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机器声音过时????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3-1-19 09: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声音是需要技术做支持的 ,同样的理念,今天来做,未必和当年做出来的是一样的效果,也许过时的不是声音,是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3-1-19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音质有好差之说,而不是过不过时的说法,过去的产品也会有好音质,现在新出的产品也会有垃圾音质。
产品是存在过时的,技术更新快的过时得也快,比如电脑的配置,比如手机。不能因为有的功能现在还在使用它就不过时了,比如黑白屏键盘手机,甚至大哥大;也不能因为有些老产品音质、画质还很棒它就不过时,比如说有的开盘机、卡座、磁带录像机、LD大碟机等。
耳机、音箱这种东西技术更新慢,所以音质上落伍得也慢,只要声音还能打,那就没过时,要说过时也只是年份、型号、款式上的过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3-1-19 1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声音没有什么过时,只有格式过时才会想新解码,听的无论是流行或古典都是过去的,新的很少,没什么过时的说法,现在二手的cd机很多也是二十年的,而且很多也是当时旗舰,现在出的比那时的只有天价的才差不多,那你说过时还有人买吗,音响产品很多都是当时的专业人士调音,以前一套对声音比现时的人更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3-1-19 1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我个人理解
旧机器可能在解码能力、播放文件格式之类方面过时了,跟不上数码时代的发展。
但要说声音重现的能力或者说音乐素质,那不一定过时,得看具体机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3-1-19 1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jeffk 发表于 2023-1-19 07:10
早,我沒別的意思,只是很想知道為什麼大陸玩PC-HIFI只知道走USB?

统一说法是HiFi用不到更高规格,我看是自相矛盾 一边说着用不到更高,一边又物料恨不得堆得满满当当

实际上这几个月慢慢了解了线材以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HiFi线材规格的落后性
——
一堆所谓HiFi线做数字线压根不支持长线或者更高规格
能不能来点雷电4传输啊,usb2.0那么糙的规格和屏蔽以及传输要求都能被优化的那么牛
不过说个我实际应用的,我就单纯用dp线怼着雷电口传2.0,用雷电口都要明显要安定凝实很多。不过我猜实际上还是有原因的。我抛砖引玉一下就懂了

森海已经把自己的研究部门砍了,只有研发部门了,这还是大头部,都是停止理论研究资源全力转为应用科学的开发

(说个算得上题外话的HiFi数字网络部分甚至还在用千兆级别的规格然后加了丶玄学,那就变成HiFi路由器哩(不少一看拆机图,是电源和屏蔽上好料,一看核心线路部分直呼感慨HiFi太对了,这下又是HiFi需不着用到工业级医用级了)
(HiFi的模拟部分我不懂,数字部分绝大部分的HiFi发烧级特别是两万元以下的产品都让我都是大为震撼,有一种落后又革新的美,想了半天,大概只能感慨,正确的,亘古不易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3-1-19 15: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模拟电路几十年了不都还是以前的吗?
哪怕现在顶级的功放不都还在用和田茂的电路(虽然有优化)
所以声音跟电路这俩过不过时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3-1-19 16: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最好的数字就是7 于 2023-1-19 16:49 编辑
dfying 发表于 2023-1-18 14:45
要区别看待。

1、数播是过时了,尤其是低档的国产数播,用现在的水平衡量全都可以丢掉。

大哥,我们已经在别人的帖子上交流很多次了,每次都觉得我们俩的观念真的是“臭味相同”,不能太同意了。
1、我就是十年前从老数播开始发烧,听老烧们介绍的经典七彩虹C4+PK1,不要说比今天的系统差太远,我就一直没喜欢过。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估计我的口味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2、很多解码反而是44.1/16的最好听,声场能够打开,一换高清就“累”(但不排除部分高级解码处理高清音源要比44.1的更上一层楼)。特别同意DA1,特别是推HD600,好机器。
3、晶体管原地踏步。我现在用一套CHORD 10年前的前置+功放推SUS,非常棒,我现在连根线都不敢动,怕动了元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石机能推到这水平。(估计我见识少)
4、电处价格飞涨。估计是人有钱了,议价论声。我现在用的一家朋友的线电,一共4台加起来1000多,给音源、升频、解码供电,极为满意。我在别人的帖子里面,有人在问顺便提了一嘴,马上就有韭菜过来说,4台1000多,这玩意能听吗?我回他一句,韭菜一遍歇去吧,别在这论坛浪费钱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3-1-19 17: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3-1-19 16:45
大哥,我们已经在别人的帖子上交流很多次了,每次都觉得我们俩的观念真的是“臭味相同”,不能太同意了 ...

kol檀,不以声论价,很多东西维持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3-1-19 17: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3-1-19 16:45
大哥,我们已经在别人的帖子上交流很多次了,每次都觉得我们俩的观念真的是“臭味相同”,不能太同意了 ...

