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玫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光流水,转眼又一年。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载父母回老家乡下翻新老屋。
顺便小住两天。
深秋。
田里已熟出一片稻香。   
我家有4亩水田。 下图这片就是我家的,1亩2分税。不过十来年前就借给乡亲们耕了。
家里两兄弟,我是兄长。
回想当年我犁牛耙田、上山下地,是家里务农主力(但怎么也赶不上母亲)。直到中学毕业去外地读书。还因为帮不上忙而好生愧疚。  

往事如烟似梦
转眼
岁月匆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10-30 0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兄台,老茶轉化得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10-30 06: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自存10年生普,請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10-30 0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0 06:51
自存10年生普,請茶

近兩年喜歡的福鼎壽眉,請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8: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0 06:51
自存10年生普,請茶

茶友握手。
平时我也是十几二十年左右老生普为主。偶尔老熟茶、红茶及其他茶类。
六大茶类都喜爱,不过除了红茶、绿茶喝新鲜的外,其他茶类都是喝老茶的多。

请用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夜玫瑰 发表于 2025-10-31 08:10
茶友握手。
平时我也是十几二十年左右老生普为主。偶尔老熟茶、红茶及其他茶类。
六大茶类都喜爱,不过 ...

说到红茶、绿茶,我乡下有两款是素质不错的。这几年国内外茶友一直跟着每季一做出来就提前瓜分。
这是今年红茶--秋茶:





今年雨水实在充足得历年少见(有的地区甚至水浸),令高山的的茶叶经常雨雾笼绕,抽芽也特别丰富,长势极好。
金毫芽头突出,口感上兼有了春茶的清香细甜与秋茶的粗壮耐泡。



乡下东西,百多块钱论斤称的,包装都很简陋;没搞那些虚的,哈哈。
本来红茶、绿茶全部都用透明密封袋装的,由于绿茶茶条比较幼嫩,细叶嫩芽多,对光线敏感,我才让制茶阿伯找了些不透光的铝铂袋装上。

也发点之前绿茶的包装和冲泡的图片:





这款廉价老树绿茶其实是清香型乌龙工艺,有典型的摇青、晾青环节。不过乡下那边习惯将这类汤色相近的统一称作绿茶。
由于要留住这些细叶嫩芽的茶菁得,对料底、采摘及制作要求均比较高,且摇青、晾青环节反复数次很耗时间及功夫,那位阿伯其实不太愿意制作。
前年曾经中断过一年,被我软磨硬泡才恢复了小量制作。



这两款粗茶都是7、8年前无意在乡下镇上墟边发现的,不过当时制作阿伯的工艺不对,觉得浪费,就说服他改进,前后做了三次,才达到要求。

前两三年,又再教他调整手法,分出春、秋两季,做出两个季节的茶叶特色。
具体我在公众上写过相关杂文,感兴趣朋友可移步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Hufqf0wad7TQeM1fBaSkwA

这几年出于交流性质,越来越茶友加入到这两款乡下粗茶的瓜分中来:

   
   


由于手工制作、产量不大,现在每季我得限量,确保大家都能分到一点。

先扯到这吧。
请用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茶亦讲缘。
茶缘至,自然而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10-31 1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夜玫瑰 发表于 2025-10-31 08:35
说到红茶、绿茶,我乡下有两款是素质不错的。这几年国内外茶友一直跟着每季一做出来就提前瓜分。
这是今 ...

我的家鄉也產茶,曾幾何時是全國紅茶出口地,相信樓主骨灰級茶友知道哪里,好的茶還是茶農自嘗為佳,見樓主家鄉好山好水及建築物應該是英德、雲浮一帶吧,我覺得茶和音響也一樣,不分貴賤適合自己的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1 10:28
我的家鄉也產茶,曾幾何時是全國紅茶出口地,相信樓主骨灰級茶友知道哪里,好的茶還是茶農自嘗為佳,見樓 ...

国内四大红茶:滇红、英红、祁红、川红。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滇红、凤庆了。也有一说是正山小种,但论规模及出口,凤庆莫属也。
家乡的红茶,我根据其水土及长势特色,春茶接近滇红--取其金毫芽头多、保留丰富的茸毛;秋茶接近毛峰--取其粗老壮实、浓酽耐泡。

两季外观区别:



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出产茶叶,各有特色。
于茶人而言,茶有百味、适口为珍。

奉上乡下廉价红茶一杯,请用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10-31 1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家鄉種植茶已有700多年历史了,曾經是廣東紅茶出口半壁江山,當然現在和4大紅茶工藝水平有一段距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 于 2025-10-31 16:22 编辑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1 14:18
家鄉種植茶已有700多年历史了,曾經是廣東紅茶出口半壁江山,當然現在和4大紅茶工藝水平有一段距離了

英德的茶友?我在云浮,上述红茶、绿茶是老家罗定的。
英德那边也有朋友拿我老家这款红茶。大家评价也挺高,英德那边朋友说与他在厂里拿的比较好的那款接近。不过厂里的价格高很多了。
现在不少茶厂为了营利,普遍使用快消工艺,人为高温提高,茶做得比较浮躁。之前老家这位制茶阿伯也是这种工艺,我觉得太浪费了两三款老树料,就跟他耐心讲解、改进,好不容易才说服他改好了手法。否则也不会有这段故事了。

写过这个过程,请兄台及各位前辈多加指正:https://mp.weixin.qq.com/s/i9_cIk-zNjNTMacboIu-y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10-31 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夜玫瑰 发表于 2025-10-31 16:15
英德的茶友?我在云浮,上述红茶、绿茶是老家罗定的。
英德那边也有朋友拿我老家这款红茶。大家评价也挺 ...

不是英德,老家鹤山,一次有機會要試試老伯的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10-31 17: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夜玫瑰 发表于 2025-10-31 16:15
英德的茶友?我在云浮,上述红茶、绿茶是老家罗定的。
英德那边也有朋友拿我老家这款红茶。大家评价也挺 ...

有機會的話可以試試古勞銀針,皂幕山山系的野生紅茶,茶樹野生的雲南大葉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8: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1 17:34
不是英德,老家鹤山,一次有機會要試試老伯的茶

爱茶人分享是一件乐事。寄些给你吧。PM收货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8: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Yin93035382 发表于 2025-10-31 17:47
有機會的話可以試試古勞銀針,皂幕山山系的野生紅茶,茶樹野生的雲南大葉種

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我六大茶类都喜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 17: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听听这台FU32。久未开声了。


米波双束射管。胖墩墩,其貌不扬。
调校到位后,出来清晰、透明、爽朗的音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6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