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老虎鱼测试碟:1-4 SACD 高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10-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2-10-25 13:17
比较了一下俺之前有下到的Stockfisch Records 系列 Closer To The Music I - V ,这些文件是一致的。

不 ...

前几天整理硬盘,就用spek看频谱,查了几个发烧音效公司的,包括老虎鱼,发现这些内容什锦的,很多在22Khz那部位都是一条直线。干脆全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0-25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估計這些什锦碟根本不是官方授權的,就像abc等等,母帶來源不清不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0-25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本帖最后由 很不牛的俺 于 2022-10-25 21:45 编辑
bnr 发表于 2022-10-25 21:30
前几天整理硬盘,就用spek看频谱,查了几个发烧音效公司的,包括老虎鱼,发现这些内容什锦的,很多在22Kh ...



是的~~这个问题复杂了。去看看坛子里的一位大牛在1楼首先转贴的 知乎  科普贴 多少能够释疑

开盘磁带【Reel-To-Reel】—>【24bit/96kHz】 精选 (erji.net)
下面是俺去学(抄)习(袭)过来的内容:

人耳理论上最高可听见的声音频率为20khz,理论上采样率只要40khz就可以还原这个频率以内的声音了。但数字录音有个特性,采集高于1/2采样率以上的声音频率就会产生混叠(Aliasing)现象。实际听感就是你会发现正常的声音信号里头夹杂着一段Ring Ring Ring的噪音。例如48khz的采样率,理论最高可采集的声音频率为48/2 = 24khz。当采集高于24khz以上的声音就会产生混叠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数字录音的设备在设计时都会配备一个可变的滤波器来过滤1/2采样率的频率以上的声音。

然而滤波器受限于物理特性,没有办法把高于截止频率的声音给一刀切干净,它的过滤曲线是有一定斜率的。它实际工作是将截止频率以上的声音以一种比较缓慢平滑的方式给过滤掉的。这也是采样率没有定在40khz的原因。

例如CD所采用的采样率44.1khz,它的一半也就是22.05khz,这是混叠现象发生的临界点。这样一来它就留出从20khz到22.05khz之间的空间,可以让滤波器很平滑的从20khz开始衰减,直到混叠现象发生的临界点22.05khz之前就已一种平滑的方式把声音给过滤干净了。所以对于CD来讲,达到44.1khz的采样率,就能够保证起码20khz以内的声音都能被解码器很好的还原了。这里可以再深度扩展一下,模拟时代的先驱者Rupert Neve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20khz以上的声音频率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少部分人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他通过后续的实验发现这种感知现象一直持续到大约100khz以上才完全消失。所以大多数专业模拟设备的频响范围都被设计到最高100khz,这也是后来数字录音出现后录音采样率最高设定到192khz的原因。还记得采样定理吗?采样率一半的声音频率,192/2=96khz,接近100khz。

所以模拟这种载体能还原的声音频率,数字这种载体也能还原。而一旦讲到动态范围,也就是信噪比,模拟载体的音质则会被通杀。所以如果你真的追求''音质'',网易云、QQ音乐、Spotify整个无损听听就好了。而要说到情怀,磁带机、黑胶自然更胜一筹,拿CD听歌总感觉跟插了个U盘一样。

作者:EJ老王
www.zhihu.com/question/325857748/answer/6938656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10-25 2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bnr 发表于 2022-10-25 21:30
前几天整理硬盘,就用spek看频谱,查了几个发烧音效公司的,包括老虎鱼,发现这些内容什锦的,很多在22Kh ...

下到這種一刀切的"SACD" 就像吃蒼蠅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2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测试碟貌似不太深究曲线细节只听效果,后期可以一遍一遍的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0-25 2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本帖最后由 很不牛的俺 于 2022-10-25 21:50 编辑
jrx169888 发表于 2022-10-25 21:45
下到這種一刀切的"SACD" 就像吃蒼蠅一樣

  这是俺去学习(抄袭)的内容:

人耳理论上最高可听见的声音频率为20khz,理论上采样率只要40khz就可以还原这个频率以内的声音了。但数字录音有个特性,采集高于1/2采样率以上的声音频率就会产生混叠(Aliasing)现象。实际听感就是你会发现正常的声音信号里头夹杂着一段Ring Ring Ring的噪音。例如48khz的采样率,理论最高可采集的声音频率为48/2 = 24khz。当采集高于24khz以上的声音就会产生混叠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数字录音的设备在设计时都会配备一个可变的滤波器来过滤1/2采样率的频率以上的声音。

然而滤波器受限于物理特性,没有办法把高于截止频率的声音给一刀切干净,它的过滤曲线是有一定斜率的。它实际工作是将截止频率以上的声音以一种比较缓慢平滑的方式给过滤掉的。这也是采样率没有定在40khz的原因。

