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081
发表于 2024-10-4 1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4 10:35
萨拉张我有好感,谢谢链接。

那再听听另一韩国美女张汉娜的大协,老罗大师是全力提携啊(她赢了当年老罗比赛的第一名)。很难相信这是个12岁孩子的琴声。企鹅大力追捧磁碟,4※带❀!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Saint-Saens, Cello Concerto 1; Tcha...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3SmupfhJQNq_1rTWYytig?pwd=5luc


又:小张是完全追随老罗大师的足迹,现在举起了指挥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2
发表于 2024-10-4 1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4 10:29
斯蒂芬·霍夫与利顿&达拉斯交响乐团2005年录制的拉钢是大胆演绎,比如拉二,经过多位大牌钢琴家演奏 ...

话说演奏家叼着烟卷弹钢琴,怎么弹烟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小提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一:萨拉·张

这是两张令人赞叹的唱片,小小年纪萨拉·张(1980-)以近乎完美的技艺让人见识了什么叫音乐神童,尤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对作品有那么明晰的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老柴D大调,这版之好简直不是一个孩子所能胜任的,所有小提琴演奏家应该具备的素质,11岁的萨拉·张就已经具备,我n多年前首听就思衬:这么小年纪就这般“万事皆备”,以后怎么办?想再要有所提升已经非常非常难,那么,剩下的时光只有两种可能:或原地踏步、或呈下滑趋势,但不管哪种可能,她的光环与魅力将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消褪,这个褪色的过程与外力无关,而在于自身——神童时期就把再造的过程“填充满了”,是小提琴史上并不多见的奇迹,也形成了她自身后演奏时期无可奈何的遗憾。

老柴D大调是小提琴家必修课,版本数不胜数,多有名家录制多版,而萨拉·张此版直到今天也能名列前茅。

此版录于1992,科林·戴维斯率伦敦交响乐团也与以敏锐而坚实的助奏,距今再听,仍能为萨拉·张诠释的鲜活和深度打动,而绝非仅仅是无暇的技巧,它在音色的鲜明与演绎的层次上非常出色,毫无这个年龄段难以避免的青涩感,据我所知,此版1993年曾被《企鹅》冠以三星带花,一举越上榜首位置,以正价版的价位能获得《企鹅》如此高的评价是非常不简单的。

这是一版细腻而又恰当的演奏,速度掌握偏缓,诠释有自己独到的个性风格,11岁的小丫头就能以如此成熟的姿态和个性风格将这部难度极大的作品轻松拿下,远超出我的想象,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以个性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姿态驾驭着作品,每一分句都有韵致且鲜明,同时音色细腻,我尤为欣赏展开部段落,稳健的“令人发指”,慢而始终气韵贯通(识家会知道这有多难),结尾恰当大气,第二乐章对11岁小孩儿来讲演奏尤其动人,表情细腻凝聚,分句衔接无痕、表情分寸感佳,她在前两乐章对表情与技巧分寸感的拿捏后来一干美女演奏家没谁敢说超出了,演奏老柴小协与钢协,一但流于玩技巧与滥情,就远远下了一个层次!第三乐章无须再言,前两乐章恰到好处的布局与节奏处理已经为其留下充分的演示空间。
同一唱片的4首匈牙利舞曲也不错,也能清晰感受萨拉·张无暇技巧与应变能力,对勃拉姆斯这些颇具交响化思维的曲目,显得驾轻就熟,b小调g小调难度很大,难度又并不仅在技术上而在变化上,萨拉·张应对从容,起起落得当。

接下是《Sarah Chang – Debut》,萨拉 张第一张唱片,收录了包括《卡门幻想曲》在内诸多名家小品,多具相当难度,而录制时年仅10岁,却把作品吃的这么透,技术运用这么合理,韵味这么醇厚,真不似一9岁孩子所能为,卡门幻想曲几段高难度段落(尤其是大幅度的六度、八度跨越、快节奏下的顿弓、跳弓,包括飞掠的连弓)就是成年人也难免疵牙咧嘴,萨拉·张却以轻松之态拿下,并未显得免强挣扎,最后一段拉的坚定、明确,虽有几处音准有待校准,但今天即以挑剔的眼光看也并无明显暇疵。埃尔加的《随想》韵致十足,难为她小小年纪怎么能表现出这么丰韵的层次,而哈恰图良《马刀舞》展现出近乎完美的弓指功力,帕格尼尼两首《随想曲》都不好应付,我们明显能感觉出她技巧上的富裕,而肖邦《夜曲》第一弓就直入心扉,真是早熟的让人难以想象,我对这个时期萨拉·张的印象并不在她拉的快板,这还相对容易,她在慢板中表现出的意境和清晰明确的线条走向实在惊人,远超出一个孩子的想像力。



另两张唱片,一张是13岁录制的帕格尼尼,一张是16岁录制的门德尔松和西贝栁斯。

帕格尼尼作有多首小提琴协奏曲,最有名版本最多的就是这首第一号,人们谈论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多谈论他的技巧,其实他的协奏曲真正抓人的则是表情与幻想性,即使技巧段落也易激起听者暇想,带着浪漫主义时期协奏曲典型特征:即富于技巧、又富于激情。

