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81
发表于 2024-9-6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3 07:47
拉二三手里单张很多,本着宁少勿滥原则,n多年前全集只买了阿什肯纳奇与普列文版和怀尔德&霍伦斯坦版 ...

再来一套拉赫钢协,分享给有缘人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1-1 Piano Concertos 1-4 - Stephen H...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_Tk_92MK3DHSl6oQdQ2bg?pwd=kr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2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1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上篇文章曾经谈到富帅的结构功力,想到了他1951舒9的这版mono录音——我钟爱的一版演奏,发上来。

舒伯特(1797-1828)的第9号《伟大》交响曲不在所谓6大交响曲之内,6大交响收入的是他的第8号《未完成》,但我对它的喜爱超过《未完成》,《未完成》的残缺美总是被人津津乐道,但作为一部交响曲,它总是残缺的,残缺意味着不完整,意味着有缺憾,而《伟大》不然,无论从曲式、结构还是精神上它都是完整的、完美的、毫无遗憾的,它的惊艳、雄浑与高傲,即使放在贝多芬最好的交响作品之侧也并无不妥。

此曲作于1828年,舒伯特生前曾将它交由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希望上演,但遭拒绝,它首次上演在1839年,得舒曼推荐,由门德尔松指挥莱比锡布店大厦乐团演奏,但随之的境况并未好转,维也纳音乐之友两次拒绝它的公演,门德尔松作为伦敦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将此作介绍给该乐团,并纳入演奏计划,在排练时遭到演奏员们的嘲笑和轻蔑,他们给与第四乐章副部主题以无情的讥讽和不屑一顾(第四乐章1.43分),迫使门德尔松不得不将此作从节目单中撤回,但现在再听这个主题,简直是舒伯特最富于天才和灵感的笔触,它的动力、惊艳和紧张度给人以难言的美感,临近结束时的瞬态,确是让人连想到歌剧《唐璜》晚餐一幕中石像逼近所带来的惊叹效果。

在众多版本中,富特文格勒1951年的Mono版最为我赞赏,《伟大》在富帅棒下表现出最高的艺术品质和最富动力的伸展性,它将富帅在结构上的功力表现的淋漓尽至,富帅在《伟大》上的表现,并不亚于他指挥贝多芬,有人曾讥笑富帅的“自由速度”小家子气,真乃是井蛙之见,听听第一乐章引子至主部主题这一段是何等的精彩与不凡,它完美地显示出富帅把握节奏变化与结构完成上的绝大本领,(你听听他如何引领“自由速度”)开声以略慢的自由速度稳稳铺开,圆号、双簧管、弦乐群依次递进,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极稳,即不飘、也不坠,对节奏与份量拿捏好极,其间的变化始终不改“总量”的均等,它的行进让人一步步对主部充满期待!直到4.13分主部的狂暴出现,而在主部呈示仅仅几个音符就粲然一转,将演奏推至极具狂暴的高潮,令人叹服之处在于这个转型,瞬间即转又毫无突兀甚为自然,真是大手笔,然更需要重视之处在于:富帅所把握的“自由速度”,绝非是灵机一动,它其实为整部作品的演奏定下了基调,这样的转换在后面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延袭引用,只是份量不断沉重、视野不断开阔,情感不断推升,演绎却是不断的深化,这样的大手笔,让我联想起东坡《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样的大开大合,“江上如画”仅仅四个字便撒开来去,将气象引至万千,而“一时多少豪杰”又收的稳稳当当、滴水不露,恰如一座“拱桥”,将词的上下半阙完美连接起来,在我看来,富帅的这个精彩的过度正是这样一座“拱形桥”,它极具戏剧性的张力,整部作品的万千气象皆由此而生发。

第二乐章木管部分极好,富帅把他处理成乐章之眼,格外突出它的清晰、明丽,以带动起整个管弦乐合奏的演进,并与弦乐形成有份量的多姿多彩的对置,弦乐群的重击让人再一次连想到开声的“拱形桥”,但它的展开与走向多由木管引发,木管始终扶摇于乐队之上。

