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641
发表于 2025-8-6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5-7-18 10:56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20 - BPO和MPO两套布6-9  君特·万德(四)

老师很长时间没更新了,很期盼您继续的布鲁克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2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17: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名家名盘之24:肖邦篇 版本鉴赏之17:《肖邦、李斯特 钢琴协奏曲》李云迪

唱片:DG 477 640-2  H正价版 安德鲁·戴维斯&爱乐乐团  DDD 于2006年7月录于伦敦沃特福德罗马圆形大剧场。

评介:安德鲁·戴维斯与爱乐乐团对肖邦e小调、带有咄咄逼人但有层次的呈示部与李云迪柔和低调的钢琴相互映照,这种指挥家与独奏家相互对应、甚至反向发展的音乐伙伴关系,对演奏有促进作用,但重要的是对音乐平衡的掌握,这就要求双方在各自轨道上都不能走的太远,而且必须始终控制演奏的“向心力”,这是关键的节点所在,而李云迪的表演既使是苛刻的评论家也挑不出啥大毛病,他对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呈现比郎朗要强的多,他的第一乐章显然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尤其长乐句——包括连奏的长葩音,弹的轻盈、灵巧、闪闪发光,句型很漂亮。
中间的慢乐章安静的听就好,以我看:李云迪的解释与措词似乎有点保守,再稍微放纵或激进一些,再从中注入一些表情,曼妙的味道会更浓,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措词虽温和平衡,但我个人感觉还是淡了点,这样对听众来说,对微妙与题外之韵的感悟或者探寻深度就不那么容易。
此外,这架钢琴音色极为亮丽轻脆,能弹出水晶般的音粒,但音质偏薄,第三乐章可谓流光溢彩,但纤细的钢琴线条恐怕也与之有关。


似乎唯恐给听众留下“过于肖邦”的担心,李云迪录了激进浪漫派协奏曲的代表作——李斯特强大的降e大调,而他在这版钢琴协奏曲中释放出足够的光彩。
我曾担心这架钢琴在与戴维斯&爱乐乐团强大合奏的对置中"吃亏",戴维斯乐队的“攻击性”够强大,他若开足马力,钢琴很难“突围”出来,但实际上,李云迪钢筋铁骨的走键值得赞几句,只把李云迪局限于肖邦曲目的结论都大错特错,他指下的激情段落弹的力度强大且释放异彩,比如几个乐章的重音与强调力度的分句,钢琴就弹的气度非凡,钢花四溅,但他的沉吟部分我反而觉得有些草率,未能深入的走下去,这是这版李斯特令我难解之处,好在李云迪的修正能力够强,但他却无法将这四个乐章有机的串联成一体,演绎在整体性上有些“碎片化”,你单听某一乐章都很出色,但听罢全曲,很难给你同一律的整体印像,原因就在于李云迪过于强调了作品的激烈与艰难乐段,对这些段落,他手拿把攥,应付自如,而对需要沉思与深入的地方,则显得过于平铺了,这明显是设计工作不够全面。

我向对李云迪有点挽惜,他有能力把音乐之路走的更好,却可惜因音乐之外的原因而坠落,这其中既有恶劣的环境因素,也有自身个性使然,听说近期有东山再起之势,祝福他!


链接: https://.com/s/10kk8Wga3381kUyyTU9p9Lw?pwd=nx1e 提取码: nx1e


偶染小疾,恢复中,大部头的布交得耽搁几日,找点轻松的听听也算借此露个脸吧,老了,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3
发表于 2025-8-6 17: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开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4
发表于 2025-8-6 19: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5
发表于 2025-8-10 0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开学啦~  同学们都去哪了,来晚了好东西就没了
https://***.com/s/1WD9dV5FDthK6rpBTjlUCvg?pwd=erji

楼主讲到两版鲁宾斯坦弹奏的肖邦两首钢(1600楼),但鲁的肖一钢协两个是同一版:斯克罗瓦切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
斯克罗瓦切夫斯基(Skrowazewski)也擅长指挥Bruckner,近期有网友分享了他晚年指挥读卖SO的布交CD版&SACD版,这套是高码录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6
发表于 2025-8-10 0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5-8-6 17:33
名家名盘之24:肖邦篇 版本鉴赏之17:《肖邦、李斯特 钢琴协奏曲》李云迪
唱片:DG 477 640-2  H正价 ...

