佐拉如惺眼迷醉的《秋》之中,一步之间,完全两个天地,可谓惊艳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她演奏的《四季》也颇出新意。

德拉达斯·比德瓦(立陶宛小提琴家)棒下慕尼黑室内乐团的合奏同样功不可没,演奏维瓦尔蒂他们算是一本家传,但能把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这样的蓝调音乐演奏的有调有味很不简单,看了看才明白,德拉达斯·比德瓦原本就出自克莱默棒下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这样的音乐对他来讲太熟了,难怪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Arabella Steinbacher - Four Seasons (2020) [24-96]- 维瓦尔蒂+皮亚左拉《四季》斯坦巴赫
链接: https://.com/s/12uott-crv2RXHXDwICTKVw?pwd=639n 提取码: 639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发表于 2024-11-15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wpx426 于 2024-11-15 10:35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15 09:40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3:

CD存档285:阿卡多3张维瓦尔蒂、巴赫、塔蒂尼协奏曲 高码CD

呵呵,准备的王牌楼主先打出来了

离开四季就上一个La Cetra吧,据说当年献给圣神罗马皇帝得了不少赏钱的,唱片当然是3※戴❀的了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Vivaldi, La Cetra - Brown cond ASMF
链接:https://***.com/s/1GpOEnCjJ_zz0g2LCblfOqg?pwd=xh5o

又:Tartini就用这张匹配吧,协奏曲,魔鬼颤音都有,味道还不错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1 Concertos, Sonatas - Toso, Amoyal...
链接:https://***.com/s/1FaZsi4OrVOMicZxr5wZAtQ?pwd=wl6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24-11-15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15 09:44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4:

CD存档286:光盘镜像系列之6:《维瓦尔蒂和皮亚佐拉小提琴协奏曲: ...

老实说,这张碟的好处俺没get到,觉得插在中间的皮亚佐拉反而妨碍了我听老维

再发一个节选版的”皇帝协奏曲“,4※戴❀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Vivaldi, Vivaldi Concertos for the ...
链接:https://***.com/s/1tacYP0GU4VgBPVjEa6_H6w?pwd=lm7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发表于 2024-11-15 1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24-11-19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三明
此帖收获很大。看到近几天推的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随即想起多年前收的一张CD唱片:Giuliano Carmignola Baroque Violin:Vivalidi late violin concertos,又拿出来听了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1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之15: _ 八季 维瓦尔蒂&皮亚佐拉 - 克莱默

ECM,是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缩写,这个词直译过来是“当代音乐”的意思,这个唱片品牌创立于一九六九年,创办人Manfred Eicher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拥有低音大提琴演奏与作曲的硕士学位,对电影及音乐兴趣极浓厚,他的个人品味主导了ECM公司的音乐走向,并担任ECM大部分录音的制作人。

这个公司出版的唱片以爵士为主,同时兼融古典,无论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很有品味,就像美发行业的沙宣,简约、时尚、个性鲜明,它的封面设计时常被人称道,通常以黑白两色为主,兼描灰色,但却能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像,其实,ECM唱片最重要的元素是它的选曲、演奏与录制,都透着与其它品牌公司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正像权威人士所言:以一种高贵冷艳的姿态让一些无主见的追求者退避三舍;无论从包装到选曲,从演出到录音,都展现着恰到好处的艺术水平,既不会流于商业机制媚俗的主流,又能引领爱乐者的心灵感触。

这张唱片命名为《EIGHT SEASONS》,直译为“八季”,录于1998年,分别收录了维瓦尔蒂的《四季》和探戈教父皮亚佐拉所作的《布依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由克莱默改编,所谓改编是把皮亚佐拉的作品改编成为小提琴协奏曲样式,并适当加入《四季》乐句,分别置于维瓦尔蒂每一乐章最后呈现,克莱默此版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次古典元素与探戈元素有意义的巧妙的“联姻”,具有在对比中追求和谐的探索精神。

维瓦尔蒂的《四季》属带有些许通俗元素的古典音乐,是维瓦尔蒂最富名声的作品,也是古典音乐中最为普及的作品,版本多到滥,以至于有专家揶揄道:维瓦尔蒂不是写了500多部协奏曲,而是把一部协奏曲写了500多遍,不免尖刻,也不无道理。《布依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创作于1965-1970,与维瓦尔蒂作品差距甚大,从作品中你感觉不到维瓦尔蒂作品那样明确的标题性,也感觉不出多少四季的特征与对应旋律,风格完全是探戈的,透着探戈的热情、妖娆而又迷醉般的旋律。

