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141
发表于 2024-10-2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9 08:12
几版拉赫钢协鉴赏

感謝樓主解說與分享

寫了這麼多這麼詳盡  可以出本書了  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2
发表于 2024-10-29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9 08:12
几版拉赫钢协鉴赏

谢谢老兄,又收了几个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4: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钢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一——阿格里奇

听古典音乐多年,钢琴家不知听了多少,最喜欢的有三位——古尔德,波利尼,阿格里奇。

音乐欣赏有个奇特现像,你越是欣赏的,越是无话可说,就像我说过的:通畅并不需要多少话,阻塞才觉着有话要说。我写古尔德是为了正视听,有太多cm人质疑古尔德的演奏风格与录音方式,甚而有将他与朗朗之辈相提并论,实乃莫大的污辱,所以n年前接连写过几篇古尔德。印像中波利尼只写过一篇,而20年来,阿格里奇从没写过。

写阿格里奇是个困难的事,之一在于你很难框架她,无论是演奏风格还是涉猎曲目,你都很难框架乃至梳理出清晰纹路,这即与她不羁的个性相关,也与她天才圣手与出奇的即兴灵动有关,她的演奏,如按捺在灵感的喷泉上,奇思喷涌,灵性四溢。

她的天分十足,你或许能指出她某种不足,如严谨,如深入力,但若论钢琴的天份,论演奏的即兴灵动,论音感与悟性,阿格里奇绝对超一流,没有谁能超越她。

先听听她1982与夏伊&柏林广交的拉三钢协,一版难得的现场版,阿格里奇营造的氛围多变而美仑美奂,她的直观与乐感尤其给我印象,拉三钢所有为听众熟知的情感性与预见性在她面前都失效,你不知道下一钢琴分句她会怎么弹,特别是快速部分的装饰性演奏如神来之笔,淌着天才浪花,可能是现场关系,第一乐章速度偏快,增加了技术难度,但阿格里奇应付自如,她最大限度保证了作品绵延流利的基本特性与技术特性。拉三钢协的技术难度就在几个乐章快速度之下钢琴连续不间断的弹奏与快速华彩,而它的表情难度则在于:在如此艰难的钢琴技巧面前,演奏者还能否以饱满的热情和沸腾的生命活力来打动听众,阿格里奇的表演无可挑剔!听来很舒服,第二乐章不仅技术无暇疵,演奏也深入,技巧上的富裕并没有遮掩情感的深沉,几种情绪转换表演好极了(开始的不安忧郁、转入明朗、静观、热情,直至绚丽多姿),夏伊也很好烘托出如黑海般的阴沉情绪,第三乐章尤其值得听,听听阿格里奇如何营造音乐的动力性,实在精采,颇显器大声紘,她即有势大力沉,又保持着细腻敏感易被激起感情涟漪的女性特征,11.01分开始的尾声乐段钢琴与乐队营造出惊艳卓绝而又井然有序的合奏效果,实在令人称绝!

录于1967年的拉威尔G大调钢协弹的色彩缤纷,当时26岁的阿格里奇非常精采展示出此曲梦幻、生动、激烈、撩人的情趣与五光十色的作品特征,她向钢琴两端大幅度跨越能力以及力与柔之间瞬间即变的演奏不断挑战着我们的听觉神经,第一乐章展开部的托卡塔乐段节奏生动,很有弹性,但很快就陷入到幻梦般的情景中,第二乐章大段钢琴独奏的稳定性与韵致丝毫不逊于杰出的弗朗索瓦,听听她在monderato中对泛音的控制有多好,三声中部的六连音及其装饰性连奏简直令人着迷,什么叫爱不释手?我是每听来沈醉,而第三乐章快速自由的无拘曲风,被阿格里奇演绎的生动绚烂,即使从技术的角度看,也是超一流水准,阿巴多棒下的柏林爱乐乐团好极了,为演奏大为增色。
这首作品听者不多,简单介绍几句,一首带有现代都市色彩的钢琴作品,是拉威尔为1931年第二次访问美国而作,为取悦美国听众,作品中明显掺杂了布鲁斯和爵士情调,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作品整体上并非“拼盘”性质,仍是一部地道的协奏曲,它的轻松嬉戏风格能让听众感觉到色彩上的五光十色,却并不显得零乱,整体上你仍能沉醉于法国人优异的曲式感。

