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741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2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马勒第二交响曲 "复活" - Mahler Symphony No.2











《马勒第二交响曲 》,因末乐章使用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也被称为 “Resurrection Symphony - 复活交响曲”。。创作费时六年,到1894年7月25日完成,时年马勒三十四岁。
1895年12月13日,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柏林爱乐乐团,C小调-降E大调 马勒第二交响曲 - Symphony No.2 / Mahler C minor - E-flat major 在柏林首演。
这部交响曲是马勒最受大众欢迎和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著称。这是他确立对来世和复活终身审美观的第一部主要作品。在这部大型作品中,作曲家进一步发展了对“距离之声”的创造,并且创作着“自己的世界”。
在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杂志对众多指挥家就“有史以来最伟大交响曲”进行的一次调查中,这首交响曲被列为前五。


马勒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为终章寻找适当的歌词、思考它的音乐和结构,他曾博览群书细读整本圣经。后来,他崇拜的同行前辈指挥家冯·彪罗去世,马勒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 KLOPSTOCK 作词的《复活颂歌》AUFERSTEHEN / RESURRECTION ODE,深受感动。里面的格言“死而复生,是的,你将死而复生/我的尘土。” “它就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这件事。”马勒在给著名的匈牙利指挥家安东·塞德尔的信中这样写道:“一切都再清楚再明白不过了。”马勒由此决定,采用克洛普施托克这首赞美诗里的前两个小节,并且增加了自己创作的诗句,赋予救赎和复活更加明确的含义。拿这诗篇写作第二交响曲的终乐章。至于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因此,全曲的重心就在首、尾两个乐章上。1894年,马勒完成了第二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也修订了第一乐章。还放入了一首可能在1892或1893年间写成的歌曲《原初之光》(Urlicht)作为倒数第二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2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0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2 00:16 编辑



马勒《复活交响曲》
Mahler Resurrection Symphony - 1894





《马勒 C小调-降E大调 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 Mahler C minor - E-flat major)

“死而复生,是的,你将死而复生/我的尘土。”

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普施托克 (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 1724-1803) 诗作《复活》。


这部交响曲是马勒最受大众欢迎和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著称。这是他确立对来世和复活终身审美观的第一部主要作品。在这部大型作品中,作曲家进一步发展了对“距离之声”的创造,并且创作着“自己的世界”,这些特征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已经初见端倪。

“上帝,请引领我去往永生”
以炽热之爱披上了双翼,
我将展翅高飞!
我将死亡,直至再生!
复活,是的,你将复活,
我的心啊就在那一瞬间!
你奋力以求的一切,
将引领你得见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3
发表于 2021-8-2 0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Wo, looking forward the collections of Mahler Sym. No.2 HD f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发表于 2021-8-2 0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jimguo 发表于 2021-8-1 22:52
各位乐友   

阿巴多永远复活在马勒第二交响曲终曲云端天国的灿烂光辉里。

阿巴多,伯恩斯坦 这两位都是我个人喜爱的伟大的指挥!

非常怀念他们,有时候,看视频比 只是听音频,更加令人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5
发表于 2021-8-2 0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bomberb2 发表于 2021-8-2 00:38
阿巴多,伯恩斯坦 这两位都是我个人喜爱的伟大的指挥!

非常怀念他们,有时候,看视频比 只是听音频, ...

同感,看视频更感受到乐曲的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6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1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2 12:08 编辑

42页833楼介绍过:
微信里有个“古典音乐放映厅”最近有阿巴多卢塞恩的马二视频,还有中文字幕。

用结合自己身心感受的方式逐渐入门以后,回过头去再接触歌词就能深入理解了。有中文字幕,能让人更深层的感受到马勒交响曲,使人全身心的沉浸进去感慨人生,忘却一切工具化音乐痕迹的魅力。所以真正好的东西,纯中文简化字更能使人自然融入作品。是作品融入了你,使用了平时最熟悉的媒介。而不是你去膜拜大神使自己更加卑微。

