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4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07: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5 10:24 编辑

两篇德·维多利亚宗教作品评鉴仍然审核,哈哈!够严苛,这年头,你想干点正八经的事一路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07: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水调歌头 ·  读黄庭坚《水调歌头》有感,步其韵而和之。

驾鹤作仙游,胜过武陵溪。
天上祥云翠朵,啼啭有黄鹂。
我欲乘风归去,无奈凡尘浸染,腌臜负虹霓。
还作樽前舞,一任露沾衣。

伴残月,倚高荷,听金徽。
人生还须淡淡、粲然玉盅杯。
自有飞泉野涧、自有狂歌踏板、欣喜复何为。
可慕东林碧,寂寞醉舟归。



醉翁吟   重读东坡《醉翁吟》

鹤桓、祥云、仙园。
向灵山,无言,有凡者醉中知天。
汝今东篱渐远、得安眠。
诸事皆佛度、但有心无意堪贤。

朝为饮露、自有天泉。
夕为擢英、说甚悲切如怨。
天高阔而有定、人卑微而无川、例谢自流年。
醉舞于樽前、清心亦可仙、人生无过二三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08: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0: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第20:维多利亚《安魂曲(已亡日课) Officium defunctorum》赫伦维格
唱片:OUTHERE PHI 900 005-6
内容:菲利普·赫伦维格率 Collegium Vocale Gent(根特学院合唱团)2012版维多利亚《安魂曲(已亡日课) Officium defunctorum》

评介:菲利普·赫伦维格(Philippe Herreweghe)是比利时指挥家,我们都知道英格兰、比利时、荷兰是欧州复古乐派的策源地和进化发展最为肥沃的土壤,这其中在比利时,首先是光焰四射的库基坎兄弟圈,其次就属菲利普·赫伦维格和他所创立的根特学院合奏团(Collegium Vocale Gent)。

菲利普·赫伦维格演奏范围很广,其广泛的曲目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当代音乐的所有不同风格时期,这体现了他们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但也在演绎各时期音乐的专业性上让我为之捏一把汗,我曾听过他们录制的贝交全集,距离布吕根、加丁纳这样的复古派名版有明显差距,这到不是说赫伦维格思路不够好,而是说把思路演变为现实需要实力,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现实则是很多人连“罗马”的边沿都看不到,赫伦维格的乐团实力有限,我以为他们搞巴赫或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更靠谱,如这版《 Officium defunctorum(已亡日课)》。

当然,他们的演绎尚达不到如塔利斯学者那样的纯正与古朴气息,但时间给了磨练以巨大的提升空间,这版与1987的塔利斯版在节奏的稳健与气息的清纯上并不逊色,13人规模合唱团的和声实在是完美无暇,声部的平衡无可挑剔,整个录音的音调异常美丽亲切,细节抠的很细,而歌手的吐字清新淡雅,毫不显夸张,赫伦维格和他的合唱团显然在深层次上理解彼此和维多利亚的音乐,从各方面来看都是精湛的录音版本,可列为赫伦维格伟大专辑之一,证明此时他的Collegium Vocale Gent(根特学院合唱团)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时期。


https://pan.baidu.com/s/1KA5P6pj9uvi2fDIWgVpZPQ?pwd=zv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1:巴洛克时期音乐1:蒙泰威尔蒂 歌剧《奥菲欧》雷内·雅各布斯
内容:雷内·雅各布斯率声乐家合奏团1995版《奥菲欧》
演出:奥菲欧——男高音:劳伦斯·戴尔
尤丽狄茜\音乐女神——女高音:耶法特·本-纽茵
信使(messaggiera)——女中音:詹妮弗·拉莫尔
船夫卡隆特(caronte)——男低音:保罗·杰里蒙
阎王普鲁托纳(pluyone)——男低音:哈里·佩特斯
阎王之妻普鲁瑟皮娜(proserpia)——女中音:本那德·芬克
希望女神斯帕兰扎(la speranza)——高男高音:安德莱斯·肖尔
阿波罗(apollo 奥菲欧之父)——低男高音:Nicolas Rivenq
此外还有仙女、牧羊人、幽灵等角色。