更为出彩的演奏是1968年与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一直认为,阿格里奇大祭司般奇绝势大的演奏风格是在李斯特这里完全确立的,她的演奏风格,在这里完全超越了女性钢琴家的能量与限制,甚至为一干男性钢琴家所不逮,这部作品本身开朗乐观及带有英雄特质的气质也与阿格里奇的风格一拍即合,第一乐章我建议识家好好听听,听听她超群的应变能力,两个主题间巨大的情趣色彩变化所引发的强烈的戏剧性变化与鲜明对比(一个雄健刚毅英姿豪爽,一个优美如歌),在阿格里奇指下竟是如此的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狂飙巨浪瞬间就演变为柔滑如茵,力大势沉如万钧狂扫,优美如歌又如情语喃喃,第二乐章钢琴以朗润内心独白开端,紧接着就陷入重击般的情感漩涡之中,阿格里奇以独一无二的洒脱与灿丽将这个乐章演绎的动人心弦,后两乐章是钢琴艰难技巧的大卖场,也是检验钢琴家技术水准的试金石,而阿格里奇交出的无疑是令人信服的满意答卷。

这套唱片出自PHILIPS和DG20世纪伟大钢琴家套装片,也是我最早买到的阿格里奇,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她的协奏曲,而是她1979年2月录制的巴赫Partita第2号c小调,至到今天它仍是我最喜欢听的巴赫,从复调的角度看不那么正统,但它的灵巧、清透与乐感是一流的,凌驾于键盘之上的是无与伦比的灵性与悦人耳目的音律感,这就足够了,听听序曲第1.01分后轻描淡写的Andante及紧接之后2.45分的快速卡农,特别是左手的模仿部分,曼妙轻灵又经纬分明,听来令人耳洞大开,她所演奏的所有快速段落都是天才圣手的灵光闪现,慢速段落也并不呆板,此版长期被《企鹅》评鉴为三星,雷打不动。

接下来的两首拉威尔不仅在技巧上出类拔粹,营造的画面感也叫人刮目相看,《小奏鸣曲》弹的可谓珠圆玉润,静态与动态都表现出杰出的控制力,第三乐章很少有人能像阿格里奇那样流淌着天才的火花,灵动如泉,灵巧逼人。我尤其赞赏《夜之幽灵》的“水仙子”一章,开始大段形容波光潋滟的和声弹的实在精彩,如置身于斑驳陆离如仙境般的湖面之上,碧波荡漾、如幻如仙,乃师米开兰杰利也不过如此!而第二乐章瞬间就完全是另外一幅超静默的阴森画面,对钟声的模仿越听越觉出神秘的死亡气息,就像生命倒计时让人不寒而栗,对音乐的诠释贵在幻觉意识与表现力,阿格里奇在这一乐章的表演无人可以超越,你再听第三乐章“斯加波”,妖魔斯加波的舞蹈被表现的另类、突兀、乖戾,强劲的击键与表现梦境的险恶迷惑都给我深刻印象。

普罗柯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现代风格协奏曲的代表作,现代在哪——调性,明显有调性,但音域又明显的宽泛多了,减弱了主音的磁性作用力,音符与音列的组合就要自由的多,它在把握上比拉威尔的G大调还要困难,但阿格里奇以游韧有余的演奏表现出对作品现代气质的出色把握,当然与贾尼斯、布隆夫曼等比较,她的斯拉夫气质还是略弱了些,第一乐章钢琴的线条稍显暗淡,但演奏的方向感始终明确,第二乐章阿格里奇对现代风格变奏曲的演示就让人刮目相看了,这五段变奏的音乐形态演奏的各臻其妙又如珠琏般的和谐统一,而阿巴多不愧是指挥现代音乐的高手,他棒下每一音乐细节都清晰可辩,弱奏与层次上尤其有魅力,听听第三乐章钢琴与乐队的细节处理,颇有魅力。



