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向以为:郑京和、傅聪与前几年的朱晓玫、内田光子是东方人诠释西方古典音乐的最高典范,当然还有,如白建宇、萨拉·张、美岛丽、王羽佳等等,免强也可以把郎朗拉上,但他们四人所达到的高度,东方人迄今还无人能突破。
郑京和(1948-)这版小无历经艰辛,在2016年录制前潜心钻研了5年,任何人若真做成一件事哪有容易的,梅花香自苦寒来,2016年已67岁的郑京和力图凭这套小无、为自己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如何评价这套小无尚需时间沉淀,对cm版本评鉴很复杂,特别是小无的版本,国人啥事都希望一蹴而就,这也导致糙货甚多,cm历史多有版本问世即获好评,但很快就名落孙山的,如梅塔的马勒第4,单就小无说,目前可数的200多版本中,普遍获专业评鉴机构好评的,只有格鲁米欧、米尔斯坦和老一辈的席盖蒂等,余皆有争议,如谢林杰出的两个版,《企鹅唱片》竟不与评荐,但日本《唱片艺术》则评其为最佳名曲,你看,同是专业评鉴机构,这是多大的落差,再如帕尔曼版被《企鹅唱片》冠以三星戴花的最高荣誉,但无论业界还是民间都有争议,所以,世间少有能盖棺论定的事,特别在我们村,不知啥时,棺材板就被掀开了。
郑京和此版风格的设定基本偏于浪漫情趣,但又并未太过,除自身几十年形成的演奏风格,也有顾及现代欣赏习惯的考虑,这是我担心的一点,在艺术取舍上,迎合有时会导致偏差,我之所以赞赏谢林的巴赫,就在于他的忠实感,他只迎合巴赫,所以很有听家说他的小无“无趣”,有趣的是啥?浪漫情怀?那肯定会“好听”,但那还是巴赫么?
我的疑问集中于第1号奏鸣曲的慢板和赋格,慢板和弦稍显粘滞,赋格味道并不清纯,走句缺乏纯粹巴洛克的节律与对位性,有几处句型略显磕绊,也不清爽,但气息与脉络基本稳定,步伐按部就班,第四乐章Presto运弓凌利,一气呵成,很给我信心。第1号组曲的阿勒曼情感厚实而乐句端正,这是渐入佳境的信号,Double拉的干净而美丽,以这样的弓法拉库朗特绝对差不了,节奏略微弹跳而轻盈,句型衔接技巧高超,线性甚佳,萨拉班德情趣深厚又不过火,运弓真是老到。
第2号奏鸣曲重点是第二乐章的长篇赋格,这首赋格处理显然比第1号的赋格要干净利落,虽重音和弦并不凸突,但能运用音色和力度变化来增强明暗对比,演奏华丽多姿,且她的慢板普遍能做到绵柔致密。
cd2的第2号组曲重点则在于第五乐章硬嵚上去的恰空舞曲,它后来成了不朽的千古名篇,它的神奇不仅在于在一个主题上变奏了30多次,更在于每次变奏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世界,它给每位演奏者都预留出思想飞扬、大展腾挪的空间,再玩不好,上帝都不原谅你!
这版演奏整体的看属中等偏上,首先给我印象是谁也好、人至老境心状都会大变,郑京和由过去琴风霸气、精神强悍的提琴女神一转而变得绵柔内敛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叱咤风云的郑京和。其二、东方人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尽管也有地域障碍但不算太难,而演奏巴赫很难,你有天大的本事,但在精神层面很难全面的深入进去,除了朱晓玫,迄今还没有很成功的,郑京和此版能算成功,但你仔细品味,仍有间隙,而我们的幸运在于:终于听到了东方人一版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巴赫小无,至少对我、这足够了。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8m2bCJPy3un81_V1GDMlA?pwd=rzx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