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西里·佩特连科&皇家利物浦爱乐团 肖交全集之二
佩特连科的肖8自始至终扣人心弦,不仅快板乐章,慢板段落同样,很少听到其它版本肖8能有这样深入的情感、准确的节奏、清澈的背景和鲜活的动态,我以为这是肖8中最激动人心的录音之一。
第一乐章的Adagio 无与伦比,从大提、低音大提的引子一直到小提琴的弱音主题,它能始终纠着你的心,不仅仅是优秀的弦乐群,更在于它传导的精神——一个反战者面对残垣败壁时的凄凉、悲哀与痛楚的思考,听听佩特连科棒下小提琴0.58分演奏的主部主题,多么的具有柔和的人文精神——以小节的极弱音来维持凄凉情绪的传导,他对节奏与长线条的控制最令我欣赏,而长线条旋律长时间在各声部的运行又与作品传导的精神合二为一,水乳交融,再听听他如何调度转入快板之后的展开部,情绪被一步步激发,直达高潮的动态和弦释放出惊人能量,紧接着切分节奏之后的另一更大的令人震颤的高潮来临,再到哀歌般英国管的出现(17.14分),有兴趣者可认真听听这一大段,或能明白我为何赞赏这版肖8,佩特连科对这一乐章的呈示部与展开部的调度有超水平发挥。
后几乐章无须多言,尤其两个谐谑曲乐章演奏值得细细品赏,第二乐章在嘲讽与“模仿”邪恶的含义透出一股轻快中的苦涩、值得仔细玩味,佩特连科对其中两个戏弄性漫画般的主题都有“工笔”精湛的勾画(一个开声四音型A主题、一个1.37分短笛B主题),特别是短笛主题在其棒下活画出作者戏耍嘲讽中的眼泪,颇令我感慨,当今村里又何尝不如此?而第三乐章演奏,在机械的、残酷的、透骨的阴寒中逼出音乐的、群体节奏的、秩序井然的美感,棒极了。
再听听他对第四乐章巴沙加牙内省隐发而又痛彻心扉的11段变奏,只有放下一切仔细精听,才对得起这样扣人心弦、无与伦比的演出。
同样作为交响杰作的肖10,其实创作意图并不如肖8那样明确,它在一些内容的来源上有争议,但却并不影响准确诠释,道理很简单:谁都否认不了作品优秀的、高度艺术化的深刻思想和老肖特有的个性特征。
佩特连科对节奏的控制准确无误,因而他以明确的线性勾勒出第一乐章阴郁而又具有疑虑的慢引子,音乐语汇带有雾般的不明确性,或者说是带有某种悬念和期待,包括2.25分单簧管的主部主题,都蒙上一层悬而未决的色彩,这种悬念的层层加深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对比并不鲜明的第二主题迟至6.16分才由长笛奏出,但佩特连科对这两个主题的陈述相当清晰,演奏则紧张有效,旋律“做”的此起彼伏,并保证它在走向高潮的过程中、聚积起足够的紧张与能量,释放出足够的心理负担和悬疑,听听他的高潮段(第13分钟左右),虽未达十分满意,但配比我感觉足够了,你得明白,这个乐章本身“悬疑”的写作特点,使得演奏不可能义无反顾的“豁出去”,音乐始终是皱着眉头的,而这样的演绎为我所需,也符合作品意图。
真正的释放在第二乐章,作者真正有机会撕开暴君真面目,佩特连科将首乐章的悬疑一扫而空,但既使在这样暴烈的动态音响中,他的控制仍然安全有效,弦乐、管乐、打击乐,再加上强悍的节奏,却没有一个乐段、没有一个声部走向危险的“边缘”地带,我之所以看好佩特连科,很大原因在于其指挥的理性与智慧,他控制与释放的平衡能力超群,当然,Naxos 的录音也高水准。
第三乐章回旋主题和三个插部音调之清晰尤其令我满意,也得体的表现出作者忧心忡忡的模样,我唯一的疑惑来自第一插部(第1.07分)的短笛,似乎有点过于响亮,显得突兀,令缺乏准备的听者一惊,也打破了前面沉思稳健的基调,也许是考虑到这个插部是以老肖姓名的四个字母DSCH组成,应宜突出来,但实际效果并不支持,其实,第三插部后面的音响比它要激烈的多,但为啥听来没有突兀感?——很简单,听者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肖11的演奏可归于最佳版本之列,利物浦爱乐的表现再一次证明是个好乐团,动与静之间的幅度很大,整曲音响的动态差亦非常大,却听不到歇斯底里,我稍感不适的是第一乐章“冬宫”的开端声音太轻微,几乎不可闻,你得旋大音量纽,但他掌控的音响从弱到渐强的过程没啥不妥,声部之间无论是背景还是衔接都干净之极,音响的空间感觉历历在目。