评介:巴洛克时期对音乐发展的两大贡献,一个是器乐作品的实质性进展,这个不消说,一个就是歌剧,但甚多年来,人们习惯津津乐道于它的器乐作品,且此类唱片也层出不穷,却多少冷落了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巴洛克时期歌剧作曲家甚多,但真正称得上伟大的、对歌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有俩人,一是巴洛克早期的蒙泰威尔蒂(1567-1643),一是晚期的亨德尔(1685-1759),在歌剧史上,他们是不容忽视的“巨星”,特别是蒙泰威尔蒂,对歌剧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大利音乐史就是一部歌剧发展史,歌剧的兴起首先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此之前,所谓歌剧都是为宫廷服务的,在器乐作品还不发达的当时,王公贵族的消遣方式就是乐观演员的粉墨登场,歌剧在音乐舞台上迅速普及,源于17世纪早期意大利威尼斯第一座公众歌剧院的诞生,至此,公众歌剧院开始向罗马、那不勒斯等重要城市漫延,并迅速幅射到欧洲地区,我们应该明白,当时欧洲音乐的中心是意大利而绝非德国,而意大利的音乐生活首先是歌剧,意大利人只所以特别适合于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它们的语言,他们的发音与归音就好似天然的“宣叙调”,它们天生就具有美声唱法的一切必备条件,巴洛克后期,器乐作品的发展使得音乐中心开始移转向德国,但意大利语歌剧与它的写作风格仍然主宰着欧洲歌剧舞台,从发音上看,由于意大利语言特有的元音因素,它的歌剧演唱听起来较其它语言要顺耳的多,元音成分多的特点也更容易拉长声,因而,其它国家很多歌剧在创作时仍然采用意大利语,如亨德尔、莫扎特等等,歌剧创作的繁荣从来就未从意大利分离出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创作伊始都会相对简单,歌剧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歌剧基本上属于“宣叙调”歌剧,只是给朗诵式的演唱配上简单的器乐,它自然还是“唱”的,但它的旋律性成分占唱段的比重相对要简单的多,对人物内心与人物关系相对浮浅的揭示就不可能将唱段丰富起来,而真正让歌剧开始“唱”起来的就是蒙泰威尔蒂,如在蒙泰威尔蒂的名剧《奥菲欧》中,我们听到了史来第一首、抒发内心独白的“咏叹调”,它尽管在曲调优美上与后期的咏叹调有差剧,但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唱段方式具有奠基作用,我们知道,咏叹调是歌剧的“灵魂”,是歌剧快炙人口的“大餐”,此外,我们还应该清楚,在写作《奥菲欧》之前,“歌剧”这个术语还没有应用,但《奥菲欧》这部作品以真切的情感抒发、大量技巧性的独唱、轮唱、重唱、合唱,以及比过去丰富的多的配器和丰富多变的和声,一举奠定了此作在歌剧史上的地位,因而完全可以这样说,至蒙泰威尔蒂开始,歌剧这条音乐之船才算真正的“起航”。

《奥菲欧》写作于1607年,奥菲欧与尤莉狄茜的神话爱情悲剧在欧洲很普及,它的故事梗概是说:奥菲欧与尤莉狄茜非唱相爱,然而一天命运女神前来告知奥菲欧,尤莉狄茜在树林中被毒蛇咬死,奥菲欧悲痛欲绝,决定独闯冥府,将尤莉狄茜带回。奥菲欧经过种种困难渡过冥河,来到冥王冥后面前恳求,冥后为奥菲欧真挚的歌声所感动,也求冥王放回尤莉狄茜,冥王答应了冥后,但苛刻地要求奥菲欧答应不要回头看他的爱人,否则尤莉狄茜将永远不得返回。奥菲欧欣喜地将他的爱人带回,然而他内心的疑虑最终迫使他想回头确认尤莉狄茜是否跟在他的后面。这一看,招致了冥王的愤怒,无情将尤莉狄茜带回。奥菲欧回到树林悲痛欲绝,他的父亲阿波罗从从天国来到奥菲欧身边,抚慰儿子的伤痛,最终将儿子一同带入了没有悲伤的天国。


