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對這張並沒太多期望,但一聽jb的第一個音,我的感覺來了。
竟令我沒有跳軌繼續聽下去,果然不愧是格林美得主。
jb這位當年的小鮮肉眼角今天已現「魚尾紋」,但功力卻愈顯老練。
他的高音可謂準狠勁,絕不拖泥帶水,顯得信心十足。
一般來說,梁祝這部中國味十足的作品,對老外來說,拿捏起來真不
容易。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差異,但jb對火候控制得真是遊刃有餘。
要留意的是這張的樂團是新加坡華樂團(不叫中樂團),在很多位置也
聽到中樂器的聲音。索尼的錄音對成就這cd也應記一功,24bit的效果
總能帶來加分的。
稍為不滿意的,封套並無提及於59年創作這小提協的兩位老師,似有點...
順道貼出網上與這張相關的資料:
簡介:
格萊美獎獲獎小提琴家約夏•貝爾錄製的這張專輯收錄了這部中國經典小提琴曲目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該作品與新加坡華樂團合作錄製,由葉聰指揮,是為中國傳統樂器合奏的獨特改編。專輯還包括了由約夏•貝爾擔任獨奏演繹的三首西方浪漫主義小提琴與樂隊名作,都是為新加坡華樂團技藝精湛的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家們專門改編的。
"我很高興能與令人難以置信的新加坡華樂團和葉聰大師合作錄製這張唱片,其中包括《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其核心,"約夏•貝爾說。"與新加坡華樂團的音樂家們合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們通過中國傳統樂器富有表現力的聲音將這部作品注入活力」。這首協奏曲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纏綿悱惻的中國傳說,由陳鋼和何占豪于1959年創作。原始版本為一個完整的西方交響樂團譜寫了豐富的配器,並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在這張唱片中,貝爾演奏了由閻惠昌和顧立民為傳統樂器組成的樂隊改編的作品。
貝爾補充說:"這首音樂優美地描述了經典的梁祝故事,以浪漫、交錯的戀人和友誼為主題。」這首協奏曲有七個簡明但令人回味的樂章,講述了中國古代兩位年輕的 "蝴蝶戀人"的傳說,這個故事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一樣充滿激情和閃光。為民樂團所作的全新改編使這首協奏曲具有真實清晰的聲音和永恒的氛圍,貝爾悽美的琴聲講述了這樣一個有關悲慘而永恒愛情的故事。
"約夏為這部世界聞名的傑作帶來了他自己獨特的詮釋"指揮家葉聰說,稱他們的合作是 "一次美麗而充滿感情的音樂之旅"。"這張唱片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更加深情、柔和的段落,"他補充說。"我實際上可以聽到他的小提琴發出的嘆息和抽泣聲。"
貝爾說:"我們還在專輯裡加入了三首19世紀歐洲經典的小提琴曲目——薩拉薩蒂、聖-桑與馬斯涅的作品,讓這張專輯成爲了真正的多文化專案"。這三部經典作品也以獨特的方式為中國管絃樂隊編排。1989年,貝爾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就曾與葉聰合作,在葉聰被任命為印第安納州南本德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后不久。貝爾是葉聰當時最早合作的獨奏家之一。"作為一個美國人,我感到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貝爾談到新的錄音時說,"我發現我們在新加坡錄製這張唱片是非常合適的,這裡作為東西方的橋樑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小提琴家介紹:
約夏•貝爾(Joshua Bell,1967年12月9日-)作為當今小提琴界最炙手可熱的小提琴音樂家,約夏•貝爾永無休止的學習精神、對音樂的滿腔熱情及全方面的喜好是古典音樂界無可比擬的。約夏•貝爾2011年被任命為享譽世界的聖馬丁室內樂團音樂總監,這是自世界級指揮大師內維爾·馬里納爵士1958年創立該樂團后,接任其職位的第一人。作為索尼古典音樂簽約藝術家,貝爾先生自18歲起錄製的逾40張專輯,囊括了格萊美、留聲機、水星獎及德國古典回聲獎等在內的多項音樂類重量級獎項,備受業界好評。
約夏•貝爾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他四歲開始學小提琴,十二歲便開始跟隨小提琴傳奇教師約瑟夫·金戈爾德(Josef Gingold)學習。十四歲時,約夏•貝爾與指揮大師里卡多·穆蒂及費城交響樂團的合作,讓他自此開啟了在古典音樂界耀眼的明星之路。貝爾十七歲在美國卡耐基音樂廳舉辦了他的首演,並於同年開始了他的首次歐洲巡演。1989年,貝爾在世界一流的音樂學府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得藝術家文憑。