---
如果去崇拜不是自己母语环境不熟悉的德文德语,这种主动拜神的学生方式,其实和自己的心灵距离感很大。死记硬背等于在拜神念诵,这种工匠等级的方式可以得计于一时,但得计的只是很低级的程度,也说明钟情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本身就处于低等级。如果还是个学生还处在同等层次的教育体系之下那就没太大办法了。比如最近奥运会日本女乒学会了一点中国陪练方式的套路就以为可以永远胜利了,结果被放弃自己以前打法的多面手孙颖莎暴虐,只用34分钟请你直接回家。伊藤还算诚实说主要是自己技术不如人,但教练死扛丟脸耍赖说中国队故意不按说好的老的套路走,一个国家冠军队的教练连这种钻地缝的话都说能出来,只能说明工匠如果作为某些人的理想只能得计于一时脱个贫还凑合,但在智慧发展商肯定会永远卑微。刚学了三招两式就黑心爆棚想欺师灭祖,也不想想是跟谁学的,别人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个能力的子集。死记硬背的拜神最大只能学到人家玩剩下的一两招,再多就不会了。永远局限在别人玩剩的一两招里,这样的僵硬发展路线只能永远被封印在孩子的状态难以成人是肯定的。人的一生最大的悲催莫过于此,曾经和不断永远会有很多好东西入眼入脑自己都不能接受。

这也可以反应到工业时代还是集中前往拜神方式,但是到了信息时代的网络时代,一切都是公开透明推送的走向。尽管这个走向刚刚开始,但已经迸发出巨大能量。这个道理可以反映在一切生活中。比如很多大牌产品都是光明和自然的风格简化字的介绍标注,正大光明才最大。但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自己没有信心就故意把自己装成视觉风格古老陈旧黑糊糊的感觉还喜欢用繁体字,主要是有人自己傻以为别人都傻。或者这些受众本身就是街头贩卖同类人造古画的欣赏群体。而且通常会和一些标题党刺激名词猎奇走向关系密切,和外在抓人本质虚假的东西有所共鸣主要是个人自己的思想境界有问题了。人可以从门外汉接触受骗一时,但不可沉浸于低等级流连忘返。低等级的复刻拷贝就是死亡和僵化,只有灵活的去深入感受和灵魂才能逍遥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7
发表于 2021-8-2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8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进入现代化的一百多年,作曲家马勒是最出类拔萃跨时代的存在。指挥界除了马勒的唯一亲传学生和同行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阿巴多两位之外,没听到还有有谁能在各个时代具有指挥艺术的至高境界了。正好指挥界最杰出的两位大师也是被指挥和作曲双料大师的直接马勒贯穿下来的。也是唱片发明前后,立体声唱片出现的时代,都留下了伟大的录音。所以对交响乐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9
 楼主| 发表于 2021-8-4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听音笔记……



当代法国钢琴家
Alexandre Tharaud - 萨洛 1968





- 以前 接触过一个EMI icon收录的老一代法国钢琴家弗朗索瓦,还是以演奏肖邦被推崇。听了以后觉得平淡无奇细节混乱,貌似并不是在弹肖邦而是在自得其乐。可能是因为有点法国人的那种法国菜的淡雅。和一般主流钢琴演奏的审美角度有较大差别。
- 但是当代法国钢琴家Tharaud 萨洛的风格就比较靠近主流风格,本人是位音乐学霸技术过硬加上必然带有的法国味,可以作为一种切入角度的欣赏对象。
- 萨洛的演奏录音范围,从巴洛克到古典浪漫印象派和近现代作品都有。网络片源很多。

亚历山大萨洛 Alexandre Tharaud,法国钢琴家,1968年出生。198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后在慕尼黑ARD国际音乐大赛拿到第二名之后正式出道进入乐坛。1997年获得法国权威杂志“音叉”年度录音大奖。直到与Harmonia mundi签约而成为该厂专属艺人,并在2001年发行了拉摩钢琴作品集之后才算在乐坛崛起,成为法国新一代钢琴家之中的翘楚。至今Tharaud在和谐世界唱片harmonia mundi 已发行了十数张录音专辑,室内与独奏各半。难得的是,这些专辑每张都是熟思之作,百分百展现这位个性派新锐钢琴家的艺术蓝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0
发表于 2021-8-4 2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jimguo 发表于 2021-7-29 01:28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否抄袭小巴赫的1712序曲?

整理泰拉克编号唱片文件,听到一个唱片,鼠标拉着听是 ...

PDQ Bach是巴赫20个孩子中的第21个...
it's a joke 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1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听音笔记……



当代法国钢琴家 名盘
Alexandre Tharaud - 萨洛 1968





- 有过一张朱晓玫和另一位钢琴家合作的舒伯特曲目专辑,现在知道他就是萨洛。这张碟的声音属于头版碟声。
{Alexandre Tharaud, Zhu Xiao-Mei}
Schubert - Divertissement a la hongroise, Variations, Fantaisie - 2003, FLAC (tracks+.cue)
daeb619b2138f164bbb8983a34c3cb43f030a9b4