蒙泰威尔蒂这部《奥菲欧》只所以在歌剧史上具有奠基意义,还不仅仅在规模与气度上超过前人,主要是作品音乐性被明显强化了,它具备与提示了今后歌剧音乐发展的一般材料与要素,如果听过蒙泰威尔蒂之前作曲家的歌剧,你会发觉《奥菲欧》即使宣叙调都写的很优美,如开声在音乐上就给人惊喜,第一幕牧羊人与河川女神等森林精灵的对唱合唱、奥菲欧与尤莉狄茜的宣叙调对唱、第一幕尾声多声部重唱等等,而接下来音乐与唱段部分写的更为精彩,无论是器乐与人声的独唱、轮唱与重唱都表现出真挚连续的流动美感,并且将这种寓真挚朴实于韵律中的表现方式拓展到整部作品的创作之中,第二幕开始牧羊人与奥菲欧、音乐女神、合唱有多么美妙动听!再加上高音直笛与器乐富于跳跃动感的演奏,真是美不胜收,同时,也为接下来信使的噩耗报信做了充足的铺垫(欢快与悲伤),整个这一幕堪称歌剧场景情绪转换的经典之作。

总体看,蒙泰威尔蒂的《奥菲欧》相比前人更富有韵律感,音乐与故事情节在连接上更为紧密恰当,音乐开始主动运用各种手段去表现情节(听听第二幕信使报信前后音乐与表情的明显变化),这样的直接结果是什么?——歌剧的戏剧性凸显突出了,这对歌剧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也是歌剧发展的“关键一步”!当然,必须补上一句:既使精彩如《奥菲欧》这样明珠般的杰作,也必然带有当时音乐的味道与基本样式,没有谁能完全超跃历史的局限,它显然还达不到100多年后巴洛克后期如亨德尔歌剧那样的瑰丽与壮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田园牧歌式的朴实仍然贯穿于音乐之中。

几个版本中,我首荐雷内·雅各布斯1995年的Harmonia版,他的忠实感就令人欣赏,演出甚忠实于当时的历史样式与历史氛围,无论是独唱家的选择与乐器的配备,都从这个“基点”出发,整部作品演出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却极贴近蒙泰威尔蒂的原旨原味,你看不出雅各布斯在哪个地方“格外用力”,但演出就是这么妥贴的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灵,我由此格外喜欢这套唱片。


托卡塔与序幕:音乐女神向观众介绍故事背景,
第一幕:自8.23分,原野,河川女神与牧羊人等众精灵祝福奥菲欧与尤莉狄茜婚礼,俩人对唱。
第二幕:多声部对唱轮唱、重唱,详和欢快~~信使上场传不详消息,重唱合唱~~奥菲欧唱“我的生命已逝”,发誓要夺回爱妻。

第三幕:冥河边,间奏凝重压抑,奥菲欧内心独白~~希望女神(高男高音)唱“带着诚心与爱之歌前进”以示鼓励,船夫卡隆特阻止,奥菲欧唱著名咏叹调“强大的神灵”,卡隆特仍阻扰,在朦胧的音乐与奥菲欧催眠歌中,卡隆特睡着,奥菲欧成功渡过冥河。

第四幕:地狱,阎王之妻劝阎王将尤莉狄茜放回,阎王同意,但提出在回归人间路上奥菲欧不准回头看尤莉狄茜~~俩人高兴对唱返回人间~~路上奥菲欧心生疑惑,回头观望一眼,尤莉狄茜唱“那甜蜜而又心酸的身影”,消失。众人唱“奥菲欧战胜了地狱、却被自己心击败”。
第五幕:原野,奥菲欧悲歌“群山在哀伤、岩石在哭泣”~~奥菲欧之父太阳神阿波罗出现,劝儿子与自己一同升入天堂,寻找永恒,两人对唱“边唱边升天”~~剧终。


https://pan.baidu.com/s/1ccwflB_3Wwz5hP8FgI1cww?pwd=hrn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发表于 2024-8-9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大理州大理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发表于 2024-8-9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谈论歌剧发展,有几个概念应该清楚:

一、整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早期,意大利都是欧洲音乐中心,这个时期古典音乐首先从声乐发展,器乐那时还处于萌芽状态,而意大利的音乐史,除了科莱利和维瓦尔蒂,多都是声乐(包括歌剧与宗教圣乐)大师,巴洛克中期,随着器乐作品的发展,音乐中心才开始转向德国。