感谢先生!
好好保养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7
发表于 2025-8-29 0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楼主秋安,自您评论布鲁克纳之后,无论绿坛还是群里布鲁克纳铺天盖地,独不见您的更新,期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8
发表于 2025-8-29 08: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8-6 17:33
名家名盘之24:肖邦篇 版本鉴赏之17:《肖邦、李斯特 钢琴协奏曲》李云迪
唱片:DG 477 640-2  H正价 ...

感谢分享李云迪的肖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9
发表于 2025-8-30 0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
感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0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08: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21 - 海丁克&RCO


海丁克(1929-2021)与RCO和VPO的布3-5可参考第1265楼和第1314楼。

布0.1.2均为早期作品,d小调0号作于1863,时39岁,此作略显“幼稚”,深度与音乐的题外之韵明显不足,但它预示了布交日后发展的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单块形状”的管风琴式的组织结构,闪烁震颤而又能广阔发展的、块状的和声色彩、宗教性的精神内涵等,问题也明显:调性不够坚定,主题效应在第一乐章并不突显,缺少“引领性”与对比性,尽管如此,他的第一乐章,仍以贝多芬第9交响那样的开头给我留下点印像。
第一乐章的布局我感觉易引起岐义,本应是动机引子的d小调素材(第0.06分)其实就是第一主题,难怪当时维也纳名指挥德索夫问他:“第一主题在哪?”,我们可设想一下:如果把这段d小调当作引子,在这之后再写一段坚定快速的第一主题,整个呈示部的走向会更为明朗清晰,它的对比效果与整合性会更为清楚;第二主题在第1.10分出现,抒情性后经圆号加以明确,很快走向低缓抒情而多姿的第三主题,走进展开部后,我们看的很清楚:作品的结构展开与姿态繁多的情趣融合是有价值的,结构的“块状休止”特征也预示了他后来的风格。
第二乐章Adante仍为奏鸣曲式,具有上佳的抒情,音乐宽缓如歌,弦乐与木管则相辅相成,两主题的界垒明晰,虽不具深意,但乐思沉积,乐意丰腴,素材的展开情思绵绵、朗韵如风。
谐噱曲三段体,A段将精巧的线性与块状和声组合于一体,够味道,B段一般,未给我啥印像。
终曲的modarato,奏鸣曲式,序曲在木管(这段木管与老柴《天鹅湖》音乐近似)衬托下,演奏出忧郁旋律,第一主题脱胎于序奏,但性格坚定,它在第1.04分出现,第二主题2.20分,而展开部基本是“对位”的,由于引用了他自己的宗教音乐,作品有一定份量。

