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znh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HIFI从声卡到声卡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5-10-4 11:57 编辑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4 06:43
犯了投资比例严重失衡的大错后就不要谈经验了

哈哈,你这种以价论声的老论调,只适用于对新手讲和玩HIEND大系统的

还什么投资比例都来了,当年飞利浦耳机和老三样价格并驾齐驱的时候,也是你们这类人各种推上万元的台放才能推好

现在价格跳水了,就闭口不谈了,就各种直推了

再说了,我只是单纯分享下界面声底,这个箱子也不是什么杂牌,它敢叫监听音箱,起码也是正规经过各种检测的

我都说了临时拿来用的,影响我判断转盘声底的大致走向吗,声音的鲜活度听不出?还是泛音自动判断箱子价格自动关闭?

标题就是声卡又没谈论整套系统,音箱重要的频响曲线的调音走向  低频的下潜  声场的大小  器乐的分离度 结像  脱箱感等这些关键因素 你看我全篇提到过一个字没

我只提到了平衡输入下的动态瞬态让我惊了一下,不光你看不起这个箱子,我之前也看不起,我认为它只配仍桌面听口水歌,当时买它的原因就是三频相对均衡丝膜高音自然很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10-4 2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fznhy 发表于 2025-10-4 11:38
哈哈,你这种以价论声的老论调,只适用于对新手讲和玩HIEND大系统的

还什么投资比例都来了,当年飞利 ...

系统里最最重要的音箱只有300元,这叫什么以价论声?  大瓶颈!何谈其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10-4 22: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黔南州
俺的电脑有光纤同轴输出,所以PCHIFI就不考虑声卡了,感觉PCHIFI变得简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10-4 2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应该买黑色那种水货的,这种机器没假货的,说假货的都是有目的的。我前后玩过好多台了。新版的那个银色标质感好多了。去年全新3900还包邮。驱动固件和老的的都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22: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5-10-4 23:11 编辑
不思八九 发表于 2025-10-4 22:26
应该买黑色那种水货的,这种机器没假货的,说假货的都是有目的的。我前后玩过好多台了。新版的那个银色标质 ...

我这台就是属于新版  序列号1065为分界线  之后的都可以刷新的固件  之前的序列号只能刷老的固件
假货我估计应该没有,假货有这个调音水平,自己单独打个品牌了  不比假冒这个小众产品大卖啊

因为这玩意受众就是调音师  发烧友   耳朵都是千锤百炼的  骗不了一点   比如说我  只是大概听个声底立马就确认收货了

因为国产界面可以说我都玩遍了  国内厂家没有这个调音水平  不要说出这种鲜活通透层次丰富的声音了   不出浓浓的数码味声音稍微灵动一点 就证明他们已经在很努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10-4 2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4 21:33
系统里最最重要的音箱只有300元,这叫什么以价论声?  大瓶颈!何谈其它?

你连独立界面都不玩,不要来这指点江山了,科hi还是回你的QQ群用紫米充电器玩升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0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5-10-5 00:56 编辑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4 21:33
系统里最最重要的音箱只有300元,这叫什么以价论声?  大瓶颈!何谈其它?

原来你连独立界面都没有,跟我谈系统?

PCHIFI没有独立界面  就相当于没有数字转盘  系统都属于不完整的

就相当于光驱与专业CD机  同样都可以称做数字转盘  同样都可以数字输出到解码器   能一样嘛  对正儿八经烧友来说前者就是属于系统不完整  都是残缺的谈啥系统呢

界面与界面也是一个道理   同样都可以叫做界面   这与帖子里有人说我的电脑已经有光纤同轴了  我的解码器已经带公版界面了  简单了,不需要上独立界面了 我有手机平板了不需要上数播了  我有光驱了 不需要上专门CD机了  这些论调有啥区别

看你注册时间也不短  还玩升频呢  这都是初学者玩的  尝试下新鲜感就PASS了   别的不说  升频得到那种假大空的畸形声场 能长期用来欣赏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10-5 06: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clark8888 于 2025-10-5 06:30 编辑
fznhy 发表于 2025-10-5 00:23
原来你连独立界面都没有,跟我谈系统?

