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5: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3:巴洛克时期音乐之3:蒙泰威尔蒂《1610年的晚祷》马丁·皮尔曼
唱片:TELARC  80453 - 2CD  1997版
内容:马丁·皮尔曼率波士顿巴洛克乐团1997版《1610年的晚祷》

评介:蒙泰威尔蒂“1610年的晚祷”又名“真福童贞女的晚祷”,写于1610年,为他当时供职的意大利曼图亚公爵府小范围听众演奏之用,共包括14曲,所谓“ Vespers ”(晚祷)是罗马天主教第7次的每日功课时间,也称为晚祷,此作实际上是一部弥撒曲集,其中的每首运用不同的声部,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部大型乐剧欣赏聆听,这里既有复调手法,也有单旋律的协奏曲风格,并加以各种手法润色,其中甚至用到了后人才成熟的“主导主题”和令人赞叹的戏剧手法,在文艺复兴与早期巴洛克的跨界期,蒙泰威尔蒂就能创作出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型宗教乐剧,实在是匪夷所思。

马丁·皮尔曼(Martin Pearlman)此版曾获1999年格莱美提名,演出阵容可观,包括一个30人的合唱团,管弦乐团也很圆满完成了工作,对一些技巧性的难度应付有余,CD2的开始曲“Sonata Sopra Sancta Maria, ora pro nobis9(圣母玛丽亚)”,器乐部分纯粹的巴洛克风味听来就令人愉快,再衬以赞美般的高飘女高音和声,颇令俺有美不胜收之感。

歌唱家们以男高音理查德·克罗弗特最让我满意,嗓音不错,的确有抒情男高音漂亮清澈的好底子,演唱的由衷而又修饰得体,台风稳当,共鸣无可挑剔,听听第7曲(CD1第10轨)他与莱顿·艾特金森、波拉德·达蒙德男高音三重唱 “Motet - Duo Seraphim(黄昏天神)” ,真是好!有他在,这套唱片的艺术高度就有保证。

合唱团是值得信赖的,它们总能给听众提供强有力的混声与音场效应,如第10曲(CD1第15轨)“Lauda Jerusalem(赞美耶路撒冷)”,波士顿巴洛克风格有力的表演令人激动,同样给我留下印象。
两位女高音略显得弱了些,不是说唱的不好,而是男高理查德·克罗弗特太出色,你不由会对女高音提升期望值,但不管是珍妮丝·钱得勒,还是凯勒·克莉弗特的音场都很难与之达到对置的水准。

这是一部美到令人心醉的宗教作品,不认真听听实为可惜,在文艺复兴晚期年代,蒙泰威尔蒂之所以能与莎士比亚齐名,可不是白来的。


https://pan.baidu.com/s/18Xj6Ac16AmIDSbV3OFDYHw?pwd=3zz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omman 发表于 2024-8-20 16:14
文章水平太高,一般人真是听不懂,我现在也就看看热闹啦。

从迪费到巴赫亨德尔这长达300年音乐发展蔚为壮观,但的确有难度,我力争系统的重温,特别是宗教人声与歌剧,通过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力图捋清晰它的发展脉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发表于 2024-8-22 0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8-22 06:11
从迪费到巴赫亨德尔这长达300年音乐发展蔚为壮观,但的确有难度,我力争系统的重温,特别是宗教人声与歌 ...

由衷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发表于 2024-8-22 0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发表于 2024-8-23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gdyy223 发表于 2024-8-22 06:11
从迪费到巴赫亨德尔这长达300年音乐发展蔚为壮观,但的确有难度,我力争系统的重温,特别是宗教人声与歌 ...

虽然不懂,还是谢谢兄弟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7:巴洛克时期音乐之4:弗朗斯科巴尔迪《弥撒雅歌&晚祷》埃尔肯斯
内容:埃尔肯斯&吉尔米与Canticum演绎吉罗拉莫·弗朗斯科巴尔迪《管风琴音乐&晚祷》
唱片:BMG  2 77131-2,DDD 1995首版发行  

评介:吉罗拉莫·弗朗斯科巴尔迪(1583-1643)是当时与蒙泰威尔蒂齐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在1608-1643这35年间风头强劲,尤在管风琴领域举世无双,被人称之为“管风琴演奏家中的巨人”,他的工作除了在弗罗伦萨的6年外,一直在罗马圣 彼得大教堂担任管风琴师,直到去世。

