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661
发表于 2022-8-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jimguo 发表于 2022-7-31 23:20
--------------------------------------------------
《倾听自然的箫声,庄子心中的大彻大悟》:
https ...

读书笔记和心得感悟贴在这里备份:
庄子内七篇环环相扣好比七层境界的乾坤大挪移,大多数人达不到甚至无法感同身受逍遥游的格局和境界,所以根本无法理解齐物论的精妙心法。庄子《逍遥游》原义思想的最根本所在,就是对“人如何正确生活”的认知探讨:正确的处理生命,或说靠近正确的生活方式,不是追求“物尽其用”或者“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自误人生,而应该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不会被伤害、不会被辖制、不会被奴役的“无用”状态,从而一处无用,但处处可用。庄子《逍遥游》的思想核心,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具有“认知局限”的问题,然后由认知局限带来的生活方式肯定是错误。悟到并能修证逍遥游的心境,齐物论的精华才有可能吸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4: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 14:25
读书笔记和心得感悟贴在这里备份:
庄子内七篇环环相扣好比七层境界的乾坤大挪移,大多数人达 ...

是的。可以视为庄子方式的金刚经。层层递进,开示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3
发表于 2022-8-1 14: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4:27
是的。可以视为庄子方式的金刚经。层层递进,开示大道。

同感:类似禅宗的“话头”,层层递进。《逍遥游》是第一个机锋话头,悟不到的就无法修证《齐物论》。《金刚经》里佛陀回答须菩提先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可惜须菩提没有参悟这个话头(不像慧可参悟了达摩的提问),才有了后来的层层解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4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相传达摩大师西来,初到东土赞叹说:"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据说,''震旦有大乘气象''一语,也是他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预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5
发表于 2022-8-1 14: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4:40
相传达摩大师西来,初到东土赞叹说:"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据说,''震旦有大乘气象''一语,也是他师 ...

达摩来东土的时候,正赶上中国文明的最高峰时间窗口(北朝经历了鸠摩罗氏的软件铺垫和文明太后的系统硬件大升级,为300年五胡乱华大熔炉之后的南北归一打下了根基),此轮文明升级的余光甚至照到隋唐前期直至安史之乱。可惜鸦片战争之后始终没有重返那次文明升级的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大乘气象,可以查到一些史籍记载: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6022157162178140.html
青竹遗风
2018-04-08
大乘是以救世利他为宗旨的菩萨法门。大乘气象,就是此地众生有自利利他的精神,适合弘传大乘菩萨法门。我们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属于菩萨精神,所以大乘气象一直存在于中华震旦。

---
https://www.sohu.com/a/304530183_241700
据《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何为大乘气象?自觉觉他。
圣贤基础:三皇五帝,诸子百家
《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
合于中道:易经之道,儒道中庸
积极入世:乱道兵家,治儒法家。

---
http://www.bracebook.com.cn/web/freeReadAction_view.action?id=4c9a160f-7f21-44eb-bbb8-e832935ad644
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就在这里!尧舜是人,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孔孟是人,所以人人皆可为孔孟;佛也是人做的,所以人人皆可以成佛。这是中华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最核心的精神。在其它的文化里面,这种感觉并不强烈,往往都会在凡圣之间划出一条截然的界限。
在基督教里面,人和神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认为神是不可揣测的、不可接近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抵达神。这是西方的观念。其实,印度古代也是如此,在种姓制度之下,社会等级森严,精神等级也很森严。到了释迦牟尼时代,打破了种姓制度的这种贵贱、尊卑的鸿沟,提出了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伟大思想。但是释迦牟尼之后呢?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又渐渐萎缩了,所以禅宗传到第二十八祖达磨大师的时候,在印度实在是传不下去了。他老人家很恼火,找不到徒弟了,通过观察发现中国有大乘气象,于是不远千里、辛苦跋涉地来到了中国。什么是大乘气象?这一句“圣可学”,说白了,就是大乘精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引用了几个网文又审核上了,等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 21:46 编辑

