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浮动的声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烧友的成长是从诚实的了解自己的系统开始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25-2-26 0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2-26 09:35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07:18
说了几次我要保证的是作者的理念,以最终混音时的声音为准,抬杠就没意义了。
无论怎样,那时候的声音才 ...

在32届金曲奖上,陈珊妮的发言中提到:制作人"要确定U47、FET、251和C12哪一个才能凸显优势"引得掌声无数。一个专辑最终呈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始终是制作人说了算。混音是音乐制作的一个重要过程,但不是最终过程。
混音的效果最能表达制作人的意图,只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在收音的环节。制作人大概率是在主控室指手划脚的。在过带之前的验收,制作人肯定要挑刺提意见。EMI的唱片,大概率是在艾比路听BW验收,汉斯季默的作品大概率是在家里用hm 415fs验收。叶云川旗下的作品,多半是在用丹拿m4+验收。
创作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专业器材存在的目的是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工具。而技术的限制使得混音师听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他最终想表达的东西。同一段音乐在不同主监听上回放,效果是不同的。不同工作室的器材和声学条件也是不一样的。你要还原哪一个?艾比路不同Studio的器材配置也有所不同,房间也不同。你还原哪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25-2-26 0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07:18
说了几次我要保证的是作者的理念,以最终混音时的声音为准,抬杠就没意义了。
无论怎样,那时候的声音才 ...

你要还原混音室的效果,那第1步就要把音箱入墙安装。这样低频会比放在房间1/3处要多几个DB,然后入墙安装加上强吸音环境的声场与结像的位置与放在房间1/3处完全不同。我不认为混音师是希望客户听到和他完全相同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25-2-26 09: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如此沉寂 发表于 2025-2-25 22:05
有的烧友是通过加炮解决的,不过据他说调试起来非常麻烦。
威信确实也需要配合才能出好声,甚至不排斥用 ...

加炮调试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25-2-26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行业作品共性远大于差异。
音乐作品的回放控制,或者是出品质量控制,基本是在参考系下完成的。
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区分内行外行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否熟悉和掌握该行业的控制体系或者说是“标准”。
玩儿家玩儿某样东西,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如何建立一个参考系,即便是抄作业也不应该揪着某个局部、某个环境、某个特定条件不放。
行业的整体进步也就是体系的进步。
换句话说,抄业内人的作业也比抄玩儿家的作业收益大。
要复刻某个制作人制作时的声音,你就得系统的复刻。区别只有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25-2-26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淄博
我猜无论录音室用那种设备做主监听,他的失真总有上限吧,比如不大于1%,那我们自己的设备失真越小,放音就越接近录音室声音吧,我们追求高保真就有意义吧,如果混音师都不希望自己的意愿被真实表达,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25-2-26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2-26 10:31 编辑
ydgdzhang 发表于 2025-2-26 10:07
我猜无论录音室用那种设备做主监听,他的失真总有上限吧,比如不大于1%,那我们自己的设备失真越小,放音就 ...

混音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工作得以完整表达,但是他要表达的东西和他在混音室听到的东西不能完全划等号。比如我之前卖给山东一个工作室的一对Quested3110监听,入墙安装比放架子上低频多6个DB,如果入墙安装,在混音时听到合适的低频在用户家里就会少,所以混音会把低频增加一些适应用户。也因此会有多个音箱对比,靠经验和现场效果做出取舍。如果有母带环节,母带师使用他的器材还会根据他的听感和经验对混音中各个频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25-2-26 1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淄博
嗯,混音师要考虑实际情况,他追求的可能是客户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他追求的是商业利益,有时我们觉得某个大厂在某个时期的录音不好听,很可能是那种录音更符合当时的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25-2-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6 08:49
在32届金曲奖上,陈珊妮的发言中提到:制作人"要确定U47、FET、251和C12哪一个才能凸显优势"引得掌声无数 ...

您可能并没认真看我前面的回复。你这里提的问题,我前面都说过的。

就这么说吧,当代但凡正规点的混音间,设备都是校准过的。校准后不同设备听起来会有微小不同,但总体的风格基本近似。如果不校准,设备原始声音的差异会很大,就比如你说的入墙和不入墙安装。这会增加沟通成本。

而这个校准的过程,就是我说的DSP调音过程。如果你觉得你天赋异禀,仅靠人耳听几首曲子主观调音就可以调的比校准后好,也不是不可能。但至少我做不到,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做不到,虽然他们信心爆棚,对各位老师和设备如数家珍,但调出来的系统经不起各种节目细听。

但这个校准在二三十年前只有很高级的混音间才会有,那时候的普通录音作品用当代校准过的系统听反而不对。解决办法就是按照当年制作这个节目的混音间的声音校准,但这很麻烦,基本找不到资料只能主观调音,而且不同混音间的曲子会有不同的校准,增加了沟通成本。所以那时很多经典曲目会选择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25-2-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11:10
您可能并没认真看我前面的回复。你这里提的问题,我前面都说过的。

就这么说吧,当代但凡正规点的混音 ...