第三乐章富帅依然紧紧控制着弦乐与木管的间奏、合奏的尺度分寸,但角色换位了,推动者变成了弦乐声部,富帅以有力的疾动与展开,仿佛搭筑起一个平台,颇有几分弦乐搭台、木管唱戏的味道,演奏张驰有序、不急不噪、有条不紊,色彩澄明朗润,不断在疾动有力与澄明细润间转换。

听到第四乐章我们才更深切感受到富帅一开始为整部演奏定下的“基调”是多么出色、多么恰当——有条不紊的自由速度与气吞万里如虎般气势的完美融合,舒展时是无比的舒展,而“席卷”时又是那样的有力,如拉开满圆的弓,整部演奏以两个不同的“切入点”为骨架,从而使整个演奏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来,当初被伦敦爱乐团讥笑的付部主题出现在1.43分,可重点留意一下,这个主题在随后被充分展开,演化成整个乐章的基本骨架,它不断带给人以瞬态的逼近感,充满紧张、自由而又欢腾喜跃般的氛围,富帅的演奏突出其戏剧性的效果。

什么叫大手笔,听过这版演奏一目了然,后来的不少版本肯定在这里吸取了不少养份,其中也多有精彩之作,但若论大手笔、若论举重若轻、若论游刃有余,直到今天我仍然首推富帅此版,尽管单声道、织体上也略显粗呖。


https://pan.baidu.com/s/1VDDo5yZ0pCWOINFKjhPCRA?pwd=6h5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发表于 2024-9-6 14: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4
发表于 2024-9-6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6 13:56
上篇文章曾经谈到富帅的结构功力,想到了他1951舒9的这版mono录音——我钟爱的一版演奏,发上来。

...

名碟,上个SACD版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2 富尔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 DG UCGG-9019 SACD(三星带花)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BKadtCg6oFTInqDz8b0hw?pwd=7i03


另个人也喜欢这版,有评论说是正宗维也纳老味道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3 克里普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Hi-Res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B7Vh8XVecNxQ6CGdFt_8g?pwd=qat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8: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对富帅1951版舒9的几点提示

你说你听完富帅演奏舒伯特“伟大交响曲”后感觉乱哄哄的,让我颇感诧异,本想换一个版本说说,但觉不妥,富帅此版可以说最优异地展示出作品的曲式构架、浪漫色彩与戏剧性张力,特别是在浪漫主义因素的提升与戏剧性张力的拓展上,他无可匹敌,作品解读、结构设定都显示出大师超个性本色,且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我实在难以理解你所说的“乱哄哄”从何而来? 当然,你谈到的细节我能理解,但说实话,你既未看到作品的结构特性,也未看到演奏在结构上的关键之点,我建议你重听,无干扰的再听,听熟它,不把它听熟掌握,后面的伯姆、克里普斯、西诺波利等版也难以领悟其真谛和版本间的特色,因而,我再提及以下几点看看能否有帮助。

1、第一乐章的引子到第一主题这一段要仔细听,最好能反复听上2-3遍,它是进入整部作品的“入口”,注意:不是进入这一乐章,而是整部作品,而富帅的这一段,我没听过比之更好的,处理的极扎实又极稳健,慢而不飘不坠,斤两尺度尽在掌握之中,在到达主部主题时突然加速,如千军万马,却是齐整、迅捷、高昂、果断,仅仅几个音符气色就完全为之一变,需要提及:富帅所谓的“自由速度”,是有力控制之下的自由速度,而绝非无度的自由散乱,这是天壤之别!它的起伏、伸展、表像的无拘,都在坚实有力的控制之下,如翔飞于天空的风筝,手中是有线的。

2、从慢引子到主部的怒张,反映了富帅对演奏在情感与结构把握的成熟思考,一方面以纯朴的笔触去展示舒伯特的诗意、甚至是带有几分调皮色彩的浪漫主义情调,一方面却以极有力冲刺来打开作品本身强烈的戏剧性之门,我之所以一再希望你听好这一段,是因为没有其它的版本在这一段落比富帅做的更好,其二是因为富帅这个“节奏型”和它在节奏力度上的特点,在随后的演奏中被广泛反复的使用,而且越来越精妙,听富帅此版,不把它听熟是不行的,演奏之精妙尽在其中,随后的第一、二主题仍可明显感觉到这个“节奏型”的身影,它仍在不同的主题旋律上应用。

