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601
发表于 2022-7-19 22: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19 23:12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19 21:21
从内容角度看,人类情感就那些类型,如果更大范围拘泥于人类生活红尘谋生奋斗拼搏,肯定受限于此。艺术 ...

您结合我们听音乐的例子,引用老庄借物说理太赞了!走剖析格物路线的为学日益(做加法),是为了聚焦注意力在关键点的为道日损(做减法),这与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的“读书先读厚再读薄”是一个意思。最赞的是把“及其有事”与人们由于没有打好格物基础经常“去挖坑掉坑搞很多事情”联系解读,这一点许多畅销书都没有解释清楚。其实东方的智慧是量子态能级系统的,许多人没有经过系统的格物训练,不可能从基态小白跃迁到开悟的激发态;而西方的认知和教育系统是个经典连续统,有一套系统而且渐进的格物致知方法体系。东方的智慧给出目标愿景大方向尤其是避免钻牛角尖的刹车机制,但是具体努力还是要按照西方那套打基础——西方格物在基态蓄能,东方智慧厚积薄发促成能级跃迁,然后在激发态剖析格物为向更高的态跃迁打好基础,不断超越。我从今天的探讨交流收获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老子的太上其次其次可以用在任何领域,反映的是自然层次和发展层次的特性,不限于人。之所以老是有所发现只是思维自由度有限。肯定比不关心的人好,但也是十分有限的。进门的时候声音大动静大不可避免,但进入常规的话悄悄走就行了。

一层一层进步的是思维方式和经验,主要是思维样式。但人生下来为什么会被限制,孟婆汤是一种童话解释,逐渐生长应该是正常可见的情况。长的如何全看运气。最好的思维就是飞在天上和宇宙大自然里保持质朴和迟钝的敏锐,同时保持可收放的注意力,可随时瞄准到最合适的地方。又差一点的就是一竿子扎下去成为挖坑专家,没有收放习惯就认识不到自己挖坑的模式,往往没有换地方的习惯经历就不知道别的坑里也有深度。比如知名专家一但涉及到没有深入了解过的其它领域,就容易松懈和冒小白的泡。忽略各种必要条件的基础和观察,为了凑数说些不靠谱的话很常见。再次一点是想通过读书一大堆就认为可以获得什么,逻辑上完全想从书里获得的东西,再高也超不过写书人的境界,一般是必然远远低于写手的境界,因为写个东西首先要有思维宽度,再拿出一小部分来形成文字。
(更次的是基本不会站在知识认知上,从没这个习惯和经历,注意力不集中浮在表面干一件事的时候到处点卯,做任何事都深入不下去,坚持不了多一会儿就散摊子。只能吭哧吭哧每天挖坑养成一个生存习惯。
在现代社会,一些原始经济样式和习惯等同于同一个时间轴下的原始人。这些要素也避免不了存在于任何智慧等级的人身上,一不注意就会冒出一些比例来,所以需要慎独保持审视和警惕心。而文明程度低的领域往往连基本的卫生和礼貌的常识都是丧失的,距离时代落后较远。比如马车被消灭以后,这个效果领域不但进步了而且越来越扩大和不断换代和升级。但出租车行业里的一些没有社会要求底线的司机的脏乱垃圾程度十分不堪,肯定应该被取缔。社会必须进步,这是有些习惯于站在过去想问题的人到以后也想不通的。站在过去思考阻碍社会进步感觉恐惧,等于不会站不会走的婴儿肯定习惯于和钟情与被免费喂奶同时恐惧长大。这就是一种指标,一个婴儿能想出什么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离开被喂奶换尿布不感觉恐惧才怪。思维方式随着孟母不三迁和时间的拖久就会被固化,越是有差距的越难提高。)

