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2-12 21: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高频的调暗,往往是为了防止高频重放不好出恶音,这和胆机的调暗高频增加失真是一个道理。
过推的系统,因为控制不住振膜由于自身质量所带来的共振所产生的高频段的失真,高频往往会夹杂振膜失真带来的额外能量,所以高频显得发亮发刺。
降低高频频响。正好能削弱一点这个能量,掩盖高频的恶声,听起来就会耐听很多,但是这也同时掩盖了原始的高频信号强度,让高频的细节明显变少,就像你站在小提琴1米远和10米远所听到的琴声泛音区别,如果你带孩子练过提琴,就会深有感触。
但是SA5000恰巧是当时为了配合表现SACD高频还原度所设计的耳机,高硬度振膜对高频的还原是毫不妥协的平直响应,所以与很多过推的系统搭配,极容易出现冷,刺,不耐听的感觉。
而能搭配好的系统,除了大功率纯甲功放以外(信噪比还要>100dB不然底噪感人),目前我只在我的响磬HA1上实现了不过推的搭配,高频没有丝毫妥协,小提琴泛音信息量接近直接站在一米左右距离的感觉。
大乌的中高频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达不到SA5000那样让人头皮发麻的爽感,量感弱,泛音严重不足,只是能感觉到线条而已,所以我只用大乌听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