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owfi一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线材是否是智商税?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5-6-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fortune126 发表于 2025-6-10 23:08
如果说法成立,那么矛盾就来了,部分发烧友对均衡器或者调音台那是嗤之以鼻,但又对换线材又津津乐道……

EQ贵呀。manley的被动起价就4万6了。尼夫的推子更是奔一套房去了还买不到。然后EQ难用呀,要达到能用这些设备调出自己需要的声音,以我的资质,去周天澈哪儿一对一学一年也没戏。
线材多便宜呀,流通性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6-13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Liu2345856 发表于 2025-6-10 22:50
可以算是,最近玩的游戏33号远征队,里面音乐我接在显示器上,线就是最差的红白线,效果好的一逼

我也玩33好远征,用朋友送我的一根earlybird同轴插漫步者,效果还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6-13 17: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sumomo 发表于 2025-6-13 07:28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线材肯定多少有点用处,但是没想象的大,更多的烧友试听后觉得有变化才买那就是 ...

你有机会多玩玩就知道了,大部分玩线确实是感受到区别很大才会换的,甚至包括避震等等。比如大厂的瓦特,古河那些的接插件,电源头尾,那是真换上去区别大才会去换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前提是你器材要上去了才行,器材解析力没那么高确实换啥都听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6-13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2054 发表于 2025-6-13 13:22
EQ贵呀。manley的被动起价就4万6了。尼夫的推子更是奔一套房去了还买不到。然后EQ难用呀,要达到能用这些 ...

确实,普通eq稀烂,就像酒一样,正经老酒和那种勾兑的完全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6-13 1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6-13 18:14 编辑
angel5630 发表于 2025-6-13 17:37
确实,普通eq稀烂,就像酒一样,正经老酒和那种勾兑的完全不一样。

我认为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使用EQ均衡等等设备来实现实现声音效果的提升,是需要大量学习和经验的。很多是自称在玩EQ的人,调出的声音是不平衡的,也因此最后只能追求平直。成品器材三大件搭配不平衡的比比皆是,想通过调整EQ去获取均衡且有音色和风格的声音,是很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6-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其实线材的作用本质上还是等效电阻、电容、电感的组合。
如果能够在普通鸡线的基础上加阻容补偿网络也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是EQ,用当代几百块钱的DSP的内置EQ加上REW(房间均衡向导,能够帮你半自动计算EQ设置)配合一只测试话筒,就可以做到相当不俗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6-13 2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线材的尽头是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6-13 2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angel5630 发表于 2025-6-13 17:31
你有机会多玩玩就知道了,大部分玩线确实是感受到区别很大才会换的,甚至包括避震等等。比如大厂的瓦特, ...

    有玩的,也玩了不少,我家里人是雅马哈器乐的国内代言人,也是星海学院的正教授,官网你能查到我家信息,我也从小在星海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录音室跟着父母一起辗转这些场合成长,我接触最多的是各种高精度监听和声学处理室,基本在星海学院和央视录音室蹭了20多年,各种音乐会,维也纳现场,我也去了好几十次,家里各种钢琴,小号,一应俱全,在这成长期间也接触过不少这些hifi,毕竟因为学院类型的关系,那里学生太多人玩各种hifi了,来我家接受补习的时候,蹭过非常多的各种随身hifi,然后熟悉后也去学生家里蹭听过很各种hifi器材,然而无论是随身,还是落地,以前我也的确相信这些,也有过很喜欢的线材,线材上面也花过十来万,当然和各种大佬一根几十万的线材完全比不了,我家没那么富裕然而就是几乎没区别,我在双盲测试听不出这些万把块一根的线材和机线有什么区别。。可能因为我家是一开始就做了电处理的原因,我们现在的家是独栋,所以有单独一个电箱不用和邻居分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拉了电箱专线到墙插,然后电源做了隔离和再生处理,在这个基础上,当你电源做了隔离和再生处理后,双盲测试我听不出机线和万把块的线材有太大区别,我以为我是木耳,所以也让家里2位音乐教授来abx盲听,依旧是听不出。。。我想木耳也当不了教授,更当不了雅马哈的中国区器乐代言人。。。。当然我也不是要反驳你的意见,而是说,声学真的太多综合因素了,我也还要强调一点,烧油不是傻的,他们玩线就是感受到了区别才换,但是这个区别,是电力传输因为线材材质,屏蔽,各种设计带来的失真度变化带来的区别,还是综合了视觉,环境,心理因素带来的综合声音学,但是无论是哪种,买的人开心就好,我只是针对电力传输和材质,传输,屏蔽这块,对高端线材能否真的大幅度改进声音提出疑问。。。别的不说,星海学院和中央录音室,,用的线材几乎都是大厂提供的优质机线,他们是没有“成本”这个概念的,只要能提高声音精度,什么器材都是写个报告就有预算换的,然而就算是这样,那两边边的声学环境都没采用这些线材,所以在我心里就是哪怕是普通烧油能接触到的差不多天花板级别,百万以内的各种器材,百万以上我孤陋寡闻不敢评价,大部分标配的也是优质的机线而已,是他们不够专业么?这点我的确很好奇,当然,如果你在广州附近,我很乐意和你交流,你可以带着你的器材过来,我可以借你一些星海学院的器材,和你一起做abx双盲测试,看下你本人是不是耳朵远超常人的精密,我可以提供声学录音室和部分器材的双盲abx,欢迎来交流,我老家就在广州星海学院教职工公寓,有空可以来交流双盲abx测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6-13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6-13 22:04 编辑
sumomo 发表于 2025-6-13 07:28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线材肯定多少有点用处,但是没想象的大,更多的烧友试听后觉得有变化才买那就是 ...

