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就纳闷,想多问一句了,为啥“死抱着”音箱的超低频下潜能力呀?
不敬畏房间的超低频压力声学问题,岂不是“太不认真”、“太不严肃”地,无从谈起了吗?哈哈哈~~~
如果,在没有2~4个AVAA加持,或“弹性减力墙”这种大兴土木、专业声学装修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把50Hz、63Hz的T30/Topt,压到500~600毫秒以下的话,
如果,房间对63Hz 50毫秒内,40Hz 100毫秒内,不能衰减10dB以上的话,
折腾超低频,简直就是灾难、受罪,hohoho~~~
而且,超低频的声音能量,在房间内,完全无法被高效、快速地衰减掉,还会、也只能最后乱撞出墙壁,扰民了。
虽然,现在声学校准,或用EQ,可以把超低频的频响大峰,压平。
但其实,对于超低频,房间的时域衰减性能,比频域平直更重要。即使频响平直,遇到房间模式的共振问题,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2004,Perception of low frequencies in small rooms,https://salford-repository.worktribe.com/output/1462351/perception-of-low-frequencies-in-small-rooms)
It appears that, for high quality critical listening conditions, those systems ensuring a faster decay of low frequency energy are preferred over those attempting a direct “flattening” of the magnitude frequency response.
对于高质量的关键聆听条件,那些确保低频能量更快衰减的系统,比那些试图直接“平坦化”幅度频率响应的系统更受欢迎。
(2012,Subjective preference of modal control methods in listening rooms,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1663153_Subjective_preference_of_modal_control_in_listening_rooms)
现在的音箱、扬声器单元技术,8寸、10寸,都有可能搞到40Hz±1.5dB吧?
但我自己对比下来的感觉是,十几寸大单元6位数的落地箱,在回放50Hz以下的超低频内容时,效果真还不如小几万块的低音炮了,hohoho~~
尤其是这种“迪斯尼的电影音乐”,简直天生就是给低音炮设计的音色编曲了吧。魔法满屋Encanto,Surface Pressure,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i4y1R7SC/
但是,对于大峡谷这种,虽然也一些超低频,但前几个月看到作者的一些照片,好像在作曲编曲时,貌似是没用低音炮的。
实际试下来也感觉,用十几寸大单元落地,就比用低音炮,音色好像更对味儿一些,整体听感也更好一些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s411f72T/?p=3
或者说,用不用低音炮来回放,要不要特别的超低频下潜回放能力,是不是还要看乐器的音色泛音谐波分布特征呀?
低音炮的音色特点,是不是更有些贴近,低音大鼓、管风琴、大号的音色听感呢?(低音提琴琴箱共鸣感、低音巴松,也可以勉强算吧)(能把Subwoofer,翻译成,低音“炮”,也是绝了,hohoho)
但是,真实的、演奏级的大三角钢琴,发出的超低频,其实是,并没有这种“炮味儿”的吧。类似的还有低音长号,超低频的基频声压级,是明显低于2次谐波、3次谐波音色泛音的。
实在不好意思,想到了,就胡乱说了一大堆,凑合着看吧,嘻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