二、音乐和戏剧联姻从而逐步发展成歌剧,始自古希腊,但它真正的发源地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正是佛罗伦萨camerata(卡梅拉塔会社)的贵族、知识分子及音乐家把希腊戏剧谱成音乐上演,才引发了其后有关歌剧发展的一系列连锁反映,其中最重大的两件事都与kamerata的影响力相关联,a、第一座威尼斯公众歌剧院,b、1607年上演蒙泰威尔蒂的《奥菲欧》。

三、kamerata(卡梅拉塔)是什么意思?——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一群知识分子专家学者聚集在巴尔蒂伯爵宅第,讨论古希腊音乐理论。他们借鉴古希腊悲剧,把音乐和文字融合在一起,意在给当时音乐一个新面貌,这群人就自称卡梅拉塔会社(也称佛罗伦萨艺术集团),他们认为创造出一种文字与歌唱水乳交融的音乐,是音乐创新的途径,雅格布·佩里(1561-1633年)和朱里奥·卡奇尼(l551-1618年),是其中最重要成员。 佩里是歌唱家兼作曲家,他成功创造了一种介于歌唱与说话之间的宣叙调,人声在协和音程或不协和音程进行中,数字低音保持不变,用以模仿说话的连续进行。这种宣叙调听上去像音高不停变化中的自由朗诵。 而卡奇尼职业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这种多重身份对他从事歌剧事业起到了特殊作用,卡奇尼开创了一种新的依据歌词音节的歌唱性风格,力求吐字清晰灵活,并用数字低音加以伴奏,是宣叙调(朗诵调)的创始人之一,他还在旋律线的适当地方加上装饰音,形成了16世纪歌唱时的炫技方法。

由此可见,把佛罗伦萨定标为现代歌剧的发源地是有根据的,它比威尼斯或罗马的“发源说”更有说服力,佩里的第一部歌剧《达夫尼》(1599)在当时颇受欢迎,可惜这部手稿早已轶失,我们已经难见其光彩,他们俩人都创作出不少歌剧,但绝大多数都散失了,录制成唱片的更是廖廖无几,我手里只有佩里1600年创作的《尤莉狄茜》。

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 1561-1633)和卡尼奇是意大利歌剧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因为他们(kamerata)的理论与实践,歌剧才由设想与理论演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意大利,它才第一次被搬上音乐舞台,然后很快为观众所接受,并迅速向意大利其它地区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传播,意大利歌剧繁荣的一页,就这样掀开了。

卡梅拉塔会社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音乐理论,这也是他们“组社”的缘由,他们讨论与构思的,是运用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把古希腊的悲剧、文字与音乐揉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类型,这是他们最为成功的地方,他们成功创造出介于歌唱与说话之间的——宣叙调,并以宣叙调为音乐基础,给文字脚本谱上音乐,从而形成歌剧最早的雏型,从而形成完整的成编成套的音乐戏剧文本。

宣叙调与歌唱行腔的装饰音是佩里和卡尼奇的伟大独创,它显示出意大利人对声乐艺术独特的捻熟与敏感,歌剧发展史应该重重为他们写上一笔,但他们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让歌剧艺术在他们手上再丰富完美,你会发觉他们的创造力有所匮滞,这个时候能接过“衣钵”只有意大利威尼斯罗马乐派的蒙泰威尔蒂。

听过佩里的《尤莉狄茜》再听蒙泰威尔蒂的《奥菲欧》,你会明显察觉,无论从哪个方面,蒙泰威尔蒂的歌剧都大大向前跨越了,以我浅显的眼光,我至少看到两点质上的提升:

一、蒙泰威尔蒂歌剧写作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与戏剧悲剧,换句话说:他的阐述方式和音乐风格复归于意大利,就意语歌剧来说,这是一个本质的跨越!这样说能明白不?意大利语歌剧的基本调子、它从此风靡欧洲的基本模式、其后200多年里它伟大的发展,都由《奥菲欧》开始,他从此摈弃掉了意大利歌剧与古希腊戏剧之间的联姻,从此,意大利歌剧由内到外都是一套全新“礼服”。

