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K701和K812等耳机的补充
1、老三样
一楼写的东西我很不满意,这并非台面上的自谦,花了两年多听K501系列,在前人的基础上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己多少难以接受。
HD600、HD650前人描述很好,我自认为站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到位;DT880我引用隔壁的讨论:
1.DT880拿在手里感觉比T1轻多了……声音也是。
2.本人学化学的,从化学角度来描述的话,DT880的声音应该说是“气态”的,T1的声音则是“液态”的。DT880较为飘渺,而T1更加绵密。
3.DT880是一支很“魔性”的耳机,最近几天,除了必要的对比,我不是很有欲望去聆听T1。
4.DT880是一支我不想描述其音响性的耳机,他似乎已经把所有的东西揉成一体了,无法分开去描述。
5.DT880对于音乐色彩的挖掘实在是丧心病狂……不同的CD,就是不同的色彩,虽然我觉得T1已经是我仔细听过的现产耳机里色彩最丰富的了……还是与DT880相去甚远.
6.DT880给我的感觉是,他把音乐的色彩抽出来,自己营造了一个音乐空间,直接把你吸进去了,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音乐要素都是不定型的,流动着的,似乎触手可及。换到T1一下子就感觉从某个音乐空间被拉到了某个已经固定形状的音乐厅里了,强烈的质感,形体各异的乐器都开始撕扯我的注意力,似乎将我从音乐拉远了。论及音响性,T1毫无疑问是压倒性的胜利,但是DT880的声音听起来就是有说服力。
7.DT880听起来比T1要轻松一些,听DT880的时候感觉是自由自在的,只想放声高歌或是扭动身躯,而T1要相对拘谨一些。
8.感性完了终究还是得从音响性上将两者对比一番。880的结像其实难说精确,有些时候连声部的边界都不是太明确,定位感就更不用提了,声音相对来说比较平面,质感也是T1更为强烈,声音整体的厚度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唯一占优的大概就是DT880的流畅度吧,声音的流动感很强。
9.DT880的声音终究是写意的,难说真实还原,但是谁规定真实还原是唯一标准?不然你让老铁怎么活(真不是黑)?
10.DT880与T1的音色差距并不小,但是30年的时间里,拜亚对于音乐的表达方式依旧没变.
11.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在聆听某些音乐的时候……DT880总会令我联想到歌德……K240EP也是。 所谓佛洛依德老师的三我,本我,自我,超我。歌德是典型的自我耳机,不必多言。现代旗舰大多是如假包换的本我耳机也没什么值得争论的。唯独这个超我,一心向神正义化身的,不好定义,从楼主的看法来“揣测”,DT880有这意思,再加上x-w“教堂内的录音,诸如莫扎特安魂曲,中世纪神秘剧吟唱”的乐种论断,这耳机的本质大概是坐实了。基本的属性还是泛着圣光,头顶光圈的“神圣”类作品。但从楼主“像歌德”的感悟中,似乎又觉得那时候的拜亚作为先驱,已经感觉出“高贵”时代即将过去,所以有一些实验性质的冒进,混入“世俗”成分。从某种角度来说,开启,或者说,反映了“自我”时代的到来。 K701目前我所看到观点没超过K701发售不久的帖子,讨论浮于表面(如有深刻的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我所听到AKG的型号,大多数可以说““AKG老传统,高频保守但该明亮的时候很是夺目。”高频拔亮的耳机听着”精神“不耐听。 我以为K701”端庄“和”活泼“不可思议的结合到一起。驱动充分下相对意义的”圆满“,接近于圆形声场(偏纵向一点点但没棉被系那么偏纵向),有厚度,瞬态和信息量处于老旗舰第一梯队的水平(没HD660S这种典型高半档综合素质强)晚春午后草坪带黄不绿的染色。 (奥产)K601和K702似透明晶体版无色无味。
2、怎么研究新三样
(1)不插电录音。借用老烧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用不插电录音听HD800,T1,K812 的本质
(2)审美。新三样比老三样对系统要求高,不仅仅体现在录音,还体现在审美。
新时代下,耳机不主导耳机系统的审美,需要音源和放大器体现审美,那么这个话题就很“玄”
,这个我没啥结论。
(3)高质量的、非主流音乐类型的唱片。偏小众音乐爱好者所理解,超前当下主流大众音乐审美的唱片。
所谓”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