历史进入到了现代社会,自从进入黑铁时代的工业时代,单纯靠体力反文明的野蛮民族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这只能说明古代社会还没有进化到极大发展四肢力量的生产力规模,只有到了完全替代四肢的工业时代,被傻子们理解有各种落后陋习的野蛮民族的任何机会都彻底完戏了。文明人再也不会被垃圾们祸害就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标签和标志。
人类只有靠大脑思维才是人,否则就是靠本能和感觉的动物。这些比例成分也是有大有小的。人只有控制在理性之下才有更好的选择。居善地的善是善于的善,而不是斗米养仇的肤浅的善。凡是浮在表面的小白东西全都危险。

人类的文明进化体现在经济基础和经济样式的进步上,消灭纯体力劳动才是文明之福,这方面越差的劳动越损害人的高等级思维方式习惯的常态。习惯于非智力劳动的人往往抵触先思而后行往往先动手再说,成本效果效率准确度很差。本身的习惯在反智力一侧,拒绝比较认知的思考方式。下一个时代的人工智能消灭一些文明程度低的劳动方式将是历史的进步。

不思进取没有出路。在智慧上是勇于做一个成年人,还是不敢去成长一定要返老还童是个选择和习惯问题。承认和积累好的习惯慎独是个永恒的主题。一旦懈怠理性,就会瞬间降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音乐家随笔……



法国大提琴演奏家
Paul Tortelier  保罗·托特里埃 1914-1990





保罗。托特里埃 Paul Tortelier (1914-1990) 是一位个人艺术品格鲜明的伟人。演奏风格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征,音色浑厚柔和、细腻准确,运弓稳健,作品整体规整。
托特里埃的风格特征,还可以从他演奏的欣德米特的协奏曲中明显感受到那种惊人的清晰度和说服力,富有生气的色彩等,是难以用文字描绘的。在伦敦的一次音乐会上,托特里埃演奏了库普兰的音乐会作品、巴赫的《第六组曲》、勃拉姆斯的《第二奏鸣曲》和法国作曲家卡普莱的《主显节》(Epiphanie)。评论家称:“他的琴声洪亮、甜美、高贵,大概这是他极好地运弓的结果,因此即使是微弱的力度变化他也能控制自如。”
他曾说过:“在每个乐句中寻求理想的弓法,是每位大提琴家终生面临的挑战。”

有一位法国乐评家曾这样写道:“在大提琴的奥林匹斯山上,除了卡萨尔斯如朱庇特神般的宏伟庄严之外……现在又增添了托特里埃阿波罗神般的有条不紊。”
对推广音乐不遗余力的托特里耶,虽然是一位兼具严肃与幽默的音乐家,但在面对音乐时却异常谦卑。他的诠释是“品味”的最佳代表。这位人道主义者,除了求教卡萨尔斯的机缘外,更对艺术与文学有浓厚兴趣以及极高的素养,他最钟情于罗丹的理念。
托特里耶曾表示,卡萨尔斯是影响他至深的大提琴家。
1950年,接受了帕布罗·卡萨尔斯的邀请,在以纪念巴赫逝世二百周年为主题的法国普拉德第一届音乐节上,担任普拉德节庆乐团 Prades Festival Orchestra 首席大提琴。从此与卡萨尔斯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卡萨尔斯对他的演奏非常赞赏。托特里埃在他面前演奏受教,两人不仅情谊深厚,他更受到卡萨尔斯詮释此曲的极大影响。关于卡萨尔斯对巴赫组曲的开创性诠释和对于绝对纯粹主义,托特利埃的观点是:“自在地享受音乐比证明对它的尊重更为重要 。”
他富有独创精神,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弓弦的关系,发明了托特里型曲型音柱,让琴声充分振动起来,他还明确大拇指在演奏中的重要地位,并写了许多针对性的练习曲,他强调左手应象弹钢琴一样自如,他还著有许多小品,二重奏,和右手弓法练习。托特利埃编订的巴赫的组曲出版于1966年 ,在速度力度、句法 、弓法等演奏手法上展示了个人的诠释 ,并详细标示了乐句的小节划分。在力度方面,他说明演奏者可以根据 自己的理解使用,并指出谨慎使用揉弦,避免使用滑音和不必要的放慢速度。
托特利埃创造性地使用了弯曲的撑脚,从一定程度上说有助于琴的发音和左手技巧的发挥 (第一把位时会或许感到有所不便),这种撑脚现在已经被许多大提琴家采用。他那别出心裁的琴马也值得一提 ,他用这种经过 自己改良的琴马改善了琴的音色。