3、注意6.16分钟出现长号吹奏的引子第二小节(注意:展开部就是由它开启),用长号单独演奏主题旋律在以往的交响曲中没有,贝多芬也没有,它新颖地表现出舒伯特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这一乐章的展开、壮硕是由长号开启的,乐队由它带领将演奏升至光彩夺目的高潮,在长号的引领下,引子主题被大大拓展了,使整个第一乐章极富英雄性的气质和振奋人心的力量,两个主题(快速的正主题:4.12分。第二主题:由木管吹奏出、5.04分,在属音G大调上)之间的展开、分化、组合都非常“规则”,我看不出“乱”在哪里?因为后三乐章“更不乱”,再听听一乐章尾声,谁能说它不好!
若听熟了第一乐章的动机性引子(1 - 2 3 | 6 7 1)、第一主题(1512 | 1512)、第二主题(3 1 1 2| 3 1 1 2),再听它的展开部,它还乱么?

4、第二乐章是带有点变奏曲性质的三段体(ABABA结构),首先要听熟A部的双簧管主题旋律,它舒朗咏唱,又带有跺脚般的英雄气质,我为什么说它是“乐章之眼”?是因为双簧管的主题在随后的演化中被分化出多条“副线”,不将主题听熟,就难与理清“副线”,不知你所说的“乱”是否与此相关,其二、这一乐章所有重要的呈示、展开均由木管开启,它就像队列前面的“仪仗”,弦乐有力的跺脚节奏、队列的行走源于它的导引,演奏也越来越庄重,这是一个在情感上多彩的乐章,悲伤、凄婉、抚慰与优美、高昂兼具,双簧管演奏不错,音线平滑、声音朗润、持力也好。
B段主题出现在3.48分:由弦乐演奏一条下行的起伏的、温暖抒情旋律线条,在F大调上,而它的发展渐渐靠近A部的主题情趣,并有了深沉浑厚的气质。

5、第三乐章你说好不在另缀。第四乐章则是灵感的光辉与宽阔交响气息活跃场,奏鸣曲式,主部主题确实非常难演奏,以至于柏林爱乐团的弦乐略显有些“糊”(0.25-0.50),这多少也和单声道录音相关,单声道的录音很难分离出层次,1.39分开始的副部主题则需要重点关注,说实话,它简直是“天乐”,漂亮死了,在随后的展开中,副部主题被不断分化、组合,流经于各个声部,而且越来越精妙,其美难以言表、其状难以刻画、其意难以形仿,其力却往往如横空出世、瞬间降临,挟裹着天神般的光彩,舒伯特简直是天才!这样的灵动才思、这样天才的、绝妙的展开,无人可以仿效,它一步步向惊艳、惊叹、惊悚、瞬态逼近、而又欢腾的气氛迈进,听听9.48分后的尾声,它有多棒!

如果看完上面的提示再听,你还感觉“乱哄哄”,我就无话可说了。

提供的音源来自1116楼层主,超好的版本,谨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这里对层主致谢了,附带一句,霍夫的拉赫钢协全集,正为我期待,一并谢了。


https://pan.baidu.com/s/1OSBIUAxPCqKA_Hdc7qEGXw?pwd=0qn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过楼上几位小哥,会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发表于 2024-9-7 1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欧洲和中东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9-4 12:00
一篇音乐杂谈——由切里比达克的布鲁克纳想到的, 早6点多发出,直到现在无音信,,,,我早就说过,在这里 ...

感谢楼主的分享  不是不回  是要跟上楼主的文笔  就无法提笔

切里比达克 的 神性 BRUCKNER 可能WAND 的德系比较雷同   与Furtwangler 真的差太多
Wand RCA的录音个人也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8
发表于 2024-9-7 13: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7 08:42
对富帅1951版舒9的几点提示

你说你听完富帅演奏舒伯特“伟大交响曲”后感觉乱哄哄的,让我颇感诧 ...

