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UM粉丝,这个都知道。只是有一说一,如果UM,QDC算DIY,那所有卖超旗舰的都是捏糖人的,中美都算上。别的地方总部咱没参观过不好说,64波特兰,EE亚特兰大我是去过的,有机会去德国的话VE咱也联系联系阿明,去参观参观。论检测设备,生产线,比UM都差一截。
其实有一个很客观的事情,我们能够相对低价买到大厂产品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3点:1. 大厂前期投入大,后续开发成本低。这里就以森海为例,森海有自己加工单元的产线,生产外壳的高精度CNC,开发过程需要从外面采购的东西很有限,且都是成本很低的东西,比如配件,比如线材。即便如此,森海也会一壳多用,一单元多用。2. 产品定位取决于基本盘,森海不会出更高价或者多单元的产品,大耳也不碰平板,因为那个领域不在他们的基本盘里,进入一个细分市场需要重新开模,甚至要重新组建团队,你让森海现有团队去做多单元他真不一定玩的明白。研究一下森海耳塞的团队,基本都是搞物理声学,结构科学的,甚至搞材料的都没有,所以森海耳塞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耳机壳,耳塞单元大概率是外购方案/合作方案然后自产。多单元要找分频点,要熟悉单元特性,外壳和声学结构是影响程度很小。3. 维护品牌成本,森海产品定价相较研发费用,营运成本还是低的,这样就会有一个结果,产品是否盈利,运转很依赖于量,一旦量上不去,结果就是减配。
总结下来就是,有钱,有数。
这几天论坛里很有趣的一个事就是真的会有人以为做生意是“凭良心”吃饭的,而且这口饭还只能是纯正西餐。厂家真正需要评估的在我们嘴里叫口碑,在他们嘴里叫“风险”。哎,有机会做成从国内出去有影响力的品牌,但还是差口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