第一乐章乐队在一下行音型动机导引下,先后呈示轻松喧闹的主部和对比抒情的副部,小提琴则在主部主题上以技巧化变形的姿态进入,这个乐章无论快节奏或慢节奏都是典型帕格尼尼式的——没有深度但悦人耳目,以艰难繁杂而又富于感官的小提琴技巧吸引听众,如上行或下行的大跳、长线条连续的琶音、多变的双音、断弓和颇为迷人的连弓等等,其间以对比的抒情段落间隔。
第二乐章相对简单,一大段悲情的倾诉,第三乐章回旋曲,回旋主题以敏捷灵巧的弓法给人深刻印象。

12岁萨拉·张的演奏以稳健见长,小提琴线性甚佳,面对艰难的技巧显得胸有成竹,显示了良好的自信力,技巧段落也无甚暇疵,第二乐章并未沉溺于滥情,这是非常成熟的表现,只是有一二处慢速低音区域与帕尔曼比较显出单弱,萨瓦利什的费城管弦乐团不知是录音还是怎地,几段慢速度的效果并不出彩,但快速乐段则刚性十足,费城是颇具有音响效果的乐团,而这部作品其实很能显示辉煌效果的,包括圣桑。

补白的两首都是圣桑的佳作,特别是《引子、回旋与随想曲》很值得一听,13岁的萨拉张和萨瓦利什乐队演奏的颇具光彩,对两种情续把握都到位。


此版扬松斯&柏林爱乐团1996录音,其中西贝柳斯录自现场音乐会。录制时已是青年,也的确显得老到一些——更为稔熟从容的呼吸感,门德尔松演奏特别在“柔”上具细腻的特点,妩媚而小巧,揉弦运用恰到好处,并无腻感,但她对第一乐章的理解不够丰富,柔尽够,走句则力度稍欠,两者的比性不明晰,因而有分句缺乏坚定明确的走向,稍显的拖曳,慢乐章并未有意拖慢速度,也非特别讲究在韵致上精雕细琢,演奏纤丽、细腻、尊贵,有品味。第三乐章速度处理尚可,但仍显精巧有余力度不足,这版演奏总得看不如下面的西贝栁斯,虽有完好的整体感。

许多提琴家都喜欢西贝栁斯这首作品,恐怕不仅在于它冷艳而富于动力的色彩,而在于独奏在显示技巧的同时赋于小提琴鲜明性格,像民族服装般新颖又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乐章出现三个主题,分别在0:08分、3:34分、5:14分呈示,三个主题呈递次增量的音乐关系,在呈示部你很难分出主次,这与古典或浪漫时期主部与对比性副部的曲式大相径庭,如地位相当的主宾客宾依次应答,但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主旨在于确定与发展作品的基调,第一主题异常强大,后两主题同样性格鲜明,并不显羸弱,更重要的是,因为独特鲜明的性格,它们之间并非是对比或陪衬性的,这也使得整个乐章异常丰满。
萨拉·张凌利与柔情兼具的风格倒适合西贝栁斯,这个现场版技术运用与作品特性合拍,技巧成熟、韵味醇厚,该有的都有,与强大的乐团对置小提琴的线条稍弱,但萨拉·张内力的韧劲并不很显弱,相互之间比性尚佳,柏林爱乐不愧超一流大团,哪个方面都在辙,扬颂斯鼓捣起此类偏于浪漫风格作品显得特别来劲,而又不失对独奏的烘托。


https://pan.baidu.com/s/1catC1Z5s8CNUo3eN2mPMAA?pwd=in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4
发表于 2024-10-5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萨拉·张凌利与柔情兼具的风格倒适合西贝栁斯 谢谢 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5
发表于 2024-10-5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潍坊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源,假期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10-6 10:57 编辑




小提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二——美岛莉

我对早期的美岛莉(1972-)关注度不高,一则听的不多,二、作为小提琴神童也仅仅是神童,其它没啥特殊,这不似童年萨拉·张远超出年龄对作品的悟性与理解,你当然能倒腾出一些轶事来嚼,如“祖克曼流泪”“伯恩斯坦下跪”等,但这些东西虽轰动一时,却与小提琴艺术自身无大干系。

以我看,音乐神童日后成为大师尤其难,在人才成长之路上,童年时期的“神”,很有可能会成为日后的“包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提琴这东西,一般到了十五六岁,技术层面定形了,换句话说:再想在技术层面提升改变极难,技术好也就好,未成年前技术缺陷日后很难再改变。
除了技术特点,成年演奏家比拼主要在智性、乐感与悟性层面,这些东西靠先天也靠积累,靠先天与积累的融合、磨合成稳定的桓久不变的自身风格,美岛莉和萨拉·张近几年似都有些被边缘化,尽管原因不一,但或多或少都与演奏与心智过早的过度燃烧有关系,小小年纪就“耗”的差不多了,自身缺陷会在日后慢慢呈显出来,没有了音乐神童的光采环罩,褪色往往在所难免。

