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看它家耳机的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声音。
每个较为高级的电器,基本都是溢价的。耳放的溢价比耳机大的多多了,按原材料算,一个耳放最值钱的部分可能就是它的外壳,而不是内部的电路。
原材料成本只是一个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人工呢,房租水电等等都得分摊进来,销售费用,它家没少做广告,包括海外视频不少人推,都是费用。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研发费用,那一项一项算进来那就太多了,当然人家办企业就是要挣钱的,这个也无可厚非。定价和销售数量还存在某个比例的反比关系,总利润并不止取决于定价,定的高没人买有啥用?
它家现在的策略是先定个高价,让一批铁粉买进赚一笔,然后到一定程度再增加,再刺激一波销量再赚一笔,这种赚两头的行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品牌美誉度的,但还是那句话,它得回款,它得发工资,付各种费用,还贷款,等等吧。
hifiman的声音还是靠得住的,而且跌价后的一些产品,性价比还是比较好的。以后hifiman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从09年到24年这个15年的平板大耳机的研发碰到天花板了,再往上冲新旗舰,或者说新耳机,还能不能搞出来新花样,是不是以后也开始走向稍微调下音,换个颜色就出新版本的情况了,还是说能够在耳机的结构方面再有新突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