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第二节 “底层”的声音
说一下,在年份、功能、价格上,均属于“低”层的设备,声音如何?
这久感慨一下我曾遭遇过的底层的声音。
所谓底层的声音,包括类似地摊平头塞、几块钱的椭圆纸盆喇叭单元、一百来块的吸入CD机,手机和电脑的直推,以及这种LP机型。
另一个层面,也包括几元一张的LP碟,盗版CD,流媒体里面的MP3水平的文件,乃至手机录音的现场,等素材方面的“底层”。
那么底层声音的特点是什么?
不是劣质,不是失望,而是惊奇,因为之前树立的等级意识太森严,高层和底层的价差如此巨大也是这种意识形态固化的一个要因,所以一落千丈后,以为会难听,其实反而并不会。
反而 ,底层的声音基本不会翻车,非常的稳,因为他就是那个原点,那个基础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底层的声音,就好比蛋糕胚子,是个蛋糕就要有个胚子,全部靠奶油等附加物堆起来的蛋糕,爱吃的人应该很少,总要有个依附,是个音频设备,最基本的是会响,只要响,声音特性就会有个落脚点。
而高层就是胚子上的点缀,的花样,的特设,个性化了的特殊化的了东西,也倒是高层的容易翻车,容易造作偏移平衡点。
高层声音的花样:
①更多在形不在体,在功能、外观、设计上的不同,不落脚在感受上,往往感受上的差异,与价格差异,有较大一段距离。
②花样的方向,素质强化,均衡、延伸、清晰/乐感的凸显,流动、浓郁、完整,这两条脉络,前者常见一点相对。
底层的声音,本分、老实、不造作、质朴、没什么花样,在声音方面针对性的低成本限制了想象力。
如果不做比对,这个声音是完全可以交的了作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如果去做对比,就能清楚知道更高层级多了什么,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但是,相比做错而言,底层的声音,你退的回来,遗憾系数远低于造作失当的高层。
说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底层和顶层之间,隔着一个中层,中档价位,这个梯度的机型,是最为中庸的。
他没有顶层挑战那种或跃在渊的风险对赌,也比底层有一个可闻的进步,是一个全能无咎的选手,尤其对于念头的自圆其说,达到安稳知足,很重要。
如果专爱一脉,努力调整,锁定最佳点位,不管是已知的调整需求,还是未知的探求摸索,直到过当才收手,那么适合走一路升级的方式,跨越各个层级,感受一路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4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从底层向上,有点像金字塔一般,但是金字塔被横切,分为了最下面的大梯形,中间的各个逐渐缩小的梯形,还要最顶上的三角形塔尖。
这是在说变化,最底层梯形是最根本声底,比如都是MM唱头,那这个大底就敲定了。
再往上一层,比如都用了某型号唱针,那么这一层也敲定了,或者用了不同型号唱针,那么这一层就有区别,但是大底相同,唱针区别要较大底次之。
这样一层一层递进,到最后塔尖部分,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存在共性的选项,而是一个个性点睛之笔。
你如果希望一个大的变化,就不能指望大底不变的调整,MM唱头对比MM唱头,就没有对比MC唱头那么明显差异。
维度变了,价格参数有可能不灵,差价10倍的MM唱头之间,不一定有差价5倍的MC唱头来的冲击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5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话说MC唱头,适合古典,对比下来,MM也可以是闷、糊,也不可以这样说,都对为何?
因为所谓细腻的声音,更重要的不是在延伸这个维度,而是在宽松这个维度,化散、不凝结。
也就是对声音的解构、分离度,有了不一样,此所谓细,细者,每一个音符挑出来,呈现清楚谓之细,腻,绵绵密密,但是都能一一呈现,这个在大编制时候,尤其受用。
但是流行就不然,不论怎么腻,还是觉得松垮了一些,音乐各个组分不能手牵手,而是有点疏松而不够力道的虚,一体化的呈现,连贯而有质感和密度,是流行的表达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6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之前写过2篇的黑胶相关的文章,一篇写了新、老唱头的差异,主要是说老唱头里面磁石不如新唱头里面磁石那么强力,导致了声音。
另一篇,引用、罗列了很多别人的结论,啰嗦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包括一些原理。
这两个帖子,前者阅读量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不到,希望了解是什么,怎么样的烧友多,我个人,则更偏重为什么这一面,这一面的“异熟”表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不论观点、还是同类商品,还是借力它方,都能“异熟”。
“异熟”,也就是,跨越、时空、内容三大界限的屏障,变得全然无所知,难以直观认识,也不容易联想到。
但是,隐隐当中,却能达到相通,近似的效果,必须要抛弃成见,才能探到一点“气息”,是也算作玄学中的玄学。
这也是发烧过程中意识链接点,能够瞬间完成,调整方式瞬间灵活化的地方,毫不拘泥,异熟虽然难以琢磨,但是却也能为之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2: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举个例子,唱头磁石的这个差异,以及声音感受方面的变化,很容易就同唱头类型的不同,对流行和古典大部头音乐呈现方式的适合度不同,有所相通,可以一定程度上互换,借力。
再比如,唱头固定情况下,要突破藩篱,那么在唱放上面下手,也可以达到效果。
但是,需要小心同时在唱头、唱放上下手,那种贪心带来的叠加过当可能。
还比如,依旧是唱头磁石的这个差异,以及声音感受方面的变化,这个原则,用于耳机、解码等其他环节,也能完美解释所谓人声机和古典机的差异。
能够说明为什么调整来调整去还是觉得不够意思,还总是差一口气的缘由,能够一点理论贯通很多方面。
说白了,发烧就是一个熔炉,什么理论、什么设备、什么架构,这些都是缘起的组成,平等视之。
不论有形、无形的参量/要素,都具备某种条件下的互换、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穷无尽,毫不拘泥。
只为了一个落脚点,就是对声音的呈现效果,那么现象背后的所有构成它的所谓的过程量,都没有定数,殊途同归,法无定法,烧无穷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8-4 23:05 编辑