小提琴主奏是大名鼎鼎的吉顿·克莱默,这个不用介绍,乐队是波罗的海室内乐团,该乐团由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青年音乐家组成的。由克莱默于1997年组建并担认音乐指导,与克莱默一起在ECM录制了多款唱片,深受好评。

这版《四季》演奏追求淡雅的着色与鲜明的线性,克莱默的诠释与封面设计如出一辙,摈弃掉所有不必要的色彩与赘附,简约到只剩下黑白两色,却能让音乐直抵人心,透着大家的眼光与底色,而对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四季》则又摇身一变,衍然一个探戈高手,一招一式玩的有来道去,当然,他对《四季》在节奏与和声上的“改造”可能会让老资格听家有所疑虑,如“春”的第一乐章。

我向对克莱默有兴趣,师从奥胖却与奥胖风格迥异,技艺高超又从未有“炫技”的低能表演,而总能把音乐性和探求作品内核摆在首位,弓法犀利、曲风硬朗,他的唱片不算太多,但几乎张张精彩。


https://***.com/s/1W_p1nn0dmTA43CM-dIoneA?pwd=lbw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24-11-22 1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难以忘怀的大师风范——阿劳80年代《贝钢奏全集》

二战前后几位德奥派大师中,阿劳与巴克豪斯和肯普夫很不相同,出自德奥,你能明显感觉到其传承上的“血脉”源,但又与巴克豪斯、肯普夫的“完全正宗”有区别,而且涉猎较前两位大师要广泛。

有个说法我认同,钢琴几位老大师中,在贝钢奏上名垂青史的,很难在其它作品特别是浪漫主义作品上确立权威地位,施纳贝尔、巴克豪斯、肯普夫莫不如此,他们的权威性顶多延伸至舒伯特,当然也演奏其他作曲家作品,但能成为“中心”、能成其系统且权威的,只在贝多芬这,而阿劳是唯一例外——他是这几位大师中唯一同时在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德彪西上都树立权威的大师,然或许正因为如此,德奥学派演绎贝钢奏的几位大师,阿劳最难评说,它首先是正统、严瑾、一板一眼,字里行间显示出不可磨灭的大师气质,但或多或少也在激情表达、冲击力与精神气质的吻合上有专评认为偏弱,而我则以为,他的贝钢奏深思熟虑、每一音粒、小节都是精心锤炼、精雕细琢的结果,从示范与教科书意义的角度讲,此版当居首席,触键之规范、音型乐句之端正、音粒之圆润饱满、气息之典雅绵长都可称绝,你找不出丝毫暧昧怪异和含混不清之音,一切都是那么清晰、方正、稳妥。

这套贝多芬出自他在Philips录制的《Arrau Heritage》,大部分录自80年代末他演奏生涯的晚期,其中只有《迪亚贝里》录于1952,《月光》录于1962和1963的第29号。

这12首贝多芬早期作品、特别是前几首,我听不出多少青春飞扬气息,更多的反而是端正、沈穆、沉静,内中富含深深的思考,如第2号慢乐章所表达的持重成熟与冥冥长思给我深刻印像,几乎“一字一顿”,颇显得抚卷愀然,令人思绪陡起,他“回望”式的诠释思路尤能捕获如我之辈的心灵,扎扎实实,不事张扬,却字字珠矶,而第三乐章又将本该有的谐趣大为收敛,有意于彰显成熟而规避青春气息,将贝多芬早期作品演奏的这般沉稳坚实的还有吉列尔斯,不同的是阿劳更慢、更稳,相同处在于俩位大师处理都属“沉下去”而非“扬起来”。

听阿劳需细品,他不会一开声就给你感官以刺激、更别说强烈刺激,他的演奏基本以重音为骨架并以此为基础构筑结构,又以歌唱性展示细腻的抑扬顿挫的线条,他的处理十分符合建筑学——搭配合理、比例恰当,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如果说施纳贝尔的演奏如绘画的“大写意”,阿劳指下的贝多芬则如“工笔”,笔力清晰、纤毫毕现,总的印象怎么说呢?——这样老成持重的演奏会有部分听家“敬而远之”,所以我才说阿劳的贝多芬较难以评说,从某种角度看,它就象个官方的东西,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侃侃而谈,一切都有备而来,一切都无懈可击,无可挑剔之处在此,而有可挑剔之处恰也在此——太正统了。