校准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工具,校准不是为了声音更好听,在用户端的校准更不可能无中生有,有得就一定有失,以真力8361为例,GLM之后的低频在重播交响时是明显偏少的。审美是经由判断而生愉悦,你喜欢哪种声音都可以,我自己也买专业器材,但我认为我们要避免因为自己认为或者别人告诉我们某种系统和环境是“标准”的而不加甄别的喜欢。
哪种声音好,和混音一样,都需要对比监听,听得多了,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25-2-26 1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6 11:25
校准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工具,校准不是为了声音更好听,在用户端的校准更不可能无中生有,有得就一定有 ...

我的理念里,音响系统就是我听音乐的工具。好听不好听,主要是作者决定。
就和饭馆跑堂的一样,有的都给我趁热端出来,没有的不要添油加醋。至于是不是好吃,那是厨师的事。
如果让跑堂的帮你调味,或者增加一些报菜名之类的附加项目,相信很多人也愿意。但这不是我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25-2-26 11: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11:46
我的理念里,音响系统就是我听音乐的工具。好听不好听,主要是作者决定。
就和饭馆跑堂的一样,有的都给 ...

如果以做菜当比喻的话,那你根本尝不到厨师长的那一口。因为他尝过之后,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猜你喜欢什么,然后进行了调整。
如果你硬要复制混音室的器材,那得到的效果一定是高频多低频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25-2-26 1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6 11:59
如果以做菜当比喻的话,那你根本尝不到厨师长的那一口。因为他尝过之后,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猜你喜欢什么, ...

我要的是厨师装盘后的,不再修改的菜。跑堂要做的是给我趁热端上来就行。我不会钻牛角尖纠结厨师长的那一口。

您到现在还没搞明白我表达的核心内容。核心是按照明确的标准校准,不是器材。我要的是复制混音间对应曲目工作时候的频响和相位、声源高度和指向、混响和反射。就算硬件动态、频宽差一点,经过校准也好过主观乱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25-2-26 13: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2-26 13:13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12:09
我要的是厨师装盘后的,不再修改的菜。跑堂要做的是给我趁热端上来就行。我不会钻牛角尖纠结厨师长的那一 ...

相对来说,母带才是最后的环节,最专业的影山压缩器都提供了三种不同材质的输出变压器以提供不同的音色,硬件过带就算什么都不动,仅仅是过一次,频响曲线都有变化。说到校准,当你喜欢系统的声音时,是因听到了校准后的声音改变而喜欢还是因为自己有了校准的动作而喜欢?如果是听到了效果的区别而做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判断,说明是你最终还是用耳朵做出的决定,如果校准了但没听到区别,那此时的喜欢抑或不喜欢岂不是由眼睛而非耳朵做出的判断吗?

最后,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是你的自由,你只需要说你喜欢就行了,不用给自己找那么多借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25-2-26 1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2054 发表于 2025-2-26 13:11
相对来说,母带才是最后的环节,最专业的影山压缩器都提供了三种不同材质的输出变压器以提供不同的音色, ...

你误解了,我并未与你争辩,更无找借口的动机。
我只想说您无视了录音工业的诸多标准,夸大了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有点不谈剂量讲毒性哦。
也罢,既然这样,我们的探讨就到这吧。祝你生意兴隆,调出更完美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25-2-26 1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你无视工业标准和家庭使用间的巨大差异,无视使用场景和评价体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妄图去水中捞月,有点掩耳盗铃哟。
诬陷别人是商家是你在理屈词穷后最后的挣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25-2-26 1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6 13:34
你误解了,我并未与你争辩,更无找借口的动机。
我只想说您无视了录音工业的诸多标准,夸大了很多不可控 ...

你无视工业标准和家庭使用间的巨大差异,无视使用场景和评价体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妄图去水中捞月,有点掩耳盗铃哟。
诬陷别人是商家是你在理屈词穷后最后的挣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25-2-26 1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5-2-26 13:55 编辑
2054 发表于 2025-2-26 13:42
你无视工业标准和家庭使用间的巨大差异,无视使用场景和评价体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妄图去水中捞月,有 ...



不好意思。是您自己说的卖监听设备给人家工作室,难道我误解了?

好吧,您不是商家。对于此误解,我表示歉意。

另外,我们尽量对事不对人好不。我喜欢和讲理的人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25-3-1 21: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2-22 14:57
我反而有不同的想法。
超过5000元的产品,想挑出一个不好听的才是真的难。都是一个奢侈品,没必要在个人感 ...

耳机五千,耳放五千,解码五千,一起一万五了,这宝马有点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25-3-1 2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3-1 22:22 编辑
zjjwt 发表于 2025-3-1 21:54
耳机五千,耳放五千,解码五千,一起一万五了,这宝马有点贵!

10多年来,我自己的器材陆续买有3套,工作单位宿舍一套28000,家里一套14000,书房一套7000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反而是最便宜的,在电脑边,使用电脑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打开音乐听,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很强,而且感觉很满足,欣赏音乐也并没有去计较它们的差距和差异。

也听过更好更贵很多的,知道差距但并不会因此而感到落差或者不舒服。额,好像是个很容易满足的类型。

一套音响的评价,一千个读者,可能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是其中之一,也可能是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有3套,我很开心,我甚至不开开声,看着它们我都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5 08: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