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owfi一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过atc20的大佬能帮忙解答一下低频到底劲还是不劲?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1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owfi一名 于 2025-7-21 20:01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19:41
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了,哈哈哈~~~尝试着,随便先瞎说几句吧

大佬学习到了 这些数据 蛮有参考意义的

我之前一直认为的动次打次声是60hz以下的发出来的

看来如果书架箱能稳住 60hz 这个频段 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保住了人声 和 大部分的乐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5-7-21 1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19:41
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了,哈哈哈~~~尝试着,随便先瞎说几句吧

对低频的要求听流行的和听古典的要分组讨论,当我听到形容鼓声像敲塑料盆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听流行音乐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对鼓的演奏完全不同录音也不同恨不得把麦克风杵进鼓皮里面录所以听什么音箱都觉得低音不过瘾还要加炮甚至两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5-7-21 2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21 19:53
大佬学习到了 这些数据 蛮有参考意义的

我之前一直认为的动次打次声是60hz以下的发出来的

这个讲“底鼓混音”的视频,一直收藏着,挺喜欢的,推荐一下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167Sc/
rumble这个词,就是从这个视频里学到的,嘻嘻~~


底鼓在200~500Hz,有一些“盒子”的声音,缺少力量。

30Hz以下底鼓是特别rumble的声音,可以切掉。

底鼓真正的力量在40~50Hz甚至更高一点点的频率。

鼓腔的声音差不多在100Hz。

底鼓的高频,主要来自于鼓皮踩上去踏踏的Tick声音,在3000~7000Hz左右。


第3分50秒,讲到了用压缩处理底鼓的音头,Knee拐点基本上决定了底鼓的音色风格。



另外,网上还有很多,讲“底鼓调音”的视频,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听听看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t411Q7Gk/

还有这种,40寸底鼓的视频,哈哈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y4y1B7p1/

个人其实对“鼓”的认知较少,兴趣也不太大,仅供参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20:07
这个讲“底鼓混音”的视频,一直收藏着,挺喜欢的,推荐一下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 ...

大佬 要稳住40 -50 hz +- 1.5db是不是10寸很难做到 要到12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5-7-21 2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最近讨论ATC的有点多起来了,我约了一群烧友组成微信ATC玩家群,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拉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5-7-21 2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21 20:09
大佬 要稳住40 -50 hz +- 1.5db是不是10寸很难做到 要到12寸了?

前几周就纳闷,想多问一句了,为啥“死抱着”音箱的超低频下潜能力呀?
不敬畏房间的超低频压力声学问题,岂不是“太不认真”、“太不严肃”地,无从谈起了吗?哈哈哈~~~


如果,在没有2~4个AVAA加持,或“弹性减力墙”这种大兴土木、专业声学装修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把50Hz、63Hz的T30/Topt,压到500~600毫秒以下的话,
如果,房间对63Hz 50毫秒内,40Hz 100毫秒内,不能衰减10dB以上的话,
折腾超低频,简直就是灾难、受罪,hohoho~~~

而且,超低频的声音能量,在房间内,完全无法被高效、快速地衰减掉,还会、也只能最后乱撞出墙壁,扰民了。


虽然,现在声学校准,或用EQ,可以把超低频的频响大峰,压平。

但其实,对于超低频,房间的时域衰减性能,比频域平直更重要。即使频响平直,遇到房间模式的共振问题,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2004,Perception of low frequencies in small rooms,https://salford-repository.worktribe.com/output/1462351/perception-of-low-frequencies-in-small-rooms)

It appears that, for high quality critical listening conditions, those systems ensuring a faster decay of low frequency energy are preferred over those attempting a direct “flattening” of the magnitude frequency response.
对于高质量的关键聆听条件,那些确保低频能量更快衰减的系统,比那些试图直接“平坦化”幅度频率响应的系统更受欢迎。
(2012,Subjective preference of modal control methods in listening rooms,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1663153_Subjective_preference_of_modal_control_in_listening_rooms)



现在的音箱、扬声器单元技术,8寸、10寸,都有可能搞到40Hz±1.5dB吧?
但我自己对比下来的感觉是,十几寸大单元6位数的落地箱,在回放50Hz以下的超低频内容时,效果真还不如小几万块的低音炮了,hohoho~~
尤其是这种“迪斯尼的电影音乐”,简直天生就是给低音炮设计的音色编曲了吧。魔法满屋Encanto,Surface Pressure,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i4y1R7SC/


但是,对于大峡谷这种,虽然也一些超低频,但前几个月看到作者的一些照片,好像在作曲编曲时,貌似是没用低音炮的。
实际试下来也感觉,用十几寸大单元落地,就比用低音炮,音色好像更对味儿一些,整体听感也更好一些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s411f72T/?p=3