中期这14首演奏、总的印象似不像早期几首那样持重,步履相对轻盈,而且越是非著名作品演奏越轻灵,如“第13号、15号、18号”等,表现出的乐感、音色之杰出就是在更为杰出的版本里也未曾较多感觉到,而几首著名作品的演奏则相对逊色些,这种情形在我听过的几套全集版里并不多见,与此相仿的还见于布伦德尔90年代版,我前面评论过,早期有几首演奏就显的极精雕细琢,固然是深刻而又有极清晰的细部,但多少也失去了些许清新与自然。

这套中期作品演奏,“第13号”出色,于稳健从容中见起伏、见峥嵘,特别是连奏部分令我叫好!此起彼伏的乐句使你几乎感觉不到句逗,既有罕见的重量,又演示出无与伦比的乐感,1962版的“月光”首乐章音色处理偏暗一些,但字勘句琢,不失情调,“月”的感觉稍欠清晰,“光”感仿佛罩上了重莎,并未损伤线性平缓的流畅感,第三乐章由于对比的需要,演奏的略显急促,步伐并不扎实,激烈有余而坚实不足。“第15号田园”诠释完全符合原作精神,技术处理亦堪称道,左手键于右手键如影随形,似阳光映射下的投影,毫无乖离,功力确不同凡响,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师透彻的感知性,解读脉络清晰而细节微妙。“第16号”演奏平实而较少修饰,第二乐章拉长近而是熨平了旋律本身的凸凹感,虽慢但拙厚扑实,其后的乐段又以重音将凸凹突出来,人工斧凿痕迹明显但思维独到。“暴风雨”气息通畅性仍不够,纵然深刻、但在节奏点上停留过多,在我看来,纵向的延迟延缓了线性的前移步伐,反而是滞缓了思考性,但第三乐章好极了,与肯普夫几乎如出一辙,均衡而有力的推力与亮丽的色调同样表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第18号”又极精彩,当不那么偏于思考时,大师风格中的另一面就尽显出来,节奏敏捷,步态轻松,一脸的愉快,二乐章不由的让人击节迎和、而溶入阿劳所营造的明亮与快乐中。“第19、20号”同样弹的清新流畅。“华尔斯坦”总的看不错,光泽处理亮丽如日,推力也不差,但仍是拖拽、过慢,气息不均匀、脉络的连贯性不足是此版一大缺撼,你听第三乐章高音区弹的多好!荡尽尘埃,但过于倚重重音了,又过于在节奏上延迟,实为遗撼!“热情”前两乐章无可挑剔,第二乐章高音区的连奏如一条金龙游弋于长空,耀人眼目,三乐章内力则略显不足,幅度足够宽阔,触键也有力,但坚实感不算特别出色。“22、25、27号”的演奏都堪称翘楚,无可指摘,“告别”情感表达准确,但同时也稍显过于刻意,人工斧凿之意略浓。

最后5首——“第28号”的演奏我个人以为未得神髓,对作品精神的把握略趋于散,未能完美形成一个具有提纲掣领作用的推动力,即无肯普夫式的姿肆与睿智,也无诸如吉列尔斯和科瓦塞维奇那样的一气呵成,1963年的“29号”缺少一些重量,这缘于对分句的雕琢不够,也缘于不佳的录音,录音平衡明显偏远,钢琴似乎小了一号,第三乐章Adagio 的重点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只要气息通畅脉络贯通,演奏情绪之绵延就差不了,阿劳还是有些学究气,并未深入内核。但“第30号”听后令我难以忘怀,我分明感觉出一种疲态、通达、宁静与不争的思维状态,速度极慢,一板一眼的句式则体现出认真而又难舍的意韵,听听第三乐章的变奏曲,情感指向空寂而超脱,大师的双手游弋于键盘,但灵魂恍若已然遁入无际长空,听来令人唏嘘不已!此等意境,即使是听者如未有相当经历、或未深刻经历人生磨砺者也难以体味察觉,至于演奏本身与节奏运用是否恰当都无关紧要了,而尾声段落阵阵灼亮如炽的光泽恍如天光,然后是稳稳而又渐隐的步态,其意味深长。