1957-1969年,托特里埃任巴黎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随后在德国埃森和法国尼斯音乐学院任教。1975年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他还在1964年为BBC电视台作了大师班系列讲座。他最杰出的学生中有杰奎琳.杜普蕾、芬兰的阿尔托.诺拉斯和法国的阿莱思.拉马斯。 托特利埃的演奏和教学经验 ,都总结在他的著作《我如何演奏如何教学》 (1975年伦敦出版 ;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年出版),以及他的自传《保罗.托特利埃自述》 (PaulTortelier:a Self-Portrait)(London,1984)中。
托特里埃的作曲家和指挥家经历,对他的大提琴演奏肯定有一定的影响。特利埃曾为P.E.巴赫、博凯里尼、海顿和其他一些作曲家的协奏曲编写过华彩乐段。
托特里耶作曲的作品包括一首双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950年)、变奏曲、交响曲《以色列》、D大调大提琴组曲,以及两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等。

中国老一代的大提琴家们对托特利埃心存崇敬和感激之情,因为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来华讲学,当时殊为不易,也令业内大开眼界。1980年9至10月托特里埃访华,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并被聘为名誉教授,作为早期第一位最高级别来华讲学和演出的大师,在当时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一桩盛事。来自全国24所院校的大提琴史生齐聚一堂,盛况空前,令人难忘。1983年第二次来北京讲学,被授以中央音乐学院名誉教授。

托特里耶是EMI的独家艺术家,曾两次录制巴赫无伴奏组曲,此外他著名的录音还包括埃尔加协奏曲(与艾德里安·包尔特(英语:Adrian Boult)、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理查德·施特劳斯《唐吉轲德》等。七〇年代起,托特里耶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制播了一系列大师班录影,当中记录了托特里耶相当鲜活的演奏风格与身影。

托特里耶6岁起学习大提琴,10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费亚尔教授和赫金 Gérard Hekking教授。16岁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获一等奖,1930年获大提琴比赛一等奖。 1956-69回到巴黎音乐院任教,1969-75他到德国Essen音乐院任教。在1990年过世。他的音乐由他的儿子Yan-Pascal Tortelier继续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发表于 2022-7-20 1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12:3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0:19
老子的太上其次其次可以用在任何领域,反映的是自然层次和发展层次的特性,不限于人。之所以老是有所发现只 ...

您的分析非常透彻!我觉得明白道理并能去践行,不可能靠教育体系的引导说教来实现,大多数人必须经历苦难伤痛甚至生死才有可能愿意回头;而事实上95%以上的人宁愿稀里糊涂窝囊活着甚至送命,也拒绝理解和接受您花费宝贵时间敲在这里的字句(这是我教书多年观察的心得体悟):在任何时代(包括您推崇的所谓逐步“消灭纯体力劳动才是文明之福”的当下)人类绝大多数生命永远都是炮灰废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20 12:18
您的分析非常透彻!我觉得明白道理并能去践行,不可能靠教育体系的引导说教来实现,大多数人必 ...

觉悟程度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发表于 2022-7-20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12:4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2:31
觉悟程度有不同

是的,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越来越不相信所谓的人类大同美好愿景(所以贝九的精神境界不及马二强调的个体而非群体的复活):我觉得高维主宰(造物主)点化和拣选的永远是个体,而不是种群(比如我每个学期给学生上课,虽然是面向全班而且没有任何分别心搞分别对待,但是真正愿意吸收消化我传授的知识尤其思维方式的,每届都只有几个学生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2: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谋生是大众永恒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8
发表于 2022-7-20 16: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17:07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2:42
谋生是大众永恒的主题

所谓谋生吃饱饭是植入大众心智意识系统里的固有程序和灵魂封印(可以类比《黑客帝国》里面的场景设定),即便删掉这个程序人也未必就会饿死,只是出于某种恐惧而依赖这个程序(类似被喂奶的婴儿离不开奶嘴)。所以谋生只是大众拒绝走您说的格物剖析路线的挡箭牌遮羞布借口托辞而已:不是因为忙于谋生而没有时间精力走格物剖析路线,而是拒绝格物剖析思维升级才陷入了忙于生计的西西弗斯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9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7: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13 15:27
可惜我在听古典(2007年听布八交响曲入的坑)之后就很少关注流行歌曲了,因为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没有时间 ...

