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名盘之27:肖邦篇之20:《肖邦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波格雷利奇
唱片:DG 410 507-2 H正价版 阿巴多&芝加哥交响乐团 1983年首版
评介:波格雷利奇(Ivo Pogorelich 1958-)属富于爭议的钢琴怪杰,他出名就怪,只所以名声大噪不是因为得奖,而是因在1980年第10届肖邦钢琴大赛上被淘汰出局,评委之一的阿格里奇当场退席以示不满,正是这个事件让波格雷利奇反而受到名星般的欢呼,这届肖邦大奖的第一名是邓泰山。
肖邦留给演奏者发挥余地的空间较大,原因于他的钢琴作品有不同于任何人的“伸缩速度”,为什么说肖邦是钢琴诗人?为什么说肖邦作品富于诗意?富于幻思?缘由在此,而只有把握好它的伸缩速度与弹性节律才能把作品的诗意表现出来,诗意与幻思是肖邦作品的灵魂,但伸缩速度不是“万金油”,对它的把控必须在一个合理恰当的范围之内,过犹不及是音乐诠释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版肖邦f小调明显表现出波格雷利奇与众不同的风格,如果你够熟悉,肯定不会认为这是正统的的演奏,但很多cm人不仅不排斥,反而珍爱有加,他的确带给你在众多版本里听不到的新颖新意,比如处理第一乐章,钢琴进入的光灿夺目,时而凝滞般的拉长时值,时而又弹的异常轻巧流利,可谓把robato运用到了极致,这种两极式的速度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但波格雷利奇的意图是力图贴近陷入情网的19岁肖邦,他的激情段落恰如肖邦的情感挣扎,而纤巧甚至有几分迟疑的步伐又表达出青年肖邦的腼腆与欲言又止,第一乐章演奏并不难,但赋予其新意,则需在整体上重新布局,因而他热情的、神经质般的第一乐章在情感表达与阐述方式上就有他的合理性,整个呈示部与展开部,波格雷利奇都与以轻快纤巧的指键处理,当他以慢速弱奏发展主题时,甚至比他的快速度更有魅力,此外,你不得不赞赏的他的音色,指键如按在熠熠闪光的光键之上。
如珍珠般闪光精巧的演奏在第二乐章表现的尤为出色,但他同样让演奏烙上了深刻的个性印记,对这个慢乐章,波格雷利奇远比其他人要“郑重其事”的多,每一音符都注入了他的心血,如自他心田过滤后再涓涓流出,我甚至认为他太过“郑重其事”了,有人认为听他这一乐章如瞥见伦勃朗的画,我以为不贴切,波格雷利奇的光泽是明确的、精巧的,又带有勃发的英姿,他的葩音也更为流利,这与伦勃朗的用墨调色截然不同,听听他这三段明显不同色调的主题再现,真是别具匠心,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是精湛的、用了心的,的确也演奏出新意。
挥洒自如的第三乐章无须再言,难怪他能在80 - 90年代圈粉无数,风靡世界,键走之处皆是妙音奇响,这个性风格的确罕有。
阿巴多棒下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格雷利奇如出一辙,它们提供出时而凌利、时而如天鹅绒般的背景,让独奏钢琴立得住、铺得开、可腾云走马,可蛩鸣蚕织。
链接: https://***.com/s/1Oa6JZDjqsS2YQ9__0bBxiA?pwd=83ic 提取码: 83ic |
|