約夏•貝爾的錄音專輯曾多次獲格萊美提名及獎項,尤其是他的西貝柳斯、貝多芬、門德爾松協奏曲等倍受讚譽。他與聖馬丁室內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第四及第七交響曲》雄居美國排行榜首位。此外,貝爾還與他的朋友們灌錄了跨界專輯,合作藝術家包括克里斯·波緹、奇克·考瑞阿、葛洛麗婭·艾絲特、多明戈、艾莉森·克勞斯等。貝爾還為多部電影錄製了音樂,包括獲奧斯卡最佳原聲帶獎的電影《紅色小提琴》、獲全英古典音樂獎提名的《等愛的女人》,以及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金陵十三釵》的配樂等。
然而,真正讓貝爾從古典音樂的神聖舞臺走進大眾眼球的還是他在華盛頓地鐵站的那次實驗。2007年,美國《華盛頓郵報》邀請貝爾在地鐵站扮作街頭藝人進行演奏。他用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45分鐘里約有2000人經過,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共收到32美元。要知道,如果坐在劇院裡聆聽他演奏同樣的那些樂曲,平均得花200美元。該報道曾獲普利策新聞獎並引起廣泛討論。
約夏•貝爾在古典音樂領域的卓絕成就,讓他獲得了眾多的榮譽。2003年,貝爾受邀在世界經濟論壇為各國領袖演奏,后被該組織授予「青年全球領袖」。2005年,貝爾進入「好萊塢碗型劇場名人榜」,2007年他獲得了享譽全球的「艾弗利·費雪獎」。 此外,約夏•貝爾還曾為多任美國總統及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等演奏過。除了職業演奏家生涯外,他還擔任母校印第安納大學高級講師、肯尼迪中心榮譽獎藝術家委員會委員、紐約愛樂樂團董事會成員等要務。他一直致力于在青少年中間推廣古典音樂,參與了多項音樂教育專案。
約夏•貝爾演奏的是一把1713年製作的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及一把18世紀法國琴弓製作家富蘭索瓦·圖爾特製作的琴弓,價值高達350萬美元。
樂團介紹:
新加坡華樂團是本地的旗艦藝術團體,更是唯—的專業國家級華樂團。自1997年首演以來,擁有超過80名演奏家的新加坡華樂團在肩負起傳統文化的傳承之際,也以發展和創新為重任。新加坡華樂團贊助人為李顯龍總理,並坐落於被列為國家古蹟的新加坡大會堂。新加坡華樂團更通過汲取周邊國家獨特的南洋文化,發展成具多元文化特色的樂團。各種資源和優勢相互交融,使新加坡華樂團成長為一支風格獨具的優質華樂團。
新加坡華樂團以高演奏水平,受邀到全球各地多個重要場合中演出,包括中國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澳門、匈牙利和倫敦。在2014年,新加坡華樂團參與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以及蘇州歡慶新中蘇州工業園區20週年的演出。在2015年,新加坡華樂團也赴香港荃灣大會堂演奏廳和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兩場音樂會。為慶祝新馬建交50週年,新加坡華樂團參與了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于吉隆坡舉行的「文化之橋」新加坡文化交流季,在吉隆坡呈獻馬來西亞首演音樂會《樂飄雙峰·薈音樂融》,帶領馬來西亞的觀眾踏上新馬文化交流的音樂之旅。這些海外音樂會不僅大大提升了新加坡華樂團在國際音樂界的名聲,也奠定了它在華樂界的領導地位。
新加坡華樂團以「人民樂團」為宗旨,通過社區音樂會、學校藝術教育計劃、戶外音樂會等活動來推廣華樂,為使其他種族的朋友也能欣然地欣賞華樂。新加坡華樂團也委約作品,于不同音樂會中首演新作品。新加坡華樂團主辦了三屆的國際華樂作曲大賽,分別于2006年,2011年及2015年。
指揮家介紹:
5歲開始學習鋼琴的葉聰,于 197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攻讀指揮,1981年獲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頒發的全額獎學金往該校進修音樂學位課程。1983年,他赴耶魯大學攻讀碩士課程,成為指揮大師梅勒門生。葉聰曾被挑選參加由芝加哥交響樂團贊助的「指揮家深造計劃」,並接受其音樂總監巴倫伯伊姆及首席客座指揮布萊茲的指導,1991年4月,他臨時代替抱恙的巴倫伯伊姆登上指揮臺,成功領導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出。
葉聰于 2002年1月應邀出任新加坡華樂團的音樂總監。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華樂團迅速拓展其演奏曲目,把華樂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層次。2007年,葉聰擔任新加坡國慶典禮的音樂總監,為這個舉國歡騰的慶典節目作了全新的音樂設計。2009年8月,新加坡樂團成為歷史上第一支應邀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周演出的華樂團。葉聰于2013年10月榮獲文化界最高榮譽的「新加坡文化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