布1最初命名为《林茨交响曲》,c小调,初稿于1865(41岁),后几经修改,又于1890重写,但海丁克使用的是1865的第一稿,第一稿已相当成熟,在结构性、逻辑感与想像力上可称精彩,尤其在结构自如的伸展与情趣的油然而发的上显示出觉醒,其艺术性不容小觑。
第一乐章开声就是低音弦乐在进行曲伴奏下的第一主题,它以小二度为基本特征上下扭行,阴郁而固执,重复后引出如歌的第二主题(第1.26分),紧接着,音乐以模进递次增强的节奏演奏第三主题(第2.14分),它直接发展到 ff并停留发展,在再一次形成长号的高潮后以一段较为安详的音乐进入展开部,我们可以听听布鲁克纳在展开部如何对这三个主题素材与以成熟而富于想像力的展开——,它再一次证实老布的写作技法业已成熟,而绝非人们预想的“幼稚”,特别是传神的小鼓滚奏(第7.20分),也包括尾声精湛的再现,尽管其风格与第3号之后作品有明显区别,前后的不同显而易见。
第二乐章Adagio,很难确定它的曲式,三段体似乎是较合适的归纳,但它却不是ABA,亦非复三段体,复三段体一般只在A或B上“做文章”,但它却它有个明确的、重要性甚至超过A段的第三主题。
开始的第一主题是从阴暗匍匐中逐渐升起的旋律,它很难辩识,音域混沌、调性模糊,尤如慢慢透出的光线,第1.58分,长笛吹奏稍显明朗自然曲调的第二主题,旋律亦较难辩识,似乎难以“独立成章”,而第三主题(第2.47分)则是明确的,它以宜人的流动性和向上的光泽感给我留下一定印像,并在整曲中占统治地位,比较合理的分段是将第一二主题合并为A主题组,都带有缓慢向上“伸展”特性,而第三主题独立为B主题,这在三段体结构的逻辑上似乎更易说通,而创作的积极意义也主要在B主题上体现。
谐噱曲更乃是成熟之作,整章可称精彩,A主题带有乡村舞蹈特质,虽生动有力,但它的精细处理与变化的节奏并不“粗犷”,很自然引出更为精细的三声中段(第4.09分)。
终曲奏鸣曲式,开声就是强劲有力的第一主题,以叠加的气势给人鼓舞,第二主题明显出现在第2.28分,它们在情趣上形成对比,而展开部以多变的姿态和交叉的声部和声令人眼花缭乱,小提琴和圆号的引领与对置构成乐章的主干,特别是小提琴在展开部引发频频流转的32分音符、颇有舒伯特第9交响第四乐章“石像逼近”之遗风,其突兀强劲的气势与清奇的结构给我突出印像。
我是把第一号做为布交作品中别开生面而又精湛可人的优异之作看待。

布6录于1970,色彩与动态略显沉闷,英气不足,但同时它板正的措辞与规范的演绎是可弥补,做为70年代初最早出版的4套布交之一,能具有一定范本意义已经很不错,况且他的建筑感与古典风尚既使今天再听仍不失启迪。
我所说的沉闷是指第一乐章开声,声道未能有效“打开”,特别是大提与小提琴声部,有些“闷”在里面,作品的气质未能充分释放,这显然对接下的演奏有影响,要知道: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对全曲至关重要,而原因主要在于海丁克谦恭的个性和追求平衡的指挥气质对演绎有所限制,他棒下的浪漫主义无疑有限度,包括铜管使用,因而他的第一乐章行走令人有些“疑虑”,易让听者对作品精湛的调性转换与音乐走向生疑,尚年轻的海丁克对布6还是过于保守,不够激进。
这样的诠释思路和对小提大提琴的“温吞”使用在第二乐章并未明显改观,因而在这个乐章很重要的色彩与层次都不很优秀,由此更能看出首乐章呈示部“打开”的重要性,呈示部打不开,其影响有时是全面的,我自然不会否定这样的演奏,但若在层次上有优异表演,显然会更上层楼,这并不难看出来。
后两乐章有所提升,这多少也缘于作品自身精细微妙和黄钟大铝般的强力动态,比如谐噱曲,再比如末乐章对两个主题足够明晰的描述。

