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56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森海、拜亚、歌德等这些老厂,难道不能镀膜,这么多年,塑料就塑料吧,但是,眼镜毕竟还是老老实实,做那种不带色的,就像线还是老老实实无氧铜一样,也是一种选择。(是不是森海易主了不确定,是的话就又走一个)
再说一下拾音,很多时候,听音乐,并不纯净,杂扰很大。这里概述几类,旨在感叹,只有纯净一念,才能拾得相对纯音,得到近似乎的完美体验,就好比全日食一般,彻底的,遮蔽杂扰,得到纯粹的体验。
杂扰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皮囊,这个很难安顿,无数不适,时时丛生,别的不提,就耳机的重量,脊柱那个最小巧的骨节在最顶端,支撑皮球那么一个脑袋,是那么脆弱,400+g的耳机挂上去,实在有点残忍,此其一。
另外,什么姿势,身体的感受会相对减弱一点,值得摸索,同时也要关联装备,不见得是豪华装备,什么STRESSLESS椅子,这些东西,或者芝华士沙发,个人经验,这些东西认知上很爽、高档。但是用起来,他那软软的包裹,你那弯曲的身体,可能会慢慢发现不自在的地方,不一定有硬板凳来的稳实可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还有一方面杂扰,就是环境,花了那么大力气拉专线、净化电、净化信号,却没有净化时间。
不是深夜,外面随便车水马龙,随便鸟语虫叫,人们的活动、交谈乃至空调外机,这些,都远远大于你除去的杂扰。
哦,你说用了设备以后,声音干净了很多,隐藏和替换,没什么差别,但是丰富变得单调,这个差异,自然会觉得效果明显,但是,依旧不解决根本,这些外来的杂扰,依旧会在欣赏时候,同音乐一起,同经过优化的音质混合在一起,平行的,一同,融合为你的一念,产生化学反应
想办法尽量去扰、净念,能够做点什么,让这个构成、这个聚合,相对更纯粹,让心思放在音乐的占比更大一些,是关键。
吃的太饱昏沉,热水澡泄气,冷水澡提气,伤风感冒耳朵不灵,种种变量、种种困扰,呵,好时候,确实难有一阵子,但是,相比而言,都能忍了,大部分时候,也根本没有这些条件,车上、飞机上,照样云视听的欢,照样听得出一二三四,而最主要的干扰,是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3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想是困扰最大的要素,相比前面提到的客观环境,因为客观外扰,是变动的,是已知的,是被识别的,是能够尽量针对性忽略的,而想,是固化的,是坚执的,是忽略的,是习以为常的。
就那云视听来说,那真是很魔幻的一件事情,你可以用任何器材,去听其他器材,照样可以分辨其他器材的特质,但是本身用的器材却不一样,但不阻挡你借用它听其他器材的录音,有点隔山打牛的意思,确实大魔术师。
但是,想,挡住了云视听,怎么挡住呢,只在于你知道是什么就挡住了,你知道录音的设备构成,就会串起一阵阵联想,担心种种变量,能否让你听到对应器材的真实,就这样,怀疑丛生,就挡住了,不是辨音,而是辨识。
忘记这些过程概念,改组意识结构,用那句耳朵起茧的箴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像乐高一样,拆掉一些环节,留下尽量要紧的部分,直取其声,而后再判,就准了。
尤其是围猎,一个器材,不同组录音,先都尽收,空杯心态,而后拿得交集部分要领,再一转念,把种种组合的部分,做一思量,即可得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偶然,听到一个PS1000的云视听,才开声,就让我想起了那个方棍版本的Mpro,那个机器,是当时卖了RS1换来的,为的就是小白版主的推荐,更均衡全面的声音。
其实RS1,也是很好的东西,尤其是眼镜版本,人声毒的一塌糊涂,我听人声也多,当然,之前收来的到不是眼镜版RS1,不过方棍版机型,也很早很早。
那么,呵呵,还是杂念多,听了PS1000,马上,M1、125X、225X、M2、Mpro、PS500、GS1000……这些特性都浮现出来了。
我曾经感慨M1很好,就是钝了一口气,一口气而已,而如今,125X找会这一口气,那个环状耳罩,我对比完整海绵罩,还是更觉得舒服一点。
虽然不是在爱丽丝那一脉的路上,接续M1找到的欢喜,毕竟M2就是沉甸甸容易甩晃的金属外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说回那个方棍版的Mpro,它到底好听么,高明么?哎,PS1000,一听,让我恍然。
记得当时一直旗舰木碗,出了一个GS1000,大家一阵欢呼,什么价格、市场定位、声场、素质都不亚于HD800的东西出来了,是的,出品在800后面,又是大木碗,配了新的大耳罩,然后歌德品牌有一次扬眉吐气。
转而,静悄悄的来了一个PS1000,嘿,这东西,再上一层楼,有什么不一样呢?