PCHIFI没有独立界面  就相当于没有数字转盘  系统都属于不完整 ...

独立界面并不属于数字转盘! 加独立界面性价比低不是必须,不如升级解码器有更高级的内置界面,而且现代解码器的内置界面也不差,对于优化好噪声的核桥分离的体系化多机串流电脑也不是瓶颈了。 历史上重视独立界面属于传统老pc hifi,已经out了。你不电脑用高级算法升频,你的解码器也会内置自动超采样简单升频得到了假大空声场?  你这个帖子和你楼上都应该移入新手区,以免pc hifi高手看见,还是先学习一下音频基本理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0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5 06:10
独立界面并不属于数字转盘! 加独立界面性价比低不是必须,不如升级解码器有更高级的内置界面,而且现代 ...

本来我还想把一个优良的数字转盘 必须有的各个组成部分给你详细展开科普下   鉴于你毫无学习态度就算了

你继续玩科学玩具机参数党自嗨   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参数党交流吧   不再回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10-5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5 06:10
独立界面并不属于数字转盘! 加独立界面性价比低不是必须,不如升级解码器有更高级的内置界面,而且现代 ...

核桥分离玩过,觉得声音不如直接点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10-5 15: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Lyra的数字部分是有明显问题的,用FPGA做时钟重整这些年算是应用很普遍了,如果只当界面用收这玩意意义不大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8241828_56329485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16: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5-10-5 16:51 编辑
PCM1704K 发表于 2025-10-5 15:45
Lyra的数字部分是有明显问题的,用FPGA做时钟重整这些年算是应用很普遍了,如果只当界面用收这玩意意义不大 ...

还是自己耳朵收货最靠谱,你发的这篇软文痕迹太明显太恶心了  用飞傲X7随身听测试LYRA2  测试结果整体水平不如飞傲X5随身听

信软文的省钱了  飞傲X5现在也就200块钱  吊打LYRA2啊

看看专业音乐人是怎么评论LYRA2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M4m117vp/?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a75bc3e303c37000ab7e72ad9b092576

可以不信我,也不信专业音乐人,再看看本坛老烧是怎么评价界面的
说说INT204/ Mutec MC-3 USB/ HYZ/ Lyra2。兼谈PCFi

还有几个吹过头的,说LYRA2当界面打两三万CD转盘,这个我肯定是不敢认同的,除非是给LYRA2加钟,否则没可能,毕竟几万的CD转盘我是听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10-5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fznhy 发表于 2025-10-5 16:39
还是自己耳朵收货最靠谱,你发的这篇软文痕迹太明显太恶心了  用飞傲X7随身听测试LYRA2  测试结果整体水 ...

无意引战,陈列下客观事实。我不想辩论什么,你可以说**与某些厂家有关联,但是仅就这篇测试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用家反应的lyra软件上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最后再说一句:珍爱生命,远离老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PCM1704K 发表于 2025-10-5 17:03
无意引战,陈列下客观事实。我不想辩论什么,你可以说**与某些厂家有关联,但是仅就这篇测试是没有问题的 ...

远离一切都没问题   自己的耳朵不远离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10-5 17: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xiaotan02 发表于 2025-10-5 13:42
核桥分离玩过,觉得声音不如直接点好

那可能是没隔离对,隔离方法和软件系统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10-5 1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发烧友话题。简单来说,**多机核桥分离串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音质通常显著优于电脑单机USB直出**。但这背后的原因和实际提升的程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下面我们从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音质表现几个维度进行对比。

---

### 1. 电脑单机USB直出

这是最普遍、最简单的播放方式。

*   **工作原理**:你的个人电脑(无论是PC还是Mac)同时承担所有任务:运行操作系统、音乐播放软件、处理网络数据,最后通过主板上的USB总线将数字音频信号直接传递给外接的USB解码器(DAC)。