-----

- 文化这个东西,不会是表面某一时空的东西。
很多明显的证据表明,文化是全方位的渗透继承关系。

中华至高文化要素,源于多元、融汇于一体,植根于农业为主的沃土经济,升华与农时观测的守中。
太极图明显来源于太阳观测年度日影痕迹统计图,对节气的观测,可以导出很多圆周运行角象限的规律和前后逻辑,这就是易的来源。河图洛书也都可以源于实践观测现实验证和理论升华。

中华文化没有西方宗教外星圣子下凡的交流鸿沟预设限制。人人可为尧舜的意思,是以后的后辈都存在内观成圣的可能性。
成圣,有各种标准。但是最高的标准莫过于能够站在现实体验到坐忘内观的高度,再反过来俯视红尘那些纷扰。圣贤的高标准最少是本人有达到坐忘内观入定的体验经历。所以孔子见到老子会觉得老子飞在天上,而自己只是街道主任负责启蒙和调解邻里家庭纠纷的存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本身也是内观坐忘证悟过程,和其中的阶段效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10754822079209&wfr=spider&for=pc

但一切文字最多只能是实际行动的注解,也是不同方式的侧面。

尽管内观的境界各有不同,但庄子必然是由内观证悟高度之后,再俯视人间那些事。老子道德经也很类似,道经就是一种坐忘的过程体验,然后才可能洞悉人间那些事。由此类推,古代的中医靠尝百草吃草药体验就能感觉药性达到身体某个部位,说明就能感悟到起治疗作用到什么程度。黄帝内经必须是达到了坐忘高度,才可能洞悉人体的规律。

另外,就是圣人之道。内圣外王。内圣应该是对五服之内的行政圈实行文化教化,外王是面对周边的属国和羁縻地区作为篱笆墙实行自治管理。
内圣的传统,传承于道家圣人等级的不断内观传统,不断认可易经河图洛书对红尘世界的作用。这样,这些圣典才能不断在中华文化之中占据最高地位。
古代的最高领导者,基本都是以道家为最高领导圭臬。这种思想通过大臣和一系列政策策略,传达到读书人的乡间,融汇到社会上。渗透在中国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认知,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很多的达到什么高度。但相对于外国人而言,中国任何一个农民的中华文化基因都高过他们很多。
比如,为什么凡是没有外族干扰、本民族精神大放光芒的时代,中华大地上就能出现很多英雄豪杰。元末自然灾害深重群雄并起,很多红巾军起义军。朱元璋本人没上过什么学吧,家里穷的饿死了很多人。反而能纠集很多同样的将军,成为各路起义军最后的胜者。中国近代革命就更是这样的例子,很多农民出身的人在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率领部队,战胜武装胜过自己的敌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路线对了以后,就能战胜世界头号强国在境外组成的联军,打胜立国之战。这就是内省文化传统占优的时代。

综上所述,大乘气象,源自中华古圣一向的内观境界,和经由他们传承下来的参考著作。并且这种文化基因,经历数千年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能从任何现实社会的终端角度看到大乘精神。每个人只要有机会深入挖掘,都能提高自己。

-----

现代量子物理科学的研究实验和天文观测越来越发现,更接近对宇宙成因的理解。比如,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是产生正负粒子的源头,还有黑洞蒸发理论,和希格斯粒子在真空中会普遍不断产生瞬间湮灭的现象。希格斯场,是宇宙基本粒子和物质活动的总体存在环境条件,是限制光速的基本存在条件。

另外,生物DNA的构成关系和数量关系。基本粒子夸克模型表的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结构。太极图的太阳日影运行图,很多东西都能和中国古代圣贤文化的要素联系起来。随便找到一个关键词都能搜索到相关信息。

