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Edward_W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文]初烧的一点想法:我们要追求怎样的Hi-Fi,附退烧之路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高等代数 发表于 2017-3-8 10:48
是啊,现场不一定好听,那么高保真回放出来的声音也是那么不好听,但是好不好听怎么评判?

为了理清概念这么说吧:美感是理性在感性活动中判断出来的,真实是知性根据物质性的现象判断出来的。
我认为HiFi谈论的是知性判断的部分,从录音到回放是不需要涉及美感的判断的,即所谓“工程学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3: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imguo 发表于 2017-3-8 10:53
大录音棚里的大号监听音箱的大型临场感之下,才有对现场音乐手拿把攥的掌控感效果,哪怕是mp3都能超频200% ...

让人很有猎奇的兴趣hhh
我觉得也取决于监听耳机的设计思路,强大解析可能也会造成另一种偏差,但都要取决于实际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3-8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Edward_Wang 发表于 2017-3-8 13:17
为了理清概念这么说吧:美感是理性在感性活动中判断出来的,真实是知性根据物质性的现象判断出来的。
我 ...

可是事实上很多CD不就有后期调音吗233
(另外这么说起来我有点想起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3: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高等代数 发表于 2017-3-8 13:51
可是事实上很多CD不就有后期调音吗233
(另外这么说起来我有点想起摄影……)

是啊,所以有人去烧黑胶了hhh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3-8 1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Edward_Wang 发表于 2017-3-8 13:57
是啊,所以有人去烧黑胶了hhhh

我的想法是,Hifi本来是高保真,现在已经没什么定法了,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既能追求高还原,也能追求好味道,音乐和折腾都是种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高等代数 发表于 2017-3-8 14:18
我的想法是,Hifi本来是高保真,现在已经没什么定法了,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既能追求高还原,也能 ...

是啊,这样有的人追求音乐,有的人追求器材发烧,也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3-8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楼主说中了自己的过往。难道到最后只有唯一的尽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9: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qylucas 发表于 2017-3-8 17:04
楼主说中了自己的过往。难道到最后只有唯一的尽头?

然而楼主只烧了一个月不到(/ω\)
如果细密画大师的最终结局是在苏丹宝库里贪婪地看前代大师作品三天三夜后自废双目,永远停留在不受尘世玷污的永恒世界里,那么一个老烧就在阅尽经典录音之后用一根白银唱针啄破自己的耳膜,在寂静中拥抱纯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3-8 1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有两点说的很对,第一风格就是瑕疵,第二生产商有一套相对完善而严密的设计调试方法。

但是这两点一般的商家,我先不说厂家,是极力引导普通用户不要去接触的。因为接触到这个层面的玩家往往发现很多东西太浮夸了太不上台面了。

平常我们接触的数据,很多用户发现其参考价值不大,首先就在于这个领域数据浮夸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比如某耳机号称响应范围5-35000,实际上你找遍实测数据,能到达50-15000就不错了。

另一方面,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其代表的是什么,普通玩家没有直观的感受。而在懂的人看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计算机没有普及前乃至今天,仍不乏音响生产商花大价钱去建消音室,怎么可能只是为了得到没有用的数据呢?

至于什么还原现场,现在我可以对你说,没有任何器材在设计生产中会旨在还原某个现场,尤其是你每次听到的现场还不一样的情况下,唱片录制的位置和你的观众位也不一样的情况下,还原你所听过的某个现场那是扯淡。很多人可以举出1万个理由来说明还原现场的高尚和必要性和正确性云云,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回放器材只有一个普遍被认可的评判标准,还原输入的信号。其余的任何加工,喜好,个性,都会在不偏离这个大目标太远的情况下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2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ts43 发表于 2017-3-8 19:52
有两点说的很对,第一风格就是瑕疵,第二生产商有一套相对完善而严密的设计调试方法。

但是这两点一般的 ...