这也是烧到后来的一个感慨,对发烧的实践、思考越深入,发现这个事情越没有定数。
一切结论,都是某种组合状态下特殊的注解,乃至随时间,结论也都会变去。
反复打脸已成常态,不论嘴上是否表述,心理可是锃亮,就比如LP,听着听着也来厌恶,火气太重,不够水润,干柴烈火,心生烦扰,就算用胆机搭配,也压不住本身阳刚火气的声底那一面,才觉得比数码好声,就马上打脸,只要一取,就马上有一舍,不在乎取多少,动辄得咎。

状态、组合搭配,比器材本身的重要性并不亚于。
你在锁定关注某个具体板块的时候,它就是一切的决定,无它,直至你的注意力转移。
你如果同时关注几个点,这几个点就打包起来变成一切变量的源头,随心而动,浮游不定。
自己这种探针式的发烧方式,纵使有一定的所谓前期经验积累,也只是浅尝辄止的浮光掠影。
其实只是意气未平,总希望去确立或者去平反一个什么,不论是什么方面。
曾经的念头,外来的输入,就是那些“假想敌”,也就是念头链接能够得以为继的攀附“对象”,起心动念,皆不外乎希望树立,希望不同,希望固定,均为痴心妄想,在化城中的化城里面打滚,远离清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9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心既然可以听出不同声音,这些东西,都在心里,有时想,既然心无穷,把一个声音挖出来,还有百千亿个没有挖出来的,何况挖出来的都是自吹的天籁,真的却闻所未闻。
藏天下于天下也很好,何必小心眼,挖几个出来,那么傻傻的乐,本来都属于心,背着抱着,最终发现都是自己。
听过那么多器材,真正难听的反而寥寥无几,只有自己不同时间状态不同,比如二次不能得一次乐的失落,也没有觉得弄出一个喜欢的声音有什么难度,亦没有什么终极优异,会当凌绝顶的设置,都彼此彼此,会响能听见,如是而已。
不够好听→缘斗机,是攀求,为言困,心不专,还是分别捣的鬼,这么看折腾反而是条背离安心欣赏的反向路径,越烧越糊涂,一心杂染,蓬草一般,却还觉得美滋滋
就是一再好奇,一念一器材,一念一组合,一念一漩涡,一念落一坑,烧到迷茫时,还是: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果熟兼猿重,山长似路迷,举头残照在,元是旧居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The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2: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往事化城,事实即线索,导航即坑图?
“难听”的声音~理解、认同、喜爱;
“难听”的声音~绕道调整,结果、延伸的疑惑;
封闭式尽收眼底的“城邦”之美
即便坚持初心,犹在与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2
发表于 2024-8-11 22: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上班摸鱼全看完了,所以我就随便听听歌,看看电影,买一套漫步者的2.1系统再接个前级的解码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7: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摸鱼为业 发表于 2024-8-11 22:43
上班摸鱼全看完了,所以我就随便听听歌,看看电影,买一套漫步者的2.1系统再接个前级的解码够吗,