但西方科学都是外观的角度,只能用物质来观测物质。天生就具有普朗克量子定义的最小限度,再小就无法观测了。但是尽管如此也基本达到了可以观测到上帝粒子的程度。而东方内观学,能超越一切物质认识的水平,从概念上遨游于物质产生之前,没有规律的规律。不论是易经,道德经,庄子,还是道家的很多著作。到基本同时期的释迦牟尼证悟并流传下来的佛典。都能和现代物理学宇宙观测学相互映证。
但对内观大乘气象、内观角度的文化基因,在西方还是没有,这是肯定的,西方只能走外观路线。而且古希腊自己也断绝了文化继承,说明古希腊文化只是当时有用,以后只能是谁需要了才有用。不需要的就不是文化基因了,本民族的也捡不起来。亚历山大相当于战国中期的,把古希腊推平了以后,古希腊人从此就断绝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就是文化基因没达到渗透效果的证据。而旧约是犹太人的历史书。新约有些地方明显是抄袭佛陀的,也是坐在树底下开悟以后喝了牧羊女给的酸奶。就这样明着抄袭。加上一些特异功能的描写就完成任务了,简直不忍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9
发表于 2022-8-1 19: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9:05
引用了几个网文又审核上了,等着吧

我现在发文都要另开一个Word文档复制黏贴备份,否则辛苦码字发不出来容易没了,今天下午在这里回复了一段就被审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 19:20
我现在发文都要另开一个Word文档复制黏贴备份,否则辛苦码字发不出来容易没了,今天下午在这里回复了一段 ...

现场码字可以促进思维敏锐,坏处就是容易消失。如果及时转移到本机记事本就没事,但有时候会忘。不过有审核的时候可以不操作浏览器标签,及时翻回页面后退,有时候可以回到编辑页面。在本地保留一下内容。不过一般没什么问题。审核主要是外来的要求而不是论坛管理本身的,经过一道手一般就能通过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1
发表于 2022-8-1 2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9:14
-----

- 文化这个东西,不会是表面某一时空的东西。

梳理得很好!我想补充纠正一个关键点:西方科学和世俗文化的确是外观的,但这只是西方文明其中一个而且是次要维度。西方基督教绝对是高级内省内观的,否则不会滋养出秒杀东方同类艺术的高级货——比如巴赫的大型声乐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晚期长篇小说,还有马二复活。而且西方在希腊罗马时代的繁荣之后经历了沉寂1000年的所谓中世纪教会时代的“黑暗”(和同时期的东方不谋而合压制推迟了科技的进步),也是做足了内省的功课并攒足了内观的内力才蓄势待发有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人家其实也是闭关内省了千年才出道的高手,否则不可能近两百年来中西文明碰撞占尽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2
发表于 2022-8-1 2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9:14
-----

- 文化这个东西,不会是表面某一时空的东西。

梳理得很好!我想补充纠正一个关键点:西方科学和世俗文化的确是外观的,但这只是西方文明其中一个而且是次要维度。西方基督教绝对是高级内省内观的,否则不会滋养出秒杀东方同类艺术的高级货——比如巴赫的大型声乐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晚期长篇小说,还有马二复活。而且西方在希腊罗马时代的繁荣之后经历了沉寂1000年的所谓中世纪教会时代的“黑暗”(和同时期的东方不谋而合压制推迟了科技的进步),也是做足了内省的功课并攒足了内观的内力才蓄势待发有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人家其实也是闭关内省了千年才出道的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3
发表于 2022-8-1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jimguo 发表于 2022-8-1 19:29
现场码字可以促进思维敏锐,坏处就是容易消失。如果及时转移到本机记事本就没事,但有时候会忘。不过有审 ...