二、音乐在歌剧中所占的比重大为提升,正如我上文所说:它具备与提示了今后歌剧音乐发展的一般材料与要素,如果听过蒙泰威尔蒂之前作曲家的歌剧,你会发觉《奥菲欧》即使宣叙调都写的很优美,如开声在音乐上就给人惊喜,第一幕牧羊人与河川女神等森林精灵的对唱合唱、奥菲欧与尤莉狄茜的宣叙调对唱、第一幕尾声多声部重唱等等,而接下来音乐与唱段部分写的更为精彩,无论是器乐与人声的独唱、轮唱与重唱都表现出真挚连续的流动美感,并且将这种寓真挚朴实于韵律中的表现方式拓展到整部作品的创作之中,第二幕开始牧羊人与奥菲欧、音乐女神、合唱有多么美妙动听!再加上高音直笛与器乐富于跳跃动感的演奏,真是美不胜收。
此外,必须提到的另一点是:整部作品器乐部分的比重明显的加强了,前奏曲、序曲、间奏曲不仅优美动听,也对烘托剧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让人惊叹的是乐队的配置,这样庞大奢华的管弦乐队是卡梅拉塔会团难以想像的,我一一列举出来:2架羽管键琴、10把次中音维奥尔琴、一架竖琴、2把法国小提琴、2把大号吉它、2台木制管风琴、3把低音维奥尔琴、4支长号、1架簧管小风琴、2支木管号、1支高音长笛、1支克拉里昂小号、3支带弱音管小号。这样的乐队配置大大出乎人们的想像力,既使过去相当长时间,也没有其它歌剧能够与之媲美。

蒙泰威尔蒂对音乐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奥菲欧》,如果你听过《奥菲欧》,也听过亨德尔,听过威尔第和瓦格纳,你就会发现,自蒙泰威尔蒂之后,歌剧所有的发展路径,《奥菲欧》都预先设定好了,正是由于《奥菲欧》,歌剧才从浅薄奢靡的宫廷戏剧中完全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民俗化戏剧化而又高雅丰沛的音乐艺术,不夸张的说,它是歌剧艺术发展的一块真正奠基石,若没有《奥菲欧》,歌剧艺术不知道还得探索多少年才能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的空前繁荣。

剧情与蒙泰威尔蒂《奥菲欧》大抵相同,但由于是为巴尔蒂伯爵女儿大婚而作,结局是大团圆的喜庆结局。

序幕(开场白):由Tragedia以分节歌方式告诉观众剧情不再是悲剧,及故事梗概。
第一幕:婚礼,草原森林众人庆贺,尤莉狄茜唱宣叙调等等。
第二幕:奥菲欧尘浸在幸福中,与众人轮唱,信使达芙妮(女高音)带来尤莉第茜被蛇咬而死亡的噩耗,达芙妮有大段朗诵式叙述,之后奥菲欧唱挽歌,仙女和牧羊人也用叠歌合唱悲伤的歌。
第三幕:主要是阿赛洛叙述他如何跟奥菲欧去冥间拯救尤莉狄茜,他看到神走出战车扶起奥菲欧,仙女和牧羊人都认为有幸运的事情发生。
第四幕:爱神维纳斯鼓励奥菲欧,奥菲欧去地狱之门唱悲伤的歌“在海岸的葬礼上(第2.53分)”,打动冥王冥后,最终同意奥菲欧带走尤莉狄茜,两个合唱队以轮唱方式庆祝超越死亡的胜利。
第五幕:因为听不到消息,仙女和牧羊人正担心,阿敏塔赶来告诉他们喜讯,大家用分节歌的方式庆贺尤莉狄茜和奥菲欧胜利归来。

尤莉狄茜\仙女III\Tragedia\普罗斯皮娜——女中音:格罗丽娅·班蒂特里
奥菲欧——男高音:吉安·保罗·法格托
阿敏塔\Radamanto——男高音:马利奥·切赫蒂
阿塞洛——假声男高音:朱塞佩·扎姆伯恩
卡隆特\牧羊人——男低音:瑟吉奥·弗莱斯蒂
达芙妮\仙女II——女高音:罗萨娜·贝蒂妮
仙女I\维纳斯——女高音:莫妮卡·贝文努蒂
普鲁托雷——男低音:弗里奥·赞亚斯
Tirsi——男高音:保罗·达·科尔