盲听5次和10次和50次 对人来说 结果差别可大了  之前有个盲听的对比 前5次 都对 但5次以后就开始错误多起来 为什么?
很多盲听设计根本没考虑人听觉疲倦性这个因素 单纯强调对错次数
另外对比的系统是什么 系统本身揭示力如何 本身驱动和电相位有没有问题
音响不是单一构成的   要做个手脚 简简单单
先不说这些数据

你自己听过机线和万元以上线材的对比吗? 如果没听过 建议找个好点的器材店说买线材 带条机线过去听听看  让他们给你盲听看看
听过你知道为什么资深玩家对这些对比结果产生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6-13 2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6-13 21:59
盲听5次和10次和50次 对人来说 结果差别可大了  之前有个盲听的对比 前5次 都对 但5次以后就开始错误多起 ...

嗯,听过很多,我没钱买几十万的线材,但是线材我之前也买了十来万,现在设备前后端加起来也大概20万左右,和老烧们完全没法比也完全不是顶级,但也能说入门了,现在还留着一些线世界的白金星线,和部分零零散散万把块的线材,以前我也是真的信,买了不少,看我以前发的主题就知道了,我并不是没沉浸过线材的世界,后来家换了独栋,电箱也不用和邻居分享了,于是做了专线,墙插,然后上了隔离和再生电源,彻底做好了从根源到房间的电源处理后,盲听线材我已经基本听不出好线和机线的区别了,不是说都难听,而是都好听,盲听下别说什么前5次,第一次就已经听不出区别了,一开始也以为我是木耳,省钱了,后来叫了我父母一起来试听,也是听不出,我父母是星海学院的器乐教授,其中一位还是雅马哈中国区器乐代言人,他们都是声乐和器乐专业的,也听不出来,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我对线材的脑补就开始降低了。。。然后我就开始查询各种hifi功放,解码的资料,发现很多标准出厂就是只配了优质的机线,按照一些器材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定价,加入一根你说的万把块的线材,对成本压根不会有什么影响,烧到一定程度的玩家对价格不敏感的,一条万把块的线当标配价格完全可以让烧油接受,为什么厂家不那么配置呢?因为很多人说换线如换机,机线没法听,那要是dcs的系统用机线,和国产几千块解码用万把块的线,后者是不是可以把前者秒了?这点逻辑上说不通。,也是我最大疑问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的是,电源没经过处理之前,通过换线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类似导体充当滤波的作用,所以可能听起来能多点变化,但是全系统做好电源处理后,你输出的电源已经是非常优秀了,线材的作用就降低了很多。当然这些我觉得需要专业频响仪之类的仪器来测试,毕竟人耳能听到的有限,有时候需要传感器辅助一下,因为声学前面就说过了,是综合的一个系统,结合了视觉,听觉,情绪,脑内分泌,实在是太多了,就连你也说了,人耳的听觉疲惫,哈曼卡顿的测试中是考虑了这个的,所以音频都限制在10-12秒范围内,同时哈曼测试也研究过听觉疲劳,30分钟内是没什么听觉疲劳的,不然很多职业都没法干活了,包括各种调音师,录音室,甚至军队的声呐兵。