*   **优点**:
    *   **成本低廉**:无需额外硬件。
    *   **连接简单**:一根USB线搞定。
    *   **操作方便**:即插即用,适合大多数人。

*   **缺点(影响音质的根源)**:
    *   **高噪声环境**:电脑内部是一个电气噪声的“地狱”。CPU、GPU、电源、风扇、硬盘等所有部件都在产生大量的高频开关噪声和电磁干扰。这些噪声会通过主板电路和电源污染USB端口的供电和数据信号。
    *   **供电不纯净**:电脑的开关电源是为高效率和稳定性设计的,而非为音频的纯净度设计。它为USB端口提供的5V电源通常含有大量纹波和噪声。
    *   **数据流不稳定**:USB总线是共享的,它需要同时处理键盘、鼠标、网络数据等,数据包的传输时机(jitter,时基抖动)会受到系统负载的影响,不够稳定和精确。
    *   **软件干扰**:操作系统后台进程、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都可能抢占CPU资源,对音频流造成微小的中断和干扰。

**音质表现**:
单机USB直出的声音往往存在“数码味”,表现为:
*   **背景不够黑**:在安静段落能感觉到底噪,声音的纯净度不足。
*   **声音毛躁**:高频可能显得刺耳、不够顺滑,缺乏安定感。
*   **声场扁平**:声音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弱,乐器定位不够精准。
*   **动态压缩**:强弱对比不明显,音乐缺乏活生感。

---

### 2. 多机核桥分离串流

这是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会采用的方案,核心思想是 **“分工”**。

*   **工作原理**:
    *   **核**:一台电脑或服务器,只负责音乐库管理、流媒体服务接收(如Tidal, Qobuz)和音频文件的“渲染”。它的任务是将音乐数据处理好,然后通过网络(通常是有线以太网)发送出去。
    *   **桥**:另一台独立的、专门优化过的设备,负责接收来自“核”的音乐数据,并进行最终的音频处理和输出。它通过自身的高质量接口(如USB、I2S、AES/EBU)连接DAC。
    *   **连接**:两者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用网线连接。

*   **优点(提升音质的关键)**:
    *   **物理隔离噪声**:将产生巨大噪声的“核”电脑远离敏感的音频系统。“桥”设备通常经过精心设计,使用线性电源、低噪声时钟和简化的电路,从根源上创造了洁净的播放环境。
    *   **纯净的供电**:“桥”设备可以使用高性能的线性电源供电,提供极其纯净、低噪声的直流电,这是好声的基础。
    *   **极低的时基抖动**:“桥”专机专用,其唯一任务就是处理音频流。它内部通常使用高精度的时钟来重整数据,极大地降低了jitter,使得数字信号传输无比精准。
    *   **优化的数据传输**:通过网络传输音频数据(如使用UPnP/DLNA协议或Roon的RAAT协议)比USB总线更加异步和稳定,不受电脑内部其他进程的干扰。
    *   **灵活的硬件选择**:“桥”可以是专门的网桥(如aries, ultraRendu, 仙籁等)、树莓派+定制板卡,甚至是一台经过优化的迷你电脑。

*   **缺点**:
    *   **成本高昂**:需要额外购买“桥”设备,以及可能的高质量线性电源、交换机、网线等。
    *   **系统复杂**:需要设置两台设备和网络,对用户的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
    *   **设置繁琐**:软件配置(如Roon、HQPlayer)可能需要一些学习和调试。

**音质表现**:
核桥分离带来的提升通常是“一耳朵”的:
*   **漆黑的背景**:声音底噪极低,仿佛从灰色背景变成了纯黑背景。
*   **安定、顺滑的声音**:高频延伸自然,毫无毛刺感,声音非常安定、耐听。
*   **开阔的声场和精准的结像**:声音的立体感、深度和宽度大幅提升,乐器人声的定位清晰可辨。
*   **丰富的细节和微动态**能听到更多音乐中的微弱细节,音乐的强弱起伏更加分明,充满活生感。
*   **扎实饱满的质感**:声音的密度和实体感增强。