和谐琶音合奏团\指挥:罗伯托·德·卡洛

此剧为史上第二部歌剧,距今已过去400多年,其中一部分宣叙调由卡奇尼谱曲,实应为俩位重要作曲家合作的作品。
佩里第一部歌剧《达芙尼》作于1594-1598,在当时颇受欢迎,可惜原稿散失。
从欣赏的角度讲,400多年前的此剧过于单调,也不大好听,但若想了解歌剧的发展史,此作不可不听,欣赏古典音乐若只是寻着悦耳好听就很难有质的提高,因而,花上一个多小时仔细听听值得。

演出水平很高,特别是几位歌唱家能在平淡无奇的宣叙调中发挥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热情、显示出一流嗓音与唱功,实属不易。



https://pan.baidu.com/s/1tj0V4BEAIgcsdOCbyK3olw?pwd=p7v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0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15 13:44 编辑

这样的文章,与坛子很不合时宜,想起一首词,如下:


水调歌头   读东坡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步其韵而和之。

谁道夕阳好、一脉水连空。
清流为我远去、涟滟映天红。
虽是初秋节气、依然千般烂漫、绰约胜惊鸿。
借得知君语、人在花丛中。

梦蓝田、入东篱、倚奇峰。
玉锄银镐挥处,粲然遇陶翁,
“喟叹人生苦短?何不解甲归田?空幻枉英雄”。
小舟从此去、江畔快哉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发表于 2024-8-15 1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发表于 2024-8-18 1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龙岩
MusicAV 发表于 2024-4-16 21:20
74楼说起过的Prey普莱出演的费加罗两部姊妹篇DVD版。D9文件,PCM2.0&DTS5.x。和CD录音版相比,其它演唱者 ...

2 X D9 的伯姆版《费加罗婚礼》下载到56%,就卡住不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0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20 07:19 编辑




歌剧系列之二——蒙泰威尔蒂 奥菲欧 哈农库特 1968

哈农库特是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本真主义”复古乐派的主将,在当时大型交响乐团占绝对统治时期,小型的用古乐器演奏来追根寻源巴罗克乃至古典主义初期作品的方式无疑是一股清流,而开拓者之一就有哈农库特,蒙泰威尔蒂的《奥菲欧》是他开山问世的“三板斧”之一。

我一直认为,哈农库特的本真主义与平诺克、霍格伍德在“基准点”上很不同——他是用现代音乐思维、古乐器演奏方式来统辖诠释本真主义,而平诺克则纯粹是古乐思维,因而他的“复古”也就更彻底,在这一点上,哈农库特与加丁纳到是不谋而合,换句话说:这老二位的复古思潮,并没有完全脱逸开现代视角,因而,他们的演绎也许不如平诺克纯粹,但他们在思维广度与涉猎空间上则广阔许多,加丁纳的贝多芬、柏辽兹都是名演名片,而哈农库特的《贝交全集》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质版本,此外,他的舒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都可登堂传世。

明白这一点再来听哈农库特这个1968版《奥菲欧》就更容易体会:同是古乐演出方式,但它与雅各布斯在风格、布局、乐器、人员配备的不同,演出效果也很不同,如开声的托卡塔,哈农库特明显带有生硬的现代色彩而少了些古乐柔软味道,对管弦乐与演出效果的不同追求,促使哈农库特在一定程度上模糊音乐的历史背景,甚至可以这样说:这版《奥菲欧》用力在于求新、而非完全复古,因而,我们能感觉到哈农库特有意减弱对歌唱家的控制,给每一位独唱以很大的运声自由,这种近似开放的演唱方式所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演出“更像是”歌剧,我们要知道,在蒙泰威尔蒂的《奥菲欧》问世时还没有歌剧这个词,这部剧当时的称谓为:一个音乐故事。

但是,统辖的说,古乐的本真主义演奏方式与现代管弦乐一个本质上的不同是古乐更为简洁干净,它的立足点之一在于用当时的乐器力图还原当时的音乐风格与音乐规模,因而删繁就简历来是古乐演奏的普遍原则,哈农库特、平诺克、霍格伍德等都深谙其道,这版《奥菲欧》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简洁率真,虽包括器乐部分、古色古香的味道不如雅各布斯,但音乐语言仍保持着直率不拘,华丽、空灵、富丽堂皇的合奏,如果你对剧情够熟悉,这版可能让你更容易进入剧情。