第二套两张CD集中收录了她的肖邦与李斯特舒曼钢琴独奏作品,业界有个说法,认为阿格里奇是需要与乐队互激才能迸发出灵感与激情的钢琴家,不是没有道理,但又绝非准确,她的协奏曲的确首首精彩,但钢琴独奏同样可圈可点,有的甚至更加出色。

录于1977年的肖邦前奏曲堪称佳作,她的演绎并不拘泥于一种基本的要素,而着力于演示肖邦赋与此作丰富的情趣与各种耐人寻味的色彩,五光十色、音质透澈、富于诗韵,线条又拉的很长,流动感与雕塑感兼优,同时也说明,仅仅把阿格里奇理解成“大刀阔斧”是多么谬误!比如第2号a小调精致的触键,对音色与力度很讲究的处理,就把那种带有哀叹色彩的绵绵思绪展演的耐人咀嚼,特别是低音和弦,颇显得深沉如海,于此相应的还有第4号的e小调等等,我是特别欣赏她的慢板章节的,她的内心独白总能显得尤有韵致,再听听第9号E大调,坚实挺拔,格调高贵,可谓荡气迴肠。快板章节不用说了,阿姐的强项,首首灵性四溢,有姿有容。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要听肖邦前奏曲的韵致与耐人寻味的浪漫色彩,阿姐此版是首选,再听听著名的第15号降D大调“雨滴”,多棒!甜匿与沉重相得亦彰,三声中部的低音和弦弹的势大力沉,无人可超越!
这套前奏曲全面展示了阿格里全能的钢琴才华。

几首选曲,升c小调前奏曲和三首玛祖卡都不错。
OP.61降A大调“幻想”波罗乃兹尽管逊色于鲁宾斯坦和波里尼,还是能够把肖邦赋于此曲极其复杂的情感展示出来,它的弱点在于演奏脉落并不总是那么明确清晰,情趣的走向也就略显的局促与模糊,识家会知道此曲是肖邦作品中情趣最为复杂的一首,创作于和乔治·桑离婚之前,此时的肖邦肉体(肺痨)与精神(与乔治·桑不断争吵)都面临悲剧结局,回忆的甜蜜、痛苦、思索、哀叹、惊恐、惊惶、焦燥等等大量显现在作品中,准确而又清晰把握住这些复杂情绪绝非易事,阿格里奇的处理还是稍欠火候。
OP.53号降A大调“英雄”波罗乃兹该有的都有,又具有拔天的气概,但略显表面化,三声中部如铁甲战车的脚步声再稳健有力会更好,演奏此曲,当然需要足够的重量,但尤其需要气沉丹田的内在张力,这可不是仅仅强化力度就可以的。
两首谐谑曲尤其是降b小调第2号演奏的火花四溅,冲力十足,畅达洒脱,技巧上毫无瑕疵,但与沉力相对应的柔性不够充分,因而思想性表述稍显单色,尽管已经足够好。

肖邦第3号奏鸣曲构架宏大情趣复杂,它的视野触及到肖邦诗性情怀的内蕴与外观,作品除了展现了外部世界的嘈杂,更多则是抒发内心世界的柔美与锦秀,阿格里奇在处理这样大型作品时,多少显得丰富性与逻辑感不足,她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显得缺乏诗意,交待也并不明晰,在比性上份量不足,但重头戏的第三乐章非常稳健,仿佛诗人一遍遍吐纳着花园醉人的芬芳气息,第四乐章演奏的华丽多姿,但总得看,在需要表达思想时,她的准备不够满分。

舒曼第二钢琴奏鸣曲无可挑剔,黄钟大铝式的声音听来很过瘾,坦荡急速的压迫性的演奏步伐很好表现出青年舒曼胸臆间难以遏制的热情,而第二乐章对速率节奏的把握堪为大家气色,几个音符就把演奏带入令人舒适的平衡中,我总是感觉她的舒曼李斯特要好于肖邦,这怕与她爽利的个性多少有关系,肖邦的音乐往往更需要缠绵细说。