---

### 总结对比表格

| 特性 | 电脑单机USB直出 | 多机核桥分离串流 |
| :--- | :--- | :--- |
| **核心原理** | 一体机,所有任务集中处理 | 分工协作,噪声物理隔离 |
| **成本** | 低 | 高 |
| **复杂性** | 简单,即插即用 | 复杂,需要设置和调试 |
| **噪声水平** | 高 | 极低 |
| **时钟精度** | 低,受系统影响 | 高,专为音频优化 |
| **供电质量** | 差(开关电源) | 优(可选线性电源) |
| **音质特点** | 背景不黑,数码味,声场扁平 | 背景漆黑,安定顺滑,声场开阔,细节丰富 |

### 给你的建议

*   **对于普通用户或入门发烧友**:单机USB直出是完全可行的。你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来提升音质,例如:
    *   使用高质量的USB解码器(DAC)。
    *   尝试使用**USB隔离器**,可以有效阻断电脑端传来的噪声。
    *   使用高质量的线性电源为你的DAC或USB隔离器供电。
    *   优化电脑软件,如使用独占模式(WASAPI/ASIO)的播放器。

*   **对于中高端发烧友**: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台中高端的DAC,并且对当前音质不满意,那么**投资一个高质量的网桥(Streamer)是实现音质巨大飞跃的、最具性价比的一步**。它将你的DAC从电脑的“污染”中彻底解放出来,让其发挥出全部实力。

**结论**:多机核桥分离串流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优势”,它在实际听感上带来的**背景纯净度、声音安定感和空间感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你的系统和听力足够敏感,并且预算允许,这绝对是值得投入的升级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10-5 1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10-6 01:35 编辑
clark8888 发表于 2025-10-5 17:14
那可能是没隔离对,隔离方法和软件系统有很多

都玩过了。
其实隔离,纯净这些不再是重点。
核心是低延时!短路径。
硬盘刚出来信号就好,并且快速,响应快,尽量同步地给到解码,保持原信号的步调。
当数字信号经过较多因素时候,那个原始步调会被弱化,虽然干净了,但失去原信号步调变的没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10-5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肇庆
dai515 发表于 2025-10-3 11:30
PC+RME9652光纤输出给LYRA1的路过

光纤抖动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10-6 0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xiaotan02 发表于 2025-10-5 19:44
都玩过了。
其实隔离,纯净这些不再是重点。
核心是低延时!短路径。

您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深刻,并且确实戳中了当前Hi-Fi音频领域一个广泛存在且极具误导性的现象。我非常赞同您的看法:**“以延迟高低决定音质高低”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本末倒置、混淆概念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为什么这个说法是“最大的错误”之一:

### 1. 核心概念的根本不同

*   **延迟:** 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信号从输入端到输出端所花费的时间,单位是毫秒。它影响的是**音画同步**和**实时交互**。例如在玩游戏、视频会议或直播时,低延迟至关重要,否则你会感觉到声音和画面脱节。
*   **音质:** 这是一个**保真度**概念。指声音重放的质量,包括解析力、动态范围、频响曲线、失真度、信噪比等。它关乎声音是否真实、细腻、动听。

**一个简单的比喻:**
一辆F1赛车的**时速**(音质)和它的**起跑反应时间**(延迟)。反应快慢(延迟低)不代表它最高时速就快(音质好);反之,一辆最高时速300公里的车(音质好),司机也可能因为打瞌睡而反应慢(延迟高)。两者解决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 2. 技术层面的割裂

*   **影响延迟的关键环节:**
    *   **编解码过程:** 复杂的编码(如LDAC、LHDC的高质量模式)和解码运算需要时间。
    *   **无线传输的缓冲:** 为了对抗无线环境的不稳定和干扰,蓝牙等无线传输协议会设置数据缓冲区。缓冲区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但延迟也越高。
    *   **数字信号处理:** 如DSP音效、均衡器调节等,都需要额外的处理时间。
*   **影响音质的关键环节:**
    *   **数模转换器:** DAC芯片的性能和设计是决定音质的基础。
    *   **模拟放大电路:** 运放、电路布局、电源供应,这部分是“调音”的灵魂。
    *   **扬声器单元:** 耳机或音箱的振膜、磁路、腔体设计是最终发出声音的物理基础。
    *   **音频编码的码率和格式:** 高码率的无损格式(如FLAC, ALAC)天生就比有损压缩格式(如SBC, MP3)保留更多信息。