剧中突出了匈牙利男高音孔泽马(Lajos Kozma)与美女中音凯西·贝贝里安(Cathy Berberian)的份量,孔泽马嗓音条件不错,他演唱的奥菲欧很有质量,运嗓清亮有力而又灵活,唯第三幕大段咏叹调气吸调整的不甚理想,有点磕磕绊绊,到是演唱信使与斯帕兰扎的贝贝里安有更出彩发挥,这位当时美国前卫的著名歌唱家在这版的表演无可挑剔,带给听众标准的模范演唱。此外,同样是双重角色的女高音(音乐女神\尤莉狄茜)Rotraud Hansmann及其它几位歌唱家都有出色表演。

奥菲欧——男高:拉约什·孔泽马
音乐女神\尤莉狄茜——女高:罗特劳德·哈斯曼
普罗斯皮纳(阎王妻)——女中:埃里克·卡塔诺茜卡
信使\斯帕兰扎——女中:凯西·贝贝里安
牧羊人、精灵等——男高:吉特·图林、尼吉尔·罗杰斯等
阎王——男低:雅奎斯·威利塞西
卡隆特——男低:尼古拉斯·西蒙科夫斯基。
阿波罗——男中:马克斯·范·埃格蒙德
维也纳古乐合奏团  

https://pan.baidu.com/s/12ZJ6uCDOY1kBAsNEZi-LRw?pwd=ciwk  (感谢428楼的音频原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发表于 2024-8-20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发表于 2024-8-20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亦乐乎lh 发表于 2024-8-18 19:41
2 X D9 的伯姆版《费加罗婚礼》下载到56%,就卡住不动了。。。

花点小钱在某宝买个5-11年的5盘会员,离线功能很强大,只要下载过的都可以秒下。

https://115.com/s/swz27lo3hq9?password=3377&#
Mozart_Le Nozze di Figaro ( 1976 ) [2xDVD9]
访问码:3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24-8-20 12: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龙岩
joseph_li 发表于 2024-8-20 09:56
花点小钱在某宝买个5-11年的5盘会员,离线功能很强大,只要下载过的都可以秒下。

https://115.com/s/s ...

感谢分享!终于收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24-8-20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8-15 08:32
这样的文章,与坛子很不合时宜,想起一首词,如下:

文章水平太高,一般人真是听不懂,我现在也就看看热闹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24-8-20 17: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8-11 10:50
蒙特威尔地:“圣母晚祷” 三版

https://pan.baidu.com/s/1tl7yclWXR5nj7fdaCZCp7A?pwd=6he6

来晚了,求再分享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发表于 2024-8-20 1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8-20 17:48
https://pan.baidu.com/s/13CSqIfXIzU4gUg_XoM2ABQ?pwd=g4xm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5: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2:巴洛克时期音乐之2:蒙泰威尔蒂 歌剧《奥菲欧》耶曼纽尔·哈姆
唱片:EMI Virgin Veritas 5 45642-2
内容:耶曼纽尔·哈姆率欧州之声音乐会乐团等2004版蒙泰威尔蒂歌剧《奥菲欧》

评介:蒙泰威尔蒂 《奥菲欧》公认为是现代歌剧的起点,400多年前的创作已经具备了现代歌剧所有要素——令人难忘怀的故事与深遂的启迪意义;诗歌般抑扬顿挫的宣叙调;完全音乐化了的咏叹调;主调和声与复调对位兼备的合唱对唱,大规格管弦乐队伴奏以及多彩多姿的器乐效果,这都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至今它仍是歌剧院的保留曲目。

此剧是蒙特威尔第写的第一部歌剧,创作于1607年,同年在意大利曼图亚宫廷首演,故事取材于希腊神话,主人公奥菲欧(另译俄耳甫斯)的故事在欧州很普及,蒙泰威尔蒂试图以全新的音乐形像与新颖的切入视角唤起人们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有机融合的兴趣,在他之前和之后也都有同题材歌剧涌现,但蒙泰威尔蒂此剧始终居于顶尖地位,每位认真听过全剧的cm都情不自禁为其超一流的艺术而折服。