我的回复又被审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2 12:37 编辑

但是西方不会存在内观高度问题,严重缺乏至少直接的文字证据,至少有过文字记载也好点。摩西那种算吗。有了以后有传承吗,也没体系,也没专著。欧洲古代除了中东,再往西,山沟里穷的老鼠都哭,哪里有天文观测产生的外观验证体系水平。
犹太教义旧约也不强调这个东西,即便有过也没明显的传承体系。也没有科举制度全民读书的传承广度。印度教对终极宇宙的原理到是基本都拟人化的描述了,但没有对后世的人有修炼或者到达的启蒙提示和帮助。说明只是雅利安人的祖先有过内观高度,再往下靠侵略奴役印度土著,拿自己的子孙高高在上作为婆罗门养起来,躺着剩下子子孙孙,幸福到老。婆罗门把自己的族群变成了一个现实版的童话故事。

红尘感兴趣的东西都是贪吃拜物教炫富那套,本身就是精神升华角度的路线错误。为什么西方是底层主义走向,主要是红尘滚滚穷的老想发财,还特别好斗总是寻衅滋事小人行径,和动物根本就没什么区别。网上不打扫就经常保持有一两只这种行为低劣的耗子窜进来散布鼠疫。
吃相很烂的动物们是理解不了东方基于富足之上的圣人的坐忘内观,本身就不在同一个生存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0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2 12:34 编辑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对比了几个非一流指挥家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以及其它比如贝多芬交响曲。感觉还是放不开,不敢越节拍雷池一步的那种效果。听上去有点呆呆的感觉,缺乏灵动。比如朱利尼的音色是意大利式的,但自然度还有点节拍器味。对比匈牙利指挥家索尔蒂的录音,节拍器味比朱利尼还要明显。匈牙利音乐家的音色和浓厚韵律古典味都很不错,但这是从一些匈牙利四重奏组方面得到的印象。李斯特在力度角度是钢琴界的一个流派也有直系传人,有风林火山味。李斯特n代直传弟子波格莱里奇的钢琴演奏风格,堪称鹤立鸡群一骑绝尘的宗师。于无声处听惊雷仅此一家。

再去听阿巴多的就灵活多了,令人感觉自然的空气在流淌。仔细听速度都是有变化和超越固定节拍的。其实速度问题本身音乐是演奏给人听的,而人体本身全都是有平均节拍速度的,比如平均心跳,呼吸都有平均值。遇到一些激动情景的时候就会加快,遇到无事休闲的时候就会放慢。对此的理解,可以按照正常的自然感受,加上指挥经验就可以做好。很多现代指挥家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太迟钝,而是表现的太激进。说明早已经不存在这种底线问题了。说明在1990年代,新一代学子的音乐大学阶段,应该已经引入了心理学课程。但是在1980, 90年代的活跃的一些老一代指挥家录音里还有这种问题的影子。但在最知名的老指挥家的录音那里就好很多。

英国著名指挥家加德纳在一个视频里也讲过,正常的人都是有平均情绪节拍的。所以指挥家要想表达音乐中的情绪,就要对人的情感速度有自然的表达。这里他不点名的只出了一些指挥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比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一定要搞得速度很慢,邦,邦,邦……。那么,命运的冲击力如何展现呢。是站在远处展现和描写遥远的历史现象,还是让听众直接进入贝多芬想要表达的氛围。

还是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自然速度为好。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道理最大,而自然排在第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1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3 03:05 编辑

门盖尔贝格,荷兰指挥家。

https://www.xiaobaipan.com
/file-25912477.html

没仔细对比过边际普鲁士系的具体区别。但大概印象,偏北欧的荷兰指挥家风格,和东欧指挥家有点像。都比较素净。荷兰的偏冷,但齐整度高。东欧的偏素,但追求自己的艺术性。还是有些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继前文,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总结一下:对指挥和乐队演奏的自然速度问题,是衡量艺术表达层次的一个基准线!

但从器材角度,就有这种层次分类的现象。越到高端器材,分辨率就相应的高。总体效果就是越来越自然真实。
既然都是波的表现,那么就和数码影像显示屏与分辨率的关系是同样道理。越是分辨率高的数码图像,细节就越多,感染力就越大。总之的宏观效果,就是越接近自然真实。

这些都是从反映信息的播放角度看问题,就存在跨越领域的同样趋势。那么,从艺术信息的创造环节看问题同样有这种趋势。那就是,指挥家在自己对交响曲指挥诠释的理解高度,落实到排练中并通过乐队演奏把艺术细节展现出来,当听众听到这种指挥演奏的时候,对比其他指挥家的录音,就会发现艺术感染力的差别。这种对交响曲乐队展现的理解高度,主要是现在演奏细节角度的丰富和符合普遍人性情绪变化的自然性程度上。
在指挥和演奏上,同样是自然度越高、细节越多,就越有艺术性。