诚然!应当明确所谓还原现场是指还原设备录音,而录音和现场演奏的关系归唱片公司和录音师管,我们管不着。我们需要的只是对录音的高保真回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7-3-8 22: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自贡
吃瓜群众感觉你说的好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7-3-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初烧就退烧了?应该还没烧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7-3-8 2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17-3-8 23:22 编辑

感觉楼主蛮有潜力。。随便扯几句。。。嗯,最重要的是保持本心。。

1.应该追求的是理想的扬声器系统,而非现场,虽然理想的扬声器追求的可能是更好的还原现场,但从录制的角度来讲,很多处理和取舍是不可避免,这未必会导致一段乐曲变得难听,恰恰相反,可能从扬声器中回放出来的声音其实更加悦耳~~

2.很多设备之间,未必是所谓味道的差异,而恰恰存在着音质的差距,这个是很多新人的误区,等到一个人开始具有成熟、靠谱的听音观,若有机会,他会对入门时烧过的那些设备产生一种全新的审视,这是极好的

3.在听音观这个词几乎变成贬义词的当下,怎么去培养这个东西呢,当然,不是说你听过多少设备、烧了多久、砸下去多少钱,你就一定具有这个东西了,古有云:“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这里说的是哪怕对于一篇本身由字句构成的诗歌,也要小心翼翼地向后人诉说、解释,尽量避免因为用词不当而曲解了它的本意,而声音和文字,更是形式上天差地别的两个东西,现在很多人非常急迫地希望用文字去描述听感,当作是一种level up的手段,实际上往往是南辕北辙,我们说,两个演奏家之间甚至可以不用言语、直接互拉一段小提琴作为交谈,这个境界当然是比较高了,非一般人所及,但也说明了,音乐、绘画这些建立在声音和图像上的艺术,是一种自有体系,本身并不需要转化为文字这种形式去进行描述、或者说界定,显然一个HiFi发烧友可以只听而不说,直到他确信对于所谓的音质具有某种程度的把握了,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允许抛开任何他人的见解,以声论声、以音构音,寻找HiFi中的各种共性与个性、中心与偏离。。。

4.我有次告诉一个比较看好的DIY师傅:请把我和其他用户的大部分听感当作狗屎,或者说,找到这堆狗屎里面的植物纤维,因为我们只是用户,并不真正懂得音质背后的成因,而是你是作者,你不一样,另外,对于我们的夸赞,也可以无视,重要的是许多用户反馈的不良听感,说明产品存在问题,这就需要你找到原因并解决,当没啥问题了,这就很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5.万事万物,最重要的总是第一步,包括你选择什么耳机,又或者你相信什么,而相信什么,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说相信自己的听感,但无数次潜移默化后还是败下阵来,人的头脑总是可以很轻易被植入一些夸大的、甚至虚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起步阶段应该尽量多去接触一些录音常识、声学教材等等,对声音的构形具备最基本的理解,这样可以在未来的发烧之路上,帮助你尽量少踩雷、少走弯路、又甚至洞见更多真实,有兴趣可以逛逛叉烧网,不过很可惜这个网站几次改版后旧的精华文章散失大半。。

6.用户希望通过器材聆听音乐,商家则希望用户聆听器材:)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qy680ty 发表于 2017-3-8 23:12
感觉楼主蛮有潜力。。随便扯几句。。。嗯,最重要的是保持本心。。

1.应该追求的是理想的扬声器 ...

我觉得你说得好有道理!
1. 明确音质和味道的区别,之前往往把这两个混为一谈。这样就可以弄清一种声音表现是耳机的能力问题还是特色问题。
2.我对听感一直是不太信任的,固然有我是初烧水平不够的原因,而且我觉得这个东西变得太快,很难下一个长期的结论。应该尽量少谈听感多谈实在的。叉烧网记下了,有空可以多逛逛。
3.初烧总想着一步到位,希望器材能以最好的方式呈现音乐,感觉不到器材才是最好的,但是事与愿违啊,一不小心就大件变成三小件……(/ω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3-9 0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有一点很不同意你说的:
“音乐的美感和音效的爽感是不一样的:美感来自人的判断,并不是物质性的对象对我们感官的适宜刺激造成的快适感。强调优美与崇高,而不是感官上的刺激。”
然而所谓美感就是音效的产物。无论优美与崇高感都是感官上的刺激的结果。反正我混乐团时,自认为我的基本功和发出来的音质比首席的更准更结实。然而指挥家就是要懂得他曲子味道的老首席领奏,哪怕人家会音打飘,指法不科学。只要音效出来了,曲子感情就出来了。音乐才没有什么真理可言,有效果就是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3-9 0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3-9 09:33 编辑
冯赌必晟 发表于 2017-3-8 08:49
中了!对古典音乐的特殊喜爱开始的:想要欣赏更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开始寻找无损音乐——开始捣鼓播放器— ...