在那个时代,器乐作品开始与声乐作品齐头并进,小提琴做为合奏的主要乐器开始占据显要位置,管风琴、羽管键琴、琉特琴等因为社会文化更自由的开放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但蒙泰威尔蒂始终未创作器乐作品,弗朗斯科巴尔迪不同,他既有经文歌、牧歌、弥撒等,也有为管风琴、羽管键琴而作的托卡塔、赋格、利切卡尔、随想曲等,且主要的创作成就在后者。

此时的弗雷斯科巴尔迪正在罗马圣 彼得大教堂任职,在特伦特会议对天主教会的宗教音乐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之后,他是擅长将最新的作曲技巧和键盘写作与更传统的alternatum礼仪结构相结合写作弥撒曲的作曲家之一,这首杰作是从古老的单线性歌曲交替诗句中衍生出来的,到17世纪初,交替使用管风琴或器乐合奏的纯歌曲礼仪的音乐已经司空见惯,这张唱片名为“音乐的精隨 - 弥撒、雅歌、晚祷”,它将弗朗斯科巴尔迪1635年Fiori Musicali的节选与圣母玛利亚盛宴弥撒中适当的礼拜式雅歌并置演出,从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宗教大教堂的和声效果。

演唱者是由德国八位杰出素歌歌唱家组成的合唱团Canticum(坎蒂库姆)担纲,合唱指挥:克里斯托弗·埃尔肯斯,管风琴:洛伦佐·吉尔米(Lorenzo Ghielmi)。

管风琴创作的技巧令我颇为惊异,我很难想像1635年的弗朗斯科巴尔迪就已经掌握了这样纯熟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键盘写作技巧,他在管风琴上的造诣并不逊色于百年之后的老巴赫,我初听就以为是在听巴赫,他的托卡它、卡农和利切卡尔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领略到巴洛克早期管风琴华丽的技巧和雄浑的气势。

合唱部分由于尊循的是单线性的格利高里素歌性质,稍显的单调,但我们也可以一瞥传自中世纪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40-604)圣咏(素歌)的本来面目。


https://pan.baidu.com/s/1dsNJh1gDk4kKa-cI8zgtpg?pwd=5so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8:巴洛克时期音乐之5:弗朗斯科巴尔迪《音乐之花-3首管风琴弥撒》贝利纳佐
内容:贝利纳佐和洛雷吉安&格利高里学院合唱团演绎 弗朗斯科巴尔迪《音乐之花-3首管风琴弥撒》
唱片:BRILLANT 93781 于2008.6.3-4 录于意大利 维罗那 圣托马索天主教教堂

评介:Fiori Musicali(音乐之花)在弗朗斯科巴尔迪的作品中占有特殊位置,1635年出版,由三部“管风琴弥撒”组成,专为有管风琴但没有合唱团的教堂而设计,管风琴以托卡塔、坎佐纳等形式演奏弥撒的乐章,三首作品分别为:星期日弥撒、信徒节弥撒和玛丽安宴会弥撒。

三首弥撒每首都以管风琴的托卡塔开声,它的作用是预示着祭祀牧师接近祭坛时候,管风琴开始演奏,这时的管风琴强调灵活性和表演者的判断力,因而,自由的托卡塔曲风是恰当的,它显示了宗教与大教堂的肃穆威严,然后是弥撒曲通用的“垂怜经”,它通常的进行方式为:三次Kyrie gregoriano(主垂怜)和三次Christe gregoriano(基督垂怜),并围绕它进行多次循环(3-5次不等),然后以Recercar 或Canzon 和 Capriccio结束,这些都是具有高度对置性的坎佐纳性质的音乐。

很明显,作品的核心在于由管风琴的复调对置功能和人声演唱素歌的真诚虔恭所表达的宗教意念,因而所有的声音都围绕“主垂怜”与“基督垂怜”盘桓,从而形成明确的、强大的宗教导向与氛围。

我们知道,欧州音乐史始自公元500年左右的宗教圣歌,中世纪教堂音乐最古老的形式是素歌,因为素歌的发展与规范又与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素歌又被称之为“格里高利圣咏”,素歌毫无疑问是单线性的音乐,它的旋律是语言化的、流畅的、平静自信的,用以表现中世纪人们对宗教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样单线条的宗教音乐统治了欧州几百年,啥叫“素歌”?啥又称之为“格利高里圣咏”?这张唱片的人声合唱将其解释的清清楚楚。