这么久搞十五年那也太单一了。我都是断断续续的有时间则大搞一两年,这些年有了网络大分享买了个大耳机,样本收集鉴赏多了才上了一个大台阶。现在也差不多没啥好搞的了,当高档收音机听听各种内容和不太在意的音质。
内容和形式也都是表象,同一个种类的次表象内容搞多了会被催眠。焦点放大其实就是一种视角,有严重排它性。有时候需要跳出来回到天上再俯瞰一下大地的各种红尘,选择一下俯冲下去到另一个领域转转。多样化的好处可以避免在一个表象里搞太久。有时候可以放弃音乐世界任何活动做点别的,哪怕闭目养神。物质世界和时空全都是表象世界,所以金刚经说一切存在和法则在时间极大化的条件下,都属于名为实无 曾经有过。无中生有 有生有灭。珍惜 但不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7: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mark1957 发表于 2022-7-14 12:07
对Alban Berg Quartet 演奏的贝多芬弦乐奏鸣曲有何评价?


具体参考。当时比较之后把最典型的风格用名词标注。
查了一下文件夹,单独把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分了两个文件夹。一个是名团,一个是大量其它重奏组的。

名团排列前几个,尾部都加了对比标签词:
Beethoven - Complete String Quartet - Borodin Quartet - 鲍罗丁 古风韵味 CHANDOS (8CDs, wav) 5.43
Beethoven - Complete String Quartet - Borodin Quartet - 鲍罗丁 (Chandos 2003-06 , c2009) (8cd, flac, f) 2.29GB

Beethoven -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 Végh Quartet - 维格 (1952. c2001) 古风雍容 略有透明速度 (7CDs, flac) 1.22
Beethoven -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 Quartet Végh - 维格 (1972,73,74. c1987) (8CD, ape) 2.45GB

Beethoven - Quartets Vol. 1, Alban Berg Quartett (live) 阿班贝格 现场1 -古风与现代风结合 (4CDs) 1989 EMI (flac)
Beethoven - Quartets Vol. 2, Alban Berg Quartett (live) 阿班贝格 现场2 (4CDs) 1989 EMI (flac)

Beethoven - The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 Smetana Quartet -斯美塔那 -近代古典 [2020] (7cd, flac,f) 2.06
Beethoven - The String Quartets - Amadeus Quartet -阿玛迪斯 -古风近代结合, 一点力度- (7cd, flac)

Beethoven - String Quartet - Complete -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茱莉亚 -近代优雅略有速度 (3x3cd,  flac)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 Budapest String Quartet -布达佩斯 -现代简练 柔和 (CBS 1958, c1987) (8cd, flac)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 New Budapest Quartet -新布达佩斯 -偏现代 韵味 (Hyperion 1989,91, c1999) (8cd, flac)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 Quartetto Italiano -意大利组 -快速纤细典雅 - Philips (10CDs, ape)
Beethoven The Late String Quartets - Quartetto Italiano -意大利 -偏现代厚味 -Philips,1972,2007 (3x3cd, wav)

Beethoven The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Vol.1-7部 - Cuarteto Casals 卡萨尔斯 -现代青春 (HM 2018) (3cd, flac)
Beethoven The String Quartets - Vermeer Quartet -维米尔 -现代 (Teldec, 1984-91, c1993) (9cd, flac)

--

都是当时对比之下的最初印象,但最初印象通常比较敏感。以后熟了就不太敏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7-20 17:43 编辑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20 12:18
觉得明白道理并能去践行,不可能靠教育体系的引导说教来实现,大多数人必须经历苦难伤痛甚至生死才有可能愿意回头; ...