漫步者在同我的日子里,漫步了有二十多年,至今依旧处于“活化石”状态,宝刀未老,当年的机型,留给我印象,非常稳健、可靠、中正。

如今漫步者,早已突飞猛进,就耳机板块,局外人看来,收购了STAX后,不待STAX自身,漫步者品牌的各种平板、蓝牙就已经遍地开花,技术方面嫁接、融合,如火如荼。

够用与否,和是否在产品本身具备对应功能基础上,放弃部分漫步者自带功能,而是,再外加选取性能更好的其他产品,来进行组合搭配,构成系统;
抑或直接后面漫步者全家桶,在功能达到需求后,极简化设备,重心摆在内容上,这就看朋友选择了,不烧不折腾,若烧,漫步者如今也更进圈内一步,不可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梦言梦语接续,空数日,只因穿插其他故事,可是原有思路框架化散重组,不过大体依然能依图寻迹,完成故事
“难听”的声音,实则是意见的不同,该如此的地方不如此,往往趋利避害,发烧,避开自己所不爱,好奇如果硬上的结果,就借助几组样本去体会。
第一组,艺雅C5xeMP,ARC CD5,两位美国选手,长达15years的断续因缘。
前者感觉似乎有点矜持、微凉,没那么入味,理智而均衡,不露短板的无咎。
后者相比他家同期旗舰CD8的锋芒、张扬,更为中庸、温柔、弥散、抓耳。

这也是个人发烧史上的一个重要比对,后来入手ARC的DAC8,结果坏了,断缘ARC,最终随遇而安,结缘艺雅,落脚白月光。
第二组,高度风EQ7,高度风EQ8,典型北欧风格,完整声音形态的代表。
前者精致、冰洁、脱俗,相对少见的特别感受。
后者暖厚、纯净、饱满,比较常见的设置。