更醇厚,哦,更韵味,哦,那就是偏阴性,多水属性,没有那么干柴烈火,没听过,始终无缘。
但是,如果听到,便马上能够联想到GS系列,知道PS到底多大变化,走了多远,几乎一目了然。
GS1000及后续机种,听过的感受是有点薄、细,不好驾驭,不够丰满,当然,可以暗示自己,听编制,这样才能摆的开、放的下,不过,自己究竟少听编制,那也就很稳的告知自己,不要折腾了,还是Mpro。
多年过去了,偶尔听一下Mpro,怎么回事,那么干、薄、亮,倒是不刺,但是没有肉感,再听PS1000,呵呵,歌德,你是这样调音的,你是这样定价的。
我要是不受旗舰情怀的耽误,我还枉升几级做甚,交学费很勤快倒是,笃信Mpro的无敌,乃至莫名的觉得比德奥系的更无敌,莫名其妙,没错,就是没有依据而跨越式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Mpro这个机器的调性,你想翻转它,甚难,不仅仅矫枉过正,而是要以偏补偏,以毒攻毒,专门打造系统才行,因为,要“纠正”、要“修正”的太多。
除非你本来喜欢那种形态,就像把SUS推硬,把HD800推满,把STAXX9000推出粘度,把T1头版推出惊喜,非不能也,太绕路,想兼得,废煞神,是不为也。
那么,225X,对比125X,GS系列对比Mrpo,也就是一条近似路经上面的大方向的变化,更密实、更大动态感,更刚,更清,可以顺藤摸瓜的事情,如果你爱糊,那么就要反选,找出那个实在让你受不了的糊的上面一个,也就对了,价格嘛,概念的标记也,不要着魔。
还有一个云视听,电影马戏之王的一段歌曲,几个版本的云视听,印象深刻的有二。
一个是带完整动画剪辑的黑胶版本,声音现场感一流,这是黑胶优势,但是不是核心关键,核心关键是,带动画,那种代入感,马上不一样。
就好比用餐,色香味俱全,关键在俱全二字,平时的2.0声道,不管你再是什么头版CD,什么母带音质,毕竟眼睛没有火力全开,脑放未满。
这些东西的冲击力和震撼感,还是远远不如电影或者游戏的综合制作,毕竟人家是完整的套餐,当然,很有意思的是,再刷了3遍以后再刷,不知为何,就如同嚼蜡,了然无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二来的印象,其实关联一,就是麦景图大家伙下的组合,播放马戏之王,额,很麦景图,但是不起劲,没有临场感,就算不对比黑胶带视频的版本,对比其他段数字录音,也不喜欢。
不是器材不够班,那也说是百万组合,但是可能不如一个喇叭的效果,何以如此,麦景图味太重,当然,你适应后,融入进去,就不一样,就像入耳塞子,佩戴有异物感,过几秒,就好了,就爽了,由此会引出下面话题,此其一
其二,大声场~空荡荡,顺滑连贯~质地纹理模糊,结实~不宽松,儒雅~不犀利,非常/史上最强~非常偏/史上最大胆,宣传,从来都是实话实说,自己看不懂,不怪别人,不偏~太稳~不好玩
其三,我那个古董日本平板,给到友人试听,问曰,这个老家伙和你听过的3副平板对比,有什么区别,答曰,完全不同,味道确实好,醇厚,解析和动态弱,密度和凝聚感好。
其四,我本来这久兴趣在平板,试想云视听不够可靠,要么租一副当今的旗舰、次旗舰来实际比划比划,但是云视听后,我就已经丢掉了这个念头。
因为我知道,换来的不是更好,而是另外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在我听过的平板当中,现代的机型,和这个古董最相近的是MEZE,全是味道,的那种第一感受,素质隐含在味道里面,只不过,MEZE是更加精致,圆润,这个古董更质朴,粗放。
都是麻婆豆腐,一个是五星酒店的出品,一个是街边苍蝇小馆的呈现,我有麻婆豆腐吃就行,无心鸡蛋里面挑骨头。
再者,同样日系,final 8000pro那个造型独特的平板,话说,新的旗舰,从800起,造型不炫酷都拿不出手,也是一股风气,最老实的拜亚也开始绣花了一点,仍然保持很老实的相对状态。
说回final耳机,那是典型的当代日式调音,精、锐,和我这个古董完全不同,我这个也是日本造,当年日本人那么古朴么?日韩风格与欧美大不一样,就是那个岛小,总是多一分精致、碧玉,少一份雄浑、架势。
其五,挑战性是一个悖论,没有折腾,没有成就感,直接就很好,那也没有意思。
意思是什么意思,好比平板的nan6对比nan7,就平实保守,nan7对比nan NB就更规矩,意思不属于听话的孩子,老老实实,相对于有意思的没有意思,但是无诤、无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有意思的,器材存在感就需要强化,音乐表达需要让位一点,要源于音乐,高于音乐,才能出意思。
思绪有些杂乱,逻辑连贯性有欠衔接,没有办法,都是近一步念头的支撑,同时发起,只有生硬缝合,拼聚一堂。
MEZE的乐感确实一流,但是让我有个想法,本该如此,后续elite版本,素质更强了,就是前面的金色的那版,一条2K升级线,声音更顺滑。
哦,讲到这里,我有一点感触,平板的顿挫感,强于动圈,要补一点油,做一点找平,削去一点个性,更中性、入耳一些。