李斯特的降b小调奏鸣曲难度相当大,汉斯利克与他的死对头瓦格纳对它的评价南辕北辙,一个说它“支离破碎”,一个以献媚的口吻赞之“至善至美”,从结构的角度看,汉斯利克的点评无疑准确,它已经具有现代音乐(结构散乱)的征徽,演奏无论在技术和主题串联都很吃功夫,它的难度在于即不能因结构散乱失去想像力,又需要对作品表现出强大的控制和强烈的表现力,两者失其一,演奏便下了一个层次了,阿格里奇的演奏算不上翘楚,但她所展示出来的强烈的力度与戏剧性,仍为人所称道,难度很大的开始乐段弹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松散,在“弱”的乐段,音色上微妙的变化也令人满意,特别是第一段中部的“次强”,就我个人来说,我很赞赏她高音区“次强”部分熠熠闪光的音色与坚定的行走,力度与技巧都是惊人的。

同时附上1270楼层主提供的Philips版,有兴趣版友可感受两版声音效果的异同。


https://***.com/s/1uS5YWQEEkuzd-KlbaZ1JnQ?pwd=wgyl

https://***.com/s/1t6AGtK1biO8_xbKy9_of4g?pwd=fv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4
发表于 2024-10-30 15: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7 15:07
肖交全集 - 尼尔森&波士顿交响乐团(之二)

同马交一样,肖交诠释在步入新千年后有了明显改变, ...

肖10,我最早是被卡拉扬的80年代版所震撼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5
发表于 2024-10-30 15: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5 09:35
小提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一:萨拉·张

这是两张令人赞叹的唱片,小小年纪萨拉·张(1980-)以近 ...

Sarah Chang 近期好像不见现场演出,或录唱片了,不知何故? 有可能退步很厉害,不出现示人了。

90年代出道的神通,当年她的很多演出都有 DVD 视频,比穆特阿姨还火。

我曾经在 广州星河音乐厅看过她的现场演出,印象中是拉 门德尔松的小协,现场看她运弓收弓是非常干脆的,有激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6
发表于 2024-10-30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7
发表于 2024-10-30 2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30 14:17
钢琴名家名曲版本鉴赏之一——阿格里奇

听古典音乐多年,钢琴家不知听了多少,最喜欢的有三位—— ...

听了一下,伟大钢琴家系列的算原味,我上传的加了料,不过都是Philips的
说到音效,阿姐早期的一些名碟也出了高码的,这坛子里的几个大包里都有,顺手上几个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TOGE-11072 The Legendary 1965 Recor...等3个文件
链接:https://***.com/s/1RpKAIZQe7F1M0IQH3wjPaw?pwd=9ae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3: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管弦乐作品 3CD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1986在Philips的普罗科菲耶夫交响曲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60年代的merodia版显然是不同的演奏方向,他演绎要灵动的多,比如第1号,先天透着自发的轻快与松驰,相比较罗日杰就有点“严肃”,我将之归纳为是长期浸润在两种完全不同社会形态之下的必然反映,不要小看了这一点,“润物细无声”,却点点深入骨,比如第一乐章,罗日杰列队整齐,坦荡直率,音乐有一股“板结”平推的直觉力,而普列文则以松驰和立体的声部响应、自由而富于乐感的合奏、精巧微妙的细部处理勾勒作品的鲜活气息,因而两者设计的速度明显不同,我不认为一定就孰优孰劣,那并非总是客观的鉴赏方式,我更愿意将其认定为不同个性风格、不同年代、甚至不同人文传承的产物。

普列文两录普5,另一个是1974率LSO在EMI阿贝路的录音,两版相差不多,洛杉矶爱乐团1986版凝具着有力的诗意,这一点给我印像颇深,也是我更倚重此版的原因,尤其丝滑锦般的小提琴群和低沉的大提琴组,很具表现力,普列文的推力坚定有力,运筹跌荡,措词雄辨条理,优异表现出普5的史诗风貌,听听第一乐章再现部气吞山河的尾声,此其一,其二,洛杉矶的灵动与机警让演奏具有丰沛的鲜活气息,但在声部演奏员的直觉上,LSO的节奏尤显得感性冲动,第二乐章,一个声部更有个性,一个合奏更具动感,都脱逸着灵感翩飞,暇思阵阵,整体相差无几。
1986版普5与他的1974版比较音效上有优势,两家乐团在声部的个性上小有差别。

