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音为何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对于MP3格式怎么看?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25-3-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说wav和mp3听不出来区别的真是搞笑。换付好一点的耳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5-3-18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我认为:

只要不听大编制的交响乐,听起来一样的。

听歌剧的感觉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5-3-18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音为何物 发表于 2025-3-16 05:38
我一万的耳机,表示听不出来。当然我也说了不排除是有一些金耳朵加高级器材能听出来的,但是也像我前面的 ...

感受在各人吧,和你耳机多少钱没关系,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结论,MP3的音源上音箱那就尴尬了,即使是车载喇叭,几十块全套的那种,也是高下立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5-3-18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伊朗
抛开时代背景,许多事物放在今天看早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

把16kHz以上的东西一刀切就是mp3最著名的特质,当然可以说是特质,也可以说是最臭名昭著的点。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切个50kHz,不切个1Hz,偏偏是这个数字呢?

因为mp3只是有损压缩,并不是全损压缩,它是有心理学支撑的。具体而言,这涉及到感知编码(Psychoacoustic Encoding)压缩——一种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压缩方法。
人耳听觉特性是个什么东西——
1. 当两个频率接近的声音同时出现,较弱的声音会被较强的掩盖。因此如果想缩减文件大小的话,理当会删除这些较弱的声音,这也被称为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
2.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不同,对于中频,即,人声——人说话的声音,其实是最敏感的,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频段,是语言存在的基础,正是这个频段的信息让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森林,繁衍至今。而mp3则会优先保留关键频段的音频数据,这部分关键音频数据也就是临界带(Critical Bands)
3. 大部分人,其实是很难察觉 20kHz 以上的声音的,甚至可以说,是压根听不见的。所以,mp3格式下高频信息会被完全删除,毕竟用不上也听不着。题外话,同理Delta Sigma解码器也是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特性,通过量化把噪声全部推到了 20kHz 以上的频段,最后再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把这部分噪音全部过滤掉,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DS解码器的频响范围都是xxHz-20kHz的原因。

说回mp3,理论基础是这样,但它的出现还有一个在当年极为重要,不过放在当下早已无关紧要时代背景:存储技术的限制
mp3和wav格式都是诞生于91年的,要知道在90 年代,硬盘容量普遍只有几百MB——什么?想下个同年的91 x先生?存这个视频的存储成本可能比去楼下花花公子酒吧住一周都高 。想要抓轨CD?那就拿几(十)个拼一起组个古早RAID0吧
在当年 1GB 硬盘大约要 850 美元(算上通货膨胀相当于今天的 1600 美元),假设一首 wav 50M,那么你痛下血本本买回来的 1G 硬盘只能存20首 WAV 歌曲,但mp3呢?你可以存200首。
到了99年,IBM发布了25GB的硬盘,是十年前的25倍!而且价格更便宜了, 只 需要500 美元(真的便宜吗?如便),你终于把心水已久的硬盘带回了家,想着这下可以下载音乐来听了吧——要知道在当年拨号上网的年代,56kbps就是普遍的网速了。56kbps意味着你要2个小时才能下好一首50M的 wav 音乐——而且是不断网的前提下。
同年MP3播放器也陆续出现,比如Diamond Rio PMP300,其实只有 32MB 内存,就算是mp3,也仅能存 7-8 首,即便如此它的售价也达到了200 美元。

说远了,说回最最最基本的那个问题:mp3真就这么不堪吗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同一个歌曲有无损版和有损版,我肯定是不会下有损版,听不听的出来另说,至少面子工程上要对得起这爱好。
不过实际上有些acg的曲目吧,其实有损无损差别真心不大,这是录制的问题就遗留下的问题,后期有损无损,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甚至有的曲子在早些年发行的时候只有mp3格式(比如im@s的THE IDOLM@STER MILLION LIVE! 3 オリジナルCD付き特別版),所以后面也就不那么在意这些了,毕竟歌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

实际上要是想试试自己是不是金耳朵,能不能听出128k 320k mp3和flac的区别的话,可以去这个网站做做测试
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record/2015/06/02/411473508/how-well-can-you-hear-audio-qualit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5-3-18 1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老问题了,楼上牛皮哄哄的,我倒想看看你能否通过测试: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record/2015/06/02/411473508/how-well-can-you-hear-audio-quality
三种方式提供该剪辑:128 kbps MP3 文件、320 kbps MP3 文件和更高质量的无损 WAV 文件。然后猜猜哪一个是无损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5-3-18 1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刚刚发现和楼上发的测试是一个网址,我是家电看过的。
早年也有一个类似的测试,结果近似正态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poonhk 发表于 2025-3-16 15:08
证明你不懂科学,科学里只有确率没有绝对,只有拿着别人的话的人才会把科学当圣旨

所以说还是你厉害,一句话推翻全球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推翻了物理教科书,推翻了所有物理老师,也推翻了教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edbljl 发表于 2025-3-16 15:54
唯格式论不可取,不如再发个帖“对于无损格式怎么看”,格式没有绝对好坏,不同的格式适合不同水平的作品, ...