或者说,用不用低音炮来回放,要不要特别的超低频下潜回放能力,是不是还要看乐器的音色泛音谐波分布特征呀?
低音炮的音色特点,是不是更有些贴近,低音大鼓、管风琴、大号的音色听感呢?(低音提琴琴箱共鸣感、低音巴松,也可以勉强算吧)(能把Subwoofer,翻译成,低音“炮”,也是绝了,hohoho)
但是,真实的、演奏级的大三角钢琴,发出的超低频,其实是,并没有这种“炮味儿”的吧。类似的还有低音长号,超低频的基频声压级,是明显低于2次谐波、3次谐波音色泛音的。


实在不好意思,想到了,就胡乱说了一大堆,凑合着看吧,嘻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5-7-21 2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7-21 21:40 编辑
飞翔的脚印 发表于 2025-7-21 19:57
对低频的要求听流行的和听古典的要分组讨论,当我听到形容鼓声像敲塑料盆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听流行音乐的, ...

有意思呀~~~

又胡乱想了想,其实吧,“正经的”古典,又有啥“正经的”超低频呀?哈哈哈~~~

关于音箱、低音炮下潜频率,以及一些音乐、管弦乐器超低频的相关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48977

20~40Hz,交响低音大鼓,一个曲子里,也就敲那么几下吧。
定音鼓,直接就是F2=87.3Hz,低频起步了。

带管风琴的曲子,也不是太多吧。

钢琴的最低音A0=27.5Hz,低音大管的Bb0=29Hz,低音长号、大号的B0=30.9Hz,竖琴的B0=30.9Hz,低音提琴的E1=41.21Hz,
但是,从频谱上看,大部分都是类似这种,超低频的基音声压级并不高的,明显低于2次谐波、3次谐波的音色泛音分布特征。所以,最多也就是,略添加一些低音、低频的温暖、厚重感了吧。



被后期制作的电影配乐管弦作品,被Hifi化的爆棚天碟,倒是有不少把超低频做得挺震撼的了,hohoho~~~
结果就是,音乐厅现场演奏的“电影交响音乐会”,是不是很多人都会觉得,味儿太淡了,听感太不过瘾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owfi一名 于 2025-7-21 21:56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21:39
有意思呀~~~

又胡乱想了想,其实吧,“正经的”古典,又有啥“正经的”超低频呀?哈哈哈~~~

大佬你之前一直说我 50hz - 60hz 抵消了 一开始以为是 背后反射抵消的 前段时间背后都做了扩散

这次拉出来 还是抵消了
我只能怀疑是地面反射回来的抵消了 50hz -60hz

我刚刚简单处理了一下地面

这是我新录制的视频 能帮我看看 50hz -60hz 这次有没有被抵消 我听着好像是下潜下去了一点

【拒绝再玩 - 张国荣 测试低频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HgLzSEkj/?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ff690f9b604c70be3570c4eece88b4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5-7-21 2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7-22 00:33 编辑
vsking99 发表于 2025-7-21 15:22
这个理论我是没听过,哈哈,小空间听大箱子,除了驻波,还能听什么

怎么感觉,“驻波”和箱子大小,也没啥特别直接的关系呀?

一般的小音箱,80Hz还是能放的吧。80Hz的波长,也是4米多了。

关于低频“驻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供参考,请多多指正吧,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250418



其实,前几年,就在这个版上,参与聊过一波,大箱子、小箱子的事了。

还是那个老问题,如果播放80Hz的正弦波信号,在听音位测到的声压级,都是85dB SPL,15寸大音箱和6寸小音箱能有什么区别呢?

小房间能不能用大音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QG7z9EN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21:39
有意思呀~~~

又胡乱想了想,其实吧,“正经的”古典,又有啥“正经的”超低频呀?哈哈哈~~~

追求大一点点的箱体 我这边是不敢奢望30hz +- 1.5db  而是在稍微远一点的距离 低频衰减的不要 那么块
现在很多8寸有源音箱 确实有些做到了 测试指标 42hz +- 1.5db


不过有源监听音箱 限于喇叭素质 以及 功放 也只是理论上 1m 距离的 42hz +- 1.5db

在常规家用空间 如果 距离 2.5 m - 3m 这个距离实际的低频衰减到多少也未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25-7-21 2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21 21:53
大佬你之前一直说我 50hz - 60hz 抵消了 一开始以为是 背后反射抵消的 前段时间背后都做了扩散

这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25-7-21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是滴~~~


其实50~60Hz,和声学扩散板,完全没有理论关系了。
(关于“声学扩散板”,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供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12250)


50~60Hz,已经属于压力声学范畴,和射线声学、反射声的关系,其实也不大了。
(而且,地板反射声的主观听感研究,貌似学术界,也还有不同意见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620036547)


用音箱播放55Hz的正弦波,然后沿着房间的中轴线,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听一听,或用手机app,测测哪里的声压级比较高,选作听音位,不就行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25-7-21 22: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21 22:09
追求大一点点的箱体 我这边是不敢奢望30hz +- 1.5db  而是在稍微远一点的距离 低频衰减的不要 那么块
...