那么,官方升级自然是一法,另外一法,用胆机加持,把胆的那种倒角声特点,嫁接过来,可以异曲同工的效果产出,且胆机可以很多调整,那么平衡点的摸索,也就有更大自由度,只是胆机最大困扰,是基本不能随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话题再回来,似乎老革命们已经玩过一轮又一轮,不止一轮,但是,新韭菜的收割还是类似的方式。
你仔细做中古的功课,也会发现,素质、味道,这个进度条,左右拉动,总是盈利,无外此法。
一方面,旧时机种,不是不能做高素质感的声音,要等着技术,因为素质感,相对而言的事物,没有具体门槛,有比较差异即可,差异明显即成
况且,当年索尼的010等一众,也比较早期相对,不也摆那里,当时也是一览众山小,现在山也没长大,多少,
另一方面,虽然,时间、空间、内容变化了,但是,本质没有变化,这种异熟,就眼睁睁的呈现,本质没变。
按小说而言,时间地点人物皆变,怎么叫没变,哦,没变的是那个大的,宽泛的结果,就是素质到头找乐感,乐感到头飙素质,循环往复,轮回不断,如是而已。
这样看来,很多东西都差不多,喇叭裤、紧腿裤循环,原来循环一次几十年,慢慢十几年,渐渐几年,乃至直接同步发生,花样多点叫做市场定位精致添补空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2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素质也可以视作器材存在感的凸显,乐感的缺失也可以视作被替代,替代和削减,看似不同,但是效果一致,器材从幕后到前台,从前台到幕后。
有的时候,我觉得,做出乐感,是应该的事情,是本分的事情,还卖那么贵,搞啥?搞出素质感,是画蛇添足,是刻意割韭菜。
但是换过来想,人总会腻,做出素质感,是高班的标志,是进化的同义词,是应该的事情,是本能的事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没错!
返祖,祖非固定,亦非固存,有时候,总觉得在现实之外,在其之后,有个什么东西,能有啥呢,除了自己编织的设想,那些坚固的认为,不可动摇的概念。
所谓返祖,在改变之前,在物极必反,在堆叠的路径上拐道,如是而已,再正常不过,时时又刻刻
此时,心中气势依旧,继续踩着西瓜皮滑移,想起了:雄城壮,看江山无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2
发表于 2024-7-3 23: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详细展开讲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3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0: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开箱or开香

涉世浅,点染亦浅;
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开箱,是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也是发烧路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就像竹节一般,印记着一段一段的心路历程,透过开箱的心态变化,在无数次的开箱过程中,发烧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去。
发烧不仅仅是聆听时候的辨识与欣赏,这只是一个环节而已,而每次触及新的器材,才是一个个的发烧里程碑,这有别于自己已有器材的重组,虽然那样,也有变化,但是面对陌生,或者相对更加的不熟悉的参数纳入,才更有冲击力,而开箱,多半如此,故是发烧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同时,相比较聆听,开箱所带来的幸福感,一点也不少。
它影响了开箱前后,相当一段时间,乃至可以说,下一次开箱之前,上一次的开箱余威,仍然犹存。器材发烧,器材本身触发的思想念头,本身也就持续贯穿发烧过程,发烧也就是一次次开箱的经历。
纵观自己的N次开箱,透过心识的变化、现象,找寻里面似乎存在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早年自喜音乐,喜欢把自己放在音乐的环境中,喜欢做事配合背景音乐,那时并不发烧,一点都不烧么,那时候是的,黑胶嘛,呵呵,炒豆声此起彼伏,那个国产唱机也耐得住折磨,唱针好似金箍棒一样不会折,随意手搓,反正能响,也不在意换碟,接两个流线造型白色长条桌面小音箱,美滋滋。
接着,进入CD时代,这时候不发烧,真的不么?
