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1-4 23:31 编辑
(以前没有什么电脑的时代,全都是买实体盘。国外名盘新旧黑胶也都有家传。自己也8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外卖过一手二手的,CD也有一手刚上市的古典流行和二手的。但没有互连网的时代,根本对了解信息量高低没有任何帮助。便宜的国产黑胶米歇尔雅尔的也不错只有两块钱,珍贵的国外优版卡萨尔斯未开封新盘是欧洲人送长辈家的基本无价不知道。一般的阿卡多帕格尼尼小协全套之类的EMI黑胶都有,贝多芬交响全集之类的。最老的单声道唱针唱片苏联日本的也有很多,这种会掉渣的的确实码率不行。现在应该在mp3,256k的程度,因为同一版本的高码格式的听上去没有细节提升也就立即知道停在哪个码率了。立体声黑胶也是这个最粗的了解方式。自己买的立体声黑胶和新的古典流行CD都在上百元,比如马友友当时发行的RCA巴赫大无第一版。二手的便宜点也得三四十块一张。那个时代国内月工资也就这个程度。不在国外的人都不可能去舍得买新盘,大家都只能攒钱买一些进口的四大件。组合音响顶上的唱机也不是现在这种发烧唱机,但那个时代就是高端的了。
即便是后来有了互联网,但只有蚂蚁和电驴的时代,对了解唱片也没帮助。
所以,前面的任何东西,放在认识唱片这个主题上全都直接清零,没用。有没有都一样等于零。再有再多,和没有都一样。以后是否搞一台高登的唱机那就是有这个可能性了。)
除了近十年以来,有了宽带互联网和好的大耳机,才可能接触到大量几十个TB等级数量唱片样本去做对比。
一开始也是觉得唱片都是塑料的,比激光唱片的高科技感差远了。这些认识只要是在这个程度,那结论就全都一样。被外观可能性转移了猜测的视线,全都是必然雷同的。这种情况就等于再这个认识程度,就没有达到必要的智慧高度。
但以后可以自己探究钻研,逐渐提升认识啊。
什么叫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览众山小。网络搜索和钻研是需要花时间和有目标的,否则永远会停留在一个认识层次不能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