美岛莉与萨拉·张都在很小年龄就出道,同是亚裔,萨拉·张给我印象在于她远超出幼龄阶段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小小年纪就能把技巧有效融于演奏之中,就能对作品有深层的理解,就有意识讲究琴之韵,这极其难得,一般讲,小提琴神童首先神在技术,而萨拉·张的“神”却并不在技术层面,这是引起我关注的唯一之点,也是她不同于美岛莉和众多神童之处,美岛莉的神童优势在小提琴自身,她弓弦技术基础扎实,快速段落更显有力,即能在力与柔两端寻找音乐的表现力,也能从中找到两者的平衡,因而在音乐性和技巧融合点的表达较萨拉·张要丰富,可塑性更强,再加上注重学识积累,因而成年后她比萨拉 张更有优势。


上传四张唱片,供识家欣赏:
一、和祖克曼合作的巴赫与维瓦尔蒂,这张唱片网上流行,其实抛开童星因素,演奏无啥可衿夸,相关录制资料吝啬,再加上商家故意卖关子,使听者难分辨主奏副奏,录于1986年3月,时美岛莉15岁,由祖克曼率圣保罗室内乐团助奏并担纲第二小提琴,圣保罗的实力稍逊些,合奏音质太过明亮。
巴赫双小协BWV1043 技术难度不大,它强调了节奏与韵律,第一三乐章都需要在前冲的节奏中保持住织体清晰与恰当的位置感,而这版演奏我不满意两把琴的音色差与间隔,即:两把琴位置未能充分拉开,美岛莉演奏没啥可挑剔,两把小提琴相互关照,平衡性不错,第二乐章韵味也不差。
维瓦尔蒂c小调由于曲调优美和技巧难度较高获较多演出机会,美岛莉足够灵巧,技术应对合理,也讲究音色明暗层次,第二乐章表情淡然干净,不足在第一乐章滑音处理的过于巧滑,略有些飘。
巴赫E大调BWV1042第一乐章拉的朴实无华,2.10分这一节音准欠佳,音型不够立,但即便如此仍表现了一定韵律感,三声中部叠句这一大段力度与清晰都适度,第二乐章出色的线性与浓郁的箱体音都给我以美感,美岛莉对织体很敏感,她的演奏既不会突兀也不会“断”,第三乐章2.02分小提琴插部这一小段仍不理想,音型含糊、不够整立。
维瓦尔蒂a小调拉得神形俱佳,也许是有祖克曼陪着相互烘托缘故,第二乐章格外曼妙精致,这是我满意的一首。
这张唱片巴赫E大调略有瑕疵,其它均属一流。

二、与阿巴多合作演奏老柴和老肖两首协奏曲,现场版,分别于1995年3月和1997年12月录于柏林爱乐音乐厅,柏林爱乐团助奏,超值的一张唱片,时间长达73分钟。当初买这张唱片主要冲着美岛小姐的老肖去的。
老柴D大调版本多到滥,再想出新意很难,尽管新潮的俊男美女们个个都说能出新意,但到演奏录制时还是趋于“同”,没有新意,如一个模子扣出来。
这版老柴以韵律感取胜,这让我有点兴趣,但我听来并未超过同是日籍 DECCA的滕川真弓版,这个时期美岛莉弓弦间早无少小痕迹,技术上又有优势,再加上注入适度女性柔媚,细节部分能听出细腻生动,细微处也鲜明,美岛莉几乎不放过每一表现乐律感的细节,分句间别人需“断”的,她则能巧妙连接起来,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力,当然,横向比较起来,织体单薄、力度欠佳,也明摆着。
第二乐章魅力就在于美岛莉指下旋律的连续性,气息吐纳不绝,细致入微,行进间变化又丰富,编织出如梦般的幻彩。
听听美岛莉的第三乐章就明白她的技巧名不虚传,阿巴多的确是协奏曲大师,使力如万马奔腾,省力如蛩鸣蚕织。手里老柴D大调唱片不少,而美岛莉和萨拉·张都被我认可。

老肖的a小调我很欣赏,东方人若功底不够或研究不深,很难把握住老肖这种具有现代气息又深具斯拉夫上下突起与瞬间将息的音乐走向,作品深意无须说,音乐本身则新颖奇异,古怪如精灵之舞,这是一部深具难度的作品,无论内涵还是技巧都不好应付,对演奏家来讲,拉好了它是天堂,颇引人入胜,拉不好它是恶梦,跌跌撞撞,神形皆失,而美岛莉交出的则是令人满意的答卷,以她1.5米的小身板,我很担心她第一乐章能否开好局,能否表达出深意,而美岛小姐很好契合了作品暗夜中那份凄咽、呐喊与沉思,笔力较深,内在的张力也足,我尤其喜欢回到A部后美岛莉柔韧而沉思的韵致。
第二四乐章则展示出她一流的弓弦技艺,在高难的技巧面前没有一个音符含混不清,自始至终拉的清晰明确,最考验小提琴家心力的巴沙加牙舞曲(第三乐章),美岛莉也能以足够的、开放性的、富于变化的的弓弦应对,最后华彩也称得上精彩,这版老肖当年首听就给我印象,它自然还不及莫德科维奇深刻的内在张力与厚重,演绎略显单薄,但她有自己个性理解,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也不逊色。
这两首演奏做为现场音乐会实况录音都显示出较高水平,挑剔的看,稍“软”了一些,但灵巧有余,在艺术与技巧,并无明显失分,听现场,能有这些,也就够了。