例如CD所采用的采样率44.1khz,它的一半也就是22.05khz,这是混叠现象发生的临界点。这样一来它就留出从20khz到22.05khz之间的空间,可以让滤波器很平滑的从20khz开始衰减,直到混叠现象发生的临界点22.05khz之前就已一种平滑的方式把声音给过滤干净了。所以对于CD来讲,达到44.1khz的采样率,就能够保证起码20khz以内的声音都能被解码器很好的还原了。这里可以再深度扩展一下,模拟时代的先驱者Rupert Neve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20khz以上的声音频率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少部分人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他通过后续的实验发现这种感知现象一直持续到大约100khz以上才完全消失。所以大多数专业模拟设备的频响范围都被设计到最高100khz,这也是后来数字录音出现后录音采样率最高设定到192khz的原因。还记得采样定理吗?采样率一半的声音频率,192/2=96khz,接近100khz。

所以模拟这种载体能还原的声音频率,数字这种载体也能还原。而一旦讲到动态范围,也就是信噪比,模拟载体的音质则会被通杀。所以如果你真的追求''音质'',网易云、QQ音乐、Spotify整个无损听听就好了。而要说到情怀,磁带机、黑胶自然更胜一筹,拿CD听歌总感觉跟插了个U盘一样。



原文因为带 上了知乎的链接,要接受审核,俺先去掉链接给您睇一眼

俺说俺是木耳也不是自谦。。。属于正态分布里的一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0-25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jrx169888 发表于 2022-10-25 21:45
下到這種一刀切的"SACD" 就像吃蒼蠅一樣

是觉得这样的没有想听的欲望了,况硬盘有限,还有好东西要下载,这类的就不留了。只有极少数比较经典的实在不大可能有高码的,就留下吧。比如蔡琴的老歌,民歌,机遇,无敌天碟等,应该不会比原CD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0-25 2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本帖最后由 很不牛的俺 于 2022-10-25 21:59 编辑
bnr 发表于 2022-10-25 21:55
是觉得这样的没有想听的欲望了,况硬盘有限,还有好东西要下载,这类的就不留了。只有极少数比较经典的实 ...




蔡琴的SACD有未截的,大多数的是升频的

但是您看了俺楼上的知识转帖,心理上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商家的奸  那也情有可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0-25 2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10-25 2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Linn Records(The Super Audio Surround Collection)環绕王系列,估計也是搞來忽悠的,啥"王,皇,超級"等等命名方式,一看就很山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2-10-25 22: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本帖最后由 bnr 于 2022-10-25 22:22 编辑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2-10-25 21:47
这是俺去学习(抄袭)的内容:

人耳理论上最高可听见的声音频率为20khz,理论上采样率只要40khz就可 ...

倒不能简单的说磁带机、黑胶情怀方面自然更胜一筹。我现在同时也在玩磁带,就说人声吧,磁带的人声实,而数码高码的,一比就觉得有点空了。

这个要实际比较才能感觉出区别出来。

我更喜欢听磁带的声音,当然要好磁带,比如国外原版,以及国内早期几个大公司出的。

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
你在白纸上用笔划10厘米的线。
另外在下方用1万个点,也点出个10厘米的线,如果你觉得点出的线还能看出点和点的空隙,那个用10万个点点出10厘米的线,直到你觉得点出来的线就像一根线了。
笔划的线,可以理解为有无限个点。
而你用点点出的线,无论用再多的点,依然有限。
笔划的线,就是模拟。
点出的线,就是数字。
模拟和数字的区别,就是无限和有限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2-10-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bnr 发表于 2022-10-25 22:10
倒不能简单的说磁带机、黑胶情怀方面自然更胜一筹。我现在同时也在玩磁带,就说人声吧,磁带的人声实,而 ...

  嗯,这方面您肯定有资格评论~~

俺是门外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10-26 0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10-26 08: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音質甚至聲音好聽與否,人們接受與否,都不能掩飾SACD不真的事實,這是兩碼事.CD音質也可以做得非常好,那又何必包裝成SACD呢?白占空間不說,反而可能有損音質,PCM與DSD間轉換音質沒有損失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10-26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尽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2-10-26 1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我竟然無言以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前五年都知道的东西,现在当然是给新人们尽兴的。老烧要把眼界放宽,网络人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2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当然也是适可而止了,毕竟流水的营盘晚来几天的人就不知道有什么帖子了。不费那个劲。不然广告决不都是白花的,个人拼了玩死自己也没人知道几个。只发这一个,不算祥林嫂整天老重复嘚嘚那点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2-10-26 2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俺现在正在听  ape格式的  香山射鼓 , 也听得陶醉得不要不要的,咋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2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