动态性的第二乐章“1月9日”我尤其认可,不仅仅在动态响动,而在于他卓越的布局,他能从中注入真挚的、感化式的情感,并着力于场景氛围的营造,使情感、氛围与动态性合奏三体融合,形成震撼的、摇人心曳的音响洪流,使接下来的狂暴场景更为逼真可信、更加摧残人心。
再听听他棒下的葬礼进行曲,他把那番挽歌式的情感演绎的深入人心,又杜绝放慢速度玩拖曳,既使演奏激烈乐段,仍能感觉音乐内里的情感与人文性,真是有丰厚底蕴有卓越才华的指挥。
肖13“娘子谷”创作素材来自俄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的诗《娘子谷》,全曲五乐章皆是,诗讲述二战期间发生在娘子谷的大屠杀,该曲为男低音、男声合唱团和大型管弦乐队而作,此版男低音是俄著名的亚历山大·维诺格拉多夫,合唱团动用了两个,分别是利物浦皇家爱乐合唱团和哈德斯菲尔德合唱团,我有所担心的是合唱团的俄语水平,不似肖14那样用语宽松,老肖明确了此作品必须用俄语演唱。
维诺格拉多夫的演唱足以令人满意,嗓音深沉浑厚,歌唱用情恰到好处,特别是落音很有魅力,对声音与共鸣的控制绝对大师水准,这版肖13,我最满意的就是年轻的维诺格拉多夫,歌喉和实力富富有余。
我不懂俄语,听不出合唱团的俄语是否标准,是否对作品诠释有影响,这点我没有资格评论,但就声部合唱本身说,演唱贴近老肖创作,这无须我言,听听第二乐章开声合唱的味道和其后对唱的帖切。
佩特琴科的乐队亦无须说,乐队与人声的高度融合性、合奏技术之精湛、速度与节奏之精准,都令我叹为观止,对于并不熟悉的cm,亦有很强的可听性。
肖14定名为室内声乐交响曲,也就是说乐队的规模不大(室内乐性质),看了看,由19名弦乐手和4名打击乐手组成,为女高音、男低音而作,共11乐章,需要说明,老肖创作时心目中的女高音是杰出的俄戏剧女高维什涅夫斯卡娅,创作曾受穆索尔斯基声乐套曲《死之歌舞》影响。
佩特琴科此版两位独唱:女高音 以色列年轻的盖尔·詹姆斯(Gal James),男低音:仍是杰出的亚历山大·维诺格拉多夫(Alexander Vinogradov)。
这又是佩特连科的佳作,我甚至认为他足以能和康德拉辛、巴尔沙伊杰出的版本抗衡,如第二乐章“马拉格尼亚”和第八乐章“来自深渊”,他剃刀般锋利的弦乐合奏所营造出的惊骇效果很是吻合于老肖的创作精神,他总能对作品的演绎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维诺格拉多夫无须说,有他在,演出就稳了,他的实力和演唱技巧能给予他强有力的支持,再加上是“本家”的东西。女高盖尔·詹姆斯我第一次听,嗓音的个性并不鲜明,也许是俄语的关系,演唱的戏剧性和惊骇的细节表演不是很抢眼,但歌喉的抒情性与戏剧强度尚可。
佩特连科这套肖交全集很具实力,综合的考虑——包括理解、演绎、个性、效果,并不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在旋律公司那套强有力的全集版逊色,在老肖这里,他具有强大的与任何版本抗衡的能力,这来自于他正确的理解和杰出的指挥调度能力,特别是稳健的节奏感和准确精当的速律分配,他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皇家利物浦爱乐团也向听众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它们以出色的合奏表明,该团能配得上任何一位杰出指挥家。
https://pan.baidu.com/s/10-FcnLfN_eJ6KeG1iT1TgQ?pwd=7a5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