普6和锡古提组曲录于1987,普6降e小调,作于1945-46,三乐章,以强烈又尖刻的戏剧性对比和战后阴影投射为基色,同时又漫溢着黑色的嘲讽气息,它的对比性和音乐多姿多变有老普独到个性,现代风格明显,仅就第一乐章架构说几句: moderato ,序奏小号和长号先后以顿奏的方式半音下行11个音阶,措辞明断、但不斯罗日杰那般威严,紧接弦乐群以温柔的口吻演奏第一主题,但它的后半段则音阶直落、迅捷快速,两段对比鲜明,这个主题是乐章最主要主题,在几个声部交替发展,副部主题3.39分由双簧管奏出,呈示后,再次回望主部主题,并于6.43分插入低音管的第三主题,且以此为契机开启展开部,展开部主要围绕第一主题展开,直到11.59分圆号吹奏第二主题。这乐章结构与主题构架的设计相当复杂,同时,音乐动态强横、冷酷与温和的抒情兀然对置,听进去很有魅力。
二乐章的结构同样复杂,管乐齐鸣的序奏超长,带有庄严肃穆的气度,直到3.13分主部主题才出现,抒情调的歌咏性质,同样的长度,4.53分的副部主题同样富于表情,5,56分由响板等合奏导引出节奏型经过句后,回到序奏主题进入展开部。
这首作品很考验指挥的结构功力,更考验cm的听力耐心,音乐分段复杂不堪,因而版本不多,识家寥寥,其实属老普难得的内心佳作,虽很难抓住或音律或情感贯穿的主线,但它具像般的投射、散漫却抽紧的情绪、漫无边界又磷磷闪闪的光泽,却能让我隐约看到普罗科菲耶夫无奈、冷笑、嘲讽的面容。
普列文此版在结构上做到了提纲掣领,引领明晰,鉴于作品的特性,演奏松驰与紧凑兼顾,又具有良好的动态,不错。

同张CD的“西古堤组曲”原受贾吉列夫之邀为其创作芭蕾舞剧,后因内容不适选粹改编成交响组曲,有点类似《春之祭》,西古堤是公元前7世纪活跃于黑海、中亚一代的伊朗游牧民族,他们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的源流之一,此曲的四个标题是:1、维雷斯与阿拉的赞仰,2、邱吉波格与魔鬼之舞,3、夜,4、罗利的出发与太阳行进。
单就音乐说,此曲喧嚣无度的开声并无音乐感,除了有点异国情调外,就是猛烈的音响爆棚,这样的爆棚音乐却很为交响乐团喜爱,第二乐章很考验演奏员,尤其类似硬派的伦敦交响、芝加哥交响、底特律交响等,演奏起此曲来特别上劲,普列文&洛杉矶此版算是节制的演奏,依旧爆棚。

此张唱片收有普7和同属晚期创作的大提琴与乐队交响协奏曲,海因里希·席夫大提琴,录于1989,仍是洛杉矶爱乐。
普7属他交响作品中容易接受的,旋律性与抒情性为主,甚少现代色彩,第一乐章升c小调,有三个主题,乐章开始就是小提琴演奏悠扬高飘旋律的第一主题,副部主题在0.49分,管乐吹奏焦虑不安情绪的旋律,第三主题3.12分,木管呈示童趣般的问答,随即进入展开部,其中对三个主题的展开演变清晰好辩认。二乐章moderato,圆舞曲,新颖别致,悠扬动听,三乐章 allegeretto ,三段体,第四乐章,复三段体曲式,都相对简单。
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e小调,现代风格,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乐队以断奏形式演奏五度四音音型,小提琴紧接介入一条叙述性但稳定的主部主题,第二主题2.17分,大提琴在乐队引导下演奏不稳定的上下颤动的旋律,这个乐章基本就环绕于序奏和这两条并不优美旋律之间游走,并辅以新异生涩的各种变化。
第二乐章开声在大提琴一段快速华彩之后,0.37分演奏第一主题,是一条在属音mi上反复留涟的旋律,并引伸出节奏干脆的快速联动旋律群,2.39分在高音区以俯视的姿态出现一条抒情的第二主题,它的出现让音乐顿时温馨起来,乐章的基调就这样确立了——以技术性华彩与抒情性倾诉来构筑音乐结构,这样分段,这个庞杂乐章就简单多了。
第三乐章变奏曲式,认知并不复杂,不赘。