佛复有缘人,医看挂号人。自己主动才是自觉自性觉悟。但现代社会法定必须接受基础教育。
只是教育效果差别很大,只教不学(练会)的现象年级越高越普遍,只是求知求新,没强调和协助打好肌肉记忆的习惯基础。教育体系也确实有缺陷,连教育的本质和效果都没明确出来供教师和学生明确知晓。能广泛点拨的话还是更有文明进步效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2
发表于 2022-7-20 1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19:1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7:18
这么久搞十五年那也太单一了。我都是断断续续的有时间则大搞一两年,这些年有了网络大分享买了个大耳机, ...

我2007年暑假在美国读博一,那个时候没有赶上网络大分享时代的红利,买了2000多美金(2007年的美金比现在值钱多了,相当于我那时当助教税后一个半甚至两个月的薪水)的CD和DVD(根据企鹅指南、亚马逊评论和网络上的乐评)搞了几个月有点基本认识和鉴赏判断能力就收手了。2012年博士毕业那阵子又搞了两个月马勒花了1000多美金。2020年疫情之后重新开始搞网络收集和聆听对比(通过百度搜索资源结识了绿坛大概就在2020年五月吧),后来为了有助于欣赏音乐又自学巴洛克木笛花了一年,而大规模收集和分类资源(得益于磁力链接和发现俄网)则是从去年暑假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我的115网盘年度会员前两天正好过期)。其实没有搞15年,只是时间跨度有点大。

“内容和形式也都是表象,同一个种类的次表象内容搞多了会被催眠。焦点放大其实就是一种视角,有严重排它性。有时候需要跳出来回到天上再俯瞰一下大地的各种红尘,选择一下俯冲下去到另一个领域转转。”完全同意。我这半个月密集分享资源就是想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收集和鉴赏划个句号,希望自己曾经付出的心血能够帮到坛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发表于 2022-7-20 1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19:0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7:39
佛复有缘人,医看挂号人。自己主动才是自觉自性觉悟。但现代社会法定必须接受基础教育。
只是教育效果差 ...

同意您说的大方向和基本路线。我想补充的是:肌肉记忆的训练和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中学六年最多加上本科四年(绝大多数人这个阶段都需要皮鞭,仅靠苦口婆心和名师指点的敬酒几乎没用的,如果有人愿意时不时给一顿毒打的罚酒,若干年之后回想起来都会心存感激的),一旦本科毕业一个人的出厂设置基本就定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7-20 19:53 编辑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20 18:43
我2007年暑假在美国读博一,那个时候没有赶上网络大分享时代的红利,买了2000多美金的CD和DVD(根据企鹅 ...

那还行。入门即高端吓趴绿坛烧友,大投入大收获。网络音乐时代后期的2014-17年这几年正是网络音乐最热的年代。但认识绿檀晚了点。

本人主要是因为触屏手机时代开始换机,才开始从注意耳塞开始关注耳机这个领域。过了一两年汇率好的时候入了拜亚990。没有高清晰的耳机,听几十年各种媒介的古典音乐也很难有升级感触。现在想想主要是声音细节的提升,决定了认识高度的再关注。

同时有网络信息极大丰富,才能及时查到需要关注的背景信息。社区也有帮助同时也有困惑,主要是各种意见信息太庞杂,还是直接问了一些熟悉的玩家,才相对唯一确定耳机选型问题。入门确实难。经历了这个阶段,才更加认识到要素剖析分析和定位的重要。减少到唯一性才有选择参考。但当时选耳机也都是大概齐排他方式选的990,别的要素有负面问题,没得选那就只有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发表于 2022-7-20 1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两位大神见解令人收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2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20 12:35
是的,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越来越不相信所谓的人类大同美好愿景(所以贝九的精神境界不及马二强调的 ...

贝九的理想是社会进步共荣富裕,相信以后比当下还要好还是可以的。但只是一种普遍意义大概齐。马二的境界是思想的领先者稀有世尊那种社会脊梁,在绝对意义上面对发展差距的一种无力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7
发表于 2022-7-20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20:20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19:05
那还行。入门即高端吓趴绿坛烧友,大投入大收获。网络音乐时代后期的2014-17年这几年正是网络音乐最热的 ...