耶曼纽尔·哈姆此版录于2003年,不仅在新千年后的版本中出类拔粹,与任何版本并列都不显逊色,奥菲欧的扮演者伊恩·博斯里奇有引人入胜的表演,他的演唱感情充沛,情感变化非常丰富,充分表达了喜悦、希望、恳求、激情、痛苦与绝望,运嗓绘声绘色而恰当适度,的确精彩,真不愧为EMI力捧的优秀青年男高音。著名法国女高音娜塔莉·德赛在序幕中优美的演唱除了现代味道稍浓外并无任何不妥,嗓音仍然超能超棒,一惯的纯净、华丽、高亢,她和伊恩·博斯里奇、埃丽丝·库特(信使扮演者)的演唱仍是世界级的,再听听次女高音埃丽丝·库特在第二幕令人心碎又令人信服的表演!我稍感不足的是尤丽迪茜扮演者帕特莉吉娅·乔菲,她的演唱缺少一些少女空灵纯净的美丽气息。

耶曼纽尔·哈姆的管弦乐队充满活力,同时又散发出克制的自制精神,为歌唱家们提供出天衣无缝的伴奏与烘托,特别是木管与铜管给我印像颇佳。


https://pan.baidu.com/s/1azGB_VJh17vUA0dVJRWnmA?pwd=y5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5: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173:巴洛克时期音乐之3:蒙泰威尔蒂《1610年的晚祷》马丁·皮尔曼
唱片:TELARC  80453 - 2CD  1997版
内容:马丁·皮尔曼率波士顿巴洛克乐团1997版《1610年的晚祷》

评介:蒙泰威尔蒂“1610年的晚祷”又名“真福童贞女的晚祷”,写于1610年,为他当时供职的意大利曼图亚公爵府小范围听众演奏之用,共包括14曲,所谓“ Vespers ”(晚祷)是罗马天主教第7次的每日功课时间,也称为晚祷,此作实际上是一部弥撒曲集,其中的每首运用不同的声部,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部大型乐剧欣赏聆听,这里既有复调手法,也有单旋律的协奏曲风格,并加以各种手法润色,其中甚至用到了后人才成熟的“主导主题”和令人赞叹的戏剧手法,在文艺复兴与早期巴洛克的跨界期,蒙泰威尔蒂就能创作出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型宗教乐剧,实在是匪夷所思。

马丁·皮尔曼(Martin Pearlman)此版曾获1999年格莱美提名,演出阵容可观,包括一个30人的合唱团,管弦乐团也很圆满完成了工作,对一些技巧性的难度应付有余,CD2的开始曲“Sonata Sopra Sancta Maria, ora pro nobis9(圣母玛丽亚)”,器乐部分纯粹的巴洛克风味听来就令人愉快,再衬以赞美般的高飘女高音和声,颇令俺有美不胜收之感。

歌唱家们以男高音理查德·克罗弗特最让我满意,嗓音不错,的确有抒情男高音漂亮清澈的好底子,演唱的由衷而又修饰得体,台风稳当,共鸣无可挑剔,听听第7曲(CD1第10轨)他与莱顿·艾特金森、波拉德·达蒙德男高音三重唱 “Motet - Duo Seraphim(黄昏天神)” ,真是好!有他在,这套唱片的艺术高度就有保证。

合唱团是值得信赖的,它们总能给听众提供强有力的混声与音场效应,如第10曲(CD1第15轨)“Lauda Jerusalem(赞美耶路撒冷)”,波士顿巴洛克风格有力的表演令人激动,同样给我留下印象。
两位女高音略显得弱了些,不是说唱的不好,而是男高理查德·克罗弗特太出色,你不由会对女高音提升期望值,但不管是珍妮丝·钱得勒,还是凯勒·克莉弗特的音场都很难与之达到对置的水准。

这是一部美到令人心醉的宗教作品,不认真听听实为可惜,在文艺复兴晚期年代,蒙泰威尔蒂之所以能与莎士比亚齐名,可不是白来的。


https://pan.baidu.com/s/18Xj6Ac16AmIDSbV3OFDYHw?pwd=3zz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6: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omman 发表于 2024-8-20 16:14
文章水平太高,一般人真是听不懂,我现在也就看看热闹啦。

从迪费到巴赫亨德尔这长达300年音乐发展蔚为壮观,但的确有难度,我力争系统的重温,特别是宗教人声与歌剧,通过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力图捋清晰它的发展脉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6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