素歌演唱团队是意大利的 Schola Gregoriana "Scriptoria",直译为格利高里著作学者(合唱团),由一群年轻的格列高利圣歌爱好者组成,他们致力于根据最准确的符号和美学模式来研究和诠释古老的单曲素歌,在意大利很有名望,他们的演唱的确表述着清晰、虔诚、平静而自信的宗教精神。

重头戏的管风琴演奏家Roberto Loreggian(罗伯托·洛雷吉安)师从荷兰古乐键盘大师托恩·库普曼,他以精湛的键盘技术和富有表现力的音色相结合,特别在色彩、对比与轻音哨管控制上给我好印像,第一首后几段管风琴独奏颇为稳健。


https://pan.baidu.com/s/1ZwhcpunWrrrNEg1gtUQRRA?pwd=p2c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25 07:05 编辑

两篇弗朗斯科巴尔迪的宗教音乐评鉴都得过审,豆腐块的、纯音乐性的文字也不放过,小编历害,真可谓: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爱咋咋,上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发表于 2024-8-25 18: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9:巴洛克时期音乐之:6:弗朗斯科巴尔迪《随想曲 第一册 1624年版》莱翁哈特
内容:大键琴和管风琴家演奏家古斯塔夫·莱昂哈特 演奏弗朗斯科巴尔迪- 11首随想曲
唱片:BMG  日本株式会社 7 658352-2
录音:ADD, 节目时间73.01分,第1-7音轨,录于德国纽伦堡日尔曼博物馆,使用吉奥瓦尼·巴蒂斯塔·朱斯蒂1681年制作的大键琴演奏。第8-11音轨,录于意大利博洛尼亚 圣马蒂诺,使用乔瓦尼·奇普里制作于1556年管风琴演奏,均录于1979年。

评介:弗朗斯科巴尔迪这套作品可以说是复调音乐与对位法在键盘上最高级的的表现形式之一,当然,巴赫超越了他,但在17世纪早期,它处于键盘对位法与多线性键盘音乐的顶端,他的对位法直接指向了100多年后的巴赫。

这套作品献给费拉拉贵族达斯特家族的阿方索王子,所谓“随想曲”(capricci)是基于各式各样的、包括“咏叹调”(当时流行的旋律)和“soggetto"(主题)而创作,早期的随想曲,是一种自由的赋格曲,既:各声部互相模仿的复调乐曲,这里的主题只是一条旋律短语,它是作曲家设计的复调结构以及各种变体相互作用的基础。

这套作品其实已经很说明了是“基于各式各样主题而作”,以第一曲为例,标题《Capriccio sopra Ut, Re, Mi, Fa, Sol, La》 就是在 Ut, Re, Mi, Fa, Sol, La 之上的随想曲,主题是什么?很明显是:Ut, Re, Mi, Fa, Sol, La(既1、2、3、4、5、6)主音Ut在什么音位=B,那么它就是B大调,赋格主题首先在四个声部呈示(依照顺序分别是主音列、主音的高八度、主音的下五度#F和上五度#F)然后就是在这个主题基础上展开自由的、无穷的联想变化,其间再穿插适度的力度与节奏变化,整首作品就在一个简单主题之上通过运用赋格手段,构建出宏伟的建筑,如涓涓细流最终汇集成大江大河。其它几首亦可以此类推。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馈乏、和人们对早期作品曲式结构的生疏,想完全吃透它也有难度,既使它的卡农性质能给我启迪和听觉导引,难度依然存在,但古典音乐的魅力和意义至少对我来说——就在这里,每弄懂一个概念、听通一段旋律、明晰一组结构,都是莫大喜悦,如一杯烧酒滑过咽喉直融入血脉般的畅快,古典音乐就像攀登,吸引你的是登顶之后仿佛与天穹相接的豁然开朗,同时也就会明白,在无垠天穹壁之下,人又是何等渺小,古典音乐灏如云海,穷其一生又能参透多少?且知识累积越多,就越觉出自我的渺小,渺小至完全可忽略不计。