海丁克几录布7,此版最早,录于1966,可取之处并不在表情,相对于情感,他对结构把握更让我感兴趣,推演稳定,尤其给予弦乐足够深的笔力,这对此曲很重要,想像力我听之并不丰富,但演奏自然、诚恳,热烈,无故作悲声或无病呻吟,但我也不满意他在情感上过于“不动声色”,尽管呈示部没啥可挑剔,但这样的第一乐章有的乐段还是显出平淡,这也是事实。
重头戏的 Adagio乐章第一主题亦失之于“不动声色”,管弦乐布局偏于平衡考虑的“多线并重”设计,这就会影响主线的“聚焦”,其实这个著名乐章至少在调性设计上相对第一乐章是简单的:以升c小调主题和它的关系大调副题为主导旋律,因而演奏如何突出这两个主题才是重点,而海丁克开声分句主题呈示的浓郁性与集中度都不够,对比的E大调主题亦不大理想,这样略嫌苍白的主题呈示是”丟分“的,它的直接结果是:主旋律的作用被削弱了,作品之魂被抽离了,尽管展开部与尾声辉煌的效果不错。
谐噱曲无须说,海丁克玩这样节奏强弱均衡的乐章很有把握。而清晰明了的第四乐章给我好感,降A大调的圣咏主题(第1.06分)恰到好处,海丁克以稳健方整的步伐(第一主题)和温暖如吟的口吻(第二主题),为演奏画了句号。

布8在这套全集里录制最早,录于1960,你不能指望时年仅31岁的海丁克会有多深刻,我赞赏他给予第一乐章以清晰的、骨质的突出结构,同时曲风沉着,力度均衡,我能感觉出他对这个乐章成熟的把握,算得上胸有成竹吧,至少那份从容有大家气度。
海丁克有意给予谐噱曲以轻松姿态,这从前几小节能感觉出来,古典风格指挥会不由自主的去考虑“平衡”,因而速度稍快,但并不过份,三声中部的情趣与比性都没啥不妥,皇家音乐会堂的合奏一如既往的精湛清澈,音准尤佳。
Adagio 的重头乐章首先是氛围营造不够沉绵厚实,其次是管弦乐下笔的笔力略“轻”,因而对老布赋予作品多重情感的揭示显得生疏,织体多重线性的融合亦显出突兀、机械,甚至有割裂之嫌,演奏华丽而不掩“中空”,这是我不愿看到的,展开部中段之后略微好转,但“反转”的时间不够了。
末乐章开声激烈、直兀但并不稳健,如小鼓的滚奏,除此,管弦乐没啥可挑剔,只是演绎还是略显“苍白”,情感与声部的表达该有都有,但衔接欠圆熟,使其难以形成有机整体。

布9录于1965,我若记的不差,在这版之后海丁克又录制了3版,但就这套全集讲,几首后期作品,以此版布9我最满意——它的速度、气味与张力以及雄阔庞大在60年代版里虽新锐但正宗,演绎出的宗教性在这套全集里最突出,他以很具画面感的笔触勾勒出了那种类似弧圆顶大教堂的浑圆壮阔和虔诚的圣徒形像,第一乐章整个这一大段呈示部(第9.47分之前)可称一流,而他的“再陈述”部分亦值得欣赏,演奏颇有几分干练精到,我尤赞赏第12.26分大提琴的模进乐段和由此引发的小高潮——那番直若虔诚内心发出的阵阵呼唤,而尾声中海丁克将老布作品宗教“向心力”与d小调(调中心)在整乐章的“引力作用”融合的天衣无缝,既抱团、又清澈,很是精彩,我从不理会是否企鹅三星,我只看演绎水准与个性效果。
谐噱曲演奏令我侧目,“仪仗队”般的整齐划一,每个声部都严丝合缝,海丁克明显减降了A段的“癫狂乱码”气息,从中注入规整均衡的古典风雅,摆弄这个他最拿手——顶级水准,三声中部明显是提速的,这样的改变提升了演奏的整体光洁度。
Adagio乐章开声的氛围不够浓厚,以我的口味还是觉得“下笔”过于谦恭清瞿,这既与皇家音乐会堂合奏的风格相关,也与海丁克的个性和演绎深度有关,尤其是弦乐,如这条布满半音的主题就偏薄,但随后其音准与调性感能给我一定弥补,因而亦能明确感知作品在出离间徘徊的“内省”与“挣扎”特征,这也是我赞赏海丁克之处,他在音乐自身的结构上惯有特点,过于在音质上挑剔是短视的,亦不必有意寻笔苛责,但它的份量不足也无须掩饰,这与约胡姆或卡拉扬强大浑圆的解析是有明显区别的,认知此类区别有助于拓宽视野。