这2个塞子,基本上风格的差异会让你不那么在意素质的差异,所以站队,基本按风格开列,也很直接干脆。
第三组,天龙D7000木碗,对照其他开放式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木碗除了曾经的小尺寸铁三角ESW9外,还真没有碰过全尺寸机型,整体封闭式机型,接触相对也很少。
总是有一句潜台词影响着我的选择,封闭是特殊的需要,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的封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产品细分,能选开放不要选封闭,上限受限,等等等等。
D7000到手后,仔细琢磨,发现当年ESW9那种特殊的音色,大量的低频,并不是其专门的特点,同是封闭的D7000也类似,当然不一定尽然,不过马上联想就自动链接了2段跨越时空的感受,对ESW9的理解,也就留到多年以后的D7000这个撞缘上面去了,忽然花开,一切了然。
手头还有一个索尼的WH-1000XM4降噪大耳机,这个当然是封闭,但是和木碗味道不一样。
木碗就是木碗,它有着独特的封闭的特点,包括索尼传奇的动圈之王R10,在云试听上面,我仔细对比过R10 和D7000以及多款铁三角和Fostex,虽然不是同台对比,但这些东西都有一点类似的声底,一点点“木味”风格、形态质感,同时,木壳,同塑料壳、玻璃壳、金属壳,不一样的味道。
封闭机型,那种别致的混响,更便于造境,把整幅画的全部,都修饰到位,尤其氛围场的“边角”部分,不做断臂维纳斯。
尤其穹顶木壳,所以声场内的细节的完整呈现,能够表达的更清晰、完整、细致一点,整幅“画”的完成度,可以更“高”,感觉表达更“全面”。
这里用了很多引号,因为这里的名词,指向和理解,容易产生偏差。
误解的唯一治疗方法,是熟悉封闭式耳机的那种风格,一旦熟悉,越过那条知见的“界”,说不定随之而来的就是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封闭和开放机型比起来,感受上的冲击比较大,索尼R10是一流的封闭,几乎最小化的“洞”声特点,开扬、畅爽,但是依旧和开放表达形式不一样,其他的封闭很可能就更甚。
这两类机器,你如果直接切换,需要一个适应周期,才能体会彼此不同的美好,适应期毕竟会冒出一些牢骚,但是牢骚本身也就是彼此取舍的地方,学会欣赏才能顺利接纳。
我用下来的感觉,并没有封闭输给开放的实质,有的是被染污的念头带来的行为限制和眼界局限,但是,消化封闭的审美,需要一点耐心,就好比框架换隐形眼镜。
倒是非木碗式的封闭,少了木碗的味道,比如索尼的WH-1000XM4,壳体小一点,也非穹顶造型,表现就显得紧凑、饱满、张力一点,还有一点暖金色调+光洁润泽的索味的影子,没有啥木味,多少有点微微的金石硬朗。
封闭所共有的“山洞音”,这是封闭架构最底层的底层,就看各家怎么去化解这个特性,让其为之所用,形成自己的综合答卷。
那种同型号的开放封闭,很有意思,我就比较过HD800S和HD820,820有封闭的那种特色低频渲染,玻璃壳子能够带来Q弹,强化氛围感,相比800乃至800S的差异都相当明显。
820的玻璃“视窗”,少了木质那种自然的质地、儒雅,多了现代金石材料的那股不食人间烟火的“科技味”。
当然,这个和800系声底关系很大,封闭与否,更多改变表现形态,玻璃的功劳只是那一点微妙的与木头的特质差异。
但是,这个对比还不作数,还不够统一型号,要像极致ED15和其封闭版本那样,才算是彻底的姐妹机型,这样可以在喜欢味道的前提下,选择形态。
不过,不是专门的封闭设计,而是近似模具的类同,要想两者都满意交卷,多少还是困难,市场最后一边倒的选择也在所难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2: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上面3组器材比对,个人均有一个比较喜欢,一个比较不喜欢,或者换个说法,一个比较习惯,一个比较不习惯。
往往,“难听”的声音,并不普通,普通的声音,就像我之前描述过的“底层”的声音,那反倒是是四平八稳的表达。
这种个性不同的“难听”,作为对手,取舍不同,也就有更多的惊喜优势的存在,反倒是自己习以为常,惯性上就喜欢的声音类型,听来听去也就那样,司空见惯,索然无趣。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比对,这3组样本量带给我如下的感悟:
①独立不觉得不喜欢,对比有更喜欢→通过反过来复盘,再琢磨,把捉,找到不觉得不喜欢的点,和更喜欢的点,再行比对,可以了然,这一类相对容易最终接纳。
②独立觉得不喜欢,对比更不喜欢→通过他人的优评,转化自己的意识,对接他人优评点位,感受其风貌,培养认知、培育接纳、培植喜爱。
同时,再结合自己实际的感触,强化对应器材的聆听时间占比,自己创造排他性的短期专听闭关状态,几项融合再一起,化解难听的盲目判定。
但是这一类与自己欣赏审美偏移较大,不容易最终接纳,如果可以,宁愿选择一个“不烧”的中庸声音,除非条件限制,只有唯一解。
不过,绝妙的是,这种类型,绝对不是无用的废物,它会有一个很奇特的特性,就是“猎奇消退疗效”。
通俗来讲,这种东西,你留那么一两件,当你觉得腻味的时候,用它来提点味,再合适不过,就是利用它的特殊属性,去化解常态化的腻味,这是那种近似喜欢的“难听”类声音,所做不到的,因为不够偏,矫枉还需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于“难听”的声音,还有一个点补充,就是早期的发烧,往往会有莫益之,或击之的两头跑的极端。
不喜就马上有一种似乎挡住一切尚存美好的后悔,以及出掉的冲动。
若是一阵子腻味了之后,这种心理会缓和一些、理智一些,不再那么猴急。
渐渐的,这种心态慢慢钝化,不再亢奋激动如先,副作用是只入不出,产生堆积,好处是交织杂混,化合无穷。
再补叙一下索尼的WH-1000XM4,这个机器上面,你可以找回索尼设计的那种灵魂,早年的MD时代,索尼一流的工业、机械设计,虽然ipod用一个没有螺丝的机身杀出一匹黑马,但是依旧无法抹杀那个年代索尼MD那种登峰造极的机械设计。
作为4代降噪大耳,在HIFI圈里只能算一个“功能型饮料”,但是其“功能”,确实强大。
这个机器在包括其便携包在内的每一个细节,历经前几代非降噪乃至降噪的更迭,终于走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9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2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虽然,这个机器的佩戴,不是我所有耳机中最棒的,只是位居前列,但是,它的收纳,设计及实际使用,融合统一,精巧独到,便捷畅快,在一众大牌降噪耳机中,显得出挑,那种日式工艺上的细致、周全,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禁给予溢美之词。
可是,物极必反,尤其制造业,那么具体的第二产业,到了索尼第5代降噪大耳,一切都脱离原有轨道,重新洗牌。
诚然这是“功能性饮料”,诚然5代有更新更强大的功能,但是发烧路上,买新不买旧、买贵不买贱的魔咒,哪怕实际上按自己的使用需求,旧款已经完全满足,可是还是攀附新款,着实挡住了一些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2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曾经听过的CD,包括还没过耳,乃至没有拆封的CD,摆放了整整一面墙,数目多,用“墙”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也确实煞费苦心,设了一面墙来搁置,那么,这些年发烧,经历过的“墙”有:黑胶墙、磁带墙、MD墙、唱片墙、MP3墙、无损墙、母带墙。
其中CD“墙”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印象深刻程度均是最高级别的。
多年以后,再度站在“墙”的面前,思虑如果需要萃取一些,将如何选择,一切没有头绪,就翻着瞧吧。
一遍遍,每过手一张自己听过的碟,当年的音乐就神奇的回响耳畔,你若用力去找,旋律就混乱乃至消失,你若任其自然,里面让你当年印象深刻的旋律,就自然在心中生起,跨越曲目的界限,自然的缝合在一起,流露出来,响彻耳畔。
面壁良久,也没有找到头绪,希望带走什么,一遍遍梳理,念头更迭无数,最后,还是有一点点结果,那种干巴巴的,小小的的结果,但也就是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18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