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ugase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 是“还原”,那为什么高端设备都有“味道”?是否高端器材都是变相失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9-17 20: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你这么说,监听牌子也是一个牌子一个味道,那么为什么监听不做成一样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9-17 20: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甘肃
音乐本来就是幻境哪来的真实,想听真实声音可以把中高考的听力拿出来听,hifi不听染色,没有音染就没有hifi,就好像你去青楼你说给我来一个标准的人,漂不漂亮无所谓,一定要标准,那人家妈子肯定觉得你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9-17 2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是失真,比如我现在手机打的字体 和书法家的字 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肯定书法家的字更好看,高端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9-17 2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你的问题2,其实我觉得不是同和不同的问题,而是发烧信条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9-17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棋士 发表于 2025-9-17 20:13
你这么说,监听牌子也是一个牌子一个味道,那么为什么监听不做成一样的呢?



一语中的,所有的器材都会有厂家的音染,不可能做到一个听觉标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9-17 22: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不只有一个办法,自己花钱建一个音乐厅,养一个乐团,天天给你现场演奏,不插电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9-17 2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中国没有做出太多像样的器材就是因为楼主这种抠字眼的呆子太多了,艺术用文字本来就不能准确描述,回放效果比原先更生动更震撼就相当于还原了作者的想法,这也是还原,所谓的“原音”并非是录下的声音,而是这作品原本应该想要塑造怎样的效果,器材就要增强这些效果以弥补物理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17 2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没必要纠结这个吧,好听就行呗。人们演奏乐器建造音乐厅学音乐是为了什么?为了好听啊,为了还原木头的声音敲木头就行了呗,还做啥小提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18 0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我在玩高级参量均衡器,30段调音,效果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9-18 0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hifi是还原,hi end是好听;玩到最后都是hi end不是还原;我的理解就是 和画一样,大师的话不是最像照片,而是最引起观众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9-18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9-18 09:50 编辑
棋士 发表于 2025-9-17 20:13
你这么说,监听牌子也是一个牌子一个味道,那么为什么监听不做成一样的呢?

因为大部分人想法是出来的具体声音和现场一致,监听箱子按理应该都一致。这个不是的,录音混音时候,其实更重要是音轨比例准,虽然接近现场更好,但首要还是音轨比例,频段比例,不加修饰,频响平直。譬如小提琴高频和相应陪衬的鼓声低频,这两个乐器配合出来音色是准的就好。hifi箱子,譬如柏林之声,鼓声低频形体收小,金嗓子低频力度放软,就不是原作理念,但他们就偏向某些题材。马克在hifi里相对就准点,交响很好,但人声就不一定有其他那么有吸引力,当然也不至于太差,就是个题材均衡,监听箱子也是类似的,搞好了,各题材都是均衡的。
hifi箱子有自己偏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9-18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HIFI就是个传销的词,对于不玩的人来说是真实还原现场,高大上,对于烧友来说就随便自己理解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9-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9-18 10:36 编辑

首先分两大类,hifi和监听,还原不是说具体声音和现场一致,这也是没办法达到。录音时候麦就在乐器前,混音时候也会软件加点混响,所以没必要太在意去想具体音和现场一致。
其实更重要是音轨比例,乐器比例,频段比例,就是监听箱子,就像你用监视器看梵高色彩,红中有红,两个红色的比例能还原出来,虽然红色绝对数值和真的区别,而如果用hifi音箱,就类似用电视看梵高,那么红色就会渲染更饱和,那么红色层次就会损失,但如果欣赏电影,这种渲染又不错。

这就是监听和hifi本质区别,也涉及个人听音观和听的题材。

监听和hifi都有high end,类似显示器分辨率和对比度更强。

hifi器材,都有偏向性,也不会有偏向平直的hifi声音,马克和宝达会有。监听耳机也会偏向平直一些。
hifi有各自品牌偏向,例如sus这个耳机,米饭味就符合国人口味,但它不属于监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9-18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我们本来只是一名食客,到饭店里买了饭菜(录音)吃就行了。但现实却是,取同一份饭菜却有很多不同的橱窗(器材),每个橱窗都会再无法避免地额外加添加一些佐料(音染、失真)。这时,你可以选择添加佐料分量比较少的通道(hifi),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佐料通道(各种fi),各取所需就好了。

我们本来只是不会做菜的食客,但一定程度上却被逼成了厨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9-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edbljl 发表于 2025-9-17 23:09
中国没有做出太多像样的器材就是因为楼主这种抠字眼的呆子太多了,艺术用文字本来就不能准确描述,回放效果 ...

正确。发烧油太转牛角尖,一定要把具体音和现场一致,往往忽略音乐表达。在音乐制作时候,譬如指挥、主演也就听个hd650,几万多的母带监听,主要是对着五线谱节奏,各声部有没有按五线谱节奏去演绎,对作品频段时机要准,其实在音乐录音混音,哪怕回放,只要频段时机准也就好,重点是原作音乐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9-18 1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目前的技术远无法做到高保真。
hifi的真正追求是好听的失真,而不是0失真,现在的技术距离0失真相去甚远。
eq首先他不是调整某个频率那么简单,没有eq能调整某个频率,eq都是带Q值的,只是Q值大小的区别,所以他只能调整频率段,而不是某一个频率。
同时eq只能调整数量有限的频率段,而不是无限的。所以通过EQ去拉直频响曲线作用是有的,但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另外EQ大幅度调整会产生相位失真。
简单来说EQ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而且要和minidsp这种测频响的话筒和软件一起用才行,大多非专业人士去操作可能并不能取得完全正向的效果。我以前用的前级(1万欧元级别)就是带DSP EQ调整了,和minidsp一起玩了3年。

另外一个话题是以现在的技术,声音效果是无法做到可视化的。可测得的一些静态失真数据,对于评价音乐回放的失真几乎没啥用处。更不用说像声场、音色、解析力等重要听感目前来说根本无法测得,自然根本无法用数据去表示。

所以回到第一句话,其实hifi玩的就是好听的失真,现在的技术离字面概念上的高保真还差很远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9-18 11: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我的理解是广义上的hifi是指失真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9-18 15: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9-18 15:44 编辑

再如何,档次之间都有明显的声音美感差距,有各个角度的量化测试数据支持。那就不要老说虚无缥缈的还原现实问题了,现实并不是器材范围,无论如何最好的器材,都会比一般的器材明显更接近现实。
失真是一种负面评价角度,一般统计规律都看正面进取角度。负面问题的数量超多花样百出,没有太大评价成本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9-1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kentron2011 于 2025-9-18 21:10 编辑

同样一碗汤,有人觉得甘甜,有人觉得要加盐才行。器材设计可以将频响调成近乎直线,也可以特意弱化或强化某个频段,所以无论拿到了什么一堆什么器材,将它们堆到一起了,再搞上一串又一串的线材,鬼也不知道出来是什么声音,反正就是一顿换了又换了叫搭配。用了相同的原始录音,混出了不同的片子,谁又知道哪个是才原始的?原始的录音也不见得好听,我觉得大概率是很难听,不然还需要什么后期呢?

Hi啥Fi,自嗨最紧要啦 谁都不要去纠正谁的听音观就错还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8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