我在美国待得太久了,错过了国内的许多顺风车热潮(包括网络分享电影音乐资源、移动支付、嘀嘀打车、美团上找好的美食和足疗,其实这些便利生活的以分布式为核心思维的方式途径,国内全都领先美国!),即便回国之后也是在很晚的时候大概2017年国庆才知道了B站这个资源库(为了2017年10月底刷保利剧院梵志登指挥《女武神》现场提前做功课了解瓦格纳乐剧),看完女武神之后领略了瓦格纳把宏大历史哲学思考与歌剧结合的魅力之后(过去以为歌剧无非莫扎特威尔第那些东西),又自学了近两年德语(个人当时预判不懂德语根本无法真正欣赏瓦格纳甚至马二里面的人声部分,而且纯听音乐太廉价,还不如趁着这股热情彻底搞定一门极具逻辑美感而且语法里面带变格的外语),2018-19几乎是每天八小时德语,注意力根本不在古典音乐上面,疫情之后才重新回归贝多芬(2020正好也是乐圣年)听古典,2020年5月认识了绿坛,为了享受搜索功能7月注册了这个账号。听了几个月音乐觉得不懂乐理不会一门简单乐器无法提高欣赏水平(会有瓶颈),于是乎又买了竖笛(巴洛克木笛的塑料版)自学吹着玩玩搞了一年。去年7月发现俄网磁力链接资源库和115网盘秒存功能之后(之前仅限于百度网盘资源),才又疯狂补课收集资源。我做事情永远比网络潮流慢一大拍,总有好几年的相位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8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瓦格纳是后浪漫主义时期,开拓未来的伟人音乐家。运气也好,有超级粉丝巴伐利亚国王的赞助,能建设建造自己设计的专用歌剧院拜罗伊特歌剧院。

但是大众欣赏也需要服务精神,这没必要像尼采那样绝对。尼采自己追求的东西就不是大众普及,而是他自己觉得合适的东西。当时也存在大量守旧的音乐欣赏群体,拼命反对瓦格纳和后来同一脉络的作曲家布鲁克纳。

叔本华比较靠谱。

https://me.mbd.baidu.com/r/JFh8iNv0I0?f=cp&u=bd05c8ada0b64c2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发表于 2022-7-20 2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7-20 22:46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7-20 20:28
瓦格纳是后浪漫主义时期,开拓未来的伟人音乐家。运气也好,有超级粉丝巴伐利亚国王的赞助,能建设建造自 ...

我觉得尼采后期陷入道德洁癖和自怜自闭,与他的健康恶化有很大关联(许多网络文章甚至学术著作都忽略了这一点):一个人身体不好总是生病,容易陷入妄想症和逃避社交;一个人身体垮了,才会拼命突出强力意志和超人救赎。尼采误解了瓦格纳:瓦格纳艺术的层次很高也很多维多样,类似一个分形结构,适合不同受众群体从不同层级尺度作“重整化”(理论物理renormalization和scaling语境下类比)欣赏各取所需,不是尼采说的庸俗艺术附庸风雅机会主义者,而是我见过的古往今来第一艺术全才集大成者:瓦格纳集音乐、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甚至舞台造型艺术为一体,几乎就是贝多芬+歌德+顶尖视觉艺术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2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7-20 20:46
我觉得尼采后期陷入道德洁癖和自怜自闭,与他的健康恶化有很大关联(许多网络文章甚至学术著作都忽略了这 ...

尼采是绝对艺术家的幻想孤狼类型。当大众热衷于守旧的时代瓦格纳都算异类,这还算俗的话,那只能尼采一个人自己升天了。佛祖开悟以后也是在忙于普度众生的。其实尼采当时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工业化大集中基础上的,所以青睐超人。但现在回过头看,去中心化的现代网络社会,去掉的中心就是尼采所钟情的引发世界大战的实体工业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1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