自然度,是最终的笼统效果差异。细节多,是具体的表现方式差异。
而人的情绪变化,是高于一切的交响音乐的本质所在。

交响乐之所以可以无标题欣赏,主要就是交响曲反映的是人的情绪,基本感受不到更具体的物质化表象角度的问题。而人的情绪基础,是建立在人类普遍的心脏调动和呼吸频率的平均值上的,也有对环境的描绘效果。这些变化快慢轻重缓急,都是任何人日常面对一些生活场景所熟悉的,所以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欣赏,引起共鸣。这就是交响乐艺术的主要核心价值所在。

因此,达到一定水准的指挥家,往往都是超越交响乐演奏和一些技法细节,让这些东西直接作为一种潜意识之下的工具,去表现作品展现的更高效果。效果就是超脱演奏本身,直接接近作品的自然表达。
但确实存在一些指挥家,对诸如节拍,轻重缓急等方面还显得没有突破要素限制。所以对比起来,听上去就是一种带有练习味而未熟练程度的效果。感觉是乐队没有和指挥家拉开距离,指挥家被乐队拖着走。听上去会觉得有沉重感,整体效果轻松不起来。
而超越了基本技法要素限制的指挥家,有一种远远超越乐队演奏的感觉。指挥家在天上飞,乐队像一架飞机被指挥家所驾驶。

所以:对指挥和乐队演奏的自然速度问题,是衡量艺术表达层次的一个基准线!

这是超一流指挥家和一般一流指挥家区别的的分水岭。一般的指挥家有个底线就是基本不会出错,没有技术上的漏洞底线问题,但是在艺术高度上对驾驭音乐流动的轻重缓急难以摆脱基本要素的牵绊,效果类似于走在地上不能起飞。
坐过飞机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当你在飞机上去看地上的汽车,就会感觉曾经的汽车驾驶感对于飞机的效果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当你下了飞机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汽车,都会有和通常不一样的感觉。总之最少也是觉得轻松了很多。
另外,尝试过书法篇章观念的都能体验到,微毛和全貌只能关注一个,不可能同时被关注。哪怕是用硬笔临摹一些名帖,试过三遍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个情况。哪怕是对单字。当你临摹完一篇字帖你就会发现,越是在第一注意力关注了笔画,距离整字的效果就越远。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注意力关注了单字的外观,距离通篇每个字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会远。那么,大书法家通常都是逐渐解决底层问题基础扎实以后,然后才回去面向更大的范围,把底层基本问题解决就不去格外注意了。不然没有过硬的底层水准支撑,直接上位到高层次那么底层短板就会显现暴露出不足。看很多当代有头衔或者喜欢出境的书法人写的字就有这种问题,比入女司机书法名人。表面上行草老辣不拘一格,实际只是走了个外观捷径包装,但整字单字本身都立不住,结构上缺乏一种相互结合的凝聚力和正气。这些人肯定不是明确的这种出发点,如果明确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这样做了。这些人不自觉的自认为世界上存在捷径,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写字时的舒适感上,对慎独心警觉心没有陌生冷酷的客观审视。
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角度,当你关注了一个细节的时候,就失去了其它东西。当一个物质化的存在,特别是生命被固定下来以后,就会产生我心我执,对整个大千世界的距离就会比感受身体遥远的多。但是,如果能感受到整个大道和自然,那就会比单纯注意一个最熟悉的局部要强大的不知道多少被,百不及其一。

因此可见,师法自然是任何人工表达的高境界的方向。直接印证了道德经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伟大和正确之处。