- 这张专辑绝对属于空前大碟,但从极其丰富的曲目上就能让人十分尽兴。(J.S.Bach, Rameau, Chopin, Rachmaninoff, Khachaturian, Chabrier, Gluck, Mahler, D.Scarlatti,)
Alexandre Tharaud - Le Poete du piano (2020, Web, Flac)
8ef2c8625904b9b0002caa1558a0190d13705cdd

- 欣赏优秀法国音乐家需要从心灵角度去跟随,排除演奏等技术要素,这样的欣赏才能比较上等级。需要升级性的排除入门阶段那些猎奇刺激、旋律节拍等非高级艺术的一些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2
发表于 2021-8-6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jimguo 发表于 2021-8-3 20:03
进入现代化的一百多年,作曲家马勒是最出类拔萃跨时代的存在。指挥界除了马勒的唯一亲传学生和同行指挥家布 ...

看伯恩斯坦的Wikipedia,说是他极力宣传Mahler,那么伯恩斯坦的版本如何?他也有好几个版本的Mahl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1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要说余隆改造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改名为中国爱乐,还是很努力的。现在的中国交响乐的水平比以前没改造之前那些拉垮的演奏风格,已经进入一流门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4
发表于 2021-8-6 14: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5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17: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听音笔记……



Violin Concerto - 小协对比




- 录音多了,对比起来就会越来越精细。不怕不识货。

希拉里.哈恩最新录音。没听出太大的特色:
Hilary Hahn,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Mikko Franck -
Chausson, Prokofiev, Rautavaara - Paris - 2021 [24-96]
6a7b1c1a50abb4abc00890e3b11b6de9056ef9b1

新的小提琴家,个别地方弓子抬不利索:
Janusz Wawrowski - Phoenix (Rozycki, Tchaikovsky) - 2021 [24-96]
bf5a408302c603f556499bf2f8d1cbe0019db73b

新的女小提琴家,很多地方弓子抬不起来。基本功不到位听着累:
Sarah Christian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 Souvenir de Florence) (2021) [24-96]
414e54f05de058bfb5cca0b68eb411fa48c8723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6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2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8 11:35 编辑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444-1-1.html
琴鸟古典三大包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7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法国出版交响精选唱片:
Collection CIC 2017 (9cd)
Collection CIC 2018 (9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8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8-8 16:38 编辑
听音笔记……



捷克次女高音
Magdalena Kožená - 考杰娜  1973



- 声音很美的一位美声女高音。网上片源超多。

Magdalena Kozena. Bach Arias - 1997, FLAC
a7cc2844f203b4f5434accaf4c2577ad5e98e421

Magdalena Kozena - Le Belle Immagini - 2001 (Mozart, Gluck, Myclivecek), FLAC
befbdf1d43cd858f759f65e234509df574d2a518

(Brian Asawa, John Mark Ainsley, Magdalena Kozena, Lynne Dawson, Charlotte Hellekant
Handel - Messiah  [2CD's] (FLAC)
7f4827a6a440e3edc0a85985b004bf5afd0449aa

捷克出生的次女高音歌唱家玛格德莱娜·考杰娜是近年来活跃于乐坛的一颗红星,学生时代她便赢得了捷克国家古典音乐大赛和第六届莫扎特国际声乐比赛冠军,后曾在布尔诺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参加演出。1998年秋季起,她开始有计划地举行一系列独唱音乐会。她与DG唱片公司的“结缘”也纯属偶然。一次唱片公司的主管在审听捷克巴洛克合唱团录音时,被在其中担任独唱的考杰娜的优美嗓音迷住了,立即找到她,在进一步的试听之后与她签下录音合约,陆续为她推出了多张唱片。那之后,她的表现不负众望,先后两次捧回权威的《留声机〕大奖和“格莱美”大奖,得到古典乐坛的更多关注。这几年间,她又因与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的恋情而成为公众的焦点。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一向为考杰娜所钟爱。

Magdalena Kožená’s international career was securely established during her mid-twenties. The Czech Soprano, who won critical plaudits for her profound musicianship and beguiling artistry at an early age, signed an exclusive recording contract with Deutsche Grammophon in 1999. Kožená has since matured to become one of the foremost singers of her generation, a great communicator able to hold song recital, concert hall and opera audiences spellbound. Her insightful interpretations arise from a profound feeling for words and their meaning and total immersion in each work in her wide-ranging repertoire.