你们曲解了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音为何物 于 2025-3-22 02:14 编辑
haxang 发表于 2025-3-16 18:30
如果单独把16KHz以上单独拎出来,确实比较难分辨,只是难分辨而已,说实话16KHz到17.5KHz我还是能听到的 ...

我当然知道有人能听到16或17Khz声音,但是你们可知道到了这种级别高频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确定这是“听感更润”的原因吗?这个频率的声音音量拉爆表才“似乎感觉听到了点什么”,这接近于无的声音混进了一首歌里面这也能影响这首歌听感是否更润吗?所以我前面说了,你们听出来的这些区别基本都是几Khz以下的声音的区别,而不是多了或少了这些接近超声波的声音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音为何物 于 2025-3-22 02:25 编辑
nipiageus 发表于 2025-3-17 16:51
你这么弄让DSD的甚至HIEND的情何以堪,但是真无损比如CD和MP3音源差别我觉得还是蛮大的,可以试试网易云 ...

你们似乎都不知道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啊,几乎没有区别是我要表达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我是目的并不是要说MP3音质媲美无损了,但你们似乎所有人都围绕这一点跟我争,似乎普遍人都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颇有兴趣,没有一个知道我发这个帖子是要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wjmnsx 发表于 2025-3-17 18:41
流媒体320mp3足够好了,毕竟体积小很多,听不出什么区别

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9-11-2001 发表于 2025-3-18 08:55
WAV明显比MP3要润和饱满,很容易分辨

噢噢,然后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linchaofan 发表于 2025-3-18 09:09
说wav和mp3听不出来区别的真是搞笑。换付好一点的耳机吧。

一万的够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ham2002 发表于 2025-3-18 10:43
我认为:

只要不听大编制的交响乐,听起来一样的。

我确实不怎么听这些类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xilala 发表于 2025-3-18 10:44
感受在各人吧,和你耳机多少钱没关系,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结论,MP3的音源上音箱那就尴尬 ...

我也只能很确定重复强调了,你们的区别“很明显”,跟多了或少了极高频部分基本没有关系,其实不管耳机还是音箱,个人从来都没听出过320K MP3和无损的区别,我知道无损是好很多,从频谱也看的出来,但我个人听不出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LNacastR 发表于 2025-3-18 11:04
抛开时代背景,许多事物放在今天看早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

把16kHz以上的东西一刀切就是mp3最著名的特质 ...

很干的一层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牛一刀 发表于 2025-3-18 11:38
刚刚发现和楼上发的测试是一个网址,我是家电看过的。
早年也有一个类似的测试,结果近似正态分布。

嗯,我顺手也试了,表示还是听不出区别,耳机是索尼M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0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好吧,我说明一下,先声明我是认为无损跟MP3的音质差距是很大的,然而我发这帖子的目的并不是来讨论两者能不能听出区别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偶然发现AU转出来的MP3音质保持出奇的好(16Khz以下),几乎跟无损源文件差不多,所以我是来讨论MP3格式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跟旧MP3编码器相比出现了哪些先进算法和改进的,但似乎所有人都是以“无损跟MP3能不能听出区别”的思维来跟我争辩。
    不过现在又出现了些状况,前面我说AU转出来的MP3音质几乎没有损失(16Khz以下),我以为这是由于算法先进,但是后来我卸了AU原来2022的版本,重新安装2025版后,再导入之前旧版转出来的MP3和无损源一对比,发现差别挺大的,跟别的软件转出来的MP3貌似没有太多区别,音质都是损失明显。所以我那个说法似乎是弄错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人猜测是AU转出来MP3后还留有无损的缓存在那里,所以把它转出来的MP3重新导入AU,出现了音质几乎没有下降的情况。当然这是我猜测,我也不知道啥原因,所以本着负责的态度,“AU转出来的MP3 16Khz以下音质几乎没有损失”这句话我撤回了。本来想直接删了帖子算了,但是发现删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5-3-22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音为何物 发表于 2025-3-22 02:13
我当然知道有人能听到16或17Khz声音,但是你们可知道到了这种级别高频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确定这是 ...

”你们”?哎~~~我一直描述的是清晰度,没看其他评论。其他的评论不代表我的观点。
因为听觉我不知道怎么描述,用视觉的1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来打比喻。

至于声音润不润是模拟部分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5-3-22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刻薄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29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