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7-15 22:34 编辑
-------------------
归根结底是幼儿园老师才能体会的问题。为什么新来的孩子都那么笨,还得重新教起。这就外行了。因为人总是一拨一拨的永远会来新的,这样理解就没什么感觉奇怪,也就不会捉急了。
--------------------
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狭窄的不能去拉平深厚的,这是进化论基本原则。那些反进化论的,都会认为天生就是高端躺平下凡的,这种只能属于潜意识里的躺平诉求。
器材是为服务的,音乐是为人服务的,人也不是非音乐不可的。现在可以休闲的东西太多了。如果限制在玩物角度,那必然丧志。不管是外器材还是玩生效,背离艺术表现力的观察追求都限于肤浅。一开始就没有志,和一开始就没有路类似,需要不断地去走才能逐渐积累。再往深里说就属于命了,长期生活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大,甚至能和dna刻录现象相提并论,这就是命。这个帖子也马上还会被淹掉。再过几天,没看过的人还是那样随命而栖,众生芸芸人间烟火的重复着傻欢乐并痛苦着。
-------------------
正本清源,清理一下不良节奏名词:
耳塞便携,面对的是大耳和桌面,但一个人自我被限于耳塞和便携,就无法将认识奇高到这个本源程度。
/“直推”是便携电池手持玩具党限于自己的狭窄认识水准,来硬玩大耳的滥用自我愚昧名词。
/“台机”也是节奏名词。关键问题在于便携的只是人的使用场景和体验的一个领域,要裁剪牺牲很多桌面的东西才能实现。主要就是“供电”不行,便携会主动采用省电设计,设计上的一切出发点都主要是围绕搭配耳塞进行的。
“桌面”的概念,在于有市电供电充分,设备的设计传统一开始就不在便携的收缩范围。石机本身是没有体积约束的,解码和运放都是IC芯片,可以无限做小到纳米芯片上。就看成本是否允许批量设计了。
“随身”器材,原则上都可以做到很好,但现实里能做随身的多数都是传统人体正常尺寸器材的厂商领域中附带出来的,厂商要考虑传统器材的市场份额,不可能让便携耳塞随便超越传统市场。所以,理论很肉感,现实很骨感。便携本身就有天然的设计限制无法超越。
其实大耳绝对起来都不是能和石机划等号的,因为好的大耳品牌都必须以胆机作为设计测试目标之一,这个市场是最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顶级市场,凡是老品牌都是不可放弃的目标。
“耳塞”,“便携”,“CD”,这些概念都是从随身玩具来的,都是和更有历史传统的器材裁剪而来的。知道就行,信不信随命躺平随意。
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了解现实。忘记审视全方位的过去历史就意味着深度井蛙。
追加观念,古典音乐不是音乐而是超音乐,听的不是音乐而是理性。其它都是肤浅的感官刺激,比如器材,比如古典天碟都是感官刺激。距离理性其实很远。说明什么,说明可以随便躺平嗡嗡的扎去年绝大多数,要想进化不做艰苦努力铁定没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