语言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用文字解释音乐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谓嚼饭哺人,反致哕吐也
听音乐是讲缘分的,比如我对有些音乐就是无感,反复听也get不到别人津津乐道的东西。别人说出我get到了的东西,会心一笑。随缘吧,不可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9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4: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9-7 13:18
语言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用文字解释音乐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谓嚼饭哺人,反致哕吐也
听音乐是 ...

我一多年的小师弟有疑问,所以我才畅所欲言,说出来,对旁人或也会有帮助,所以才发,对其它人,我一般不会,我曾说过,这个帖不会与任何人展开讨论,我略懂点村里的所谓“讨论”,我只想安安静静集中于我自己的音乐重温。

听音乐若只想听“糖水”,绝不会有质的提高,若真想有所提高,就必须深入到乐理结构,就必须听你暂时不喜欢的,这样的音乐多了去了,比如现代音乐中的瓦雷兹,克塞纳基斯等等,太多了,我对这样的音乐,同样颇感兴趣,但只想听“糖水”,亦无可指摘,我绝不会苛求于任何人的。

cm中,每人都不同,这个无法论,也无须论,多说也无益,再一次谢谢你的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0
发表于 2024-9-8 2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1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普罗科菲耶夫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  萨洛南&林昭亮

俄作曲家多擅长协奏曲,普罗菲耶夫乃其中皎皎者,他的钢协、小提琴协都是佳作。

文字计只就他第一小协在结构上咯嗦两句,力图以管窥豹,斯特拉文斯基的小协太熟了,无须说。

第一小协D大调,op.19,作于1913-1917年,完稿时普罗科菲耶夫23岁,于1923年首演,反响平平,1924由当时大牌席盖蒂慧眼识珠,亲自在多地上演,才得以迅速传播,美的普罗科菲耶夫想给席盖蒂磕几个“响头”以示谢,现在回过头再去听再去看,你才了解当时的普罗科菲耶夫不愧是20世纪新音乐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作品一反传统的写作手法,但又有自成一派的个性风格,做为年轻人,已经很不简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整部作品颇具幻梦般的情感流泻,其中又横溢出青年人欢快诙谐的青春笔法。

首先,乐章排列与传统相悖,它不是协奏曲通常的快-慢-快结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一反常态的没有写成快板,而是在中提琴小碎弓背景下小提琴梦呓般而又朴素抒情的小快板(Andantino - 51·|156 543|7 65 4|3· ),接下来是在这条旋律基础上自由的发展,连接段在看似自由实则有序的为第二主题出场做准备,第二主题(2.53分)是一充满各种装饰音的、神幻性向上曲折小跳跃的旋律,显然与抒情的第一主题形成强列反差,4.10进入到展开部,如果熟悉这两个主题,迷宫般的展开部会让你瞠目结舌,普罗科菲耶夫变色龙般瞬息即变的本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在长笛拖腔式朦胧主题导引下,首先跳进来的是完全变了形的第一主题,紧接着,普才子将这两个主题大胆歪曲、割列、重新组合,将它们融汇到快速奔涌的音群之中,而再现部则瞬间又一个大变脸,如虚无飘渺,又似如晨曦中的一缕阳光,美幻的场景给我以深刻印像。

无穷动般的第二乐章饶有兴致,回旋曲式,在恒定节奏的直线上,演奏回旋主题的小提琴如精灵之舞上下跳跃,它扶摇直上,杂耍般的一个筋头接一个筋头,而两个插部更是令人忍俊不禁,第一个插部(0.50分)如带着假面的丑角在低音域跛足般的笨拙起舞,如单腿独立划着一个个舞圈,第二插部(1.56分)以靠近琴马的快速拨奏表现出冷沥惊艳的音响效果,并引发出管弦乐的巨大高潮。