怎么感觉,好像哪里有些不太对呀?

最常见的、音箱声轴上的频率响应(厂家通常给出的频响曲线),音箱向房间辐射声音的能量(中高频有一定指向性,低频、超低频可能是全向声源);

听音位的直达声频响(以及考虑到“累积能量时间cumulative energy time”的,早期声音的频响曲线),最常见的听音位频响曲线(500毫秒的房间稳态频响),是不是都分开理解一下,会比较好呢?


不断对“听音位”测到的“频响曲线”加深理解,相关一些学习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587290

关于频率响应,应该“低频提升一点、高频衰减一点”的相关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18865653


另外,如果真觉得这部分有点重要,对这部分感兴趣,准备折腾几年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买个测试麦克风(minidsp umik1就行),结合免费强大的REW软件,玩玩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5-7-21 2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没意力那种潜的深,弹性好,丰满的劲。  atc那种低频感觉适合古典,意力适合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22:42
怎么感觉,好像哪里有些不太对呀?

最常见的、音箱声轴上的频率响应(厂家通常给出的频响曲线),音箱 ...

中高频好搞 这个50hz - 60hz 不好搞 只能先就这样了 客厅只能凑合了 上对官方的低音炮 估计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2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owfi一名 于 2025-7-22 00:14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1 22:42
怎么感觉,好像哪里有些不太对呀?

最常见的、音箱声轴上的频率响应(厂家通常给出的频响曲线),音箱 ...

后来反复测试 也戴了耳机对比 不知道是不是录音笔的问题 这个录出来 和实际差别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5-7-22 0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7-22 00:26 编辑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21 23:37
可能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按大佬的说法是不是这个意思:

有点乱呀~~

扩散板的槽深,要达到扩散频率的1/4波长。

比较传统典型的、20cm厚的扩散板,最低扩散频率是500Hz左右。10cm厚的扩散板,最低扩散频率是800Hz左右。

这些都和60Hz,差距有点太大了吧?


另外,由于扩散板,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距离才能形成wavefront波前、波阵面。
许多相位异常是由于太靠近扩散板,听到了近场梳状滤波效应。离扩音器太近,意味着时间响应被多度影响,意味着听不到扩散板产生的时间色散。
因此,听者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扩散板表面。听众最好与扩散板保持至少三个波长的距离。
对于频率下限约为500Hz的扩散板,建议至少距离听音位的3米左右使用了。



如果对声学扩散板,感兴趣的话,强烈推荐先看一下这篇文献,《声学扩散体及界面声散射研究进展》,看完之后,八成就投降了,哈哈哈,
https://wenku.baidu.com/view/8f59ba0bb52acfc789ebc9ac.html


如果还没死心的话,Peter D'Antonio是这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吧。我有他的这本著作,Acoustic Absorbers and Diffusers: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很希望能有朋友可以一起学习研读啦~~~
https://www.amazon.com/Acoustic-Absorbers-Diffusers-Theory-Application/dp/0415471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lowfi一名 于 2025-7-22 00:29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22 00:24
有点乱呀~~

扩散板的槽深,要达到扩散频率的1/4波长。

估计是录音笔的问题了 收录出来的差别太大 以后懒得录了 实际听感更倾向于耳机里面听到的原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5-7-22 0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聊了那么久,转一个ATC SCM20ASL 西雅士高音的老款第三方频响测试图。
但没有谐波失真图。

低音应该是一样的,大概下潜42hz -10db这样。实际听的话,如果运气上,没有房间的加持,低音是比较欠缺的,这样一来,它需要比较大声去听才比较饱满,听得清楚些。

我主观上来说,所谓推好了,很多时候是恰好某个发烧友的房间比较契合这个频响,加上驻波的作用,低音刚刚好,同时它不失真音量也比一般的6寸音箱大一些,可以比较大声。
-------------------------------------
数据我是这样看待的,听感怎么描述都可以,但听到的效果,不论是否喜欢,当然都可以通过测量手段成为一个数据样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4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