三、与罗伯特·麦克唐纳合作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我最喜爱,棒极了,sony2002年出版,包括普朗克、德彪西、圣桑三首作品,
普朗克第一乐章拉的如钢锥般尖锐锋利,几小节下来就展示了良好技术,高难段落应付自如,可惜对比主题第一次呈示时份量稍显不足,少了些柔力与幻想空间,当然作品本身就技巧艰难,反到尤须在对比段落做足文章,否则容易演奏成单色的小提琴技巧,尽管如此,第一乐章仍相当出色。第二乐章优雅又丰腴的“身姿”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它让末乐章的炫技部分水到渠成,强烈的擦弦与快速段落很见功力,而后半段慢速的Tragico有如高屋建瓴。
晚年德彪西创作已经脱离开鼎盛时期的印象派,但这首作品音乐性与意像兼有,至少我听来“字里行间”仍隐隐有具像的勾勒性,小提琴直率简练,但意像曲委,乐思时隐时现,演绎的难度超过普朗克,拉好它需要深入精研,对每一分句的内涵成竹于胸,这样才能表现出它的无穷变化与如花般丰腴,演奏这样的作品需要独奏家强烈的主动性,否则极易陷入“循规蹈矩”,应该说美岛莉演奏是不错的,她在倾尽全力往作品上靠,但较郑京和Decca版还是略显平淡。
圣桑的d小调拉得最精彩处是第一乐章,面对主题丰富的变化转调,美岛莉显示出一流的驾驭力,处理也很有层次,两个主题鲜明可辨,但不间断的小柔板表情刻画不足,这可能与她风格有关,她的慢乐章一般都采用淡处理,有些会恰到好处,也有可能听者觉得不过瘾,这个乐章就显得缺少情感深度,还是略微平淡了些。后两乐章都不错,第三乐章小快板的优雅与第四乐章疾进的节奏都恰如其份。

四、我对sony这张2001唱片认可,但录音不佳——声音有时会呈显出低端录音才有的“明亮”甚致刺耳,必须调小音量钮。
K364,美岛丽和今井信子可谓是把女性的妩媚与细腻做到了极致,与权威版本——帕尔曼&祖克曼DG版完全不同的演奏模式,特别是k364的慢板,能听出很多不同味道,且耐得咀嚼。
美岛丽完全成熟了,从“神童”的幻影中脱颖而出,有些大家气派了,我原先还以为她江郎才尽,哪成想几年之间已蜕蛹成蝶,她稳稳当当的引领着方向,艾申巴赫指挥这样的小提琴家,得省多少心。
我最关注的是今井信子,她所有的唱碟我都注意收藏,她用中提琴演奏的巴赫《大无》,理·施特劳斯的《堂·吉呵德》,施尼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迹。这版K364,她甘心于绿叶的姿态尤让我敬服——她稳稳的依居自己中提琴位置,毫无“抢戏”之嫌,却又很尽力烘托,这既是艺品,更是人品,这样谦虚的演奏家,不抢手才怪。也不得不说一句:今井信子这把琴弦音色调的有些暗了,再加上她“退隐”的姿态,存在感终究低了,有些暗淡,我不知道她为何选择这把琴,与我习惯听她惯长的音色很是不同。
D大调小提琴&钢琴协奏曲尤为动听,这两件乐器一起配协奏曲不多见,可一饱耳福,这两件乐器表现出了在D调上的明丽灿亮与刚毅,尽管在“位置感”上很难统一,艾申巴赫本就一流钢琴家,演奏莫扎特,可谓是兴致神来,水到渠成。
我个人对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喜爱,不亚于柏林爱乐团,合奏真棒,也别说,弗里柴留下的传统——一遇德奥作品,总能流露出出自本能的共鸣,艾申巴赫稍加点拨,就如寒蝉听夜隐,冷月照江流了。


https://pan.baidu.com/s/1SlZG60P503ujRrrKpCyGyA?pwd=lzh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7
发表于 2024-10-7 1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8
发表于 2024-10-9 12: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非常感谢!
跟着楼主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4: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10-9 14:53 编辑