第三乐章又回到类似首乐章第一主题那样抒情的氛围,相当自由的变奏曲式,在弦乐器断奏前引下,英国管引导主奏小提琴演奏一条悠闲上行的抒情旋律,在双簧管与单簧管相继承接后,开始了很复杂的变奏,但它的快速部分显然来自主题的A段,变奏B段落则放慢速度演奏出如春日暖阳般的效果,而庞大的尾声则是对全曲的总结性概述,所有的抒情主题都在这里水乳般结合而一一再现。

第二号小协定稿于1935年,无论外观还是内涵都与20年前的第一号小协迥异,这也吻合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初衷即:写一首与第一号完全不同的协奏曲,相对也严肃了很多,技巧性的炫技笔法并不多,更多的是室内乐般的哲理性的轻柔和声,比如第二乐章细雾朦胧慵懒的小夜曲情趣就与第一号大相径庭,倒是第三乐章能从节奏上找到类同的痕迹。


林昭亮与萨洛南的sony版是我上手的第一版普罗科菲耶夫小协,RCA录于1992,唱片特别注明使用一把1733年的瓜内利琴,行家会知晓此琴和斯特拉蒂瓦里琴的音色区别,此版似曾获《企鹅唱片》高度评价,林昭亮是温婉细腻的小提琴家,实则也有精湛运弓技巧,这在这几首作品大量的技巧性炫技段落中听的清楚,节奏与运弓把位的精准无误,音色平滑,他的弱点在需要力度时稍差一些,音符的利落程度一般,他追求的是内在意蕴推动下的色彩感与节奏性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拓画出作品柔媚、清秀、细腻的情感抒发。萨洛南是指挥后浪漫时期与20世纪现代音乐的顶尖级高手,他的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与普罗科菲耶夫都清新而不落俗套,他与洛杉矶爱乐团的每一张唱片都是精品,尤其对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颇有心得,其中特别是管乐器都有出神入化的精彩烘托,他对作品的节奏与和声的把握流畅而又有力度,林昭亮的演奏在抒情性、流利感觉、演奏气质上无可挑剔。


https://pan.baidu.com/s/16fFuuHRfQvN-XgIQ7xy5Pw?pwd=a0q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2
发表于 2024-9-9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3
发表于 2024-9-9 1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9 10:11
普罗科菲耶夫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  萨洛南&林昭亮

俄作曲家多擅长协奏曲,普罗菲耶夫乃其 ...

贴一个Szigeti和Beecham的Prokofiev VC1的老录音,企鹅也高度评价,最后给了4※带❀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EMI CDH 7 64562 2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I8ZHOOThL2ASIJtSWBEA?pwd=qtm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发表于 2024-9-9 2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7 14:15
我一多年的小师弟有疑问,所以我才畅所欲言,说出来,对旁人或也会有帮助,所以才发,对其它人,我一般不 ...

感谢先生分享。

不论讨论或不讨论,都收益颇多。幸来绿坛,幸遇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5: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埋葬调性音乐第一铲土的就是勋伯格,专业写手谓之为:和声在勋伯格这里发生了决定性的突破性变化,其实说句白话,就是无调性音乐创作的大门被勋伯格推开了,从此,古典音乐无调的“混乱”时期开始了。

我毫无否定“维也纳三杰”之意,他们的音乐结构之妙我也略知之一二,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时期,固守音乐传统、调性创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反倒是俄与东欧,具体的说如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等,当然,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不管怎么说,调性音乐创作的中心转移到俄与东欧则是事实,在无调性与“十二音序列”甚嚣尘上时,普罗科菲耶夫与老肖都在有意无意的固守着音乐传统,因而此时期佳作颇多,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即是其一。

此作是他创作早期(1913-1917)才华横溢的佳作,曲风大胆、技巧出众、情感炽热、用笔犀利,尤其以幻想性的抒情色彩与辛辣洒脱的谐谑曲风而引人侧目,我说句夸张的话:此种风格对日后斯特拉文斯基和老肖的协奏曲创作都有所影响,而它青春气息十足的无忌写法让音乐始终闪烁着天才火花,无论何时听都会引起听者共鸣。