普列文是俄系管弦乐作品有力竞争者,他的指挥特别能调动起乐队的气势,并以清晰有力的结构、宽阔跌荡的幅度、明快动听的旋律取胜,这三张Philips唱片,录自他短暂任职洛杉矶爱乐团总监期间,也正值他生涯盛年时期,价值较高。


链接: https://***.com/s/1AdbiG3x0LJHsb3KpvbxKag?pwd=tb5u 提取码: tb5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30 20:01
听了一下,伟大钢琴家系列的算原味,我上传的加了料,不过都是Philips的
说到音效,阿姐早期的一些 ...

谢谢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0
发表于 2024-10-31 1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31 13:27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管弦乐作品 3CD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1986在Philips的普罗科菲 ...

多谢分享!不过七交中只有封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平和从容 发表于 2024-10-31 19:25
多谢分享!不过七交中只有封面呢!





补充普7: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Prokofiev - Sinfonia concertante, Symphony No. 7 - Heinrich Schiff, André Previn.rar
链接: https://***.com/s/1dyG-np8OHqBokQKgZpp7fw?pwd=2mg7 提取码: 2mg7



cover.jpg (51.31 KB, 下载次数: 38)

cov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2
发表于 2024-10-31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31 13:27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管弦乐作品 3CD

普列文&洛杉矶爱乐1986在Philips的普罗科菲 ...

鹅派,西方派。其实还有带着西方(美)乐团的鹅(东欧)人派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Prokofiev - Artistes Repertoires - ...
链接:https://***.com/s/1WMpvsuh5HNCk9Im5XQjixg?pwd=smc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3
发表于 2024-11-1 0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与拉钢协的热度相比,老普的5首差些,这与创作水平毫无关联,反映的是cm脑袋的事,cm脑袋最在乎一点——它好听不好听,即:调性的、传统的、协和的好听,泛调性的、现代的、不协和的不大好听,绝大多数cm就是如此简单。

老二位基本同时代人(拉赫 1873-1943,老普 1891-1953),但音乐史对其的定位截然不同,拉赫属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又根植于俄民族传统,老普被归于另一“部门”——20世纪现代音乐,它仍是调性的,但他的创作,调式应用中“主音”的作用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当然,主音在这儿仍然是老大,仍然一把手,但它被放权了,手下的弟兄们不在紧紧环绕其周围吃喝拉撒,换句话说:主音的作用降低了,这样,传统调式主属音的依附关系被打破了,调式未改变,但“内容”被改变,音乐的传统“秩序”自然亦被改变,老普的所有音乐都明显说明着这种“改变”,这就是听起来他的音乐与拉赫、甚至与比他还小的老肖不同的主要因素,对极多cm来说,音乐的调性与主音的主导秩序是命根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一点同样重要——新异的和声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主音主导的旋律性,换句话说:和声结构型音乐在一章节中占据较多空间,音乐如歌的流动性旋律被大幅缩减,如果再“分布”不佳,音乐就很容易“艰涩”,这显然很难被普通cm所愿意接受。

因而老普的钢协,演奏时能否在架构上口齿清晰,措辞不过于太“复杂”,就是个大问题,若从这点考量,阿什肯那奇联手普列文在Decca的70年代是值得入手的套装版,哥俩心有灵犀,志趣相投,我个人以为,这套5钢协版,是解读与认知普钢协教科书式演奏,他键感敏锐、触键清晰、措辞明确,却也有篇幅少了些深意,他的精华特别表现在键盘上,华丽、均匀、微分音般精确,力度上也不含糊,又具备教科书样的明确口吻,比如,你想知道老普第1钢协什么样,阿什此版是蓝本。