古斯塔夫·莱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 1928-2012)是荷兰大键琴和管风琴演奏家和指挥家,古乐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弹奏的这把大键琴制作于1681年,但声音非常棒,透明而又晶莹剔透,莱昂哈特演奏一流,弹的轻松而宏大,能带给人很多艺术上的乐趣与智慧。


https://pan.baidu.com/s/1J983M2QuYg315x5wJNf3hw?pwd=rx1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83:巴洛克时期音乐之:7:弗朗斯科巴尔迪《托卡塔&帕蒂塔等 1615版》塞吉奥·瓦尔托罗
内容:塞吉奥·瓦尔托罗演奏弗朗斯科巴尔迪:托卡塔&帕蒂塔(3CD)
唱片:TACTUS 5 806078 0  于1987.3.25-28录于:博洛尼亚圣彼得罗尼奥大教堂,1990年出版。

评介:吉罗拉莫·弗朗斯科巴尔迪的这套《托卡塔&帕蒂塔 (3CD)》首版于1615年,分别于1616和1637年修订。

托卡塔是古老体裁,它的字面含义是“触技”,即:演奏家(当时指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展示键盘技巧的意思,演奏家必须通过触键来演示不同声音和音色,技术是键盘的保障,以便让乐器发出美妙声音,对于任何类型的键盘演奏者,都与如何使用手指触键有直接关系,这就是“托卡塔(Toccatas)”的含义。

弗朗斯科巴尔迪(1583-1643)这套《托卡塔&帕蒂塔》是17世纪早期意大利新兴音乐风格的里程碑,它整理了对键盘乐器的新理解,这种理解首先依赖于惯用的作曲和演奏方法,由于其内容的新颖性,它能够同时服务于教学和音乐目的,卷中的托卡塔不仅需要对弗雷斯科巴尔迪的音乐词汇有理智的理解,还需要键盘的精湛技艺,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完美展示作曲家的音乐目的。

即便与此,我依然惊异于他在作品中令人难以言表的的情感性表达,这种情感表达在17世纪早期是非常罕见的,这正是弗朗斯科巴尔迪作品最吸引我的魅力之所在——他有音乐的灵魂在里面,他的情感性难与诉说,却又无处不在,比如第一号托卡塔,蘸满情怀的小调主题反复萦怀于键盘之上,而这种情感性的变奏性质的主题在他的托卡塔中是贯通的,对这样的音乐你就很难运用“技巧性”来分析,它打动你的首先是令人砰然心动的幽深情怀。

塞尔吉奥·瓦尔托洛 (1944-Sergio Vartolo) 是意大利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演奏家,同时又是音乐学家和指挥家,他也曾以假声男高音活跃于舞台,1996年他被任命为成立于1436年的博洛尼亚圣彼得罗尼奥无伴奏合唱团的指挥,他拥有丰富的唱片,无论是作为羽管键琴演奏家(弗朗斯科巴尔迪的这套《托卡塔&帕蒂塔》),还是指挥家(特别是乔瓦尼·保罗·科隆纳 (Giovanni Paolo Colonna) 的作品)和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等人的歌剧。

瓦尔托洛在Tactus 出版的这套唱片是弗朗斯科巴尔迪键盘音乐无比珍贵的瑰宝,啥时听都能令人思绪萦桓,感悟再三。


https://pan.baidu.com/s/1NBanQT6pyHCnsoFPflnmfg?pwd=o5w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24-8-29 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大理州大理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24-8-29 08: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84:巴洛克时期音乐之8:巴蒂斯塔·吕利《贵人迷》三部幕间曲 古斯塔夫·莱昂哈特
内容:莱昂哈特和S·库基坎等演出让-巴蒂斯塔·吕利的戏剧芭蕾舞剧《贵人迷》
唱片:SONY BMG出版巴洛克60张套盘之37-38CD, 录于1973年,1988 2008再版。

评介:吕利(1632-1687)是意大利裔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王路易十四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最信任的音乐家,他控制了当时法国音乐的创作与方向,开创了法国式歌剧,发展和创作了大量经文歌和法国式序曲,对当时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法国式序曲为老巴赫的管弦乐作品创作指引了方向。