    哈曼卡顿(Harman Kardon)所属的哈曼国际声学实验室(Harman International)针对盲听测试发表过核心学术论文,该研究直接推动了行业标准“哈曼曲线”的诞生。以下是关键论文信息及研究细节:


    听众对不同耳机目标响应曲线的偏好》(Listener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Headphone Target Response Curves


    这个是发布在2013年5月的音频工程学会(AES)上,现在网上也还有记录,我是通过chatGPT搜索和翻译的,里面介绍了很多细节。具体的盲听测试和流程全部都有,我觉得这比一些烧油之间举办的会专业很多。


    电源线对音质影响基本都是材料导电性,线径,结构,电磁屏蔽,阻抗,环路干扰,但是要是经过电源线的电流本身就处理的非常优秀了呢?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慢慢研究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6-14 0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sumomo 发表于 2025-6-13 23:30
嗯,听过很多,我没钱买几十万的线材,但是线材我之前也买了十来万,现在设备前后端加起来也大概20万左 ...

我自己也算从事过电声行业  认识的业内人士真的没人拿哈曼这些作为参考
倒是bk和消声室搭建算是业内作为对声学测试对比 最严谨的参考
但也仅用于同产品调整前后参考和对比 不会跨产品对比
因为越是高级的声音 仪器测试的数据就显的单一反应不了差别  反而要人耳来听作为判断
当然也可能这些厂家落后 但国际大厂的产品本身就是这些厂家代工 研发的

至于你说的 换了地方 反而听不出差别 很可能布线的时候或者某个环节的电相位有问题 比如零火错位 导体流动方向逆行 导致线的好坏被模糊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去展会 大部分系统都有这问题 说实话 展会很多什么百万几百万的系统 声音都是不合格的 一耳听就感觉电相位有出问题 人声嘴型很大 声音虚
这些还都是业内人士布置的 都能出这样的问题 更别提普通人的系统 而且这个问题不了解 不敏感 什么金耳朵都感觉是正常

这个问题有首歌曲可以简单测试出来
你可以回放下qq音乐上周深一首歌 浅浅 第44秒开始 唱到夜这个字 人的口型是不是很小 能不能听到一股气息往前扑过来
正确的系统能听到很强烈的往前吐气 不合格的系统 这个字的气是往左右分的
再金耳朵 没有合适的歌曲和识别的地方 没有丰富的听音经验 其实有些问题  不见的能认识到这有问题
你听一下这个 先判断系统本身有没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6-14 0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6-14 00:40
我自己也算从事过电声行业  认识的业内人士真的没人拿哈曼这些作为参考
倒是bk和消声室搭建算是业内作为 ...

不知道歌曲名是什么呢?我不熟悉这个歌手,倒是可以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6-14 1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6-14 19:32 编辑
sumomo 发表于 2025-6-14 01:10
不知道歌曲名是什么呢?我不熟悉这个歌手,倒是可以试试看

歌手 周深 歌曲名字就叫  浅浅
其实这个问题 有些时候负负也能得正 但这首歌44秒后的夜。。。这个字唱的算比较容易辨别系统的某个问题
比如我听在线音乐 网络设备某部分用的是typec线供电 线材用的比较好 有8种接法 只有一种接法 线材和供电相位都正确的时候 声音才能有气息往前喷的感觉
其他不是凝聚是凝聚 但气息立马有截止的感觉 要不就是往前的气息是往左右走  要不嘴型明显大 有淤积感
但如果不专门听这个 有时候反相听着也蛮好 很宽松 我都听不出来 就是有时候听着感觉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6-15 0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6-14 19:29
歌手 周深 歌曲名字就叫  浅浅
其实这个问题 有些时候负负也能得正 但这首歌44秒后的夜。。。这个字唱 ...