小提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三——梅纽因

梅纽因非我喜欢类型,手里他的唱片不多,重磅级作品中,他的巴赫《小无》有两套,一套是杰出的30年代版,一套是平庸的50年代版,再则就是这套《小提琴协奏名曲汇萃》。

梅纽因的名声很大程度上并不仅在小提琴演奏,他很早即已“神童”出名,上世纪30-40年代达巅峰状态,50年代末期正值盛年技艺却开始呈下滑趋势,而不似其它名家达巅峰状态后或继续上升,或在相当长时期中稳定发展,对于一位演奏家,技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海菲兹、格雷米欧、奥胖等等都是“稳定”的大师,比如听多了海菲兹你会发觉,同一首曲目,40年代与60年代无大异,过去怎么拉,20年后依旧怎么拉,发挥只会更精到。梅纽因技艺超群,但稍欠稳定是其与其它超一流大师比较逊色一层的关键所在,这恐怕与他演奏风格相关,他的演奏是开放性的、任由流泻的,而非控制的、有板有眼的,这样的演奏有时非常出彩,但也易游弋于“临界点”而不免让人担心,这在这套版本同样有所体现。

当然,他属名副其实的大师,这毫无问题,这套录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唱片可看作他立体声时期风格的代表作,这版演奏,以我看琴技并未显露明显衰退迹像,演绎与技术尚属一流。我赞赏门德尔松e小调的处理,这首e小调在梅纽因手里散发出宜人的芬芳,识家或许明白,所谓四大小协,以门德尔松e小调最难拉好,亦或不够味道,亦或易陷入神经质,听过几版名家的e小调或多或少都有不足,而梅纽因的演奏超出我的预期,小提琴质朴端丽,技巧应用除第一乐章开端B音群处理不够干净果断外,并未见明显瑕疵,对于梅纽因这样开放性风格演奏门德尔松,特别是高难度的第一、三乐章,原以为会偏于失控、偏于神经质,听后才知这个担心有些多余,第一乐章雄健而不失绮丽,整个演奏还是给人以远离市俗未经雕饰的美感,同时不失技巧的辉煌,第二乐章音色上佳芬芳阵阵,梅纽因的慢乐章似乎总能比别人多点什么,当然,俄裔指挥埃弗雷姆·库尔茨功不可没,足够的扬长避短。

贝多芬D大调开声就有特点,小提琴纤细洁白如“孩提”般走来,一股童真气息,速度稍缓,但毫不显得拖曳,如果说席盖蒂以情绪厚重古朴典雅占优、海菲兹以变化丰富冷沥敏锐取胜,我在梅纽因这则听到更多美感,他坚持任由旋律自然流动,几乎让人感觉不出拍感,这样风格设定的一个直接效果就是:我们听到的是一条条纤丽、温婉、质朴与稍显神经质的句型,这在第一乐章呈示部与展开部尤其鲜明,呈示部有两三处音准欠佳,不免有点情绪化些,但倒是鲜活生动,也不做作,放慢速度时显得很有把握,音律的质朴耐人咀嚼,这样的风格在第二乐章尤其表达了作品本身宁静幽远、美如夜色的特色,速度把握略慢些,但连接巧妙,梅纽因是慢板乐章的天堂,此又为一证,他不事雕琢的自然笔法很合我的胃口,第三乐章华彩段落使用了技巧艰难克莱斯勒版,指挥是我喜欢的罗马尼亚老资格的康斯坦丁·席尔维斯特里,他棒下的维也纳爱乐团凛然高贵、强弱得体。

勃拉姆斯的D大调是这一套唱片中我最满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从不令人失望的鲁道夫·肯培,乐队部分阴郁中突显顽强刚硬,织体密不透风,而木管又温馨如恋人的双眸(同是柏林爱乐团,他对木管的使用大异于后来者卡拉扬),地道的勃拉姆斯味道,一上来就把风格氛围确定了,促动起梅纽因艺术细胞中全部雄健与内秀兼具的底蕴,第一乐章无可挑剔,小提琴从开声果断的切入就昭示了后面的精彩,梅纽因能演奏出这样线条清晰坚韧的分句很难得,步伐稳健、不飘不坠,特别是第一、二乐章深得勃拉姆斯神髓,第三乐章梅纽因不仅力度偏弱,走句也略显生涩,节奏变化紧促,与前两乐章水准有差距,独奏与乐队的空间感有所欠缺,但整体的看不失为可以品赏的版本。

同一唱片中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乐章稍有些“燥”,小提琴上行下行大幅度穿越,虽技术尚有保证,但弓法音色显得突兀干涩,听起来不够舒展齐整,瓦尔特·苏斯金德与爱乐乐团未能很好把握住分寸感,都使得第一乐章并非总是很优异,乐队同样的问题在第二、三乐章仍有所显现,第二乐章梅纽因对三个主题旋律的呈示还算得体,特别是前两主题颇显迷人,但随后乐队有的段落过于强悍,多少遮掩了音乐的优美,当然,梅纽因在高音域也不能很好表现出控制力,这版演奏主要问题在于“过”,梅纽因太想光辉灿烂,结果却适得其反,技术运用有点挣扎。

巴赫D大调双小协自然称不上权威版本,其实演奏不差,听感较强,有一股华丽与质朴的对称之美,节奏拿捏准确,当年23岁的第二小提琴费拉斯表演不逊于梅纽因,稔熟的琴风甚至尤胜一筹(仔细听下第二乐章),两把琴风格相近,音色一明一暗,纠缠而不致混杂,再加上两位艺术家出色的位置感,再加上隐显得当的大键琴,使得织体空间感充裕,音乐流泻自如,与此曲三大版本的谢林、格雷米欧与奥胖父子比较,他们只在精细度与雕琢感上有待提升。