说得非常对!
音乐欣赏不是做题,有标准答案的,音乐回放也同样如此。很多人都把真实还原作为音响或耳机系统的目标,表面上看起来很对,但实际上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
录音重播在我看来就如同音乐的演绎一样,乐谱虽然只有一个(当然有些乐曲有多个版本,适当理解),但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乐团,不同的演奏大师,演奏出来的音乐差别还是很大的,你也能听出其中风格甚至水平的差异,而且不同的听众会欣赏不同的风格。如果真的绝对按乐谱演奏,那机器人演奏的效果应该是最忠实乐谱的了吧,事实上,最难听的莫过于此!器材也同样如此,真的要是真实重播了,就机器人演奏乐谱一样了,反而不好听,而且毫无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7-3-9 0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tts43 发表于 2017-3-8 19:52
有两点说的很对,第一风格就是瑕疵,第二生产商有一套相对完善而严密的设计调试方法。

但是这两点一般的 ...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这个道理。对外行而言,其实看热闹也是不错的。真正怕的是,半懂不懂的,歪解厂商的曲线和数据,造成误导。
耳机的参数啥的,凡是稍懂一点的都知道,都意义不大,纯扯!其实音箱参数也差不多!真正有用的是曲线、瀑布图、响应时间(瞬态)、方波这些东西,但对外行想看懂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能说明基本情况,比如素质高低、三频表现、解析动态这些情况,真的到最后的调整,还是只能依靠人耳来完成,这个环节最费时间和功底,不同的人调出来差距会很大。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品牌和器材,感觉都是工程师调音,也就是看参数、曲线这些完成的,最后的调整似乎要么没做,要么甚至就是做偏了,拿来听听流行还行,听古典简直没法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3-9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Edward_Wang 发表于 2017-3-9 00:44
我觉得你说得好有道理!
1. 明确音质和味道的区别,之前往往把这两个混为一谈。这样就可以弄清一种声音 ...

很少有一步到位的器材的,那怕全世界最贵的器材,落到喜欢折腾的烧友手里照样折腾。那怕一般般的器材,落到我的手里,也不会折腾(其实主要是没钱和懒,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7-3-9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tom133 发表于 2017-3-8 04:24
Innerfidelity网站的测量栏目有不少耳机的测量数据,特别是频响和失真,可以适当参考。不过,这些数据都只 ...

说得非常好!

我曾经在去年初努力学习过看曲线说声,在百度耳机吧发了一篇长贴,发了大约50只著名耳机的曲线、瀑布图这些让大家讨论,引发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讨论。其中也有高手,真能看图就能说得七七八八。直今仍在向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7-3-9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zjize 发表于 2017-3-9 09:55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这个道理。对外行而言,其实看热闹也是不错的。真正怕的是,半懂不懂的, ...

这些参数是保证不出错误的前提,个人的爱好在保证这个前提下可添加可不添加。两种做法我都试过,但是前提不能改否则东西肯定是不完善的。这些参数还不完全,比如一般的测试仅仅是小功率下的频率响应,为什么看起来很好的低频响应实际蛋疼?这就涉及到大功率下声压响应的问题,这些等等。一旦你能把这些东西都考虑进去,你会发觉能给个人发挥的地方真的不多。顺便说一下,这些道理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完善,很多著名厂家早期的产品也是没有考虑周全的,所以越是接近现代的器材,所谓的风格也在逐渐淡化。出现了什么新英国声这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9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