     找到了,我试听了,没有遇见你说的问题,然后昨天你的话也提醒了我,我刚好找电工接了一套检测设备,接电是没问题的,接地完好,零火也没任何问题,我觉得应该不是我换了环境的问题,而是我换环境之前,我一直是住的星海学院的教职员工公寓,那边1没拉专线,2没做任何电处,以前听歌是真的会收到时间段影响的,半夜最好听,用电高峰期还是有点噪,前几年搬了新的独栋就是为了听歌才不单拉了专线,还做了隔离和再生处理电源(因为以前觉得没专线做这些处理提升也不高),老实说这个东西做上去后提升真的特别大,比我之前换任何线提升都大,而且是盲听一耳朵的区别那种,熟悉的歌曲能做到abx100%听出,不熟悉的歌曲也有85-90%分辨出,电处理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然后就是因为电处做得好了,线材之前在市电没任何隔离的环境里,凭借自身导体+绝缘带来的微弱滤波效果,才让我之前在无任何隔离的市电环境听出一些线材的区别和味道,后续处理好后,老实说睁眼我是有感觉变化的,毕竟留下的线都是之前就很喜欢的,在眼里有视觉辅助加成了哈哈,但是盲听就真不行了,今天还测试了一些之前学校录的钢琴,和家里的真钢对比过了,结项,位置,泛音,空间,都没啥问题,能量就没啥好说了,真钢还是强得多,基本测试下来,位置,结项,发声,都没什么问题,感觉隔离之类的处理做的挺好,对于一些数播音源,下次我想试试光隔离来进一步调整电噪带来的误差。。就是线材,现在基本没啥想法了,不过倒也没说要换回机线那么极端,都跟了不少时间了,继续留着发光发热就行了,总感觉,我是要好好研究下电源处理了。这方面关键是真的能听到一耳朵的提升,线材也好,隔离也罢,感觉都是为了电气传输服务,自己这方面电力学知识还是太少了,不过也多亏这几年ai普及,很多资料可以查询ai针对性学习一些知识,以后再慢慢优化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6-15 1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6-15 12:59 编辑
sumomo 发表于 2025-6-15 00:38
找到了,我试听了,没有遇见你说的问题,然后昨天你的话也提醒了我,我刚好找电工接了一套检测设备 ...

理论上 电越干净越好 不同线材带来的差异越大不单是材料本身的特性会导致电流特性 纯银 镀银 纯铜 这都是能明显测试出不同 采用不同的包裹材料也会明显导致容抗 感抗不同 也都很容易检测出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有线材架 线材触及地面 本身的感抗也会明显提升 另外震动对电子也有影响 所以不同的避震方式也会影响所以
其实线材很科学  只是选用什么材料 什么结构 什么避震方式 不同的品牌有自己的理解
说线材没区别的 倒是明显是民科 如果有经验的话 用什么材料 用什么结构 采用什么方式避震 大致线材走向都能猜出来 科学原理就在那了
如果你现在好的线材和机线无法分辨 肯定是某个环节出问题 理论上这世间就不存在一样的东西
对了 你墙插用的是?

另外如果电好 建议可以玩玩接地 比如你说的动态 低频能量和质感 如果系统能接一根农夫的旗舰地线 奥林匹斯 就能明显提升
地盒倒是买便宜的声韵就行  地线和线材一样 只有贵的提升巨大 起步农夫的阿波罗起
这个应该是非常科学可以解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6-15 1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从顺序来说。比线材重要的是摆位。比摆位重要的是搭配。比搭配更重要的是电源净化方案。当前面问题都解决了,尤其是源头问题解决了。那么线材对声音是会有变化的。线只能润色,也不会改变系统素质。因为音响是个系统化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6-1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6-15 12:46
理论上 电越干净越好 不同线材带来的差异越大不单是材料本身的特性会导致电流特性 纯银 镀银 纯铜 这都是 ...

    震动的确是科学的,这个是有论文基础的,麦克风效应也适用于hifi的器材,我一直有用避震架子,当然不是十几万那种,我的架子也只用得起1万多的,贵的负担不起,避震是从来都在做的,我墙插是古河的ncf,其他配置是没问题的,倒是你说的地盒,我也听说过,但是真的没买过、、、这玩意到底在哪有原理,说是地盒,很多人甚至也没放在地上,而且就算你放地上,你没打接地钉。。。他怎么排放啊???这东西我是一直觉得超级玄学。。。。。。。。。因为你既然叫地盒,起码要接地,要打地钉吧。。。。不然地盒接收的电力能量要怎么传导和消散?但是放桌上能吸收什么杂波?(宣传说的)这、、、这只能说是个外挂电池??这玩意的理论我实在不能理解。。。不打接地钉的地盒起了什么作用??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电池效应,多余的电感,静电,都被盒子吸收做成电池?但是材料明显也不是储电类。。。。。。。你用过地盒么?真的有提升?这东西是我觉得已经是魔法范畴的产物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6-15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6-15 22:39 编辑
sumomo 发表于 2025-6-15 20:48
震动的确是科学的,这个是有论文基础的,麦克风效应也适用于hifi的器材,我一直有用避震架子,当然不 ...