非也,虽然,器材上面没有追求,只要能够播放载体就行,但是音乐内容上面,有一个界限,有一个范围,有一个取舍。
那段时间,喜欢买CD,学校门口的音像店里,玲琅满目的,价格合宜的那类碟,真是很多,那个时候,仿佛是一个碟,就可以卖出去,老板进货很杂,似乎没有框框条条,也没有什么规律,卖掉一类也就不再补货,你买到也就可能是架子上摆放对应数量的“限量版”
痴迷挑碟,跑遍已知的各个店铺,寻找价格合适的那类碟,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家里的碟堆积起来,这时候,饱和这个词开始浮现。
不论那些价格很高的看着花花绿绿也好奇的碟,那个不敢想,就手上这一把,也有模有样,满足了自己的一个心态,可以自我慰籍的心态。
就是我掰的玉米,已经把对应的那块,能进入的田里头的玉米,掰干净了,是的,挺满,挺满才能满足,才能收手,才足以安慰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告诉自己,音乐素材已足够丰富,新出品的很多是重复,贵价的也是这些内容,很多店也没有新品了,CD慢慢开始少了,我捡了盆满钵满,赚够了。
这样,自然觉得狠有道理,心满意足,也就不再那么疯狂的买碟,精力换了方向驱使,安静的听了一段时间音乐,
CD这个时期大抵如此,真正开始发烧是从五号电池的随身CD机换成口香糖电池的CD机,接着换了MD机,再往后换了ipod以后,才逐步发烧起来,直至后来,才慢慢烧到耳机、线材、放大器等细分组件。

那时候为什么开始发烧了呢?


五号电池的随身CD,是父亲买来的一个电器,我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作用上面,可以放CD,没有在功能差异上面,有过动念,知道后来,这个机器电池漏液,坏了,换了一个国产桌面小台式CD机,也没有觉得音质有什么变化,就是LED显示屏那又大又粗绿色字体的光污染,让人记忆犹新。

直到,信息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7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哦,有类似《新潮电子》这样的杂志了,互联网对我还是陌生事物,但是杂志上的花花绿绿,已经可以让我神魂颠倒,尤其那些便携CD和MD,配上方块字,欲望之门就打开了。
那时候,条件限制,开箱靠父母,自己主要是认可自己的选择,认同广宣的介绍,反复思索、品味着产品的特点,类似森海MX90VC的特色音量控制条或者铁三角ESW9的小羊皮耳罩,想想这些事物,就能心生满足,那些机器的开箱,都有这个特点。
有没有排它心态呢,为了抵消怀疑,自己做一个屏蔽层出来,把意识给固化住。有的,就是会告诉自己,这个品牌比别的品牌好所以不用考虑其他品牌了,这个比更好的型号差不了多少,差的也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这样的排他,逻辑缜密,似乎不留死角,避免自己伤心、心伤,安心在铁布衫一般的自我认同中。
另外还有的思想,就是执拗,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论是否真的必要。
比如,森海的PX200那个眼镜一般可以折叠的耳机,当时请求父亲帮买,结果父亲给买了KOSS的一个挂耳,这个黑黑的挂耳,好像是KOSS 35吧,记不清了,我记得最经典的评价就是拳拳到肉,这四个字形容低频,让我每天念叨。
但是,毕竟不是PX200,还是和父亲闹别扭,他说PX200太贵了,KOSS也是名牌,但是我笃志要PX200,因为降噪的PX250超预算,PX100嘛,开放式,论坛评价说比200好听,虽然价格和产品定位要低一点,但是我不以为然,还是排它意识重,就是一心要PX200。
哎,这个PX200,到手的时候,早已过了心里开箱期,莫不感叹,每每开箱,都是在想象当中提前预演进行的,真正开箱的开始,就是喜爱衰落和怀疑丛生的起始,追到手来就生厌,确实有些悲剧色彩,一喜一悲,一痴一狂,怎么搞的,哈哈哈哈,贪嗔杂糅,痴迷黏合。