Magdalena Kožená was born in the Czech city of Brno on 26 May 1973. She sang with Kantiléna, the Brno Philharmonic Orchestra’s youth choir, and progressed to study voice and piano at the Brno Conservatory. In 1991 Kožená enrolled at Bratislava’s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to study singing with Eva Bláhová. She made her breakthrough as winner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ozart Competition in Salzburg in 1995, joined the Vienna Volksoper ensemble the following year, and launched significant creative partnerships with the pianist Graham Johnson and conductor Marc Minkowski in 1998. She was signed by Deutsche Grammophon in 1999 and immediately released her first album of Bach arias on its Archiv label. Her recital debut recording with Graham Johnson, an album of songs by Dvořák, Janáček and Martinů, appeared on Deutsche Grammophon’s yellow label in 2001 and was honoured with Gramophone’s Solo Vocal Award.

Kožená has worked with many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nductors, Claudio Abbado, Pierre Boulez, Gustavo Dudamel, Sir John Eliot Gardiner, Bernard Haitink, Nikolaus Harnoncourt, Mariss Jansons, James Levine, Sir Charles Mackerras, Sir Roger Norrington and Sir Simon Rattle among them. Her list of distinguished recital partners includes the pianists Daniel Barenboim, Yefim Bronfman, Malcolm Martineau, András Schiff and Mitsuko Uchida, with whom she has performed at such prestigious venues as Carnegie Hall, Wigmore Hall, Alice Tully Hall and the Amsterdam Concertgebouw, and at the Aldeburgh, Edinburgh and Salzburg festivals. Kožená’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performance practices have been cultiva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outstanding period-instrument ensembles, including the English Baroque Soloists, the Gabrieli Consort and Players, Il Giardino Armonico, Les Musiciens du Louvre, the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Venice Baroque Orchestra. She is also in demand as soloist with the Berlin, Vienna and Czech Philharmonics and the Cleveland, Philadelphia and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s. In 2014 she will perform Bach’s St John Passion at the Baden-Baden Festspielhaus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nd Rattle and join the orchestra and conductor for an extensive autumn tour of Bach’s St Matthew Passion, including performances at the Lucerne Festival and Carnegie Hall.

During the early 2000s Kožená established her reputation as an opera singer of the front rank. She brought charisma, glamour and vocal authority to her onstage interpretations of roles in the operas of Mozart, making her debut at the Salzburg Festival in 2002 as Zerlina in Don Giovanni and joining Simon Rattle the following year for a series of performances as Idamante at the Salzburg Easter Festival, the Glyndebourne Festival and in Berlin and Lucerne. Kožená made her first appearance at New York’s Metropolitan Opera in 2003 as Cherubino in Mozart’s Le nozze di Figaro and has been a regular guest at the Met ever since. She sang Zerlina for the company’s tour to Japan in 2006 and returned to New York to take the title-role in Jonathan Miller’s production of Debussy’s Pelléas et Mélisande in 2010/11. Her opera credits also include Angelina in Rossini’s La Cenerentola (Royal Opera House, 2007), Oktavian in Richard Strauss’s Der Rosenkavalier (Berlin Staatsoper, 2009), Lazuli in Chabrier’s L’étoile (Berlin Staatsoper, 2010), and the title-role in Bizet’s Carmen (Salzburg Easter and Summer Festivals, 2012).

Her latest release on the DG label is, Prayer (issued in April 2014), and comprises of works for voice and organ, blending sacred songs by Bach, Bizet, Dvořák, Duruflé, Purcell, Ravel and Verdi with Lieder by Schubert and Wolf. Her albums also include a recital of songs by Britten, Ravel, Respighi, Schulhoff and Shostakovich;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an anthology of Czech songs made in company with Malcolm Martineau; two recordings of arias by Handel and Vivaldi with the Venice Baroque Orchestra and Andrea Marcon; a collection of French opera arias with the Mahler Chamber Orchestra and Minkowski; Mahler’s DesKnaben Wunderhorn with Christian Gerhaher,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and Boulez; and Love and Longing, a programme of orchestral songs by Ravel, Dvořák and Mahler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nd Rattle. She was named Artist of the Year by Gramophone in 2004 and has won numerous other awards since, including the Echo Award, Record Academy Prize, Tokyo, and Diapason d’or. Kožená was appointed a 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in 2003 for her services to French music.