“第31、32号”的诠释与上一首基本相通,其至情至性处都在慢板乐章,所表达的情趣与“第30号”一脉相承,都是以一种难舍而又超然的心境解读,仿佛在慢慢体味人生这最后的里程。可以看出,阿劳对贝多芬解读基本是偏于极致的情感表达,特别是最后几首,不惜将速度大大放慢,要的就是这拖拽、缓慢与亦步亦趋,包括对作品的技术要求亦于“规范”明显不同,至于效果如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情感有特殊需求者会从中听出无限韵致来,如我等,但此类听家怕不会多,我个人以为从《全集》这个较大的范筹讲,阿劳在尊承德奥传统的同时、解读多有偏于一隅的成色,同时又赋予其强烈的个性色彩,演奏精雕细琢、指向深刻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刻板而激发不足。
评论界对阿劳甚至对布伦德尔的《贝钢奏鸣曲》有较多争议,原因在于他们的“贝钢”承袭德奥但变数较大,承袭多在精神、但反而在精神乃至形式上与正宗德奥拉开相当距离,但我个人始终认为这恰恰是他们的价值所在,正是有太多的此类版本才使得古典音乐更加丰富多彩,阿劳此套版本、特别是最后几首也许你现在听来感触不深,但或许随着时间推移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你会被其强烈的吸住乃至着迷!


https://***.com/s/1ueumqCspPncmmiWQ2ZqePQ?pwd=aiau (30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24-11-23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23 09:28
难以忘怀的大师风范——阿劳80年代《贝钢奏全集》

二战前后几位德奥派大师中,阿劳与巴克豪斯和 ...

很亲切的一套录音,也是我早年投资的成套唱片之一,当然听得也最多了

翻到一个早年的自抓(也许是为了发伊美姬)也发出来纪念一下,14张套,包括了所有钢协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x 阿劳钢琴 (包括全部钢琴协奏曲)
链接:https://***.com/s/1GpAh64xQhtCITOEUGfPmcQ?pwd=nps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24-11-23 15: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
wpx426 发表于 2024-11-23 09:59
很亲切的一套录音,也是我早年投资的成套唱片之一,当然听得也最多了

翻到一个早年的自抓(也许是为了 ...

感谢分享,非常喜欢阿劳,CD14有些瑕疵,分轨不大正确,将第五钢协最后乐章的一部分,分到了三重协奏曲第一乐章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发表于 2024-11-23 1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xxiv24 发表于 2024-11-23 15:51
感谢分享,非常喜欢阿劳,CD14有些瑕疵,分轨不大正确,将第五钢协最后乐章的一部分,分到了三重协奏曲第 ...

您是真的喜欢,还仔细听了!抓轨确实有问题,当年我是用dBpoweramp抓的,好处是能自动抓tag及封面,但不知为何这张分轨时每轨都产生了20多秒的误差,也许是那个版本的bug了。老实说以前听CD时这套听得多,抓好后还没听到这一张呐 。可惜现在手边没光驱了没法重新抓一次,只好转成整轨后重新手工分了一下轨,应该说音频本身没少(多)任何东西。
CD14已更新,麻烦重新下载一下,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发表于 2024-11-23 17: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xxiv24 发表于 2024-11-23 15:51
感谢分享,非常喜欢阿劳,CD14有些瑕疵,分轨不大正确,将第五钢协最后乐章的一部分,分到了三重协奏曲第 ...

另补这一资源三种:

阿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11CD 法版   wav分轨/整轨_3.85GB
链接:s/1Is2fZoE7OebI4Hsmr6kE7g?pwd=6666


阿劳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全集 》14CD   wav整轨_5.64GB
链接:s/1b56qD36E5qk1KR-Jp8hZUw?pwd=6666


Beethoven_The Complete Piano Sonata...14CD   flac整轨_4.33GB
链接:s/1EmpzjWG6-Xkqg0IWt6gwpA?pwd=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发表于 2024-11-23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
感谢楼上两位,论坛有你们何其之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24-11-23 19: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wpx426 发表于 2024-11-23 17:16
您是真的喜欢,还仔细听了!抓轨确实有问题,当年我是用dBpoweramp抓的,好处是能自动抓tag及封面,但不 ...

刚才听了一下CD14,当年的抓轨确实有问题,有爆音,好在有网友发布了其它的抓轨,我这个就不要谬种流传了,停止分享。非常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发表于 2024-11-23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wpx426 发表于 2024-11-23 19:36
刚才听了一下CD14,当年的抓轨确实有问题,有爆音,好在有网友发布了其它的抓轨,我这个就不 ...

为弥补这个乌龙过失,我把扣在手里没发出来的Vivaldi王牌发出来吧,楼主的Vivaldi好象也发完了
Marriner的这个套装除了那个著名的四季,CD4,5的La Stravaganza 12首协奏曲也是3※戴❀的,还有分布在套装里的木管协奏曲入选过4※戴❀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Vivaldi - Marriner & ASMF [7CDs] DE...
链接:https://***.com/s/167UisX5zahggJh5cZIBx4Q?pwd=dz9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6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