说白了 接大地和接小的地盒
类似呼吸空气和呼吸氧气罐的区别 后者其实氧气浓度可能还更高 就是量少
但静电很微弱 所以小的盒子也能存储下很大量的静电 时间长了 晃动下地盒就能去除
静电对声音劣化其实非常明显 如果你有玩数播的话 网线头如果是金属的 网线头接地对声音很提升明显或者给网络设备接地
另外就是实际使用下来 地线比地盒重要 不同材料的地线 接上去 变化都蛮明显  只是便宜的地线 不见的是提升 有时候可能还是负面
当然这个原理 我也感觉很玄妙  类似外接时钟 其实时钟线和时钟的电源线 比时钟影响大
感觉类似电流经过不同导体 会反馈回设备 带来这个导体的特性

这个你如果玩 先买个200多的声韵地盒听听看 拿不同的线 让功放外壳和音源外壳和地盒导通  
当然要是感觉提升大 地盒我也不推荐买贵的 差别不大 不如在声韵的基础上自己加料 把钱花在地线上
然后你还会发现 好的线材方向性会非常明显  正接反接 声音变化很大


我把农夫全家的地线都买了个遍 旗舰都买了4条 因为提升真的很明显 特别是低频 这属于是个人都听的出巨大区别  从松松垮垮 悬浮的低频到有力 澎湃 扎实的低频

不能明显听的出差别的 不是来个普通人都听的出差别的  我都是当开脑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5-6-15 2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umomo 发表于 2025-6-13 23:30
嗯,听过很多,我没钱买几十万的线材,但是线材我之前也买了十来万,现在设备前后端加起来也大概20万左 ...

能方便说下啥器材吗?先把器材玩好了再去玩线材。不建议一上来器材都不对就堆线材,而且听不出来买个十多万线材?我现在线材也才是全套y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6-16 0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梅州
本帖最后由 sumomo 于 2025-6-16 06:42 编辑
angel5630 发表于 2025-6-15 23:43
能方便说下啥器材吗?先把器材玩好了再去玩线材。不建议一上来器材都不对就堆线材,而且听不出来买个十多 ...

   主力箱子是4个丹拿的core59和core sub组成的2.2发声单元系统,声音系统是hibiki界面,时钟,prismsound da1组成,走纯数字流,电处是北方音频的4000w隔离牛+700w再生电源+对时钟界面供电的定制旗舰线性电源,线材方面数据线和信号线以及时钟线是晶彩的未来梦幻,线世界的白金之星7,Sommer组成,供电线的部分使用了北方音频旗舰电源线以及象神纯银组成,电源是单独私人电箱自拉专线+古河ncf墙插,减震系统是全套的爱丁堡,接地处理也全部做了,器材是没啥问题的,毕竟参考了星海学院回放室的一些搭配和参考,加上我父亲帮我一起验收的声音,以前没换居住环境之前,我是听得出线材带来的的声音变化的,但是原因在其他回复里已经和别人讨论过了,毕竟原本居住的星海学院的教职工公寓里面并没有专线和独自的电箱,也没做专门的墙插,就直接插在通用电路上,这时候在这种干扰比较多的电源环境里,线材能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带来了相对比较多一点的声音方面的修正,所以我那时候也的确沉迷过线材,买了不少,然后搬家到新的独栋环境里,决定好好搞下电源,就在硬装之前就做了安排,具体你可以看下我其他楼对别的用户的回复,就在你回帖上面一点点,自从换了新环境后做了全套电源处理后,我是基本听不出换线带来的太多区别了,硬要说我看着线不盲听是能感受到区别的,但是这是经过了视觉辅助带来的效果,所以逐渐的对线材热情也下降了很多,逐渐逐渐也出掉了不少线材,留下来的也就这么几根了(因为外观真的很漂亮,不舍得卖),也就暂停折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0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