考杰娜Magdalena Kožená 的国际职业生涯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确立了。这位捷克女高音早年就凭借深厚的音乐才能和迷人的艺术赢得了评论界的喝彩,并于 1999 年与德国留声机公司签订了独家录音合同。是能够举办歌曲独奏会、音乐厅和歌剧观众的艺术传播者。她富有洞察力的诠释源于对歌词含义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她广泛曲目中每部作品的深入。

考杰娜Magdalena Kožená 于 1973年 5月 26日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在布尔诺爱乐乐团的青年合唱团 Kantiléna唱歌,同时在布尔诺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和钢琴。 1991年,Kožená 进入布拉迪斯拉发表演艺术学院,跟随 Eva Bláhová 学习声乐。 1995年她在萨尔茨堡第六届国际莫扎特比赛中获得突破,次年加入维也纳人民歌剧院乐团,并于1998年与钢琴家格雷厄姆·约翰逊和指挥家马克·明科夫斯基建立了重要的创意合作伙伴关系。 1999年,Archiv 唱片发行了她的第一张巴赫咏叹调专辑。她与格雷厄姆·约翰逊 (Graham Johnson) 合作的首张独奏唱片,收录了 Dvořák、Janáček 和 Martinů 的歌曲专辑,2001年由德意志留声机录制了黄色标签唱片,并获得了留声机独唱奖。

考杰娜曾与许多世界知名指挥家合作,其中包括克劳迪奥·阿巴多、皮埃尔·布列兹、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爵士、伯纳德·海廷克、尼古拉斯·哈农库特、马里斯·杨松斯、詹姆斯·莱文、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罗杰·诺灵顿爵士和西蒙·拉特爵士。她的独奏合作伙伴包括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叶菲姆·布朗夫曼、马尔科姆·马蒂诺、安德拉斯·希夫和内田光子。考杰娜曾在卡内基音乐厅、威格莫尔音乐厅、爱丽丝·塔利音乐厅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等著名场所演出,并活跃在奥尔德堡、爱丁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
考杰娜Kožená 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是和许多杰出的演奏家与合奏团的合作中逐渐培养的,包括英国巴洛克独奏家、Gabrieli Consort and Players、Il Giardino Armonico、Les Musiciens du Louvre、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和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乐队。柏林、维也纳和捷克爱乐乐团以及克利夫兰、费城和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都需要她担任独唱家。 2014年,她与柏林爱乐乐团和西蒙拉特一起在巴登-巴登音乐厅演出巴赫的圣约翰受难曲,并与管弦乐队和指挥一起进行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秋季巡演,包括在卢塞恩音乐节和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

在 2000年代初期,考杰娜Kožená 确立了她作为一流歌剧歌手的声誉。她在舞台上对莫扎特歌剧角色的演绎带来了魅力。2002年考杰娜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首次亮相在唐璜中的泽琳娜,并于次年加入指挥家西蒙拉特的演出,在伊达曼特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的一系列表演合作,活跃在萨尔茨堡复活节、格林德伯恩节以及柏林和卢塞恩。 考杰娜Kožená 于 2003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莫扎特的《费加罗之夜》中的凯鲁比诺,此后一直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常客。 2006年,她在日本巡演中演唱了 Zerlina。并于 2010/11年回到纽约,在乔纳森·米勒 (Jonathan Miller) 制作的德彪西 (Debussy) 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 中担任主角。她的歌剧作品还包括罗西尼的 La Cenerentola(皇家歌剧院,2007年)中的安吉丽娜、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中的 Oktavian(柏林国家歌剧院,2009年)、夏布里埃的《L'étoile》中的 Lazuli(柏林国家歌剧院,2010年),以及比才的《卡门》(萨尔茨堡复活节和夏季音乐节,2012年)。

她在 DG的最新唱片是 Prayer(2014年 4月发行)。由声乐和风琴作品组成,融合了巴赫、比才、德沃夏克、杜鲁弗莱、珀塞尔、拉威尔和威尔第的神圣歌曲以及舒伯特和沃尔夫的 Lieder。她的专辑还包括布里顿、拉威尔、雷斯皮吉、舒尔霍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歌曲独奏会;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是与马尔科姆·马蒂诺 (Malcolm Martineau) 合作制作的捷克歌曲选集;亨德尔和维瓦尔第与威尼斯巴洛克管弦乐团和安德里亚·马孔合作录制的两张咏叹调;与马勒室内乐团和闵可夫斯基合作的法国歌剧咏叹调合集;马勒的DesKn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9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指挥大师阿巴多 2009年卢塞恩音乐节 来北京穿演出服搭地铁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121/c172318-24181324.html

阿巴多在北京创造的魔法
这篇文章披露了阿巴多在北京的十几天的细节.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25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0
发表于 2021-8-8 21: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北海
jimguo 发表于 2021-8-8 19:38
指挥大师阿巴多 2009年卢塞恩音乐节 来北京穿演出服搭地铁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 ...

作为古典音乐的初哥,得到J大的指点,也成了马迷了,比较了好几位著名的指挥家作品,感觉阿巴多是最能阐释马勒的音乐作品的一位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0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