如果结合了近代现代量子科学的基本结论,那就会知道越是高端思维越接近量子世界的效应。比如测不准效应就最典型,一个时间的一个注意力之下只可能关注一个角度,关注了量子的轨道,就关注不到量子的位置。关注了量子的位置,就观测不到轨道。很多古人的至高终极哲学都能和量子科学相对应。这就是一种普遍验证的真力。并非那个人多么伟大,伟大是对人的尊重。但道理是客观的属于自然的,谁去发现都行。一些原理落实到文字上,在传承面前就需要承认和尊敬最早发现者。但是到了每一个后人这里,都有必要自己重新验证体验一遍。学校的实验课就是为了这个直接验证原理而设置的。老师会把介绍一个前人有所总结,但对学生而言的新的概念,称为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种研究就是对重新独立验证方式而言。而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行为才叫研究。回到书法也是这样。由此推而广之,这些道理在任何问题上都是相通的。
这里的天不是西方人认为的什么超级强大无形的生物体,而是中华文化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所以,道理最大,就是自然的大道最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3: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5 18:40 编辑


宏观,决定微观;细节,接近自然。

人工的东西都是在模仿自然,仿真。最多只能无限接近自然,难以和自然完全等价。只有更接近自然,没有绝对到位。所以存在相比之下有高低的问题。

中华文化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也等于派生关系,子集关系,遵从关系。从出世角度对人类入世的最高思想框架的开发和认识接近完善。


---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去体会天道和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当婴儿享受大自然,同时躺在婴儿床上享受万年崇拜大自然。

但是西方文化本身有两个走向,西方也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大堆国家。一个是古希腊小半岛经济区域产生的古希腊科学方法和原创探索精神,历经相当于战国中期就被亚历山大铲平,以后都变成希腊环地中海统治圈的大图书管理的书本,再也没有发展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是西方宗教绵延不绝的的抄袭和婴儿生存思维。直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业化导致的文艺复兴古希腊艺术才被重新拾起,又到了最近数百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古希腊科学才慢慢背拾起。

中国文化也有普遍境界,那就是实用主义底层化角度的市井文化,准确说是市井习俗。其实越是没有境界的认识,越是会把很多结构上不相干的东西杂揉在一起,这就是非觉悟的非理性模糊认识观念。但是从理性角度看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这是从理性和完备性高度的认识角度。理性就是结构和细节的全方位洞察。非理性就是混沌的婴儿态。
寿者相,是指一切存在物质和现象。众生相,就是一切生命体。人相,就是一切人类。我相,就是自己本人。而无相,有两种。一种是至高境界。而另一种是最低境界,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一点不知道全部,等于没有人相。除了佛的等级,一般人在任何洞察上都有欠缺。

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不能采用潜意识里的那种、自己躺在婴儿床上、去听大人们讲故事方式的、非理性的角度和思想框架去看世界。要有古希腊科学的剖析解构的定位精神。对自然而来、也不知道无审视检查,到底从哪里来的思维结构,不自省不重新观察定位,是思维从根子上不行的总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发表于 2022-8-3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3 16:07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3 12:57
继前文,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层层深入类比分析得非常透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0
发表于 2022-8-3 15: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本帖最后由 Bruckner8 于 2022-8-3 16:14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8-3 12:57
继前文,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这段援引庄子《齐物论》的发挥太精彩了,标记下来用在我自己身上修行实践,有新的体会再回来重温:"当你关注了一个细节的时候,就失去了其它东西。当一个物质化的存在,特别是生命被固定下来以后,就会产生我心我执,对整个大千世界的距离就会比感受身体遥远的多。但是,如果能感受到整个大道和自然,那就会比单纯注意一个最熟悉的局部要强大的不知道多少倍,百不及其一。"

另外这句话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经常照视自省:“不自觉的自认为世界上存在捷径,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写字时的舒适感上,对慎独心警觉心没有陌生冷酷的客观审视。”说得浅白一些,“齐物”就是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窠臼。当然还有更深的境界需要修证内观体悟。我刚才重读《庄子》,发现破局的法门仍然在《逍遥游》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所谓捷径的舒适,正是庄子说的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0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