啊呸,以价论声,说反了一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3-1-19 18: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dfying 于 2023-1-19 18:07 编辑
最好的数字就是7 发表于 2023-1-19 16:45
大哥,我们已经在别人的帖子上交流很多次了,每次都觉得我们俩的观念真的是“臭味相同”,不能太同意了 ...

七兄您好:


这个倒不一定是因为我们“英雄所见略同”,而是只要认认真真去听音乐,去优化系统,最后很多观点一定会大同小异的。

我被删掉的那个贴里面我和另外一位老烧,对于树莓派的最优配置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的看法,包括软件和硬件甚至改装的方法,之前从来没交流过,说起来很奇怪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也是因为大家的听感都差不多,是黄金总会闪光的。

但是现在论坛里面到处都是枪手,那些奇奇怪怪的观点,胡说八道连人格都不要了,各种坑蒙拐骗的套路,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两个小钱,可怜可叹!

http://www2.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914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3-1-19 2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镇江
dfying 发表于 2023-1-18 14:45
要区别看待。

1、数播是过时了,尤其是低档的国产数播,用现在的水平衡量全都可以丢掉。

对于耳塞,确实感觉进步明显,但是也感觉很难拉开段差。就K3003来说,现在听起来也不错。大耳机HD600这种还是不落后的,看前端。我觉得现在最大的进步是前端和流媒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3-1-20 08: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咕了 发表于 2023-1-19 17:52
啊呸,以价论声,说反了一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3-1-20 11: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因为评价声音太过主观,百年前we就不要谈指标,但是好不好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3-1-20 1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cdzsz67 发表于 2023-1-18 14:21
细说怎么值得推敲, 怎么不过时, 是你觉得还是多数人觉得.

肯定有很多东东都过时了。
现在的音展,基本以Hi-END为主。已经看不到HiFi味很重的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3-1-20 12: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oseph.tt 发表于 2023-1-20 12:03
肯定有很多东东都过时了。
现在的音展,基本以Hi-END为主。已经看不到HiFi味很重的设备。

hiend也一样是有非常好的音乐味,只是密度质感素质大幅提高。只是耳机圈的商家喜欢割韭菜罢了,现在动不动国产解码上万,而且你没发现,耳机圈玩音响的器材什么和音响圈基本完全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3-1-20 1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耳机  随身听 台机 功放, 好些东西, 越老越听得舒服

还有,器材都先别说,主要还是音乐好听   ,好听就行了,我玩舒尔耳机长大的,现在改玩中低端索尼和原道,还不是一样玩得乐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3-1-20 1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声音到一定素质没有过时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3-1-20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朝阳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1-20 22:44 编辑

工业化产品都是集群运行的,不是诺奖科研领域,而是市场制造领域。技术都是现成的老技术,但拿出来什么要看市场能买什么而定。受众钱包数量,是基本的市场先决条件,然后才是机器制造角度的选择。有好的元器件,但就是不给你用,也是一种现实的现象。羊毛不能比羊还多。

很多初哥被信息轰炸自我误导自己,认为只有外接的可见体积的解码功放才有音质高度。一般看现实是这样,但也有例外,理论上不存在提及决定音质。

即便是傻子仔细想想全都能知道,音乐播放的核心价值全都是区区解码功放芯片在起作用。那么,现在都纳米IC时代了什么微小的芯片不能造?解码芯片和运放,打开机箱一看到实物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根本不算集成电路高端产品,只是个早期的粗粗的小芯片。但高端笔记本新型号上的优质音质器件反而降级了,这是市场造成的问题,不能给马吃饱高级的银子草了。(以前win98时代,IBM黑本一台就7万元,在以前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一套房的灭霸价格。那么里面什么好的元器件不能设计进去呢。但是越到接近现在,笔记本市场被大量品牌稀释。单台笔记本买不上数万一台了。于是,元器件优厚待遇崩盘就是必然的。)

市场和产品设计,很多时候都是去维持功能尽可能低水准的。产品其实是厂商们捞鱼用的网子。但鱼儿们通常把产品理解为渔夫们为自己提供的鱼食。其实大谬。站位不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才是产品发展变化的本质。

除非自己造一个不计成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3-1-21 0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不会吧,试过几款不同的解码器,但最后留下来日常使用的是30年前出的金嗓子DC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3-1-21 0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新机器的水分是需要时间来沉淀和检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5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