莫扎特的两首协奏曲都难称一流,缺乏活力与灵感不足是两大主因,也就难以表现莫扎特音乐特有的曼妙与青春气息,技术上处理上,弓法灵活与节奏轻盈是演奏莫扎特这两首作品必备的,这实际是气质表现上的事,莫扎特的作品难就难在这里,你很难表现出他似未经丗俗浸染的童稚和与生俱来的天使气息,而梅纽因的演奏恰恰缺乏这些,从风格上讲,这并不是他的强项,尽管演奏本身艺术性不算差,自有一番美感(如K216的慢乐章),但少源的灵感、略显僵化的节奏、平直无华的弓法、缺乏光采的分句,在风格与技术上无法保证完美再现作品,这咋说呢?气质不符,有些东西强求不来的,艺术尤其如此,相对K216在技巧表达与艺术效果上优于K219。

CD1:1-3 巴赫D大调、BWV1043(第二小提琴:克里斯蒂安·费拉斯)
     4-9 莫扎特 G大调K216\ A大调K219“土尔其”
     巴斯节日管弦乐团\ 梅纽因(1916-1997)
CD2:1-3 贝多芬D大调、OP61
     维也纳爱乐团\康斯坦丁·席尔维斯特里(1913-1969)
     4-6 门德尔松e小调、op64
     爱乐乐团\ 艾弗雷姆·库尔茨(1900-1995)
CD3:1-3 勃拉姆斯D大调、op77
     柏林爱乐团\ 鲁道夫·肯培(1910-1976)
     4-6 布鲁赫g小调、op26
     爱乐乐团\ 瓦特·苏斯金德(1913-1980)

EMI 分别于1956——1961年录于伦敦、维也纳、柏林。


https://***.com/s/15hZBcJbj99iOTBnj5twE6g?pwd=vdk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0
发表于 2024-10-9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
发表于 2024-10-9 15: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房山
谢谢楼主提供精辟的分析、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2
发表于 2024-10-10 0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9 14:41
小提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三——梅纽因

梅纽因非我喜欢类型,手里他的唱片不多,重磅级作品中,他 ...

上个LP-rip高码版的,只有贝小协是和Kelemperer的,其它的和楼主上传的应该是同一录音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Yehudi Menhuin Plays 9 Violin Conce...
链接:https://***.com/s/11rkUYfAf0CEYySIbsK4-hQ?pwd=mj9g


楼主说梅大师和莫扎特气质不合,那不妨听听他晚年指挥的交响曲,个人觉得很好,心头的痒痒都挠到了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Virgin 3 95619 2 (1990)
链接:https://***.com/s/1x-w3-BU8rSdAk0VHMZmbSQ?pwd=1dnl


又:Virgin(实质是EMI录音)出了好几张梅纽因指挥莫扎特的唱片,可惜我手边就这一张。其他网友若有能在此分享,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穆拉文斯基的肖交地位很高,以至于提起老肖言必称穆拉文,权威地位的确立肯定有理由——他是肖5之后几首的首演者,首演者一般都权威,类同于康德拉辛的肖4,但主要还是在于诠释代言自身,他的老肖刻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能让听者感受到超出一层的历史性意义,他与老肖交厚时间相当长,解读在作品的洞察上有优势,但啥事不宜绝对,对穆老的肖交亦不宜将其放大,若由此引发至对其它版本的轻视则属步入了误区,道理很简单——穆老之后肖交的杰出版本太多了,很有几版有超越之势。

另一点,我对穆老肖交心存两疑问,一是版本太多太杂,你很难辨清哪个版权威,权威这东西不宜多,多了反倒麻烦,也没有谁能将穆老的肖交一网打尽,cm手里有哪个版就吹哪个版,弄得乱花渐迷,莫衷一是,再加上前苏的录音多被西唱片公司刮分,“出处”有时让人找不到北,二则更重要:苏的录音多数音效不佳,这是硬伤,老肖的交响同马交布交一样,同属对音响依赖性较强者,既使再版时加了“数码”提升,但本色难以改变。