吕利的音乐以辉煌的力量为人所知:快速乐章活力四溢,哀伤乐章情感动人,也由于他音乐创作的“宫廷特性”,他的音乐集华丽、高贵、铺陈和迷人的节奏于一题,十分耐听,从音乐历史的角度看,吕利的贡献在于为法国音乐搭建了基本框架,可以说他的音乐是法国辉煌的呈现,其中他与莫里哀合作,共同开创了“喜剧芭蕾”的法国新歌剧形式,将芭蕾大量运用进歌剧,喜剧芭蕾还导致了宫廷舞蹈的一次根本革命,轻快的芭蕾舞取代了缓慢庄重的舞曲,就如他的这部杰作《贵人迷》。

《贵人迷》是对粗俗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和他们渴望在社会上获得贵族头衔虚荣心的辛辣嘲讽,主角儒尔丹是一名因为布料生意而发家致富的布尔乔亚,这也是痛苦的根源——他希望自己有文化,掌握优雅的仪态,高雅的举止,并梦想成为贵族,这是当时的第一部“音乐芭蕾喜剧”,它有效整合了舞蹈和音乐,由莫里哀后期的重要合作者吕利作曲,是芭蕾喜剧的代表作。故事的梗概是:家财万贯的儒尔丹一心想挤进贵族行列,他附庸风雅,筹备晚会,面对艺术又总是出尽洋相,他坚持要女儿嫁一位贵族,但女儿爱上了英俊的克莱翁特,遭儒尔丹阻挠,于是克莱翁特化妆成土耳其王子去求亲, 并赐儒尔丹“爵位”,使得儒尔丹欣喜若狂的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部剧全剧演出需要4小时以上,现代通行的删节稿也需要2小时左右,可谓冗长,即使在欧州舞台,演出的机率也不很多,莱昂哈特此版即为删节稿本稿。

以现代的眼光看,资深的歌剧迷与芭蕾爱好者很难接受这类“四不像”的剧种,它集话剧、歌剧、芭蕾于一体,但又与正统的歌剧与芭蕾相距甚远,特别是歌者的演唱,既拿腔拿调、又有些矫柔造作,宫廷气息颇为浓郁,与正统歌剧的美声尚有距离,反倒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尤其是它的音乐部分,因而以我看,《贵人迷组曲》比全剧更有市场。

古斯塔夫·莱昂哈特此版深得吕利音乐神髓,演出充满活力与法兰西风范,音乐的抑扬顿挫包括演员的口吻行腔颇具吕利风格,是此剧不可多得的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kvDzLF40AHx8U2iYWP03YA?pwd=b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85:巴洛克时期音乐之9:吕利和夏庞蒂埃《感恩赞》文森特·杜梅斯特
内容:文森特·杜梅斯特指挥 Le Poeme Harmonique 演奏吕利和夏庞蒂埃《感恩赞》
音轨:1-9 夏庞蒂埃:感恩赞 H.146
        10-19:吕利: 感恩赞 LWV.55
唱片:Outhere AlPha 952  于2013年3月25日录于法国凡尔赛宫皇家礼拜堂。

评介:这张CD收录了吕利和夏庞蒂埃两首重要的《感恩赞》。

吕利的《感恩赞》为路易十四在枫丹白露(法最大的王宫之一)礼拜教堂而作,或许是他最重要的宗教作品,最初上演于1677年9月9日,此作被人铭记还有一个原因:在1687年1月指挥《感恩赞》演出中,吕利在用柱杖敲击节奏时不慎击中了自己的脚,感染后他又拒绝截肢,终导致他在1687年3月份死于坏疽。
这部作品演出阵容在当时前所未有:五位独唱歌手、两支合唱队和一支管弦乐队,在和声方面吕利以气势恢弘的块状和弦著称,装饰性的花腔与充满色彩的伴奏技巧听起来效果惊人,五声部的弦乐组、小号、定音鼓和通奏低音组成的乐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已经是“任何想象得到的配器都出场了”,吕利总是尽量减少多声部复调技术的运用,使和声线条更为简化、对歌词烘托的效果也就更为鲜明,这在音乐的发展上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马克-安东尼·夏庞蒂埃(1645-1704)《感恩赞》也是他最著名作品,为八位独唱家和合唱团以及由长笛、双簧管、巴松管、弦乐、管风琴组成的大型乐队而作,是他六首感恩赞中唯一使用小号和定音鼓的,它以著名的好战前奏开始,但随后即在优美内省独唱、重唱、合唱、小号和定音鼓的明亮号角间移动,夏庞蒂埃的设定对文本细节高度敏感。
夏庞蒂埃在他盛年期长期受到吕利打压,因而终生被宫廷排斥,许多人都认为他至少可以与更著名的吕利相媲美,但他获得的荣誉比之则相差很多,直到20世纪后才有所改观,此作很可能是为庆祝路易十四在佛兰德斯斯廷尔克战胜同盟国 (1692年) 而作,其深远的用心可见一斑。