最后好像还是KOSS用的久一点,海绵碎掉后,也就尸骨难寻,PX200嘛,线材老化变硬,扔在箱子里,最后似乎也不知所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过了这个阶段,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财力,这个时候,逐步敢于积累能量,挑战顶级,结果得疾染病,旗舰情怀,深陷不拔。
主要的表现为,一个品牌里面,如果认同这个品牌,那么必须买旗舰,除非是功能上的用不到,比如旗舰是平衡口,但是我只用单端;
另外,如果买不起旗舰,就换一个买的起的品牌,然后依赖论坛上面的各种评论,那些文字都要看完,收集在一起,读上好几遍,反复思索,然后固志,告诉自己,这个选择,必然可以越级挑战。
哦,挺有意思,在诸多被建立的概念中,把几个列为对方,把几个算作己方,然后编织它们的关系,让自己有了恩怨情仇,造作的如同小说故事一般,自娱自乐。
举个例子,就像当年,KKMASTER这个放大器,莫名让我痴迷。

同一天内,当时谷津的HA2那个大红鼻子分体,也很火旺,我难得有幸同一天听完KKAMSTER,再听了HA2,然后写了一篇关于水于火般听感的帖子,感觉那一天真是值了,确实值了。

我傻的可爱,心里开出花儿,美滋滋,这些都和音乐没有直接关联,我只是欣赏了很短一阵,但是终日持续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也是一种别致的开箱,当然,后面我真实的开箱了KKMASTER,但是,开箱的里程碑式的阶段,乃那一天的体验,开香。
其实要说吸引力,分体的HA2在架构上,理念上,因为分体,也因为可以适配HD800,这个理念也很有诱惑力,但是自己不知为何,还是中意老欧的KKMASTER。
老婆说,你每天叨叨的就是老欧的板子(电路板),包括跳票2年多的全面优化,包括作者用这个机器去10W级别音箱系统里面做的对比得到的结论,包括自己那天听到了真机那拨云见日的清澈,包括可以换运放的广大想象空间,包括机器开盖后里面密密麻麻的零件和用橡皮筋捆住的两个非常粗大的电容(让你浮想无尽的驱动力),包括可以征服K1000耳机那800更不在话下的假设,包括小白版主对这个机器儒雅声音的评价(我当时认为儒雅的品质,是可以归类在很高级调音范畴的,所以很是器重这个特性)。等等等等,还有一些“包括”,不尽赘述
而且,正因为有HA2这样实力相当的对手,也正是因为当时这个机器的预算基本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上限,这些矛盾、对立的因素存在,更促成了对器材的认可,笃定一志,排除它选(哪怕是被动的排除,比如买不起更贵的,也会自己找理由,这个机器可以超越,进而变成主动的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7: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里面其实很有意思,你可以发现明显的选择性忽略,造就了一个几乎真空的执着。
在喜爱的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排他性,如果,这个机器在自己认识里面,没有能够越级打怪的实力,那么,喜爱是绝对不会有这么深厚。
同时,也树立种种理由,立起重重屏障,捍卫自己的优选,莫益之,或击之。
也希望为这个机器装点种种,用各种念头环绕、包裹、打造、锤炼它,让它强大,让它奔放,让它无敌。年轻人嘛,迷于故事,都有当年。
早年的开箱,在畸形的念头中,虽然瑕疵百出,虽然傻气奔腾,但是境界颇佳,是怀念是向往,痴心绝对,比听音乐可美多了,呵呵,器材党,没有这个体验,整个啥子味道嘛
往后的开箱,随着论坛研究深入、品牌接触日渐增多,进入分水岭,也是一个由总到分,不断散开的过程,随后的过程中,越玩越讲究,越玩越痴迷,越来越恨不得将每一个可以调整的环节,都做到最优,是贪心的膨胀过程,随着财力和认知的扩大,这个过程越来越疯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5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