第2号g小调,四乐章,作于1913,题献给他自杀的好友,因“粗野和神经质”首演时引起鼓噪和负评,但时间验证了它的优秀——写作技巧精湛,情感丰满,阿什的钢琴好在声音堂正,与普列文偏于浪漫化的乐队倒也相辅相成,如手舞足蹈的第二主题(3.15分),他并不追求情绪化,而力图表达气宇轩昂的气质和技术的完好,但此作同时对演奏家把握作品精神形成考验,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老普赋与键盘强烈的冲击力,难点并不在所谓现代味道与不协和音型,而唯在于首乐章第二主题强劲连续的“砸键”与华丽的连奏能否形成一强大的音流,从而为后三个乐章把整个演奏空间撑大,而恰是这一点,我对阿什不满意,他表达的精神略嫌孱弱,尤其在第二主题的初始呈示,但他再现时的第二主题反倒无比雄大,令全场震惊,他的后三乐章没啥可挑剔,此版的致命伤,就在首乐章的第二主题上。
听听第四乐章两个主题是何等的新颖奇绝!黑雄般的凶猛蛮力瞬间就化入如摇篮的抚爱之中,这样迥异的音乐素材竟能被老普那样绝妙的融合于一体,真是大才子。

普3钢第一乐章的听点在于独奏和乐队之间的对置应答,普列文有时过于使力,总体尚觉均衡,阿什在幅度与敏锐的走键上无可挑剔,虽他进入状态有时偏慢,但他跟上状态往往也在一瞬间,听听1.38分傲然的重音节奏型,几个小节意念就被“定”住了,第二乐章对五段变奏的勾勒尤能给我印像,对音型的整体与细节描绘、怪诞奇幻与深沉强烈的结合都无瑕疵,末乐章更是表演出势大力沉与光焰四射的魔力,我可以说足够的杰出,但并未形成传奇色彩。

左手的第4钢协中规中矩,在诠释的深意与音色上个性并不明晰,键盘上的功力是差不了的,第5号独奏与普列文的乐队在第一乐章里并不融洽,乐队部分普列文明显“过”了,阿什反倒是没有夸大其辞,他的演奏仍然属于技术性、教科书式的,客观如实反映作品的谱面,该咋咋,疯癫的是普列文的乐队,却也“疯”的过瘾。
这个五乐章的协奏曲异常新颖,独奏和乐队往往重力惊人,绝对属“体力活”,它的怪异就像万花桶,不知能变出啥花样,听听第三乐章的托卡塔,带着狰狞的表情狂奔,它的癫狂时而令人不知所措、不明就里,显然,作品眼里的世界是扭曲的、神经质的。


https://.com/s/1LnFDryPXpUyvJnIigL-1Og?pwd=pj8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5
发表于 2024-11-2 2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2 11:35
与拉钢协的热度相比,老普的5首差些,这与创作水平毫无关联,反映的是cm脑袋的事,cm脑袋最在乎一点 ...

我承认大致属楼主说的simple一类,平时听拉赫钢协远多于老普的,但冲着Berman的名头还是收了这一套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HAN 8791
链接:https://***.com/s/1Fc5Hkwgr9MBW0I0UjnXD-g?pwd=w7p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6
发表于 2024-11-2 2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7
发表于 2024-11-3 0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gdyy223 发表于 2024-11-2 11:35
与拉钢协的热度相比,老普的5首差些,这与创作水平毫无关联,反映的是cm脑袋的事,cm脑袋最在乎一点 ...