唱片封底对这两部有比较意义的《感恩赞》的解说词很有意思,或许能对欣赏有所帮助,借用过来留存:“这张 Poème Harmonique 的录音使 Charpentier 和 Lully 的《Te Deum》 重新焕发活力,这两首宏伟的神圣音乐作品为庆祝太阳王的胜利和康复。意大利血统的Lully找到了法国艺术的精髓和风格,而Charpentier则将他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的情感和作曲方法赋予了自己国家的音乐。这是两个音乐家、两个国家、两种美学和两个基本利益的故事。Lully 成为了一位受人称赞的作曲家,超越了 Charpentier,并将他降到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等位置”。

和谐之诗古乐团(Le Poème Harmonique) 是一群聚集在文森特·杜梅斯特周围的音乐家,自1998年成立以来,他选择将艺术作品主要集中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音乐上,且成就斐然,这张CD令人印像深刻的效果无须多言。


试听:https://pan.baidu.com/s/14asjKM6gdpvrYD7Yq_uCYQ?pwd=yu2r (M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24-8-30 1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24-8-30 16: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8-30 16:23
CD存档185:巴洛克时期音乐之9:吕利和夏庞蒂埃《感恩赞》文森特·杜梅斯特
内容:文森特·杜梅斯特 ...

MP3太寒碜,补一个高码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Lully - Te Deum - Dum...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IvzEBG_sNXALrEaxHIBMQ?pwd=k3g8


另再分享一个Charpentier的5张套,企鹅4※带❀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HMX 2908140~4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etDCkAdxyRppfaeZDiFvQ?pwd=51l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8-30 16:58
MP3太寒碜,补一个高码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rpentier & Lully - Te Deum - Dum...

哈哈哈!正遂我愿,两个链接都好,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86:巴洛克时期音乐之10:吕利《11首小经文歌》威廉·克利斯蒂
内容:威廉·克利斯蒂率 Les Arts Florissant 演绎吕利《11首小经文歌》
唱片:harmonia mundi 1 31274-1  1987年出版。

评介:威廉·克利斯蒂和他的 Les Arts Florissant(合奏团)录制的每一款唱片都是精品,特别是他棒下的吕利、夏庞蒂埃、拉莫、亨德尔,都属上品,该乐团于1979年由威廉·克利斯蒂创立,一直专注于巴洛克音乐,是世界最著名的巴洛克音乐团体之一,在复兴那些已被遗忘但如今在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的剧目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

这张唱片的11首经文歌,除了第1首“Omnes Gentes”(女高音、女低音)、第6首“Exaudi Deus”(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第8首“Ave Coeli”(高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外,都是为三个高声部(女高音)和一个低音部配乐,它让人联想到圣母和女性修道院,它以巴洛克式的祈祷致力于对圣母圣礼的敬畏精神,同时措词流畅、简炼、严谨且感情真挚,与他惯长奢华的皇家盛乐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17世纪法国宗教音乐一个很好范例。

这些小经文歌本质是神圣虔诚的,由小型乐队伴奏,风格宁静而和谐,这是吕利的歌剧作品所缺乏的,虽然本质上宁静,但音乐并不乏味或沉闷,除了作品的精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歌手和克利斯蒂这个合奏团的精彩合奏,演唱阵容完全是法国人,由三名女高音、一名男低音、一名男高音,一名高男高音演唱中音部分,说实话:棒极了。

演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吕利,尽管他有冷酷的专横和膨胀的自我,但确实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作曲家,他的小型教堂音乐唱片很少,这无疑是其中最好的,现在听吕利音乐的cm已经极少了,人们大多都是在热门音乐上“打转转”,但作为法兰西音乐的先驱,他的作品实在不应遗忘。


https://pan.baidu.com/s/13gaQJMBWbW6vLGOGzMz4_g?pwd=o50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24-9-3 17: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大理州大理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31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