此版肖5就是一例,,Melodiya1984现场版,演绎深刻老到,氛围色彩与历史契合,表现出高压之下老肖独特曲委的音乐特性,柔弱的弦乐和冷煞到令人不寒而栗的管乐符合老肖意图和那个时代的历史特性,但录音不仅音场“尖细”、声音尖刻刺耳,旋律织体“走形”者比比皆是,这样的录音让我难以接受,尤为糟糕的是:后期的数码编辑们视而不见?——就这样发表了?令人啼笑皆非。
我不否认演奏之精彩,第一乐章笔力凝炼,主部令人凝神静思,展开部分尤其好,冷煞的管乐喧嚣呼啸、黝黑逼人的色彩流让人联想到环境的险恶,所以,尽管录音严重拖后腿,但作为具有“文献”研究价值的版本,我不忍舍弃。再如:第二乐章足够精致,穆老的“舞步”来的比普列文还精巧,又注意了重拍,在流畅性与节奏感之间有不错的平衡,所不同的是,谐谑与讥讽的味道不突出,却表现的挺拔与刚劲,这显然是个性理解所致。
同张唱片的肖6录于1972,录音虽稍好些,但未见明显改观,穆老的演奏仍属杰出,他棒下无论动态与静态音乐都具说服力,从开声到单簧管的平行四音型、到长笛和双簧管、再回到长笛平行四音型,都令人凝神静听,直到令我期待的圆号引领下的再现,既使录音不佳,现场嘈杂,但仍有相当魅力——各声部演奏自身无可挑剔,我赞赏的是这部分,听听他精彩的第二乐章。

Melodiya这版肖5是1954录音室版,为庆祝老穆百年诞辰的2004再版片,但演奏颇僵直生硬,演奏员们、特别是小提琴组,头上仿佛悬着一把随时落下的刀,各个显得寒襟异常,第二乐章节奏平庸、“目光”呆滞,乏善可陈,后两乐章依然,直到8.52分后才稍有演奏的模样,但为时太晚了。
Etato这版肖5出版于1992,现场录音,时间不详,但我听后肯定的说:和上面那张 Melodiya1984现场版属同一个录音,经Erato编辑后,声音有了改善,音场窄细、声音尖刻刺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修正,旋律变形也被“纠正”,当然不可能彻底改观,但不良音效对听赏的影响小多了,听听呈示部到第7.03分钢琴介入后的震人心弦的动态场面和鲜活生动的第二乐章,典型的“肖斯塔科维奇”,无须再多言。
第三乐章好在始终充斥着连续的紧崩感,外表柔媚下是紧缩揪心的悸动,穆列文把来自作品内部的不安与内心的焦灼感表达的非常到位。

肖7录于1953,mono录音,措词直率,节奏鲜明,内涵揭示与激情处理则平淡无奇,穆拉文和他的亲兵似乎对肖7传统的二战意义兴趣不大,一个明显征兆是:松驰动态、减缩激情,这与几个备受赞赏的名版不同,对瞩目的“侵略插部”,穆拉文斯基煞有介事的样子挺有意思,特别是对尾音两音符平直憨顿的处理,令我会心一笑,虽并未显出多大的戏剧性激情,亮点则在于穆拉文将僵化固态侵略插部的节奏大胆改造,我们听到的是情趣盎然而又精巧乐感的方方整整的“四方步”节奏,着实令我玩味,它的发展效果和众版本都不同,玩出了新颖超越自身含义的新式样,这般以一种情趣盎然完全音乐化的理解与演奏手段解读“侵略插部”,而将史诗性的侵略含义置于“偏旁”位置,在穆拉文斯基这里尤其不可思议,这样精妙又有几分玲珑的第一乐章我还没听过,就整曲说,我并不在意动态是否偏小,单声道录音也别指望会有多么灼人的幅度,但在有限动态响应中,穆拉文不仅立意新颖,同样能直击心怀,他对后三乐章的解释温暖中流溢出人文情怀,绝不草率,也并不乏深刻,听听他的第三乐章。
穆拉文的肖交均录过多版,唯肖7似只录过这个1953版,此版无甚影响力,极罕有人提起,但在我看来,在众多肖7好版本中,它应在前排有位置。

Melodiya这版肖8录于1961,演绎出色,录音糟糕,他在表演作品深入思考与人为关爱情怀上无可置疑,演奏精神恐怖而凝具,并不松驰的声音给人绵延不绝的悸动感,严重影响听赏的是扭曲变形的录音,激烈之处几乎无法卒听,满满低劣录音的杂电流混声,几乎失去评判价值。
alto这版肖8现场1982录于列宁格勒,录音来自philips,alto对录音尤其是高音部分做了修正,我没听过philips版,无从判断修正效果,但此版声音很“正点”。
老穆是肖8的首演者,他还留有几版录音,以这版我评价最高,cm听肖8往往喜爱中间两章谐噱曲,而对第一三乐章甚而有无感者,实乃大缪,这两乐章是老肖创作精神和创作意图的精髓,第一乐章1.02分的主部主题散溢出深深的人文性,声音真诚、纯正、徐徐扩散,穆拉文在展开中注入各种思想与情感,内容被塞得满满的,小提琴组的持性与漫溢效果一览无余,味道则需听者深入体味,醒目的双簧管很顺畅引领出对满目疮夷、残垣断壁的控诉高潮,这一乐章在节奏速度和动态幅度的掌握上无与伦比,列宁格勒杰出的小提琴声部无须说,听听木管传递的心声,再听听小号肆无忌惮的恐怖声音。
中间两章谐噱曲演奏的歇斯底里、生猛异常,节奏钢铁般坚硬,惊骇而又多意,同样耐人咀嚼,而不宜仅仅拿它当“摇滚”听,尤其第三乐章演奏出尤如恐怖骇人暴君的“动静”,爵士摇滚出身的普列文也比不了,几个声部的“折腾”到了极限,却毫无力竭失真。
此版的人文气息、生猛的音响性、恐骇的氛围、残暴的侵犯力和对作者思考的揭示,都属杰出。