谢谢介绍,分享。我也是啥好听听啥,看看以后能不能听的进这类音乐。另外请教一下“cm”特指啥?哪个的缩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贝罗夫这套普钢协均由EMI录于1974,联手马苏尔和他的莱比锡布店大厦,如果仍从结构清晰、解读易懂的角度选碟,这套与阿什肯那奇&普列文至少旗鼓相当,甚至过之,这里有三个因素:
1、贝罗夫法国人,很显然不具备我们经常谈论的“斯拉夫气质”,阿什肯那奇尽管属天选的“国际派”,但他演奏本家东西,基因上不可避免的带有残存,贝罗夫则相对要宽缓温合一些。
2、相比较于普列文,马苏尔在个性气质上“文雅”,而且他所掌握的交响语言从来不似普列文那样激情澎湃,他属于“清晰派”指挥,有话好好说,因而这两版风格有所不同。
3、更重要的一点,老普的钢协属各种“杂学”投影之下的产物,他的音乐创作门类很庞杂,歌剧、芭蕾、激进标题、组曲、交响等等,他又擅长内揿拼贴,所以,他的钢协变化惊人、色彩炫丽、动态无常,奔向终极目标的步伐往往一路的跌荡凶险,因而,把握准他的节奏与方向感是演绎的命脉所在,这就决定了谁的版本也不可能“轻松”,因而,忽略法派贝罗夫此版的力度与充沛精神无疑是错意。

普1钢就很明显反映两者不同风格,触键与键感明显不同,音粒上阿什肯那奇的颗粒感更清晰明亮,声音抽的更紧,光泽频闪,潇洒无敌,贝罗夫则很讲究分句句型,音体清晰与洒脱,音色魅人,风度绵柔与坚挺兼备,力度同样惊人,在出来的效果上,我不认为贝罗夫有不及,我反倒以为他的表演优雅中更具启示意义。

很显然,普2第一乐章呈示部是优雅的,步伐有条不紊,贝罗夫忠实客观的对待五线谱,他在这里没显啥个性,进入展开部后力度才发生变化,听听,贝罗夫悄然抽紧了曲风,钢琴的钢筋铁骨和乐队的轰然大作让音乐具有启示性的说服力,马苏尔和布店大厦在这里的“亮相”很有欣赏性,听听比拉3还要华丽繁褥触键的第二乐章和在曲风古怪第三乐章、独奏与乐队的精湛表演,贝罗夫对音乐“具像”的塑造性,不管别人,我相当满意,在忠实与客观中,演奏个性也在悄然绽放,我更愿意用“绽放”这个词,而不用“释放”,这一乐章的贝罗夫,真是棒极了,他在气度非凡的节奏中其如钢似铁的琴声傲然挺立,而对作品的解释,无比清晰。

钢琴与乐队融合最佳是第3号,两者都有充裕的演展空间,马苏尔给的管弦乐和对节奏速率的把握非常恰当,不温不噪、不疾不缓,看似不争,也不刻意玩醒目,但颇胸有成竹,两者的默契度我以天衣无缝来概括,贝罗夫第一乐章钢琴逼人的灿丽可惊为天人(听听约7.09分开始这一段如冰凌折断闪击眼球的音色),说句可能过头的话:不输阿姐,我同样以赞赏的眼光欣慰他在第二乐章对新颖异化音乐充满冒险精神的弹奏,他指下的五段变奏,直乃钢琴表现主义的卖场。

为左手的普4在我听过的版本里说不上最佳也是杰出,他具有一股特殊的锐利与前冲力,这样的气魄放在为左手的作品里令人鼓舞,而第三乐章的坚定精神与抒情的情调让我看到时20多岁贝罗夫的成熟,普5则显示了贝罗夫完美的键盘技艺和他应对挑战强大的实力,也就是说,他具备的技艺与对作品的理解同等的完备,所以才能在演奏这样繁重的作品里绽放光彩,就我的欣赏个性来讲,我的喜爱胜过阿什肯那奇版,两者难分伯仲,但贝罗夫的解释力似乎更为中肯,他恳切的精神让我另眼相待。


https://***.com/s/1_sW0x_BEnwnnlK6uUw0GAA?pwd=ze5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omman 发表于 2024-11-3 03:39
谢谢介绍,分享。我也是啥好听听啥,看看以后能不能听的进这类音乐。另外请教一下“cm”特指啥?哪个的缩 ...

classical music 的缩写,意指经典音乐,cm人我特指音乐爱好者,省略个字。

普钢在哪都一样,和者盖寡,欧美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1-2 21:18
我承认大致属楼主说的simple一类,平时听拉赫钢协远多于老普的,但冲着Berman的名头还是收了这一套
...

好版,贝尔曼和古铁雷兹的很受推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17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