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cura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科学”和“味道”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4-18 1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eeypc 发表于 2022-4-18 18:38
何庆华的都行,增加了很多细节,而且都是在人类听觉范围以内。

何庆华r8在出,你要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4-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huang8281842 发表于 2022-4-18 19:06
何庆华r8在出,你要不要

不要,增加细节的机器一概无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4-18 1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列昂尼多维奇 发表于 2022-4-18 19:39
哈哈 你是想说增加了许多人耳可闻的巨量失真吧

前几天某位测试者测试的Audio Note DAC-1,细节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4-18 2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4-18 12:13
因为科学解释不了味道所以才会有争议

谁说解释不了?
知道胆机模拟DSP VST插件不?比如Kuassa PreMix CM - free VST/AU saturation and EQ plugin | MusicRad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4-18 2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4-18 22:47 编辑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4-18 21:50
谁说解释不了?
知道胆机模拟DSP VST插件不?比如Kuassa PreMix CM - free VST/AU saturation and EQ pl ...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那能跟我说说音色 声场特性 情感表达这三项该用什么指标体系和测量方式来表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4-19 01: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4-18 22:41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那能跟我说说音色 声场特性 情感表达这三项该用什么指标体系和测量方式来表示吗

不同的振幅频率基于不同相位组合,构成音色,声场特性,情感 - 傅里叶变换。所以只要准确还原振幅频率和相位即可。
现有的测量体系没啥问题,负载下的频率响应曲线,THD,IMD(multi tone)足够了。

测试结果一致,盲听听起来不同的,总能听到人说起,但是一个标准实验都拿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4-19 08: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合肥
huang8281842 发表于 2022-4-18 18:19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有d90se,你给我举个例子,哪个解码听到的细节比它多

D90se是入门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4-19 08: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4-19 08:51 编辑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4-19 01:40
不同的振幅频率基于不同相位组合,构成音色,声场特性,情感 - 傅里叶变换。所以只要准确还原振幅频率和相 ...

是啊 还是没法量化 而且盲听呢 比如说5个人 这5个人中只能有1个玩耳机或音响的 剩下的4个人都是不玩或不了解的普通人 这4个人中还必须要有1个女性 机器前面用东西遮住不让他们看到的条件下进行盲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4-19 08: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列昂尼多维奇 发表于 2022-4-19 08:12
大佬知道统计学上Fisher提出的知名的“女士品茶”实验吗?我提议咱们也可以弄一个“金耳朵听器材”,以95 ...

AES上各种客观实验多的很。记得以前看过一个audio engineer参加数字模拟“模拟味道”的实验。很多“模拟味道”来源于抖动和各种失真。

另:自己做实验,一个基本的错误是音量匹配不精确,需要用粉色噪声+万用表匹配。或者用audio interface录下来以后做音量匹配。经常音量不匹配+非双盲造成价格贵的听起来好。。。对于音箱就更麻烦,主要是声音反射衍射驻波等和位置紧密相关,不在专门测试环境下根本没有重复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4-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4-19 08:50
是啊 还是没法量化 而且盲听呢 比如说5个人 这5个人中只能有1个玩耳机或音响的 剩下的4个人都是不玩或不 ...

这种盲听实验肯定很多的。
但是涉及主观评估,难度比较大,样本数量要非常高。成本很高。

Harman曲线作为一个耳机主观曲线就是采用大量统计搞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2-4-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北海
chaos_xie 发表于 2022-4-19 09:02
这种盲听实验肯定很多的。
但是涉及主观评估,难度比较大,样本数量要非常高。成本很高。

我知道 所以为什么要多个不玩耳机音响的人就这样 人家不玩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虽然涉及主观评估但我相信他们对好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2-4-19 1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列昂尼多维奇 发表于 2022-4-19 09:54
嗯 很多时候造成听感差异的是电平而非不可测量更不可闻的失真,但是对于后端...我觉得落到换能器层面还是 ...

换能器只是现代技术没办法做好,和纯电器件差几个数量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4-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科学就是相对中正的味道,味道则有点歪门邪道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4-19 1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科学”只是一种标榜,一种商业概念。你说你科学就科学?你怎么证明你科学?
测试指标?这是你测的,又不是我测的,我怎么知道你测的准不准?我怎么知道你什么条件下测的?我怎么你的测试是否有选择性?厂家公布测试指标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但是借此标榜高性能,就成了一种营销手段,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至于“味道”就更不用说了。味道只是失真的一种高情商表述。信号转换应该有味道吗?当然啦你可以说我喜欢,但是没人在乎你喜欢什么。
大部分的厂家,我不客气的讲,连电路逻辑都不懂,只会往电路板上焊芯片。信号在芯片里怎么走的?不知道。这个钱好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5-22 1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
acura0 发表于 2022-4-18 11:44
是的,大家选机器其实是选自己喜欢的声音,不必过于在意测量指标好不好。目前的测量指标还不够完备,不足 ...

规律还没有被更得当的指标总结。这本身就是科学能够不断进步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2-5-22 13: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正确的,中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2-5-23 2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咱们能不能少聊聊运放只用1612的机器?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2-5-24 0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湖中骑士 发表于 2022-4-18 13:16
高参数就写高参数咯,一定要把科学两字拉下水吗。

因为他们动了玄学机厂的奶酪。
卖的价钱不够高,直接拉低了整个行业价钱,更是抢了大部分客。
玄学机厂只能得出动海军,妄图把人们吹回玄学机厂。

楼主一开始,就弄错了,与科学机对应的是玄学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2-5-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其实,我觉得还差了一个概念,是解析。
1、指标(测出来的)
2、解析(听出来的)
3、味道(听出来的)
解析度高,还原度就好,表达感也好,声音听起来就会自然和很有感情
味道嘛,每个人喜欢的味道不一样,没法说
指标,厂家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1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