两版肖10都录于1976年,都是现场录音,诠释与细节相仿,唱片标注:erato版1976.3.3录于Leningrad爱乐大厅,Melodiya版则标注录于1976.5月,我怀疑Melodiya标注的时间是否准确?,从演奏来看,我觉得两版应是一个录音。
穆拉文的权威性在两方面,一是我之所以说LPO是他的“亲兵”,不仅是他“在位”时间长,而主要在于他与乐团如DNA般亲如父子的匹配,声音合奏默契如水乳,其二则是对作品整体推演的路线图了如指掌,我不仅说它的快速部分,听听首乐章moderato 每一声部、它们之间的衔接、包括声音的响度,都透着“熟透了”的样子,再听听第8.51分进入展开部“碰撞空间”后精湛的表演,每一动态性重音和弦的时机和重量都恰到其位,也就是说:情绪发展的过程和随之带动起两侧的“风雷”恰到好处,它未必是“最好听”的,但这个过程搭调、协调,完备。
理解这一点,自然会对迅捷猛烈的第二乐章有清晰感触,它明显是穆拉文斯基才能有的“产物”——快速+强度+魅力精细度,速度快如闪电、弦乐细如发丝、管乐和打击乐冷煞无情,这样快的速度没有一处含混不清,这属最典型LPO发出的声音,演奏从头至尾引人入胜,包括同样精湛而震憾心弦的后两乐章。

肖11录于1961年(也有认为它录于1959年,资料并不详实,难以确定)mono录音,REGIS公司2012年再版发行,录音前身应该是Melodiya,regis再版声音有所好转。
演奏这样具有史实意义的老肖作品,如果不考虑声音效果,穆拉文&LPO肯定是最佳选择之一,声音粗糙,但演奏的精神无比强大,同时,它的沉思与推进的紧张感能表现出历史真实的原貌,尤其在前两乐章,既使音效不佳,并未很影响它的史观价值,穆拉文和LPO的阐述与措辞在声调上依然令我印像深刻,你仍能听清楚他的大局铺设、弹性空间与情感走向,比如第一乐章的robato,既使空间充裕舒展,你仍能感觉如“牛皮筋”般紧崩的弹性。
再如第二乐章由大提琴和铜管一次次掀起的那股原始的冲动、其强度与前冲力都达令我瞠目的惊叹程度,这也是穆拉文对乐队拿手的“统治力”,每临于此,他总能应付自如,多大的狂涛巨浪(听听10.46分),他都绝不失衡,我是敬服他措辞的“侵略性”,任何指挥能达到他持续性的强度都非易事。


https://***.com/s/1g070ciw79dpL92nH1QKVDg?pwd=30c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发表于 2024-10-13 17: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5
发表于 2024-10-13 1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13 12:18
穆拉文斯基的肖交地位很高,以至于提起老肖言必称穆拉文,权威地位的确立肯定有理由——他是肖5之后 ...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发表于 2024-10-14 0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13 12:18
穆拉文斯基的肖交地位很高,以至于提起老肖言必称穆拉文,权威地位的确立肯定有理由——他是肖5之后 ...

把一大堆老穆的CD整理了一下。虽然我愚钝的听感赶不上楼主所述,还是想把此层的音频弄得更完备一点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Mravinsky - Shostakovich Edition [M...等2个文件
链接:https://***.com/s/1sseCyHL0ctSZ-JIouBhXqw?pwd=eek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7
发表于 2024-10-14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非常非常感谢楼主。
这是这个坛子里所剩无几的几个令人流连的帖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8
发表于 2024-10-14 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每天都打开这个帖子来学习,很地道的分享,很地道专业的楼主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3: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14 08:51
把一大堆老穆的CD整理了一下。虽然我愚钝的听感赶不上楼主所述,还是想把此层的音频弄得更完备一点:victo ...

你的6张套曲目和资料都全,更有价值,谢了。

和我的6张套相似,也有不同,不同在:
1、肖5,我的是1984版现场版,和肖6在一张上,你的是1954版录音室版,和《森林之歌》在一张上。
2、两版肖10都是1976年3月在列宁格勒爱乐大厅录制的现场版,我的两版肖10(Erato和Melodiya)肯定是一个录音,即1976.3,3。你的内页很清楚标注是1976.3.31,我听了听,的确不是同一录音,但演奏很相仿,四乐章演奏时间,剔除编辑分隔的差异,几乎一致。
3、肖11我在写此文时还难断定究竟录于1959还是1961,听了你的那套可以肯定是1959录音。
4、两版肖8都标注1982,你的Altus具体注明3.28,我的Alto未标注具体日期,演奏时间除第一和第四乐章小有出入(分别差34秒和26秒,有很大可能是后期编辑因素),其余相仿,演奏如出一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3: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会继续此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3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