匈牙利大师约瑟夫·席盖蒂1934版无疑是最权威演绎,自他之后所有演奏都能在这里找到模板源头,由大名鼎鼎的比彻姆率伦敦爱乐团协奏。此曲的难度远非那几首古典风格协奏曲所能比,特别是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和整个第二乐章的技巧就很难掌握,但你又不能专为技巧而技巧,那很容易让演奏失去正确方向,你必须演奏出作曲家蕴附在技巧之内的用意与想法,同时在极难得音准上不得有半点失位,而席盖蒂演奏的第二主题一听就满意,弓弦尚干净,顿挫分明、也清晰利落,对节奏的感觉没有陷入“顺滑”的迷途,我赞赏这种率直而富于棱角的技术处理方式,虽遗憾的有两处“断点”,但一气呵成的展开部很漂亮,底蕴也足,又有着悦人耳目的“卖相”,听到这里你也许能明白我为什么说演奏普罗科菲耶夫很忌讳“为技巧而技巧”,虽然它带有20世纪现代音乐技术流特征,但它的底蕴是传统的,也就会明白有些现代版本的“顺滑”只能取悦耳朵,但却可能失去内蕴的支撑。第二乐章更精湛,典型教科书式“模板”级演奏,特别是c段第二分段落主动求变(2.20分的紧致压弦)黝黑清透的音色让我击栉叫好。

奥依斯特拉赫真正的颠峰期是在五十年代,我曾买过他这一时期CD,都满意,他的这张普罗科菲耶夫小协同样一流,相对第2号的演奏优于第1号。两首协奏曲分录于不同时期,第1号录于1954年11月,由范·马塔季奇率伦敦交响乐团协奏,第2号录于1958年10月,由A·加莱拉率爱乐乐团协奏,均录于emi阿贝路录音室。
两首作品演奏的光洁度无疑都出色,箱体音浓郁,他本能般的情感流泻特别适合第1号第一乐章小行板的情感主题,音色与揉弦都恰到佳处,也有节制,连接段的琶音很是入耳,但第二主题处理的不甚理想,前缀的几段跳跃尚自如,主题则略显模糊,这就对接下来的演奏有点影响,第二主题之后的展开速度偏紧,因而技术含量上、我以为与席盖蒂有点差距,导致音乐的“形态感”过于紧缩,分句很难完全的“伸展开”,也由此恰反证出这部作品的难度有多大,稍有不慎就难以周全,如日中天的奥胖也做不到尽善尽美。第二乐章的思路与席盖蒂也不同:奥依斯特拉赫有意磨去棱角、尽力使之流畅,但效果并不比席盖蒂有优势,尽管后来的一些版本走的都是这个路数,回旋主题速度仍属偏快一类。

郑京和与普列文的Decca版分别录于1977和1973年,曲目与林昭亮版相同,七十年代的郑京和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她以很高的热情与深刻体验给予作品令人着迷的演出,温暖的音色一听就给我好感,同时又有着强劲的力度与逼人的态势,呈显出与林昭亮很不同的演出效果,尽管她略嫌夸张的抒情不如林来的平滑,但技术发挥无可挑剔,单纯论技术她显然比林更优秀,郑京和本就是以技巧与犀利闻名的演奏家,弓弦纯熟而纤毫毕现,听听她弓弦下的第一乐章和环绕第二主题及展开部这一段,凌利又警觉,一音一符清清楚楚,没有一丝一毫的含混之弊,的确实力强大,不知别人,我是每听都给第二乐章小提琴精湛的技巧发挥击掌,音准控制出类拔粹,很难有人能超越,她与普列文联手演奏这样爽利的乐章,属正“撞在手里”,都有杰出的体验感。
我一向欣赏Decca的录音,但这版小提琴的位置过于偏前,平衡欠佳,分句略显粗糙,特别是第一乐章,有的段落似乎从整体中脱了出来,而1973年的斯特拉文斯基录音就不这样。
帅气的普列文与伦敦交响乐团硬派风格在这版录音中显身手,普列文是爵士乐出道的指挥,又善作曲,很懂得在哪“加花点眼”。
斯特拉文的小提琴协奏曲同样出色,甚至更出色,这是一版初听并不华丽、但越听越觉出内在气韵逼人的演绎,同时丝毫不乏机智。