链接: https://***.com/s/1m5IdiS7ssOYH2yuXRuVIzQ?pwd=js6e 提取码: js6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1
发表于 2025-9-5 08: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感谢楼主继续普及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发表于 2025-9-5 08: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3
发表于 2025-9-5 1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老师更新布鲁克纳,继续跟着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4
发表于 2025-9-5 12: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张家口
gdyy223 发表于 2025-9-5 08:07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21 - 海丁克&RCO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发表于 2025-9-5 1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开学了,前来报到!

前年整理海丁克的DECCA全集,记录正好还在笔记本里:除了S0~9合集外,还有S7(1978), S8(1981),S9(1981)  S8 Live(2005)。
此外,在LSO CSO 出的live里,也有布的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发表于 2025-9-6 08: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感谢分享海廷克的布鲁克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7
发表于 2025-9-6 0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gdyy223 发表于 2025-9-5 08:07
布鲁克纳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21 - 海丁克&RCO

新学期开学了!
感谢先生!
祝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楼主| 发表于 2025-9-7 1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名家名盘之25:肖邦篇之18:《肖邦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波利尼
唱片:EMI(HMV Concert Classics) LP 33转黑胶 大师之声-SXLP 30160  录于1960年。

评介:这是毛里奇奥·波利尼(1942-2024)于1960年夺得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后不久录制的,这张唱片成为演奏肖邦钢协的经典录音,当时年仅18岁,随后他一反常态,面壁十年拜在米开兰杰利门下潜心学艺,其实彼时的波利尼技艺已相当出色,这情形颇似红透半边天的孟小冬却一头磕在余叔岩门下,令人始料未及,70年代初再出山技艺已极其精湛,成为20世纪十位最伟大钢琴家之一。

随着岁月流逝,一些新人不断涌现,新的肖邦钢协唱片如雨后春笋,其中也有皎皎者,但武断的认为波利尼这版演绎落伍则无任何事实依据,听听18岁波利尼60年多前演奏的第一乐章,完全可以成为临摩的“范本”,它是力量与敏捷、节奏与情感之间平衡的佳作,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自发性和与年龄明显不符的熟稔,他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往前推,如风拂绿茵,发展部这一大段堪为神演,波兰指挥保罗·克莱茨基(1900-1973)和爱乐乐团微妙而平衡的协奏给与独奏滴水不露的支持,我听过这么多版本,以克莱茨基此版的协奏称我心。

波利尼的第二乐章既充满温柔高雅的诗意,又大方得体,他的rubato 才能称之为真正的rubato ,因为它恰到好处,绝无一类钢琴工匠矫柔造作、故弄玄虚之弊,只有深入的理解力再加上极理性的“裁剪”,才能“裁剪”出这样增一分嫌长,失一分则短的音律,既使现在也无人敢说超越。

再听听他在rondo 乐章令人叹为观止、极为干净的vivace 段落,钢琴光怪陆离的音色再加上克莱茨基乐队轻重得当、密不透风的协奏,演奏出激动人心的效果。


链接: https://.com/s/1q03Yqvh8kqmcOgkmmJtH3g?pwd=m6ui 提取码: m6u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发表于 2025-9-7 1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0
发表于 2025-9-7 1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MusicAV 发表于 2025-9-5 18:21
开学了,前来报到!

前年整理海丁克的DECCA全集,记录正好还在笔记本里:除了S0~9合集外,还有S7(1978), ...

Haitink的Bruckner模拟录音全集(楼主1650楼)之外的三首:S7,8&9,取自PHILIPS/DECCA全集。 S7还是模拟,S8&9是数字录音。
Bruckner-S7~9-Haitink+RCO [3CD] 1978~81  ->  https://***.com/s/1x3i_6uc_o84nkYSc_RllDQ?pwd=erj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3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