**可以看到,延迟和音质在技术路径上大部分是独立的。** 一个厂商完全可以做出一个DAC和放大电路极好(音质顶级),但蓝牙缓冲设置得很保守(延迟很高)的产品。

### 3. “低延迟”为何会与“高音质”产生错误关联?

这种错误观念的流行,主要源于市场营销和特定场景的混淆:

*   **游戏/电竞领域的误导性宣传:** 游戏耳机普遍强调“低延迟”,并同时宣称“Hi-Fi音质”。为了达到极致的低延迟,它们有时甚至需要在音频编码上做出妥协(比如使用更简单的编码格式或较低的码率),这实际上**损害了音质**。但消费者被“低延迟=高性能=高音质”的营销话术所影响,形成了错误的认知。
*   **“无损”编码的副作用:** 像索尼的LDAC编码,在开启最高990kbps的“音质优先”模式时,其复杂度远高于“连接优先”模式,自然会导致处理时间更长,延迟更高。在这里,**高音质恰恰导致了高延迟**。如果按照错误逻辑,岂不是LDAC音质最差?
*   **认知捷径:**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延迟”是一个相对容易理解和测量的参数(能感觉到声画不同步),而“音质”则非常主观和复杂。商家便利用这种简单的数字(比如声称0.1秒延迟)来暗示产品整体的优越性。

### 4. 正确的认知应该是什么?

我们应该将这两个参数视为一个产品坐标系中的两个不同的轴:

*   **X轴:延迟**(从左到右,延迟由低到高)
*   **Y轴:音质**(从下到上,音质由差到好)

一个优秀的产品应该努力处于坐标系的**右上角**(高音质,低延迟),但这在技术上往往是矛盾和需要权衡的。

*   **对于听音乐、欣赏电影的Hi-Fi玩家:** **音质(Y轴)的优先级远高于延迟(X轴)**。几百毫秒的延迟在听歌时完全无感。
*   **对于电竞玩家、视频博主:** **低延迟(X轴)是刚需**,他们可以为了低延迟而适当接受音质(Y轴)上的一些损失。

### 结论

您说得非常对,**“以延迟高低决定音质高低”是Hi-Fi音频史上一个典型的认知误区和技术混淆。** 它让一个服务于实时性的参数,错误地成为了评判保真度的标准。

作为消费者和爱好者,我们应该:

1.  **明确需求:** 我主要用来做什么?听音乐还是打游戏?
2.  **独立判断:** 将“延迟”和“音质”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去考察。了解音质要看DAC芯片、放大方案、单元材质和品牌调音;了解延迟要看其使用的编解码器和模式。
3.  **相信耳朵:** 最终,音质的好坏请用自己的耳朵来评判,而不是被营销术语和无关的参数所左右。

这个错误的流行,是技术普及过程中一个令人遗憾的插曲,而正本清源,正是像您这样提出尖锐问题的意义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10-6 07: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sorrowhill 发表于 2025-10-3 23:51
音质不评价
不过我挺好奇一个事
为什么网上吹和买prism的都是发烧友

我只相信自己的听感。从来不相信别人的吹捧。
那些还在用8XR的,估计也是实际横向对比过才留下的。


当初LYRA1、2出来的时候万元左右的解码选择还是很少的,我是对比了好几台,最终选择了LYRA1。

在当时的环境下,听其他的解码高频部分不如LYRA1出彩。所以选择了LYRA就是这么简单。

吹得再好的东西,如果到手实际一听,自己不满意,那就果断闲鱼。

那些没有横向对比的帖子,我都是不看的,长篇大论全是美图,一个横向对比都没有,全是枪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9 19: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