朱丽娅·菲舍尔2004版令人愉悦,五音公司出品,扬科夫·克雷兹伯格率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协奏。菲舍尔以精细、干净、平滑的弓法赋予普罗科菲耶夫此作以音乐美感,你也许会认为她对内涵挖掘并不深入,也许会认为过于平滑的弓法给演奏注入太多现代感觉,但这都不会影响你有兴致的听下去。此外,对此作有生疏感的cm来说,菲舍尔的演奏能提供出比别人都清晰的“导读”,她的明快与贴心使人感到亲切,所有艰涩的句法在这里都被“顺滑”了,至于小提琴技巧无须说,听听第二乐章,音准与节奏准确又不掩诙谐风趣,特别是靠近琴码的抹弓显示出技巧,紧致压弦的效果也不差,不缺啥。
当然,她的不足明摆着,举一例:第一乐章在走向第二主题前和后乐段演奏有些盲然,缺乏明晰的方向性,使得这一大段落弓法与蕴致交待略嫌模糊。

特迪·帕帕夫拉米(Tedi Papavrami)的1997年版演奏够精彩,naxos公司1996年录制,安东尼·怀特指挥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协奏。
特迪·帕帕夫拉米1971生于地拉那,1982师从法国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彼埃尔·阿莫亚,1987年开使职业生涯,他少年的清苦、家庭遭受的迫害等都促使得他对此作有异于常人的理解,再加上不错的小提琴技巧,演奏呈现出不错水准,我以为在新人中算优秀,但影响力很低,没多少人知晓。
第1号第一乐章的情感抒发我满意,这里蕴含着演奏者的喟叹与沉思,只有心灵相通者才易知善感,而接下来的演奏每一个音符都在精心揣磨,听听他的连接段与扶摇直上的第二主题,力度起伏、音符时值、音准、音色都是好的,又异于前人的常规路数,哪里不同?——谐谑与无忌的曲风明显减降,多了些知性与清雅,而这样的改变,与他喟叹沉思的第一主题水乳交融般搭调,第二乐章亦有变化多端的精妙,清越俊秀,音准上佳,百听不厌。此外,不得不称赞怀特棒下乐团的协奏,云烟不露却又处处随风,实在是深谙协奏之道。
当然,他的演绎整体的看有些照本宣科,小提琴句型尤其在高音域的落音向前加力平推声也显得做作,会有听家不习惯。

此外,奥胖、郑京和与帕帕夫拉米版都有普氏的第二号,都属不错的版本,不可不听,文字计,不咯嗦。


https://pan.baidu.com/s/1jUqPUFOS4xc5HvUMELXdbg?pwd=qc8q   (其中席盖蒂版来自1125楼层主,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5: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ejack 发表于 2024-9-9 20:47
感谢先生分享。

不论讨论或不讨论,都收益颇多。幸来绿坛,幸遇先生。

谢谢,音乐真好,常怀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7
发表于 2024-9-10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8
发表于 2024-9-10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9-10 15:25
埋葬调性音乐第一铲土的就是勋伯格,专业写手谓之为:和声在勋伯格这里发生了决定性的突破性变化,其 ...

相对于欧洲,老鹅东欧相当于穷乡僻壤。评经验我倒是觉得当欧洲人江郎才尽调性音乐玩不下去了之后,恰好一帮东欧的乡下俊杰横空出世。这帮人未必要固守传统,那是因为太潮的东西他们不会呀。这和语言学家考察古音韵时,要到有土围子的客家方言里去找一个道理。到了现在,交流不受限,一切玩完,方言都不保了。BTW,勋伯格除了那首升华之夜,他的其它东西的好俺咂莫不到,还是这帮东欧人对胃口,觉得也很现代,难得的是才气冲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9
发表于 2024-9-11 04: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0
发表于 2024-9-11 08: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6-2 05:37
这版肖五整体有特色,普列文没有框框,专注力集中于音乐自身,他没有以历史的观点去审视,换句话说, ...

斯老链接:见536楼,没找着,能否再分享一次,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3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