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三版本鉴赏
n多年前首听马勒听的就是马三,当时就惊叹它的长度,仅第一乐章就长达30多分钟,却绝不枯燥,这是一部包罗万象、充满奇思妙想的神奇作品,它把马勒音乐创作的精神与源泉——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思考与种种宏观微观发挥的淋漓尽致,会有人会觉得第一乐章枯燥么?我相信不会,天堂般威严的动机主题(开声的八支圆号)、阿尔卑斯山雪岩般沉滞凛寒的第二主题(第1.06分- 索尔蒂版)、再加上意兴湍飞、酣畅淋漓的第三主题(酒神巴克斯队列,巴克斯即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一步步把人们导引入层层展开的神妙造化之境,特别是狂欢的、喧闹的酒神巴克斯队列,简直叹为观止!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征服严冬、让大地回暖的绝对主角!它的象征体就是这个朝气蓬勃、灿亮爆棚、带有进行曲节拍巴克斯队列的盛装出场(8.17分),这个庞大到令人瞠目的展开部,就这么进入到了复苏盛放、充满生机的夏日。
对第一乐章结构有不同分法,我倾向于:
呈示部:开声至8.17分,呈示部的重点在第二主题,它完整的出现两次,重点表现严冬风雪的威力,而第三主题(巴克斯队列)只呈示它的基本雏型(4.48-5.50分),马勒在这里的潜意非常清晰:只有把岩石主题的“功课”做足,才能反衬出整个第一乐章的主旨——夏日大步来临的耀眼与醒目。
展开部:8.17分——21‘58’分,展开部始于第三主题,也终止于这个主题,马勒几乎动用了所有声部和尽可能的管弦乐手段渲染巴克斯队列,把它装饰的绚丽多姿,它是展开部无可争议的主角,其它所有的主题与乐段,都意在反衬、平衡、丰富它的作用,同时也用意于:夏日非一蹴而就,反复不可避免,但更迭不可阻挡。
再现部:21‘58’——结束,再现部基本是忠实的,但威严的第二岩石主题明显被柔化了(23‘06分),它变得不再那么冷酷,坚硬中被抹上几缕柔色。巴克斯队列也不再醉态酣畅,或隐或显的蒙上一丝人性化气息,但最终结束在赤热欢腾之中。
必须明白,马勒交响作品基本都是“标题性”的,我判断作品标题性的原则就看它的音源来自于何,是来自于音乐自身,还是源于音乐之外——诸如诗歌、神话、史材、事件等等,当你需要对作品深入一步了解时,就必须要看明白创作灵感(标题)来自哪里,否则就很难明白音乐在“说”什么,这部马三后几个乐章创作之初的标题明白无误的说明马勒写作的主旨——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第二乐章:草地上的花儿告诉我
第三乐章:森林的动物告诉我(重点乐段是一支降B调的邮号寥旷悠远的独奏)
第四乐章:夜晚告诉我(关于人世,一首女低音独唱,唱词来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里的一个章节,刻画人在世间的渴慕之情与孤独落寞)
第五乐章:晨钟告诉我(关于天使),童声、女低音与女声合唱团的合唱
第六乐章:爱告诉我(马勒写道“在一切之上,永恒的大爱交织成一片光网,尤如太阳的光芒都聚焦于一点”),马勒后来又解释“我也可以把这乐章题为上帝告诉我”,这句话,不知使得这个光辉慢乐章的题旨清晰了多少,太阳的光芒聚焦于哪一点?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情怀是什么?宗教最初始与最终的归结是什么?——爱!大爱!这个性灵静匿、充满升华而又情感积蕴的伟大乐章,明白无误的将我们导入这天地万物都浸润其间的大爱之荣光中。
至此,这部马三的音乐脉络就相当清晰了:从大地复苏(寓意生命起源)、夏日大步来临开始,经历草原花儿朵朵的可爱、森林动物的性灵、人类之渴望与孤寞、天使之纯洁、最终归结于上帝的仁慈至爱!
马勒后来出版时将上述标题去掉,我想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随着音乐写作的展开,音乐越来乐趋向于音乐自身(纯音乐),很多乐段开始脱离创作初始的文字大纲,而服从于纯音乐自身的律性,这个时候的文字标题就显得可有可无。
二、马勒同时也明白,音乐作品进一步欣赏时最好忘掉它的标题性,因为它会限制想像力,将听者的思维局限于一个框架提示,开始肯定有益,但并非总是明智的。
标题去掉了,但音乐基本的寓意就在那里,它是音乐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是去不掉的,对于初接触马勒者,弄清楚它的标题性显然很有必要,所以,这些被马勒删除的标题才会留下来,就我个人来说,初听马勒、我会考虑它的标题性,随着欣赏深入,我会忘掉标题性,将所有的文字框架都打破,让音乐自身天马行空,自由驰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